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教师用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细胞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在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部分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2.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为杂种细胞,继而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生命观念: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及原因。
科学思维: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以流程图形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杂交的过程。
科学探究:尝试探究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顺序及比例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利用细胞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在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部分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2.具体步骤选材:外植体: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如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
植物的茎尖、根尖、幼嫩的叶片、花药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外植体。
↓消毒:用消毒剂除去外植体表面的微生物,消毒后的外植体需要用无菌水充分冲洗,以避免消毒剂对外植体的生长、分化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接种: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的操作。
接种用的培养基一般都要含有适量的水分、无机盐、碳源、氮源、维生素以及植物激素等。
↓诱导脱分化:将已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其细胞改变发育途径,逐步失去原有的分化状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过程。
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再分化:愈伤组织生长一段时间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诱导分化,形成芽和根等器官,或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也可以诱导形成胚状体。
↓炼苗移植:使分化形成的幼小植株逐渐适应自然环境,保证幼苗移植到大田能顺利成活。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自发或人工融合的杂种细胞培育成新品种植物体的技术。
2.环节原生质体的制备: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低速离心分离提纯↓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化学融合法[聚乙二醇法(PEG)]和物理融合法(电融合法) ↓杂种细胞筛选和培养:两两融合有AA、BB、AB三种类型;融合成功的标志:再生出细胞壁↓杂种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杂种植株的再生和鉴定3.应用实例白菜—甘蓝、萝卜和甘蓝、烟草和番茄、马铃薯和番茄、水稻和稻稗。
家庭组织培养

家庭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没有最基本的条件和物品是搞不成的,当时合理的利用一些最简单的用具也并非无法办到。
一、最必需的物品1、.家用高压锅1个最好大一点的,装的东西多一点。
用于培养基、无菌水等的消毒2、接种箱(无菌箱)1个,需要自己自制,用一些木板和一块玻璃和二尺布料。
用于接种和转移。
3、药用天平1架最好是500g称量的,小一点也可以,主要用来称琼脂、糖等物品。
4、不锈钢锅或铝锅。
用于煮制培养基用的。
5、搅拌和分装培养基用的调羹一个,用于煮制和分装培养基。
6、培养用的瓶子若干,7、制棉塞用的棉花、纱布和线若干,用于做瓶口的塞子,要注意的是,棉花要使用普通做棉衣的棉花,不要用医院用的脱脂棉,这样容易穿塞污染。
8、牛皮纸、橡皮圈若干,用于包瓶头和扎包头纸用。
9、酒精灯1盏、解剖刀1把,刀片若干、镊子2把、10ml、100ml量筒各一个,2ml移液管1只、药棉若干。
二、怎样解决蒸馏水和基本药品培养基的用水在一般人的心目总是觉的十分重要的,其实是多余的担心。
冷开水、清洁的河水都是给以用的,并不影响培养的效果。
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更是一般培养基理想的用水。
最常用、最必要、用量最大的只需购买以下几种就行了。
1、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共5种。
也可以买市售的MS培养基(1)、硝酸铵(2)、硝酸钾(3)、氯化钙(4)、硝酸镁(5)、磷酸二氢钾2、酒精3、精密试纸(PH 5.4-7.0)4、漂白粉或漂白精5、琼脂6、白糖7、福尔马林8、高锰酸钾(可以到医院或药材商店去买)9、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类以及激素类药品应用量极少。
比如一些激素、维生素类的药品及有针剂也有片剂,他们都有比较准确的含量,你可以去按你的需要去配制比例。
爱好者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组织培养的探讨与建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尤其是快速繁殖,并非只有专业人员和专业实验室才能够完成的。
作为对多肉植物和组织培养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在充分利用家庭条件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制备出自己的试管苗来的。
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及注意事项

5.培养:放在合适的环境里,温度、光照、湿度都得控制好哇!
6.观察和记录:要时刻盯着,看看有没有啥异常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哟!
接下来讲讲注意事项哈!
1.无菌操作:这可是重中之重呢!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让细菌病毒钻空子呀!
2.培养基配方:哎呀呀,配方得合适,营养不均衡可不行!
9.仪器设备清洁:用完的仪器得洗干净消毒好,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次使用做好准备哦!
10.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得经过专业培训,不然容易出错哟!
怎么样,这些流程图和注意事项是不是很重要呀?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哇!
3.外植体来源:得保证来源可靠,质量过关呀!
4.培养条件控制: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光照时间和强度都得恰到好处,你说难不难?
5.防止污染:哇,一旦污染了,那可就前功尽弃啦!
6.定期观察:可别偷懒,要经常看看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条件呢!
7.操作规范:每个步骤都得按照标准来,不能随心所欲哟!
8.材料处理:处理外植体的时候,手法要熟练,不能损伤了它们呀!
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及注意事项
嘿呀!以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图及注意事项啦!
首先咱们来说说流程图哈!
1.准备阶段:哎呀呀,这可得把各种器具都准备齐全呢!像培养皿、培养基、消毒工具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呀!
2.外植体选取:哇,这可重要啦!得挑那些健康、无病害的部位,你说是不是?
3.消毒处理: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哟!要用合适的消毒剂,把外植体好好消消毒,不然细菌病毒啥的可就捣乱啦!
高中生物选修一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物选修一植物组织培育学问点总结生物是高考考试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尤其是植物组织培育这个学问点,是高考考试中必考学问点。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物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学生物选修一学问点课题一菊花的组织培育植物组织培育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育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态态的薄壁细胞。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接着进行培育,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实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植物组织培育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细胞分化是一种长久性的变更,它有什么生理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特地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影响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育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植物材料的选择干脆关系到试验的成败。
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
菊花组织培育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
一般来说,简单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简单进行组织培育。
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简单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养分: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养分、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别,须要配制相宜的培育基。
常用的培育基是MS培育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及注意事项

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及注意事项
嘿呀!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及注意事项!
首先呢,咱们得清楚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1. 准备工作可不能马虎呀!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呢!
2. 接下来就是消毒啦!哎呀呀,消毒这一步可太重要啦,要把外植体表面的微生物统统消灭掉,不然会影响后续的培养哟!
3. 然后呢,就是把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成小块或者小段,这可得小心谨慎,不能切坏了呀!
4. 接着,把切好的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哇,这一步就像是给它们找到了一个新家!
5. 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再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盼着它们能快快分化出芽和根呢!
6. 等芽和根长出来,就可以移栽到温室或者大棚里啦,让它们茁壮成长!
再来说说注意事项。
哎呀呀,这可多着呢!第一,培养环境得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都得恰到好处,不然植物宝宝们可不高兴哟!第二,培养基的配方可不能出错,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精准,这关系到植物组织能不能好好生长呢!第三,无菌操作一定要牢记在心,任何一点点的污染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哇,这可太关键啦!第四,在移栽的时候,也要小心呵护,不能让它们受到伤害呀!
总之呢,植物组织培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只要按照流程图认真操作,注意好各种事项,嘿,说不定就能成功培育出漂亮的植物呢!怎么样,大家是不是对植物组织培养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啦?。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2. 课程类型:实验课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学科:生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3. 植物组织培养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条件的控制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2. 导入新课: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讲解原理: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科学依据。
4.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拓展:总结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真程度和思考深度。
4. 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实验材料与仪器1. 植物材料:选择具有良好再生能力的植物组织,如茎段、叶片等。
2. 培养基:含有植物激素、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的培养基。
3. 容器:无菌培养瓶、三角瓶等。
4. 仪器:显微镜、消毒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等。
八、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1. 准备材料:选择健康的植物组织,切割成适当大小,进行消毒处理。
2. 制备培养基:按照配方配制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中。
植物组织培养(1)

0.1.3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类型和任务
• 组织培养:分生组织、形成层组织、薄壁组织、韧皮部组 织等。
• 器官培养: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胚胎培养:幼胚、成熟胚、胚乳、胚珠、子房等。 • 细胞培养:单细胞或较小细胞团,如性细胞、叶肉细胞、
1. Thimann和Wickson
• 1958年,他们发现腋芽(当顶芽存在时为休眠状态) 的生长,可以通过外源细胞分裂素的应用而启动。这 样,将茎段培养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就可 以在一个具有完整顶芽的生长中的茎上诱导侧芽的形 成。这将消除顶端优势,得到大量不定芽。
Thimann
2. Morel-脱毒、快繁商业化
• 1922 年 , 植 物 离 体 组 织 培 养 取 得 了 一 些 进 展 。 德 国 人 Kotte和美国人Robbins两人同时分别独立地将分生组织作 为外植体。Kotte研究切下的根尖,如豌豆、玉米根尖, 将它们放在含有Knop溶液盐成分、葡萄糖、含氮化合物 如天冬酰氨酸、丙氨酸以及肉汁的各种营养液中。Kotte 观察到根尖生长持续了2周,但他没有进行继代培养。另 一方面Robbins通过继代,将玉米根尖离体培养了更长的 时间,但随着时间延长,生长量减少,最后消失。
• 1952年, Morel和Martin提出了植物脱毒(virus free)技 术,通过分离已被病毒感染的大丽花个体的根尖,并将其 离体培养,重新获得了无病毒的大丽花。
• 1960年,Morel利用兰花茎尖培养,实现了脱毒和快速繁殖 (rapid clone propagation)的两个目的。这一技术导致欧 洲、美洲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兰花工业”的兴起。
0.2 植物组织培养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总结: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一、植物组织培养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2、全能性概念:具有某生物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体的潜能。
3、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不定根—新植株4、相关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①外植体: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②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
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③外植体消毒:70%酒精30s—无菌水冲洗—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冲洗④取材:选取形成层部位⑤脱分化:23~26℃,避光⑥再分化: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光照下培养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促进生根;比值低—促进发芽5、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6、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1、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
2、过程及注意事项:①去除细胞壁: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②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震荡、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③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3、融合结果:获得杂种细胞,进而获得杂种植株。
A细胞+B细胞所得杂种植株遗传物质=A+B4、成功例子:番茄—马铃薯;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5、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6、局限性:不能按照人的要求表达性状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1、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2、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常用培养基主要特性1、高盐成分培养基包括MS、LS、BL、BM、ER 等培养基。
其中MS 培养基应用最广泛,其钾盐、铵盐及硝酸盐含量均较高, 微量元素种类齐全, 其养分数量及比例均比较合适, 广泛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及原生质体的培养。
LS、BM、ER 培养基由MS 培养基演变而来。
2 、硝酸钾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包括B5 、N6 、LH、GS 等培养基。
①B5 培养基B5 培养基除含有较高的钾盐外, 还含有较低的铵态氮和较高的盐酸硫胺素, 较适合南洋杉、葡萄及豆科与十字花科植物等的培养。
②N6 培养基N6 培养基( 朱至清等1975 ) 系我国学者创造, 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适用于单子叶植物花药培养, 柑橘花药培养也适合, 在楸树、针叶树等的组织培养中使用效果也好。
③SH 培养基是矿盐浓度较高的一种培养基, 其中铵与磷酸是由磷酸二氢铵( NH4 H2 PO4 ) 提供的, 这种培养基适合于某些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的培养。
3 、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①H 培养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约为MS 培养基的一半, 仅磷酸二氢钾及氯化钙稍低, 微量元素种类减少, 而含量较MS 为高, 维生素种类比MS 多。
适于花药培养。
②尼奇培养基(Niotsch 1969 ) 此培养基与H 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仅生物素比H 培养基高10 倍。
也适合于花药培养。
③米勒培养基(Miller 1963 ) 此培养基和Blaydes(1966) 培养基二者成分完全相同。
适合大豆愈伤组织培养和花药等培养用。
4 、低无机盐培养基大多情况下用于生根培养基。
有以下几种:①改良怀特培养基(White 1963 )②WS 培养基(Wolter & Skoog 1966)③克诺普液( Knop 1965 ) 花卉培养上用得多。
④贝尔什劳特液(Berthelot 1934)⑤HB 培养基( Holley & Baker 1963) 此培养基在花卉脱毒培养和木本植物的茎尖培养中效果良好。
其成分是大量元素比1/ 2 克诺普( Knop ) 液稍多, 微量元素用贝尔什劳特液, 每升培养基中加0 . 5ml。
二、与培养基有关的一些细节问题1、培养基所用药品应采用等级较高的化学纯CP(三级) 及分极纯AR(二级) , 以免杂质对培养物造成不利影响。
2、调节PH也可用精密pH试纸(应在干燥器中保存, 以免吸湿而失效)。
培养基过酸的可用1mol/ L 氢氧化钠( NaOH) 来调节; 培养基过碱的可用1mol/ L 盐酸( HCl ) 来调节( 1mol/ L NaOH 的配制方法是称40gNaOH, 溶解后加入蒸馏水, 定容到1 000ml 即可。
1mol/ L HCl 的配制方法是量取12mol/ L HCl 84ml , 加水定容至1 000ml)。
经高压蒸汽灭菌后, 由于某些成分的分解(如蔗糖的分解) 或氧化, 酸度会增加( pH 值一般可降低0 . 2 )。
有时玻璃器皿质量较差, 其中一部分物质溶解, 也会影响酸度的变化。
这些在调整pH 值时都要考虑进去。
分装后应立即灭菌, 若因故不能及时灭菌, 最好放入冰箱中在24h 内完成灭菌工作。
灭菌时压力表读数为0 . 8kg/ cm2 ~1 . 1kg/ cm2 , 121℃时保持15min~20min 即可。
3、某些生长调节物质, 如吲哚乙酸、玉米素及某些维生素等物质遇热不稳定, 因此不能进行高压灭菌, 而需用过滤方法灭菌, 经过滤灭菌的溶液, 可在琼脂培养基温度下降到大约40℃时加入到已高压灭菌的培养基中。
4、配好的培养基可放到培养室中预培养3d ,若没有污染反应, 则证明是可靠的, 可以使用。
暂时不用的培养基最好置于10℃下保存, 含有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在4℃~5℃低温下保存则更理想。
含吲哚乙酸或赤霉素的培养基应在配制一周内用完, 其他培养基至多也不能超过一个月。
一般情况下, 两周内应用完, 以免干燥变质。
三、培养材料及消毒1、取材季节的影响:大多数植物应在其生长开始的季节采样, 生长末期或已进入休眠期, 则外植体对诱导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2、器官的生理状态和发育年龄:沿植物的主轴, 越向上的部分所形成的器官其生长的时间越短, 其生理年龄也越老, 越接近发育上的成熟, 越易形成花器官。
反之, 越向下, 其生理年龄越小。
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中, 以幼龄树的春梢嫩枝段或基部的萌条较好, 下胚轴与具有3 对~4 对真叶的嫩茎段, 生长效果也较好。
一般情况下, 幼年组织比老年组织具有较高的形态发生能力。
3、材料大小的影响:材料越小成活率越低, 茎尖培养存活的临界大小应为一个茎尖分生组织带1 个~2 个叶原基, 约0 .2mm~0 .3mm 大小。
叶片、花瓣等约为5mm2 , 茎段则长约0 .5mm。
因此, 除非用于去除病毒否则不宜将外植体切的过小。
但并不是说外植体越大越好, 外植体过大易造成污染, 有实验证明外植体越大污染率越高。
4、材料的灭菌:一般是组织越大越易污染, 夏季比冬季带菌多,甚至不同年份污染的情况也有区别。
取材最好选在中午或下午, 避开阴雨天取材可减少污染率。
消毒是为了消灭病菌, 以保证无菌组织培养的进行。
但不同植物及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 其带菌程度不同, 它们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消毒剂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最初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 浓度及消毒时间的长短都要进行摸索, 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80 ,对与难消毒的根及地下部位材料可将其浸入消毒液中进行抽气减压, 以帮助消毒液的渗入, 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潘学峰等( 1998) 报道, 12% 的双氧水+ 0 .1%的升汞混合液对南方地下茎生姜灭菌10min 的效果最好。
四、材料的接种1、接种室的消毒: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无菌操作和无菌培养技术, 做好接种室的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 因此, 每次接种前应进行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并用70%酒精喷雾使空气的灰尘沉降, 并用紫外线灯照射20min。
接种前超净工作台面要用新洁尔灭或酒精擦洗,并定期清洗过滤膜, 以延长使用寿命。
2、无菌操作要求: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 要经常保持干净, 并定期进行消毒, 即将洗净、晾干的衣帽、口罩等用纸包好后与培养基一起进行高压灭菌。
工作人员的头发、衣服、手指中都带有许多杂菌, 为此要穿上工作服, 戴上帽子, 也必须剪除指甲, 并用肥皂擦洗, 最好再在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10 min , 接种操作前则用70%酒精擦洗。
工作人员的呼吸所产生的污染, 主要是在接种时谈话或咳嗽所引起的, 因此, 在操作时应禁止谈话并应戴上口罩。
3、材料的分离、切取和接种切割动作要快, 防止挤压使材料受损伤而招致培养失败, 也要避免使用生锈的刀片, 以防止氧化现象产生。
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刀和镊子等接种工具使用一次应放入70% ( 或95%)酒精中浸泡, 然后灼烧放凉备用。
接种时轻轻取下封口纸, 动作要慢以免气流冲入瓶中造成污染。
将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 瓶口倾斜, 以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瓶中,将瓶口外部在灯焰上燎数秒钟, 将灰尘杂物等固定在原处, 然后用镊子将外植体送入瓶中, 材料在培养容器内的分布要均匀, 以保证必要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
茎尖、茎段等基部插入固体培养基中, 叶片通常将叶背接触培养基, 这是由于叶背气孔多, 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缘故。
五、材料的初代培养1、实验方案的设计1)、单因子实验设计:单因子实验是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尤其在选择适当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上使用最多。
2 )、正交实验设计植物离体培养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正交设计是多因素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可以很方便的从众多因素中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水平, 因为它可以用较少的实验次数得到较多的信息。
例如, 一个7 因素水平的实验, 若将各因素水平全部组合都做一遍, 需要27 = 128 次, 而正交设计只需做8 次实验就可以了, 虽然实验次数减少了, 但因为各因素水平搭配均匀, 8 次实验基本代表了全部实验的情况。
正交实验的设计, 主要工具是正交表。
大多数生物统计学书都列出了可供选择的正交表,如L4 ( 23 ) , L8(27 )见(表2 - 11 , 表2 - 12) 。
字母L 右下角号码8表示它有8 个实验要做, 括号内的指数7 表示这张表所安排的实验最多可考察7 个因素(也可安排2 个~6 个, 超过7 个要选择其他正交表) , 底数2 表示被考察的因素只要求两个水平。
在进行实验前可根据要测试因素的多少及每种因素所考察的水平, 选择适合的正交表, 然后按表进行实验。
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设影响某种植物试管苗生长的因素有光照时间、光照强度、pH 值、温度、蔗糖浓度、BA浓度、NAA 浓度7 个因素, 每个因素选择两个水平, 即, 光照时间( 10h , 14h )、光照强度(1000lx , 2000lx )、pH 值( 5 . 5 , 5 . 8 )、温度( 20℃ , 25℃) 、BA 浓度( 0 . 5 , 2 . 0 )、NAA 浓度( 0 . 5 ,1 . 0)、蔗糖浓度(2% ,(27)最理想, 4%)。
现根据因素和水平的多少选择一个适合本实验的正交表, 选L8填表时, 因素水平对号入座, 见表( 2 - 13 )。
第一号实验是光照时间10h/ d、光照强度1000lx、pH 值5 . 5、BA 浓度2 . 0、NAA 浓度0 . 5、蔗糖浓度4% , 其他实验依次类推。
根据8 个实验结果, 如出苗数量、苗高、生根数、移栽成活率等, 综合考虑, 根据需要选取各最适培养条件。
也可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参考统计学书) , 算出极差( R) , 极差(R) 表示每个因素在实验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R 越大表示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越大, 但若没有可计算的指标时, 还是选择单因子实验较好。
2、初代培养物的建立1)、保证无菌2)、条件合适:首先, 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作物种类、品种及培养的部位; 其次,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激素及其他添加物; 还要注意掌握适宜的环境条件。
所以在进行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之前, 应查找该种植物有关方面的资料, 根据这种植物过去所采用的培养部位、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技术等, 再决定自己的工作步骤。
3)、操作技术过关3、污染的防治1)、植物材料的选择及防止污染通常多年生的木本材料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材料带菌多; 老的材料比幼嫩的材料带菌多; 田间生长的材料比温室生长的材料带菌多; 带泥土的材料比不带泥土的材料带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