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口迁移-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人口迁移-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地区经 A 济差异
城市化推进
B
经济因素
C 社会经 济发展
区域规 E 模开发
D 大型建 设项目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墨西哥民众移民美国
因美国的劳动力 的每小时收入大 约是墨西哥的8 倍,导致墨西哥 大量民众移民美 国。美国为控制 不断增多的非法 移民,在美墨边 界修建边界墙。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家庭
(1)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结婚 (2)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团聚
此类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小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水源 土壤 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 交通通信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宗教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社会变革 战争
四、对点演练
C (2022•山东开学考)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a、b区域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
推力
贫困
自然灾害
战争
环境污染
拉力
收入
城市生活 和平
医疗
教育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又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思考
那么影响人口迁移自 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具 体有哪些表现呢?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自 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人口迁移。
然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吸引着人们的迁入。 因 素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人 文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地区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 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素 此外,政策、战争、文化、婚姻家庭也会导致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类型、原因、影响!含例题~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类型、原因、影响!含例题~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人口迁移的分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变化和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如国际难民、永久性移民和外籍工人)和国内人口迁移(招生、分配等)。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来好的生活条件,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更多的就业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2)影响人口年龄结构(3)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4)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5)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6)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例1、图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示意图。

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中国 ②美国 ③俄罗斯 ④拉丁美洲B. ①中国 ②俄罗斯 ③美国 ④拉丁美洲C. ①拉丁美洲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美国D. ①中国 ②拉丁美洲 ③俄罗斯 ④美国01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以四幅简单的人口迁移方向图切入,隐形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状况等知识,结合世界地理和世界近现代史考查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表现,与人口流动不同的是,人口流动是暂时或短期内改变其居住地。

因而判定人口迁移时一般具备三个条件,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2.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及意义
3.人口迁移方向及对环境的影响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西部内地迁往东部沿海,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较发达地区。

人口迁移易混特例总结
1.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好,其迁移主要是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差,其迁移主要是去投靠子女。

2.青壮年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但如果迁移人口以20岁左右的青年为主体,则是为了接受更高的教育。

【地理】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地理】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地理】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1.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下图全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2)
(2)找出主要原因。

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
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年轻人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西部、南部迁移,主要是考虑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

总体来说,自然环境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弊: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迁入地——利: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弊: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3.民工潮与民工荒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人口迁移现象。

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民工荒。

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引起的社会问题都值得关注,这也将是高考考查的方向之一。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人口第19讲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人口第19讲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

2.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而有组织 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 建设。 (2)改革开放后多因经济原因,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迁移,由中西部向东部和 东南沿海一带迁移。
[知识巩固]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1~2题。
4.生态环境因素 (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5.年龄因素 迁移者的年龄等因素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青年比儿童 和老人更易于迁移。
[知识巩固]
投资移民是指以投资的方 式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 近年来,投资移民人数迅猛 增加,成为中国海外移民大 潮中的突出现象,美国成为 中国海外投资移民优选国 家。据此完成1~2题。
素是( D )
A.城市等级 B.交通条件 C.科技力量
D.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上海为流出型活跃区,上海经济发达,人才众多,信息
网络发达,所以金融业、文创产业、信息产业等转出的可能性小,B、C、D
三项错误;上海地价高,劳动力成本高,制造业可能迁出,所以主导上海上市
企业高管人才流动地域类型的产业可能是制造业,故选A项。第2题,合肥
解析:第1题,移民增长速度为每个阶段起止年份移民数量之差与该时间段
的年数之比。计算可得,2010—2013年迁入美国的中国移民增长速度最
快,D项正确。第2题,美国制定投资移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海外投资,
为美国创造工作机会,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增加财人口迁移的因素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 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 越来越广
大型建设 项目布局 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
迁 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 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入 地
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 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 力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迁 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 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
出 的发展。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地 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 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
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4.处于“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结构特征应该是
A.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B.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C.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 D. 高少儿、高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
5.人口经济学家根据《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并得出结论: 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大约在2015年出现转折,可能由“人口红 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但中国的各个地区可能进入转折期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8.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DA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40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2019·哈尔滨第二次调研)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曲线图”。

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2.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2019·宁夏高三月考)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B.水利工程建设C.道路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2019·哈尔滨第一次调研)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

据此完成5~6题。

5.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6.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产业升级B.交通运输C.工程建设D.家庭婚姻7.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B.abdC.acdD.bcd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8~10题。

8.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级行政区是(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9.甲、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10.1995年以后,乙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2018·南昌调研)下表示意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

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图”。

据此完成11~13题。

11.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12.推测2003~2016年间( )A.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B.沿海地区投资呈下降趋势C.产值内陆地区超过沿海地区D.全国投资呈下降趋势13.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2010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我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清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哪些因素?(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15.(2019·哈尔滨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

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去哪个区域打工?对荣防村社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从2017年到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原因。

答案精析1.A2.D [第1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东北经济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第2题,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据图分析人口大量迁入广东,广东省GDP波动增长;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与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关系不大,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状况;东北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并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东北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3.B4.B [第3题,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人口迁移是向两侧迁出,迁出的地区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地区,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建设。

第4题,从图中不能看出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箭头指向看,人口移动距离以短距离迁移居多。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靠两侧就近安置。

]5.B6.D [第5题,由图可知,2016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2016年比2000年性别比在大部分年龄段有所降低,但大多数年龄段仍然高于100,说明男性仍多于女性;结合图示可知,少年儿童的性别比2016年比2000年有所升高;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相比于2000年整体上趋近100,说明性别比趋向平衡态势。

第6题,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所需劳动力,主要是男性劳动力;产业升级所需劳动力数量整体会减少;该省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后,家庭婚姻成为女性人口大量流入的主因。

]7.B [如果不受人口迁移影响,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正常情况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少)以及男女性别比重相差不会太明显,而a、b城市中20岁人口比重、d城市中20~50岁的男性人口比重都很不协调,故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B。

] 8.B 9.A 10.C [第8题,读图可知,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省级行政区;且甲省级行政区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省级行政区,因此甲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乙省级行政区,故甲表示北京,乙表示广东,A、D选项错误。

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级行政区,因此丙表示河南,则丁表示云南。

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第9题,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多个因素中,经济因素(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甲表示北京,丙表示河南,两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选项A正确。

第10题,乙表示广东省。

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不能支撑广东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广东省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选项C正确。

]11.D 12.A 13.B [第11题,春运数据显示广东5座城市人口迁出率最高,说明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D正确。

第12题,图中数据显示沿海地区投资占全国比重在下降,说明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

第13题,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14.(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2)C(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上学需求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我们村挺富的”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的影响。

(2)目前因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由乡村流向城市。

(3)注意“21世纪”的时间信息,进入21世纪,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一般的民工为普通体力劳动者,其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15.(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

影响: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

(2)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荣防村青壮年最有可能去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好,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前景好。

但是青壮年人口大量迁出后,该村会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

(2)据图可知,从2017年到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飞速发展,省内外工资水平趋于相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的素质达不到东部部分用工企业的要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