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一、引言临床研究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医疗结果和健康状况,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临床研究方案,以探究某种特定治疗方法在患者中的疗效和副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新疗法在患者中的疗效和副作用,以此为基础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患者疗效以及副作用情况,我们可以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组为两组,分别接受新疗法和常规疗法。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评估和不良反应监测。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我们将进行盲法掩盖以及数据监测和审核工作。
四、研究对象1. 研究入选标准:患者需满足特定的诊断标准,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无心肺、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损害。
2. 人数估算:为了保证研究的统计效能,我们将计算所需的最小研究样本量,并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提高外部有效性。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1. 数据收集:将使用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同时,我们将建立临床数据监测委员会负责监控数据质量和安全性。
2. 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疗效率、生存率和副作用发生率等。
六、伦理考虑本研究将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要求,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知情同意,并确保其个人隐私信息的保密性。
同时,研究方案将提交给研究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和批准。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揭示新疗法在患者中的疗效和副作用等关键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还可能为新药的上市申请提供支持,推动医学研究的进展和创新。
八、结论本文设计了一项临床研究方案,旨在评估新疗法在患者中的疗效和副作用。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和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获得科学可靠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医学决策提供依据。
该研究的结果对于改善患者医疗结果和促进医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方案

临床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疾病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慢性病更是出现了极大的增长,这些疾病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更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研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研究人员通过严谨而系统的临床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规律和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制定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案,对于推动现代医疗卫生的发展以及提高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XXX病的临床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本次研究采用XXX病的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
2.样本选择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以XXX病为研究对象,通过招募可招募的患者,并根据特定的标准进行筛选。
我们将在XXX医院、XXX医院和XXX医院招募患者。
标准包括:•患者符合XXX病诊断标准•年龄在XX岁以上、XX岁以下•无其它严重疾病3.分组根据不同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分为以下两组:•治疗组:接受XX治疗•对照组:接受XXX治疗4.临床操作在研究期间,临床操作将按照XXX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人员将根据XXX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5.数据收集在研究的时间点和结束时,收集以下数据:•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辅助检查数据•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6.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次研究采用XXX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并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研究计划1.研究周期本次研究计划从XXXX年XX月开始,历时XX个月2.研究流程•第一步:研究前的准备•第二步:患者筛选和入组•第三步:治疗方案制定和操作•第四步:数据收集•第五步:数据处理和分析•第六步:结果汇总和分析•第七步:研究报告3.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质量,我们将开展以下质量控制措施:•培训所有参与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流程•定期开展数据监管五、研究伦理本次研究将遵守以下伦理原则:•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完全自愿参与•尊重患者隐私和知情权•严格执行伦理审查程序六、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预计能够探讨出XXX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开始着手设计临床研究方案。
一个良好的研究方案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
一、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是指在进行临床研究之前,科学家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
通过合理设计的研究方案,研究者能够明确研究目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关键内容,从而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一个好的研究方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并且合理选取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
通过严谨的科学设计,研究者能够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有助于研究的可行性。
一个合理的研究方案可以明确研究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从而帮助科学家们评估研究是否可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研究者能够更好地预测研究完成的时间和所需的研究费用,避免因为资源不足或时间不充裕而导致研究中断或者结果不准确。
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关键内容一个良好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需要包含多个关键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对象与标准、数据收集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等。
首先,研究背景和目的是一个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背景可以描述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引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研究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从而指导后续的研究过程。
其次,研究对象与标准也是一个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的关键内容。
研究对象需要明确,包括研究的人群、年龄、性别等特征。
同时,需要定义研究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确保研究对象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另外,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也是研究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
合理选择和应用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是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基础。
同时,选择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第二十三页,共45页。
试验性研究(yánjiū)示意图
试验(shìyàn)组
随非
受试者
机随 分机
组分组
对照组
疗效(liáoxiào疗)好效不好
疗效好
疗效不好
24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因果关系模型(móxíng)
建立(jiànlì)关联
原因(yuányīn)
结果
? 他汀联合苯扎
贝特
? 急性冠脉综合
科研课题设计(shèjì)2与01实4 施
16
第十六页,共45页。
还原(huán yuán)研究假设
研究(yánjiū)问题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单用他汀治疗(zhìliáo)效果不好 研究假设 他汀联合苯扎贝特能较好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 技术路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他汀和他汀联合苯
类试验
回顾性队列
前瞻性队列
双向队列
……
7
第七页,共45页。
横断面研究(yácnrjoisū)s(-sectional study )
也称现况研究和现患调查(diào chá),是在某一时点或相当 的时间内对特定人群(rénqún)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有关 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 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以前的记录) 这些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差异。
过去
两药联用
回顾性队列
现在
疗效好 疗效不好
单用他汀
疗效好
疗效不好
22
第二十二页,共45页。
假如( jiǎrú)是类试验设计
? 非随机(suí jī)试验
同一个医院两名医生同时(tóngshí)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临床试验方案范本

临床试验方案范本一、背景及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在医学研究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药对特定疾病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二、研究设计1. 研究类型: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2. 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特定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
4. 研究过程和时间安排:详细描述研究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包括访视、数据采集和样本收集等。
三、样本和数据采集1. 样本数量:根据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所需样本数量。
2. 样本来源:说明样本的来源途径和纳入标准。
3. 数据采集方法:详细描述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采集工具。
4. 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列出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并详细说明测量方法。
四、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1. 实验药物/治疗方案:详细描述实验组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案的剂量、使用频率和疗程等。
2. 对照组处理:描述对照组所接受的治疗方案或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等。
3. 实验操作流程:在该部分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包括用药/治疗的方法、技术等。
五、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1. 数据分析计划:具体描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介绍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六、伦理和安全问题1. 伦理考虑:说明本研究已经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确保研究过程中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 安全监测:详细描述本研究将采取的安全监测措施,以确保患者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七、预期结果介绍预期的研究结果,包括对新药的疗效评估、安全性评估以及对特定疾病治疗的改善程度等。
八、项目管理和经费预算描述项目管理的流程和经费预算的使用计划,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九、参考文献列举参考文献列表,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引用。
结语:本研究方案旨在明确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目的,详细描述了研究设计、样本和数据采集、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伦理和安全问题、预期结果、项目管理和经费预算等内容。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字体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字体一、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是进行临床试验的基础和指导,对于确保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率以及降低研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严谨、科学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合理规划研究预算和人力资源。
二、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组成部分1.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标,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需求。
2.研究对象和方法:明确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
3.研究过程和时间安排:详细描述研究过程,包括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4.数据收集和分析:阐述数据收集的方法、指标体系、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统计学处理。
5.研究成果的表达和应用:明确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如论文、报告等,并提出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6.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说明伦理审查的必要性,知情同意的过程和文件,以确保研究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三、编写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注意事项1.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研究设计方案符合科学原理和临床实际,遵循相关法规和指南。
2.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利于研究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3.合理的Methodology: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源,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可行性。
4.细致的过程安排:详细规划研究过程,确保各个阶段顺利衔接,提高研究效率。
四、提高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读性和实用性1.结构清晰:采用清晰的标题和层次结构,使读者容易理解研究内容。
2.语言简练: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研究内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3.逻辑性强:确保研究设计方案的逻辑严密,避免矛盾和不合理之处。
4.附件完善:提供必要的附件,如研究问卷、数据收集表等,方便实际操作。
综上所述,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是开展临床试验的核心环节。
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

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
1.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按照一定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
的治疗方法,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2.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一组患者进行观察,收集他们的暴露信息和
结果信息,然后分析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已经发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再选择一组
没有发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暴露因
素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4.横断面研究:在一定的时间点上,选择一组患者进行观察,收集他
们的暴露信息和结果信息,然后分析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5.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一组已经存在的队列,通过回顾性的方式收
集队列成员的暴露信息和结果信息,然后分析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6.资料库研究:利用已经存在的医疗资料库进行研究,通过检索和分
析已有的医疗记录来寻找暴露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7.交叉研究:在一段时间内,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先接受新的治疗
方法,然后再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另一组则相反,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
8.综合研究:将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比如将随机对照试验与前瞻
性队列研究相结合,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除了以上常见的设计方案,临床医学研究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
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更为复杂和灵活的设计方案,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案,都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伦理原则,以
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临床研究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诊断技术以及预防策略,从而提高医疗水平,造福患者。
而一个精心设计的临床研究方案则是确保研究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目标的明确首先,在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时,必须明确研究的目标。
这一目标应该是具体、清晰且可衡量的。
例如,是要评估一种新药物对某种特定疾病的疗效,还是要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确的研究目标将为后续的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指导。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确定合适的研究对象是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研究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目标人群的特征。
同时,还需要明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应定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个体特征,如年龄范围、疾病阶段、身体状况等。
排除标准则用于排除那些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或存在潜在风险的个体,如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正在使用可能干扰研究的药物等。
例如,在一项关于高血压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中,纳入标准可能是年龄在 40 至 65 岁之间、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患者;排除标准可能包括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临床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在这种研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或对照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倚。
例如,在测试一种新型抗癌药物时,可以将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新药治疗的实验组和接受传统治疗的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缩小情况、生存率等指标。
队列研究则适用于观察疾病的自然病程或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比如,研究长期吸烟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可以选择一组吸烟者和一组非吸烟者作为队列,长期跟踪观察他们的健康状况。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探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例如,研究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时,可以选择一组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一组未患乳腺癌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试验方案必须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实施。
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Randomization Minimization of confounding
Quality of the measurements Standardization Adjudication Blinding Minimization of bias
优效性设计举例 研究目的: 评价试验药T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
优效性设计:
优效检验
短期(12周) 随机双盲, 阳性 比较两组舒张压变化均数 (相对基线变
药C平行对照 …
化)
临床假设:
无效假设 (Ho):
H1
试验药T降低舒张压比阳性 药C更明显
Δ优效界值=5 mm Hg
T-C<= 5mmHg 差异 Δ 小于5mmHg 备择假设 (H1): T-C>5mmHg
T-C<=-5mmHg 或 T-C >=+5mmHg
0
H1
试验药T降低舒张压与阳性药C 差异 Δ小于-5mmHg或大于5mmHg -5mmHg
相同
备择假设 (H1):
H0
Δ有临床意义的界值 5 mm Hg 5mmHg > T-P >-5mmHg
差异 Δ在-5mmHg 和 +5mmHg 之间
2016/9/25
16
单盲试验
一般为受试者设盲,临床医护人员不设盲,不能排除研 究者的主观偏倚的影响。 疗效考核有严格客观指标的某些疾病,可采用单盲法。 试验过程中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研究者偏倚(如设治疗 护士,中心随机,保持监查员、数据管理员和统计分析 人员的盲态)。
双盲试验
受试者、研究者、参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医护人员、监查员、 数据管理人员、统计分析人员均不知治疗分配程序,即受试者所 属组别。 双盲原则应始终贯彻于全试验过程,从随机表产生、编制盲底、 药品编码、受试者入组、研究记录和评价、监查、数据管理直至 统计分析,均须保持盲态。
动态随机化(Adaptive Randomization)
• 试验过程中, 每名受试者分配到各组的概率不是固定不 变的。
• 下一个病人的分组概率,受已经入组病例在各组中的分 布影响。
• 与分层随机相比,可以均衡更多的重要预后因素, 在小 样本临床试验中具有较大意义。
• 随机方法和数据分析均比较复杂。 • 学术研究常用,但一般不用于注册试验。
次要变量Secondary Endpoint:是指与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附加支指标, 也可以是与试验次要目的有关的指标
复合变量
• 如果从与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多个指标中难以确定单一的主 要变量时,可按预先确定的计算方法,将多个指标组合起来 构成一个复合变量(composite variable)。临床上常采用的量表 (rating scale)就是一种复合变量。
药物临床试验的差异性检验
常见的差异性检验:
---- 检验A组和B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
H0: A=B
H1: A≠B 做一个T检验:
P>0.05, 接受H0, 拒绝 H1, A和B无差异 P<0.05,接受H1, 拒绝 H0, A和B有差异
H0: A-B=0
H1: A-B≠0 做一个T检验:
P>0.05, 接受H0, 拒绝H1, A和B 差异等于0, 即A和B无差异 P<0.05,接受H1, 拒绝H0, A和B 差异不等于0,即A和B有差异
预先设定在入 组病人到达一 定数量时, 可
以多次重复做 期中分析
入选和排出标准
受试人群
随机分组
数据收集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试验药物
*多次重复显著性检验将增加犯I型错误的概率,为了 保证总体α=0.05,必须调整每一次分析的显著性水平, 最常 用的Lan-Demets1983年提出的α损耗函数(α Spending Function) 获得名义显著性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差异性检验 --------以临床界值为参照
• 优效性检验:目的是显示试验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药,试验 药是否优于安慰剂;或者试验药是否优于阳性对照药。
• 等效性检验:目的是确认两种或多种治疗的效果差别大小在临 床上并无重要意义,即试验药与阳性对照药在疗效上相当。
• 非劣效性检验:目的是显示试验药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不劣于 阳性对照药。
Placebo A + Drug B
Placebo A + Placebo B
受试人群
入选和排出标准
随机分组
Drug A + Drug B Placebo A + Drug B Drug A + Placebo B Placebo A + Placebo B
数据收集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成组序贯设计
对照药物
试验设计类型
平行组设计(parallel group design): 是目前最常用的临床试验设计类型。 交叉设计(cross over design):主要用于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也用于主要 疗效指标个体差异较大,观察时间较短的部分II/III期临床试验。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经常被用于探索两种药物的适当组合, 检验是 否有交互作用(interaction)。 成组序贯设计(group sequential design):允许在试验过程中对已累积数据进 行期中分析,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若已累积数据有足够证据说 明试验药物有效或无效则可提前结束试验。
2016/9/25
31
临床界值的确定
临界值Δ的大小应该由临床专家来确定,一般是从 专业角度反复论证并结合专家共识。
血压Δ=5mmHg 胆固醇可取Δ=0.52mmol/L(20mg/dl) 白细胞可取Δ=500个/mm3 当Δ难以确定时,可酌情取对照组均数的1/10-1/ 不要依赖统计学家确定临床界值
5mmHg
0 H0
-5mmHg
差异 Δ大于5mmHg
2016/9/25
33
等效性设计举例 研究目的: 评价试验药T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
• 等效性设计:
等效检验
短期(12 周) 随机双盲, 试验药 比较两组舒张压变化均数
H0 5mmHg
物T与阳性药物C平行对照
无效假设 (Ho):
• 临床假设:
什么是临床试验方案
2016/9/25
3
临床研究方案的定义
• A document that describes the objective(s), design, methodology,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organization of a trial. The protocol usually also gives the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for the trial, but these could be provided in other protocol referenced documents. Throughout the ICH GCP Guideline the term protocol refers to protocol and protocol amendments.
指导临床试验设计相关的文件
ICH-E6 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ICH-E8 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 ICH-E9 临床试验统计学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临床试验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 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2016/9/25
6
GCP对临床试验的要求
临床试验方案应由申办者在临床试验开始前与研究者共 同讨论制定,对临床试验方案内容也有相应条款的要求
2016/9/25
9
常用随机化方法
• 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 • 限制性随机化 restrictive randomization
• 区组随机化 block randomization • 分层随机化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 分层区组随机化 block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 动态随机化adaptive Randomization
Critical appraisal
随机 对照 重复 有合理的样本量 客观 多中心 符合伦理道德
控制偏倚/混淆的方法-随机化
代表性: 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有同等的机会从总体中 被抽到样本中来。 均衡性:研究对象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机会均等。 客观性:每一个研究对象接受处理的先后机会均等。
受试者的分组具有不可预测性 保证基线一致性和各组间平衡,以确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一个阐明试验的目的、设计、方法学、统计学考虑和组织的文件。 试验方案通常也给出试验的背景和理论基础,但这可以包含在与 方案有关的其他参考文件中。在ICH指导原则中,试验方案这一术 语包括试验方案和方案的修改。
谁来完成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专家/流行病专家 统计学专家 法规专家 数据管理专家 数据库专家 临床执行专家 ······ ······
分层随机化:
一些因素对药物的疗效影响时, 可以将该因素分层, 在 进行简单随机化。
男
女
分层区组随机化
• 分层:为防止组间不平衡, 对某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重 要因素预先进行分层(如性别、 年龄等因素)。
• 区组随机:在层内使用区组 随机化。
• 多中心研究时, 中心往往是 分层因素之一。
• 分层不宜过多, 否则会导致 随机化失败。
有效性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