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耿营小学王敏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时安排:1课时一、解题初读,了解背景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狱中联欢》,这里的“狱”指的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渣滓洞集中营”介绍)看了这些图片和介绍,你觉得革命者在这里过着怎样的生活?“联欢”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谁庆祝什么?你从哪句话中看出革命胜利了?这里的胜利到底指什么?(介绍资料)2、加上时间、人物把课题的意思说具体。
3、革命者又是怎样联欢的?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请学生填写,交流。
唱歌——()——()——()谁能把这过程放进去,把课题的意思说得更具体些?二、自学对联,体会含义1、在联欢的过程中,哪些部分是重点写的?——贴对联。
2、默读课文5-23自然段,找出对联,认真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
3、读对联,要求读出古诗的韵律。
4、品味对联(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师读这幅对联,将“千年”读成“百年”。
“千年”和“百年”都是虚指,为什么用“千年”?书上哪句写出这些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扭转乾坤”。
朗读。
师小结: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第一副对联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二幅对联的意思。
学生划句,齐读。
(2)楼二、楼三的对联有什么共同点?指导朗读。
这里的“春指的仅仅是春天吗?还指什么?(革命即将胜利)出示图片,了解各地庆祝胜利的情景。
看到这些图片,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就是苦尽甘来、大地回春。
六下语文综合复习《 狱中联欢)(精品课件)

交 换 礼 品
过程三:贴对联
自学提示: 1.默读5~23自然段,找对联,读一读,
谈体会,做批注。 2.组内交流感受,相互补充。
你能读懂下面语句的含义吗?
1.洞中才数月 2.歌乐山下悟道 3.看洞中依然旧景 4.满园春色关不住 5.两个天窗—出气
世上已千年 渣滓洞中参禅 望窗外已是新春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扇风门—伸头
《狱中联欢》简介
: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 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 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 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 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 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 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 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 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 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 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 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 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联欢的过程(事件) 革命者的品质、精神
1. 唱 歌 —
2.交换礼品 —
?
3.贴对联 —
4.表演节目 —
过程一:唱歌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 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 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 支。
四、选读体会:联欢内涵
狱中联欢的过程(事件) 革命者的品质、精神
扭转乾坤 极乐世界 苦尽甜来 大地春回 乐在其中
对联一
洞 中 才 数 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综合复习《狱中联欢》 人教新课标

极乐世界
歌
渣
乐
滓
山
洞
下
中
悟
参
道
禅
楼一室的对联:
表面似乎在讲“Biblioteka 仙炼道”,其实这“道” 和“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充分表现 革命者不向困苦低头,不向敌人示弱的大无 畏革命精神。
看 洞 中 依 然 旧 景
苦尽甜来 望 窗 外 已 是 新 春
楼二室对联:
一 扇 风 门 伸 头
这些对联有什么特点?
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展现 了共产党人与敌人的巧妙斗争。
“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 定......猩猩装作没有听见,溜 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请想一想,监狱里的革命 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革命前辈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 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
写作背景
1949年开国大典即将在北平举行。山城重庆仍 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 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许多革命者。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 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
渣滓洞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 姿态,革命前辈利用这一机会在元旦这天举行了一 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 争。
“洞中”(当然指渣滓洞,也可以理解为 国民党统治区)的“旧景”(死气沉沉,毫无 生气的景象)和“窗外”(相对“洞中”可理解 为解放区)的“新春”(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的春色)的景色的鲜明对比,横额上“苦尽甜 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中国革命形势,表现 了革命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信革命即将胜利。
大地春回
满
一
园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句及五副春联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不断提高阅读水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反而那么快乐。
(三)美育渗透点:学习革命前辈的坚定性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教学难点:仔细体会课文中那些春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巧妙的斗争艺术。
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师生交流时代背景。
同学请看:1948年9月到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接连发动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余万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陷入“停战”的把戏,想要骗取一个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臭名昭著的渣滓洞的特务一面继续秘密疯狂逮捕、迫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面也在表面上对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
被敌人囚禁在渣滓洞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在1949年元月1日,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课件说明课件演示文字说明见左课件有素材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
板书课题狱中联欢二、讲读课文1、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演示〕词语积累:苍劲:苍老挺拔。
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扭转乾坤:乾坤,天地。
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妄加评论:乱批一气。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谨防:小心地防备。
2、快速阅读课文。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填空联欢过程。
谁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演示〕生字辨析课件出示左边词语〔课件演示〕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自然段第三段:5~23自然段第四段:24~26自然段学习第二段〔课件演示〕1、默读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狱中联欢》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狱中联欢》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及教学目标1.1 教材背景《狱中联欢》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艰难环境下人们团结合作、乐观向上的故事。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能够分析情节,了解其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探讨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提炼主题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3.1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解读•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分析•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3.2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课文内容解读和情节分析(40分钟)•第二课时:人物心理变化分析、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40分钟)四、教学步骤与内容4.1 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或引入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步骤二:课文预习(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步骤三:课文内容解读(15分钟)•全班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内容,重点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短语。
步骤四:课文情节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节,分析故事发展的过程,了解每一个情节的意义。
4.2 第二课时步骤五:人物心理变化分析(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包括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转变。
步骤六: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20分钟)•学生集体讨论,总结本课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并展开思考,如何将这些精神应用到生活中。
步骤七: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
五、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2. 课文预习3. 课文内容解读4. 课文情节分析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人物心理变化分析- 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步骤:5. 人物心理变化分析6. 主题和教育意义探讨7. 课堂小结与反思六、课堂活动与教学资源•课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PPT:包含教学内容和导图的PPT•黑板/白板:用于板书和学生互动七、评估方式与作业布置7.1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学生完成的小组活动报告7.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语文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延续学习第三组课文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以本课为例,复习题目扩展、要素串联等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复习品读重点句子的方法,品读文中对联和重点语句,体会被关押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理清
文章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品读文中对联和重点语句,体会被关押的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搜集背景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旧知回顾:
学生清明节假期的活动中的征文活动和与前边刚刚学过的第
三组课文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缅怀革命先烈,自然导入对第三组学习的回顾:
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是--在日积月累中,我们还积累了一首诗,它的名字叫--我们还了解了几部课外读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红岩》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
5。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速度。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境入情,体会英雄群体的思想感情,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幅对联及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体会英雄群体的思想感情,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时代背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再读《红岩》,深入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2.学生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作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表象1.简介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狱中联欢》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元旦。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没有彻底垮台,在他们统治的地方,还关押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这两座监狱里就关押着几百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48年,国共两党再次举行和平谈判,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利用这样一个时机,在全国即将解放这样的特殊日子里,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由一群特殊的“犯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庆祝元旦的迎新活动。
这些革命志士在敌人的监狱里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
这是一次蔑视敌人,向敌人示威,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以乐观主义精神来迎接解放的庆祝活动……2.放录像《烈火中永生》之《狱中联欢》片断。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主要人物、背景介绍等),课件出示相关人物介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悟1.读后表达,理清脉络:学生表述并板书联欢过程(即“唱歌- 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
2.根据联欢过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据记叙文的四要素概括)课文叙述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什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狱中联欢》教案范文(3篇)

⼈教版⼩学六年级下册语⽂《狱中联欢》教案范⽂(3篇)⼈教版⼩学六年级下册语⽂《狱中联欢》教案范⽂(3篇)【导语】《狱中联欢》叙述了解放前⼣,⾰命前辈进⾏的狱中⽃争。
表现了⾰命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和乐观精神。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学⽬标: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默读,了解课⽂内容,感悟课⽂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感受共产党⼈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争精神。
3、感悟语⾔魅⼒,激发学⽣阅读《红岩》等⾰命书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内容,理清⽂章线索,体会⽂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命者表演节⽬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坚定的⾰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命者、憎恨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揭⽰课题:1、今天⽼师和⼤家共同来学习⼀篇课⽂: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选⾃长篇⼩说《红岩》,它是由罗⼴斌和杨益⾔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
谈谈你对题⽬的理解。
⼆、了解课⽂主要内容,提炼课⽂主题:1、⾃由朗读课⽂,说说课⽂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唱歌()→()→()2、学⽣⾃由交流,梳理课⽂内容: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2分钟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你是否明⽩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争的精神)5、⼩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篇⽂章或⼀部⼩说,应该多问问⾃⼰:⽂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的主要内容和中⼼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1、看看⿊板上的四块内容,那⼀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争精神?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
如新春来临,⼈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过⽣⽇,就会送上寿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速度。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境入情,体会英雄群体的思想感情,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幅对联及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体会英雄群体的思想感情,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时代背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再读《红岩》,深入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2.学生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作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表象
1.简介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狱中联欢》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元旦。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但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没有彻底垮台,在他们统治的地方,还关押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这两座监狱里就关押着几百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48年,国共两党再次举行和平谈判,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利用这样一个时机,在全国即将解放这样的特殊日子里,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由一群特殊的“犯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庆祝元旦的迎新活动。
这些革命志士在敌人的监狱里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
这是一次蔑视敌人,向敌人示威,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以乐观主义精神来迎接解放的庆祝活动……
2.放录像《烈火中永生》之《狱中联欢》片断。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主要人物、背景介绍等),课件出示相关人物介绍。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速读,师计时间。
2.读后表达,理清脉络:学生表述并板书联欢过程(即“唱歌- 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
3.根据联欢过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据记叙文的四要素概括)
三、精读课文,部分解悟
启示学法:哪些内容要精读?(最能体现写作目的的要重点学)
课内选择:你想学哪个部份?
根据学生所选内容,老师再来组织教学。
1.唱歌(可不学)
2.交换礼品(略学):学生读后,请个别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互送“贺年卡、五角星、锦旗”)
3.贴对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自读,标出文中共有几幅对联;
(2)选择:你最想研究哪一幅对联?
(3)合作学习:分成几个小组,交流对联中含着的意思;
春联一:“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扭转乾坤”含着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意思。
春联二:“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
”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狱中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坚持真理。
“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志士掌握了真理的乐观心境。
春联三:“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旧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光明前景,“苦尽甜来”表达了革命志士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景的美好憧憬。
春联四:“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为今用,“满园春色关不住”,表达出敌人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革命波洪流;“一枝红杏出墙来”,示意革命胜利即将到来,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将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大地春回”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
春联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
”“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在监狱中的非人生活,巧妙地揭露了反动派对革命志士的迫害。
“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志士们以苦为乐,为革命甘愿吃苦的乐观情怀。
]
(4)比赛读书、谈收获:选小组代表到台上来,读对联,谈体会;其他学生补充看法,读出不同的重音、感受;悟重点词语:乾坤、诙谐、挑剔(写并悟意);
(5)积累对联:你还积累了哪些印象深刻的对联?(提示学好传统文化);
(6)背对联:(计时背诵)一分钟背多少?
4.表演节目:读写结合学习
提示:看节目有节目单,试着给课文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节目单,并标出节目负责人及你对节目的评价:
节目单
(学生对节目的评价,要尽可能从文中生发出来,读出来)[点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节目内容]
重点研读句子:
(1)“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着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这种高歌曼舞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唱歌跳舞,这是身陷囹圄的革命志士们蔑视敌人,坚信革命胜利信念,誓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形象写照。
)
(2)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高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监狱、高墙、电网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也丝毫阻挡不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它只能更加坚定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渴望。
)
(3)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
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风趣的语言,辛辣的讽刺,表达出革命志士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乐观主义精神。
)
……
四、品读课文,整体领悟
1.革命者在狱中联欢,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说你想说点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读《红岩》,讲故事。
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形象。
板书:
唱歌纵情高歌
交换礼品情深志坚献身狱中联欢贴春联巧妙斗争乐观
表演节目顽强、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