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评价的依据
安全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范本(三篇)

安全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范本安全评价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来评估某个系统或活动的安全性,并确定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它可以帮助识别和纠正潜在的安全缺陷和风险,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依据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安全评价的原则和依据的范本:一、安全评价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安全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人员、环境等,以全面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2.客观性原则:安全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估系统的安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3.科学性原则:安全评价需要基于科学的方法和理论,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4.先进性原则:安全评价应该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5.全员参与原则:安全评价需要广泛参与相关人员,包括系统的设计人员、运维人员、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
6.持续性原则:安全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系统的演化和发展,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和安全措施。
7.风险导向原则:安全评价需要从风险的角度出发,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8.合规性原则:安全评价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系统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
9.透明性原则:安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对相关方公开透明,建立信任和共识。
10.不断改进原则:安全评价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借鉴经验教训,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安全评价的依据:1.法律法规:安全评价的依据之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系统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2.安全标准:安全评价的依据之二是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EC 61508安全功能安全性标准等,系统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安全技术要求:安全评价的依据之三是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人防技术等,系统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要求。
安全评价依据法律[最新]
![安全评价依据法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cb8fb732b160b4e777fcf23.png)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 15630-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劳发[1995]56号
《关于汽车加油加气站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事宜的通知》冀安监危化[2006]93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监局2003年第1号公告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安监总局第8号令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36号令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1995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0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2006)3号令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关于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及配套文件的意见》冀安监管危化[2008]26号
4.3
《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2007
பைடு நூலகம்
安全评价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目录
4.1
最新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2022[1]
![最新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2022[1]](https://img.taocdn.com/s3/m/f14121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d.png)
JGJ/T 77—2022为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合用于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的评价。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施工企业construction company从事土木工程、建造工程、路线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企业。
安全生产work safety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安全生产条件condition of work safety满足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2.0.4 核验verify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机构日常的监督、检查记录等资料,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常态进行复核、追溯。
2.0.5 危(wei)险源hazard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3.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企业市场行为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5 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应按本标准附录A 中的内容具体实施考核评价。
3.1.2 每项考核内容应以评分表的形式和量化的方式,根据其评定项目的量化评分标准及其重要程度进行评定。
3.1.3 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应为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的考核,其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文明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等6 个评定项目。
3.1.4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考核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未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分级负责的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2 未建立各部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考核的制度及未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3 未实行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计划、落实责任和责任人及未落实考核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4 对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等的内容和实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安全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评估和改善特定领域的安全性,并确保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得到保护。
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安全评价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
本文将探讨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及其重要性。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通过每三年进行一次的评估,可以确保评价结果是基于长期的监测和数据收集,而不仅仅是基于短期的观察和评估。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特定领域的安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是为了保持评价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通过每隔三年进行一次评价,可以确保评价结果与之前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更好地了解特定领域的安全状况的变化趋势。
这种连续性和可比性有助于评估特定措施的有效性和改进的需要。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还考虑到了评价的成本和实施的可行性。
频繁地进行评价会增加评估的成本和工作量,而每三年进行一次的评价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减少评估的成本和工作量。
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并确保评价的可行性。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帮助各方了解特定领域的安全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通过定期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安全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和改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
安全评价三年一次的依据是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性,同时考虑评价的成本和实施的可行性。
通过定期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特定领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
安全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做出更好的保障。
化工项目安全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

化工项目安全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52号令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令10.《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0号12.《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6第3号令1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14.《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公约(1994年10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16.《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号17.《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1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7号令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40号令2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局第20号令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第10号令23.《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令24.《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25.《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危化[2007]121号26.《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国家安监局公告2003年第1号27.《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国家安监局公告2003年第2号28.《关于印发《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补充和修正表》的通知》安监管危化字[2003]196号29.《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3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31.《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32.《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33.《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34.《特种设备质量监督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第13号3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36.《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37.《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原劳动部(1996)140号38.《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39.《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423号40.《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安部第令77号41.《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原化学工业部令第10号42.《关于印发<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公交管[2005]49号4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44.《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45.《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实施办法》禁化武办发[1998]17号46.《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售此种武器的合约》全国人大1996年批准47.《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苏安监[2006]191号48.《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安监(2006)177号49.《关于印发江苏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实施细则的通知》苏安监[2006]136号50.《关于贯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安监[2007]180号51.《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苏安监(2001)37号52.《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十届人代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7月1日执行53.《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8154.《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5号(2004年修改版)55.《江苏省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苏安监(2002)51号56.《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06]140号57.《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苏安监[2004]138号58.《关于贯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安监[2007]180号59.《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1994年10月23日发布)60.《江苏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苏安监(2001)37号61.《江苏省气象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62.《XX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实施办法》泰政发[2005]113号63.《关于迅速督促化工企业做好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通知》泰安监[2006]30号2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修订版)5.《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T20649-19986.《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0212.《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1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4.《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15.《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2001版)2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3.《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4.《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规定》HG20503-19922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26.《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27.《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28.《钢制焊接常压容器》JB/T4735-199729.《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30.《安全阀一般要求》GB12241-20053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3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3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34.《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35.《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36.《火灾分类》GB4968-8537.《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38.《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39.《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40.《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41.《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874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43.《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44.《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4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46.《安全标志》GB2894-199647.《安全色》GB2893-200148.《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4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50.《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5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52.《腐蚀性商品贮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995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GB16483-200054.《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55.《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503.1-9356.《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503.2-9357.《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503.3-9358.《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503.4-8359.《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618-200460.《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3]108号6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6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63.《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9764.《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M99965.《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66.《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HG23014-199967.《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5-199968.《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G23018-199969.《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7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7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7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73.《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9774.《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HG20585-199875.《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91]8号76.《氯气安全技术规程》GB11984-8977.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
安全评价的依据

安全评价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 : 10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5、G B50028 —— 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6、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 ] 56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7、公安部令第6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8、G BJ16 - 87 (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G B15608 - 1995《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10、G B18265 - 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11、G B18218 - 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12、G B17914 - 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六、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危险性物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是一种略带臭味的无色可燃气体。
液化石油气析易挥发,闪点为-60 C, 与空气混合后,只要遇到微小的火源就能引燃,爆炸析限为2.25-9.65%。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到明火就会回燃。
其火灾危险等级为甲A,与氧化剂接触反映剧烈。
长期接触其低浓度气体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现象,吸入其高浓度气体时有麻醉作用,并能引起窒息。
2、罐区危险性液化石油气罐独立布置在储罐区,与液化气分装间、机房、槽车装卸台设施相邻。
由于罐体、管道、阀门等损坏发生泄露,如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会发生喷射性火灾事故。
因为液化石油气罐内是正压,空气、火焰钻不进去,所以储罐本身不会从内部发生着火爆炸,但在无法制止泄露的情况下,则火焰无法扑灭。
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如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会引起爆炸。
2024年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2篇)

2024年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条例、规定、制度及标准、规范(以下称安全法规、标准)是企业生产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因为它既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也是落实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三同时,进行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认证和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六条规定,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等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国家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等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安全评价问题做了如此明确规定,说明国家对安全评价工作十分重视,应当认真搞好危险化学品等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等的安全评价工作。
国家安监局自xx年3月至xx年9月期间相继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等评价导则,为搞好安全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出更具体要求,这必将促进我国安全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2024年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2)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和介绍,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1.法律法规依据:安全评价工作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因此,对于2024年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相应领域的法律法规。
具体来说,可以列举相关的国家安全法、环境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特定领域的安全评价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2.标准规范依据:安全评价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法律法规。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安全生产是一项国家战略,从国家到地方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安全评价工作需要遵守和执行这些法律法规,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安全评价相关的标准,如《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指南》、《安全生产评价技术规范》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安全评价的方法、步骤、指标等内容,为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和规范。
第三,行业规范。
行业规范是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安全风险和特点,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行业规范来指导安全评价工作。
例如,石油化工行业有《石油化工项目安全评价指南》、核电行业有《核电站安全评价导则》等。
这些行业规范对于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有利于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第四,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如风险评估、安全可靠性分析、应急预案等。
这些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指导其应用。
例如,风险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相应的技术标准为《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这些技术标准为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步骤,有助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五,理论研究。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还包括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安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在风险评估领域,需要运用概率论、统计学、可靠性理论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国内外对于安全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如风险社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评价的依据
一、安全评价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5、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6、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7、公安部令第6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8、GBJ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9、GB15608-1995《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
10、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11、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12、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二、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性物质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是一种略带臭味的无色可燃气体。
液化石油气析易挥发,闪点为-60℃,与空气混合后,只要遇到微小的火源就能引燃,爆炸析限为2.25-9.65%。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到明火就会回燃。
其火灾危险等级为甲A,与氧化剂接触反映剧烈。
长期接触其低浓度气体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现象,吸入其高浓度气体时有麻醉作用,并能引起窒息。
2、罐区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罐独立布置在储罐区,与液化气分装间、机房、槽车装卸台设施相邻。
由于罐体、管道、阀门等损坏发生泄露,如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会发生喷射性火灾事故。
因为液化石油气罐内是正压,空气、火焰钻不进去,所以储罐本身不会从内部发生着火爆炸,但在无法制止泄露的情况下,则火焰无法扑灭。
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如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会引起爆炸。
3、罐体燃烧爆炸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储罐、阀门、管道等发生严重破裂瞬态泄露时,液化石油气将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扩散到空气和火堤内。
瞬间蒸发的比例决定于环境温度,液态液化石油气吸收周围热量继续蒸发。
泄露的液化气如立即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发生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如延迟点火,则发生蒸气云爆炸,前者属燃烧型,后者属爆炸型,其后果都很严重。
4、装卸作业危险性
(1)因槽车、储气罐及闸阀管道等设备存在故障缺陷或违章作业、操作失误而出现跑气、泄漏时,液化气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会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2)液化石油气泄露将污染环境,且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5、机泵房和灌装间危险性
机泵房和灌装间存在夹伤、擦伤、卷入等机械伤害。
如发生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及人员伤亡及中毒事故。
四、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分析评价
根据该公司的经营范围、站厂情况,结合国家安全监督局《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采用《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推荐的安全检查表法,划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要求、仓储场所要求、仓库建筑要求、消防与电气设施6个单元进行评价。
见表一、二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现场调查表
2、根据现场实际确定的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
为符合安全要求。
3、A项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为不符合安全要求。
、B项中有5项以上不合格的,视为不符合安全要求;少于5项(含5项),但不超过B 项总数20%,为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5、对A、B项中的不合格项,均应整改,但整改后必须由评价机构认定,达到要求也视为合格,并修改评价结论。
七、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1、严格按照所制订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并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充实完善;
2、认真规范学习《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熟练掌握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演练;
3、加强库区的消防管理,尤其是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以杜绝一切形式的火源;
4、气罐区属重大危险源,要严格管理,定期检测,同时加强夜间巡查,防止燃气泄漏;
5、定期检查维护消防设备、避雷、防静电装置,无效的及时更换,确保安全防护设施性能良好,安全有效;
6、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按规定发放,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以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碒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八、整改情况的复查
九、评价结论
根据对中源液化石油气贮气站的安全作业条件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认为该气站各项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符合要求,施工建设规范合格,且各种安全设施已通过消防、避雷防静电等相应职能部门的安全检验,并均在有效期内。
依据有关标准对照,该气站符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