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反思及说课稿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青山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青山是我们的朋友,它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色,还给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青山的课文《青山不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青山不老”、“青山绿水”、“青山含笑”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一座青山。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山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自己对青山的感悟,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反思:《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通过美丽的景色描写,引导学生体会青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我还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说课稿:《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说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1、通过填表格、想想说话等手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研读重点段落,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3、通过读写迁移,体现对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先来做个连线游戏,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
媒体出示:人物奇迹张衡杂交水稻詹天佑主持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茅以升地动仪袁隆平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2、你觉得这些奇迹需要付出什么?3、是的,奇迹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这些造福于人类的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梁衡,去认识一位鲜为人知的普普通通的81岁的老人,平凡的他又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板书:奇迹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通过复习旧知识,将新旧知识间形成联系,加强学生对奇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在文中划出相关内容。
2、交流。
(1)出示词语,齐读。
参天土炕肆虐盘踞治理风雨同舟归宿劲挺恭敬淤泥荡漾日月同辉领悟风雨同舟(2)理解词语的含义,媒体出示: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
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绘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青山不老》。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并记录下来。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针对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语文上《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会通过课文作者的观察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敬老人、传承优秀品质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作者的观察角度及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段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思想,联系生活实际。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短文。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发现美好,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青山不老》教案范文

《青山不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理解。
(3)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译文。
(2)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列表。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如有困难可以向同学或老师求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生字词的意思。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记忆。
(2)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运用。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5. 讨论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作者的表达手法及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第19课《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青山不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让你觉得无论何时都很美丽,仿佛不会变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青山不老》的奥秘。
第19课《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9课《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熟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作者对自然、家乡的热爱;
3.领略文章的抒情、描写手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提升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青山不老”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如“青山不老”、“绿意盎然”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用更为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增加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练笔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他们在模仿文章描写手法时,有的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而有的则稍显生硬。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如句子仿写、段落改写等,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青山不老教案新人教版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完成作业,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是否能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和反思。
针对以上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细节: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故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农夫的勤劳精神和青山不老的主题。
2.针对生僻字词和农业知识,教师应提前做好备课,适时进行解释和拓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写作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
在教授《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老农夫的勤劳精神和青山不老的主题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农夫的勤劳精神和青山不老的主题。其次,学生在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农业知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前做好备课,适时进行解释和拓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老农夫的勤劳精神和青山不老的主题。同时,本课文也涉及到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农业知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拓展。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二、课文阅读(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等。
3. 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让学生正确掌握。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将更多地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记“参天、盘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老农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的赞颂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农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作者的赞颂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朗读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难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难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重点字词。
(1)多音字。
参⎩⎨⎧ cān :参加 参天大树
cēn :参差不齐
shēn :人参 参汤
禁⎩⎨⎧
jīn :禁受 情不自禁jì
n :禁区 令行禁止 (2)重点词语释义。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险恶:①指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②指阴险恶毒。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三番五次:屡次,一次又一次。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
道别: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描绘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2—5):写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第三部分(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2)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老人创造的奇迹是,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3)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明确: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自然条件恶劣。
并且,老人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辛。
(4)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明确:“青山不老”这个题目包括双重含义:一指苍翠的青山不会老去,二指老农植树造林的奉献精神如同青山一般永不老去。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1)。
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学习第二部分(2—5)。
(1)怎样理解“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
明确: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完,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2)如何理解“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这句话?
明确: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人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人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3.学习第三部分(6、7)。
(1)为什么说老人“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明确: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2)怎样理解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
明确:独句成段,点明了本文的主题。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及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青山必将长青,老人植树造林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也不会老。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课文《青山不老》中,那位可敬的老人面对________和________,义无反顾地投身到________,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________。
明确: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辛植树造林工作中创造了一片绿洲
(2)思考:如果让你写一句赞美老人的话,你会怎样写?
明确:示例:你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将会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了青山不老的伟大!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青山不老⎩⎪⎪⎨⎪⎪⎧⎭
⎪⎪⎬⎪⎪
⎫绘景引入⎩⎨⎧⎭⎬⎫参天的杨柳 绿色的波浪林涛阵阵 树叶闪光美丽画卷介绍背景⎩⎨⎧⎭⎬⎫大环境:恶劣险峻小环境:简陋艰苦、孤独无依村干部补充:了不起的奇迹一起去参观:一层层的树梯巨大贡献感悟、总结——青山不老、精神不老拓展生命的宽度创造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