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姓氏概述

合集下载

阮氏章公至昭公一脉世系图

阮氏章公至昭公一脉世系图

阮氏章公至昭公一脉世系图各位阮氏宗亲,我是重庆綦江阮唐光亮(寻亲专用QQ:1214797550),奎公派下十九世嗣孙,宏正公二十世嗣孙,昭公廿五世嗣孙,字辈为:纲纪守荣华(祥,与华同辈)开履鸿运。

祖籍湖广省宝庆府邵阳县永城三都九甲(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雨溪镇、面铺乡一带)。

本世系图,综合整理了搜集到的所有阮氏族谱等相关资料,是目前介绍阮氏“章公——立夫公——秉中公——宗彰公——空照公——国宾公——忠正公——从心公——朝林公——思聪公——天骥公——成朝公——昭公”一脉最为详细的宝贵资料。

其中:一些资料是从各房老谱上逐一录入,同时参考了阮化植、阮卓然、阮礼军、阮班稷等宗亲提供的相关信息。

然而,由于各谱记载不一,错谬在所难免,恳请昭公后人及广大族人对照自已所持的家谱或其他资料,一一进行校对、补充。

阮氏章公位下包括昭公后裔分布很广,人数众多。

日前,由湖南邵阳宏正公后裔发起组建了阮氏昭公宗亲群(群号:419953531),广泛搜寻昭公后裔,建立昭公后裔通讯录,搜集各房谱书,去伪辩真,综合考证,梳理出了渐趋正确的脉络。

并初步拟定适时召开昭公后裔代表会,成立昭公后裔联谊会,加强宗亲之间的联络,最终实现昭公乃至章公后裔大合谱!版权申明:本资料,未经本人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一世:阮章:守信子。

又名阮璋。

有三子:石晋、立夫、美夫。

祖籍金陵,官礼部员外,此吉水金城宗为一世祖。

生子三:长石晋、次立夫、三美夫。

(摘自《湖南邵阳阮氏四修族谱》)五代时做过礼部员外郎。

生有三个儿子:阮石晋、阮立夫、阮美夫。

(摘自《安福阮氏谱序》)唐末,任礼部员外郎的阮章公弃官退隐迁江西吉水金城。

(摘自《湖北红安阮姓来源》)阮章,后五代时人,世籍金陵((其父阮守信,官钦州学正),章公乾宁年(公元894--898年期间)中礼部员外郎,至唐末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官归隐迁江西吉水金城,为吉水金城阮氏始祖。

千年来,章公后裔已传四十多代遍布江西湖北河南湖南贵州安微陕西江苏及交址(越南),人数达一二十万,是阮姓中人数最多,家谱记载较全、世系辈份较清哳的一派。

湖南赵氏家谱全部的字辈

湖南赵氏家谱全部的字辈

湖南赵氏家谱全部的字辈湖南邵阳:原字辈:友仕子承志、文秀景良才、永立定邦国、诗书显达荣、述祖祥光大……合谱后字辈:学宗纯修品、行守名士训湖南湘西赵:贤、启、世、恩、有、志湖南衡阳市祁东县:守、显、开、崇、长湖南安化琴鹤堂:万学成世正,永远立朝纲,忠良维国本,祖德发祥光,大启崇先绪,鸿章锡庆长,贤能开鼎甲,盛烈佐隆昌。

湖南衡山县: 贤、聚、英、和、福、自、生湖南衡阳:荣大仁有兴,宗世德惟新.朝廷恩宠日,万国永安民.盛治开文运,贤能代继承.盈庭多进士,英俊庆同升湖南湘西自治洲花垣县:庆、景、纯、秀、忠湖南衡山:逢嗣履盛安而吉,恒聚雍和福自生,绪衍古潭绵世泽,祥钟寿岳振家声,莹然品度昭唐代,卓尔勋猷懋宋京,佑我后昆常蔚起,前光克迪有嘉名湖南娄底涟源:万代富贵昌,学宗纯修品湖南省常德市:英、嘉、伯、子、得、真、希、首、应、启、邦、士、学、大、其、昌、天、开、文、运、长浏阳赵氏: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添心常祐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运,英华庆国隆,笃怀基性厚,敏学定声扬,礼让敦伦重,忠贞继绪彰,康平逢瑞锡,建树著猷芳,后起家桢满,先型代耀良。

湘乡月城赵氏:相焕兴先绪,士隆忠孝光,家传维厚道,敬慎守成方,清简官宜则,宽廉本克培,诒孙期学懋,念祖用基恢。

宁乡扶冲铺赵氏:老派: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学(十四字周而复始)。

续派:仁泽光先业,传家庆益长,兴宗时济美,继启有淳良。

湘乡界头赵氏:宗泽洪昌,家声大振,学本修齐,士敦孝敬,俊彦云兴,誉名鼎盛,先德克光,心田有庆。

衡山赵氏:逢嗣履盛安而吉,恒聚雍和福自生,绪衍古潭绵世泽,祥钟寿岳振家声,莹然品度昭唐代,卓尔勋猷懋宋京,佑我后昆常蔚起,前光克迪有嘉名邵阳桐江赵氏:旧班:膺牧楚再天必友仲邦明应遇祯祥泰时逢世代成。

新班:纯孝品行粹,先儒训可尊,执中斯协道,建绩在敦伦,全受承恒性,远扬锡至恩,平原声大著,清献范犹存,绍德宜方玉,持身仰读论,培植由来久,光前即裕昆。

湖南邵阳陈氏源流

湖南邵阳陈氏源流

湖南邵阳陈氏源流邵阳陈家坊陈氏始迁祖泰清公,字澄父,明洪武初年因人口过繁而自新化鹅塘邨迁居邵阳大东乡安平一都瓜塘。

其子汝华由瓜塘徙居三溪一都和安乡陈家坊。

族人多分布在东冲、小白水、瓢厂里、鸭婆塘等地。

至1948年,已传24代,共3000余人。

宗祠在陈家坊。

邵阳老鸭田陈氏始祖伯万公,自吉州泰和县徙邵州黄杨山,传八世分永宗、康宗、齐宗、广宗、庆宗五房。

庆宗仍回吉州,广宗徙四川阆中,永、康、齐三公之胄繁衍邵、新、湘、益,新化尤盛。

齐宗之后权甫(伯万之二十四世孙),元至正徙邵阳老鸭田。

权甫十三世孙昌令再迁二都月山下。

邵阳车塘铺陈氏始祖伯万公,居新化。

二十世英琏,自新化黄杨山徙邵阳西路车塘铺。

邵阳墨溪陈氏始祖伯万公,字金峰,后唐同光2年(924)奉命编插潭州而自江右徙居湖广邵州府上高县大王三都黄杨山鹅塘(今属新化)。

传二十一世至一兴公,明时徙居邵阳三溪五都田心肺子江,继徙墨溪,衍添祥、添华二房。

清乾隆25年(1760)建宗祠于并眉山。

道光4年(1824)重修族谱,堂号敦本。

至1948年,已传22代,共5400人,分布于湘乡、安化、新化等地。

旧派语:一添必汝嗣秀志,文忠大吉昌,应学开世代,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

续定班次:节义传家法,诗书焕国光,聚奎辉祖德,复旦继前章。

邵东陈氏始祖伯万公,始迁祖万镒、万钦,明洪武初来镇宝郡。

镒公居县前落凤坡,钦公居中乡太平。

清乾隆32年(1767)始修族谱,道光17年(1837)续修,光绪30年(1904)三修,1949年四修。

光绪17年(1891)建镒公祠于邵东杨柳村,光绪8年(1882)建钦公祠于邵东太一乡乌龙庙。

邵东龙山陈氏君房始迁祖齐甫公,元至正22年(1362)由江西吉安泰和迁居邵东龙山村,清乾隆59年(1794)创修族谱。

麒房始迁祖天麒公,原籍江西,长子齐轩,生元龙,明洪武初携子寿卿、中荣,迁居邵东龙山,中荣生敬、智、顺、礼,派分四房。

嘉庆2年(1797)一修族谱,咸丰11年(1861)二房续修,1918年二房三修,1943年麒房四修,1992年君房五修,2001年二房六修。

邵阳市民族概述

邵阳市民族概述

邵阳市民族概述邵阳市民族概述信息来源:邵阳市志邵阳是一个多民族交错居住的地方。

历史上多个民族外迁内徙,连绵不断。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境内为群蛮、百越之地。

聚居雄溪(今巫水)流域和资水源头的骆越人,系秦代多次征讨,才被迫南迁。

未曾外迁,避居一隅的骆越人后裔“僚”人,系今绥宁、城步等地侗族的先民。

秦汉之际,聚居在今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蛮”人,由于统治阶级的军事征服,被迫溯沉江而上,进入五溪地区(即沉江的五条支流:雄溪、横溪、抚溪、辰溪、酉溪),屯结五溪沿岸的深山,后被人称“五溪蛮”。

“武陵五溪蛮”的南部一支一峰溪支,就活动于今绥宁、城步境与资水源头的武冈。

到东汉时,逐渐向南发展,几乎与境内南部的“零陵蛮”连成一片。

晋代,境内除“蛮”之外,有“僚”和“莫摇”聚居。

从“长沙武陵蛮”分化出的“莫摇”,晋以后曾居于今湘中、湘南一带。

隋唐迄宋,“武陵五溪蛮”在境内演变繁衍,人们以其屯聚和活动地域,分别称之为“武冈峒蛮”、“叙州蛮”和“飞山蛮”。

“武冈峒蛮”屯聚于境内西部,“叙州蛮”活动于雄溪流域。

后梁开平四年(910),“叙州蛮”潘金盛遣杨承磊攻打武冈。

楚王马殷命昭州刺史吕师周率5000余衡山兵征讨。

乾化元年(911),吕师周击败潘金盛,蛮酋杨再思据飞山,以其所辖十峒之地,附于马楚,众奉再思为刺史,号称“飞山蛮”。

清道光《宝庆府志·形胜纪》记述:“绥宁及城步上六都、下八都、五峒,与新宁八酮则飞山蛮地也”。

唐、宋时,境内北部还有“梅山峒蛮”屯居。

宋神宗熙宁年间,宋廷遣章悼察访南、北两江“蛮”事.,遂命同时控制梅山。

熙宁五年(1072)十一月,湖南转运副使蔡煌受章悼命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新化隶邵州,安化隶潭州;又招“武冈蛮”三百余族,建武阳、关峡二寨,隶属邵州。

次年又废白沙寨,置城步寨,以遏制“梅山峒蛮”与境内西部“飞山蛮”的联系。

至南宋,沿资水溯源而上的“莫摇”后裔,主要活动和屯聚于境内西部的武冈、新宁、城步和今隆回、洞口等地。

武冈氏族志

武冈氏族志

武冈氏族志2009-12-27 10:15:00| 分类:百家之姓|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武冈氏族志(1)武冈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处在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素有黔巫要地之称。

东周时系楚地,秦属长沙郡。

公元前179年,始设武冈县于今市郊七里桥,后置都梁侯国。

明代两代为府、州。

1913年9月废州为县,1994年2月18日撤县设市。

全市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74万人口。

湾头镇南桥篇1、四郎村刘氏:始祖:尧帝-----汉景帝开基祖:刘荣伯祖籍:江西泰和迁入年代:明初人口:3-4万字辈:思襄定大兴,孙谋期自立。

后裔分布:湾头镇四郎村、永丰村、牮楼村、大龙村、南桥村、四清村、石覃村、双合村、付家村、双合村、泻油村、八角村、白洋坪村、高家铺村等。

洞口县高沙、花园、又兰、黄桥、隆回三阁司。

2、龙门村龙氏:始祖:尧帝----御龙氏开基祖:龙宗麻祖籍:由绥宁东山迁此。

迁入年代:明代。

人口:数千。

字辈:世德运际后裔分布:湾头镇龙门村、双合村、龙泉村。

洞口花园镇桂花村、泡洞村。

3、石田村朱氏:始祖:颛顼-----邾(曹)挟开基祖:朱益祖籍:江西迁入年代:明代。

人口:2000多。

字辈:昌荣耀诗书后裔分布:湾头镇石田村、大山村。

4、八角村周氏:始祖:周文王开基祖:周应森祖籍:迁入年代:明代。

人口:数千。

字辈:作述用常宜,维孝光全代。

后裔分布:湾头镇八角村、白洋坪村。

荆竹、邓家铺也有分布。

5、傅家村傅氏:始祖:商丞相傅说开基祖:傅惟椿祖籍:江西----湖南洞口岩山乡迁入年代:明代。

人口:1000左右。

字辈:昌昭秀立。

后裔分布:湾头镇傅家村、栗塘村。

洞口岩山乡。

武冈天鹅乡也有。

6、南桥村蓝(兰)氏:始祖:蚩尤开基祖:蓝光辉祖籍:土著苗族。

迁入年代:明代以前。

人口:500左右。

字辈:卓大才华盛方思仲后裔分布:湾头镇南桥村。

7、四清村林氏:始祖:商汤----比干开基祖:林端祖籍:福建莆田迁入年代:明代以前。

寻根问祖:入川罗氏上源考证篇(邵阳城边罗氏)

寻根问祖:入川罗氏上源考证篇(邵阳城边罗氏)

寻根问祖:入川罗氏上源考证篇(邵阳城边罗氏)你姓罗吗?那么,你一定想知道罗姓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不息的历史,请点击上面“罗氏源流”关注,拥抱中华罗氏大家族,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罗氏文化,共建繁荣罗氏。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

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家谱是传承最生动久远的文化遗存,记载着一个家族鲜活的历史。

上至几千年,是一个家族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

我是重庆市江津永兴镇罗氏,原籍江西,始祖罗时锦,于清朝康熙年间,率子自江西吉府入川,迁到江津永兴。

天祖罗祖柱,到大岩山落户,高祖罗显荣,伯高祖罗显武、罗显富这两支无法联系,知道其中一支去了贵州的什么地方,如有知道请告知,谢谢!字派:时大安邦本,祖显登朝廷,文才应国政,世代富永兴。

准备重修家谱。

.联系电话:罗文勇138****9610.(可加微信),谢谢!据考:邵阳城边再洪支系十一世孙时锦,迁四川荣昌县磁窑里芋禾沟,荣昌县荣隆镇万寿堂老院堂,时锦后裔分住油菜乡满江岩160余人,北乡村约100余人,广顺镇高寺埠(原名大松树)约300人,荣昌狮子桥450人。

字派完全相同。

邵阳城边再洪支系始祖再洪系江西南昌府丰城十八都人,先迁居吉安府永丰县下景河云田乡歧下,明初移民宝庆城关外,故称城边罗氏。

传至六世祖罗伦,生三子:长子罗俊居邵阳县杉木桥乡余粮冲,派衍1700余人;次子罗伟,居下花桥(点塘),派衍600余人;季子罗俸,传至大贤迁武冈紫阳,世大、世选复由紫阳徙居邵阳中乡,现居邵东灵官殿正兴村,派衍约300余人。

其上源世系为洪德公大一(待考)。

派行:十一世起时大安邦本,祖显登朝廷。

人才应国正,世代复永兴。

忠孝传家远,诗书宗泽长。

守成光前烈,迪德庆荣昌。

重庆宗亲罗先成,罗世均,罗高明一行5月29号来湘寻根访亲,通过三天的考察,对谱,核对谱书记载的祖坟,石碑文等文物,以确定无误是我族罗俊公后裔!6月1日来自邵东中乡,邵阳请水塘,余田冲,张家屋等地宗亲代表和重庆宗亲欢聚一堂,讨论我们家里大事:一:修谱;一定要把我们这次五修谱做好!由于重庆宗亲迁陟等历史原因,中断二次修谱,这次他们回家续修谱,还有正在对接迁陟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外地家人,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所以告诉家人们我们修谱时间会拉长!交谱书的时间住后推延一段时间;二:会议定议修善好康氏祖太婆墓地,具体方安案望家人们多提意见,拿出方案,图纸,筹等资金,什划今年秋收后动工。

湖南省人口最多的8个姓氏,全省第一姓达到了455万人

湖南省人口最多的8个姓氏,全省第一姓达到了455万人

湖南省人口最多的8个姓氏,全省第一姓达到了455万人湖南省是一个有颜值,有实力,又有底蕴的省份。

这里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大省。

湖南是很多人向往的宜居之地,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浓厚,这里既有湘西州这样民族风情浓郁之地,也有张家界这样的世界级自然风景区。

2017年,湖南省GDP达到了34590.56亿元,排名全国第9位。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话题与姓氏有关。

湖南省常住人口有6822.0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姓氏分别为:排在第8位的是杨姓。

杨姓的历史很悠久,是隋朝、南吴的国姓,发源于春秋时的杨国,杨国在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后来,杨国被晋给灭了,杨姓向西迁至陕西,之后又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再后来由于战乱,杨姓南迁入江汉一带,随着楚国势力不断强大,杨姓逐渐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杨姓的得姓始祖为杨伯侨。

排在第7位的是黄姓。

黄姓也是一个大姓,来源于嬴姓,最早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随后迁到中原,吴回之子陆终在周朝时被分封在黄地,建立了黄国。

后来,黄国被楚国灭了,黄姓的人开始南迁至湖南、湖北等地。

黄姓的得姓始祖为陆终。

排在第6位的是周姓。

周姓不仅是全国的一个大姓,也是湖南的一个大姓。

周姓源自于今天的陕西渭河平原一带。

周姓最早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传说在黄帝时期,有一个叫周昌的大将,后来商代也出现了一个叫周任的太史,他们二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湖南省的周姓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湖南北部一带,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

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排在第5位的是王姓。

王姓也是一个大姓,源于姬姓。

周灵王有一个儿子太子晋,又称王子晋,后因直谏被贬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为官。

当时人们因为他是王族的后来,就称其为“王家”,后人便以王为姓氏。

湖南省是王姓分布比较急中的地区之一。

得姓始祖就是太子晋。

排在第4位的是张姓。

张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百家姓邵姓排名_百家姓邵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邵姓排名_百家姓邵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邵姓排名_百家姓邵姓历史名人邵姓当今中国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那么邵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如何呢?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百家姓邵姓排名,希望大家喜欢!百家姓邵姓排名邵姓,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2。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

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

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

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

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动的一些情况。

三国时,魏有邵乐丞邵登,河南人;吴有节义之氏邵畴。

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

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氏同居。

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

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宋、明时期,邵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

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

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

邵姓男孩起名邵健凯邵远启邵浩邦邵晋玄邵浩明邵浩海邵文强邵浩胜邵依隆邵浩元邵彬毅邵弘舟邵俊鹤邵云轻邵涛源邵智新邵韵棋邵翰哲邵智宇邵圆融邵石楷邵晋福邵文琪邵鼎辰邵翰图邵文鼎邵杰依邵文云邵野棋邵昌彦邵远龙邵健龙邵远乔邵弘明邵泽翔邵玮鹤邵恒城邵博元邵鑫鹏邵翰颜邵鼎智邵海江邵德欧邵胜强邵鸿复邵涛诚邵达明邵寒瑾邵晋理邵君尧邵鼎润邵安易邵翰依邵德冠邵远航邵明浩邵鼎瀚邵博君邵玮邦邵俊绍邵鼎寒邵悟瀚邵博轩邵松明邵云舟邵博康邵昊楷邵德灿邵达知邵任新邵鼎勋邵弘瑞邵宇栋邵怀玉邵新知邵文向邵棋伦邵圣伯邵彬宇邵博顺邵睿博邵旭琪邵昌新邵明轩邵高仁邵明琪邵俊磊邵宇泰邵文驰邵百枝邵博瀚邵依恒邵杰凯邵晋凯邵泰宇邵德哲邵玮依邵文璋邵寒远邵涛雨邵彬华邵昌秀邵宇棋邵博瑜邵达鸣邵韵楠邵弘颜邵智龙邵鼎鸿邵君冠邵鼎宇邵贵依邵翰羽邵俊杰邵弘天邵宇凡邵青平邵彬琪邵弘君邵浩弘百家姓邵姓郡望堂号郡望: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县姓氏一、县内昔为蛮地,先民姓氏无考。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长沙定王子刘义受封夫夷进入县内,刘姓应为进入县最早的中原姓氏。

王莽乱时,中原烽烟四起,荆、襄之民,陆续南迁,中原姓氏相继进入县内,县内称这些早期姓氏为土著百姓,现人口均已不多,如蓝姓,2002年仅94人。

唐宋时期,县内仍为王化不被之地,或有贬官谪徙定官,或有征蛮将士落籍,或有商贾乐此风土相率来迁。

更元末明初,江西人为避战乱,大量迁入县内,尤以明洪武年间迁入者为最多,今县内姓氏,大部分即当时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

清末民初,部分湘乡、祁阳人来县经商后定居县内,以及建国后因人口迁徙,均有少许姓氏迁入县内。

据1986年调查,全县共有214个姓氏,其中单姓208个,复姓6个。

6个复姓中,除欧阳、诸葛外,余者如罗城外的刘艾、九公桥镇的谢吴、小溪市乡的刘罗、五峰铺水田胡家铺的胡唐,均系县内形成,一般只用于家谱,对外仍常用单姓。

全县姓氏按笔划排列为:丁、习、广、马、于、方、尤、毛、文、王、牛、尹、车、邓、少、仇、韦、元、云、厉、宁、乐、艾、石、左、卢、白、龙、田、申、叶、付、史、巧、冯、包、向、羊、匡、乔、毕、刘、吕、伍、朱、孙、华、江、阮、许、关、任、池、阳、汤、祁、麦、次、刘艾、刘罗、尧、李、肖、宋、启、呙、苏、佘、余、陈、何、吴、陆、邹、汪、旷、连、杨、邵、邱、严、沈、花、杜、谷、张、孟、金、昌、范、屈、罗、林、周、欧阳、岳、郑、宗、物、奉、宛、武、闰、姜、易、晏、俞、贺、胡、胡唐、禹、钟、姚、柏、钦、柳、侯、除、段、祖、洪、相、封、信、娄、赵、姣、郦、施、南、郝、高、陶、聂、祝、唐、诸葛、凌、袁、莫、夏、秦、荷、阎、卿、郭、徐、钱、海、载、盛、顾、容、贾、倪、翁、宾、银、康、扈、崔、曹、龚、黄、隆、梁、庹、梅、常、葡、董、曾、覃、蔡、粟、鲁、彭、谢、谢吴、傅、舒、游、焦、韩、蒋、葛、温、焚、雷、简、蓝、腾、蒙、谬、瑶、廖、管、熊、谭、翟、黎、颜、燕、潘、滕、霍、瞿、魂。

二、主要姓氏人口、分布及来源全县214个姓氏中,人口超过1万的有20个姓氏,依次为刘、唐、李、陈、王、邓、蒋、张、肖、杨、吕、罗、周、吴、何、黎、莫、易、谢、胡,其总人口为69.04万人(载止2003年12月31日,下同),占全县总人口74.24%。

县内主要姓氏人口、分布和来源如次:刘 89094人,占全县总人口9.5%,分布在全县所有乡镇,居住较集中地地方有塘渡口的梅子院和书堂山,塘渡市镇的水津渡、刘富、小溪市乡的川门坪、托洲、扶田,五峰铺镇的中和,霞塘云的石子江、刘家山,谷洲镇的干井刘家、湾塘刘家等,来源不一。

汗元朔五年(公元前124)被封为夫夷侯的长沙定王子刘义,当属最早进入县内的刘姓人口,但后未见其有子裔在县内繁衍。

现县内部分刘姓来源有:五五峰铺刘氏,始迁祖澄公,明隆庆二年(1568)自江西庐陵县安福乡(今安福县)迁入。

小溪市刘氏,始迁祖刘长庆,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吉安迁入,小溪市、霞塘云、塘渡口、黄荆刘姓出此源。

塘田市刘氏,明洪武初年,刘荣、刘华、刘富、刘贵兄弟四人自江西泰和县迁新化,后刘富自新化迁内塘田市三清观,刘贵迁县内水津渡。

梅子院刘氏,始迁祖刘吉祥,宋元丰八年(1078)随父,叔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邵西槲木山,其子裔复迁隆回,吉祥九世孙通公再迁县内,今塘渡口镇、岩口铺镇、霞塘云乡、金称市镇刘氏同此源。

谷洲刘氏,始迁祖海公,元至元十一年(1340)自新化苏溪关迁入。

唐 71610人,占全县总人口7.7%,分布全县所有乡镇,居住较多集中的地方有塘渡口镇的大岭、沙坪、塘万宝、桂竹山、羊田、堆上、五星等村,黄塘乡的黄塘、松合、塘仁、牛牯坪、金塘冲等村,白仓镇的塘代村,塘田市镇的水西、三角塘、天成、杨义等村,九公桥镇唐洪坪及郦家坪镇部分村组。

县内唐姓来源主要有4个系,黄塘唐姓,始迁祖唐长乐,元泰定年间自江西迁入,塘渡口、黄塘、白仓、水田唐姓出此源。

塘田市唐氏,始迁祖唐洪淑,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

九公桥唐氏,始迁祖唐发亮,明洪武二年(1396)自江西香乐迁邵南塘洪坪。

郦家坪唐氏,始迁祖唐远,明洪武年间自祁阳凤凰滩迁邵南唐雅堡。

李 66361人,占全县总人口7.1%,分布全县所的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白仓镇李秀,塘渡口镇江边李家,黄塘李家等,来源不一,部分来源有:下花桥李氏,始迁祖李和,明永乐致仕,以屯田定居邵阳富阳一都拖埠头。

长阳铺秋田李氏,始迁祖李孝期,明洪武二年(1369)自江西迁入。

水田李氏,明末自内蒙古迁入。

谷洲李氏,自湖北天城迁入。

陈 56389人,占全县总人口6.2%,分布全县所有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河北乡井子头、霞塘云永固村、白仓镇新民村及岩口铺部分村组。

始迁祖陈佰万,后唐同光二年(924)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新化,伯万子陈甲元复迁邵阳,以后,佰万后陆续迁邵,县内陈氏,均出此源。

王 39725人,占全县总人口4.2%,分布全县所有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塘渡口镇双冲、白羊铺、桂花等村,蔡桥乡拓桑、鸟语王家,长乐乡伏溪桥,谷洲镇王板桥等。

来源不一,部分王姓氏来源有:大田王氏,始迁祖王乾,自江西迁入;红石王氏,自安化迁入;九公桥王氏,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小溪市王氏,自江西定县迁入。

邓 39317人,占全县总人口4.2%,分布全县所有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塘渡口镇白羊铺、石虎村,黄塘乡石梅村,白仓镇邓八、邓什村,黄亭市镇茶铺村等。

白仓邓什邓姓始迁祖邓汝福,元成宗时(1295~1307)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莫恒里迁入。

蒋 39226人,占全县总人口4.2%,分布全县所有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黄塘乡双杏、金桃村、白仓镇蒋贵院子,五峰铺镇水田、仁湾村等。

五峰铺蒋姓始祖千三郎,元泰定(1324~1328)间自江夏迁入。

张 36383人,占全县总人口3.7%,分布全县所有乡镇,霞塘云张姓,为宋代张栻之后。

张栻六世孙张万隆自江西泰和迁祁阳三口湾。

万隆孙张添宝自祁阳三口湾复迁今霞塘云东道坳村,今霞塘云乡蔡塘冲、鸭山塘、石矿、大冲、朝阳、双河、蔡山、牛轭塘、石子江、永固、太山、黄亭市、双龙桥、芸竹山等地张姓均出此源。

肖 29705人,占全县总人口3.2%,分布全县大部分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塘田市镇粟山肖家、肖七、肖八及蔡桥、长乐、九公桥、黄荆等乡镇的部分村组。

始迁祖肖一菊,明代自江西吉安迁入,县内肖姓均出此源。

杨 29390人,占全县总人口3.2%,分布全县大部分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黄亭市镇永塘、重阳、葬塘村,白仓镇杨益及长乐乡、谷洲镇部分村组。

来源不一,永塘杨氏始迁祖杨万七,明天启(1621~1627)间自黔阳迁入。

谷洲李氏,明正德(1506~1521)间自江西吉安府全田迁入。

七里山杨氏,清咸丰(1851~1860)间自邵东杨古垴迁入。

吕 27269人,占全县总人口2.9%,主要分布于五峰铺和金称市连溪村及其他部分乡镇,始迁祖吕再富,明洪武三年(1370)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武冈县紫东里金称团(今金称市镇)。

罗 26260人,占全县总人口2.8%,主要分布于长阳铺镇及小溪市乡梅州村等地,来源不一,长阳铺罗氏,始祖罗万锦,明洪武四年(1371)自省内永丰迁入。

周 22494人,占全县总人口2.4%,主要分布于蔡桥龙口村及塘田市、塘渡口、下花桥、黄塘等乡镇部分村组,始迁祖周城,唐末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县内周姓,均也此源。

吴 22025人,占全县总人口2.3%,主要分布于白仓镇千秋村及其他部分乡镇,始迁祖吴斗垒,明洪武三年(1370)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入,县内吴姓,均出此源。

何 18694人,占全县总人口2%,始迁祖何受钦,祖籍江淮,元至正八年(1348),自江西奉命镇邵,卒,其第三子何源智袭父职,后定居今白仓镇高塘冲,自源智孙彦宗、彦贵、彦世、彦显始、分为宗、贵、世、显四大房派,主要分居于今白仓镇和黄塘乡境内。

黎 18185人,占全县总人口1.9%,主要分布于黄荆乡和九分桥镇及黄塘乡峦山铺等地,始迁祖黎万爵,元至元元年(1264)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县内黎姓,均出此源。

莫 14860人,占全县总人口1.6%,主要分布于白仓镇迎丰、黄连和五峰铺留旗坪等村及其他部分乡镇,始迁祖莫时瑞,元顺帝末年自江西吉安迁入。

易 14674人,占全县总人口1.6%,主要分布于河伯乡源头、杨青、塘田市河边及其他部分乡镇,来源不一,杨青易氏,始迁祖易楚江,宋元之际自江西吉安迁入。

谢 14533人,占全县总人口1.6%,主要分布于黄荆、谷洲及其他部分乡镇,始迁祖谢恭秋,元季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

胡 14195人,占全县总人口1.6%,主要分布于长阳铺等乡镇,始迁祖胡安命,唐元和五年(810)自邵东佘湖山迁入。

除以上20个大姓外,县内其他部分姓氏来源有:谭 8357人,主要分布于塘渡口镇红石等地。

银 7878人,主要分布于塘渡口镇新华、岐山、楠木等村,始迁祖银青,五代时随马殷割据湖南,其第十子隶籍原武冈县大陂团(今县内塘渡口镇后田、楠木、新华、大坪、双冲等村)。

尹主要分布于蔡桥乡隘田和金称市黄泥口等村,始迁祖尹鼎初,宋末自江西吉安泰和县灌田迁隆回大官田,其孙尹才亮复迁县内。

田主要分布于长乐等乡镇,自辰州迁入。

简主要分布于小溪市、岩口铺等乡镇,始迁祖简齐标,明正德(1506~1521)间自江西瑞州上高县迁县内小溪市乡文昌村。

车主要分布于皇安寺一带,始迁祖车济,祖籍广西乐平府贺县,明景泰二年(1451)访亲来邵,乐此风土,定居邵乐白马田,其后车大敬一支迁皇安寺。

伍主要分布于九公桥镇东田冲、荷叶塘、锁石桥及五峰铺镇部分村组,始迁祖伍天继,元至元年间,自新化三塘村迁东口冲,县内伍姓,均出此源。

林主要分布于金称市镇柿山林家一带,始迁祖林胜定,自会同县迁入。

艾主要分布于诸甲亭、郦家坪等乡镇,始迁祖艾财安,明洪武三年(1307)自江西吉安迁入。

黄主要分布于五峰铺及其他部分乡镇,始迁祖黄友珍,明洪武八年(1375)自江西吉安泰和县内小江水。

覃主要分布于谷洲等乡镇,始迁祖覃宗四自靖州迁入。

钟主要分布于岩口铺镇的梅子岭、新建、白土番、牛毛井等地,始迁祖钟万胜,自江西萍乡迁入。

朱主要分布于塘田市等乡镇,始迁祖朱孝麟,明洪武七年(1374)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

乐主要分布于金称市镇南冲乐家等地,始迁祖乐海公,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今塘田市镇花石桥。

夏主要分布于黄塘乡夏世、楸树湾、夏亮等村,始迁祖夏添才,明洪武间自四川成都瓦子滩迁入。

廖主要分布于塘田市镇城背村等地,始迁祖廖万公,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县迁入。

屈主要分布于长阳铺、岩口铺等乡镇,南宋景定元年(1260)自衡阳迁入。

陆主要分布于长阳铺、岩口铺等乡镇,始迁祖陆良甫,宋代自新化迁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