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8《动物的一生》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一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以及繁殖方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基本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征等。

但他们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本节课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知道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创设动物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动物的生活状态。

2.准备纸质动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说出动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纸质动物模型,加深对动物生长发育的理解。

2.8《动物的一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8《动物的一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8《动物的一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动物的一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科学
3.授课时间:2022年4月11日周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5.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答案:不同动物的成长速度和特点因种类而异。例如,兔子的成长速度较快,它们出生后不久就可以独立觅食和奔跑。而大象的成长速度较慢,它们需要长时间的发育才能达到成年的体型和能力。此外,一些动物如鸟类和昆虫,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变态发育,即从一个形态发育成另一个形态。
4.动物的繁殖
-例题:请解释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
-出生后的发育过程
3.动物的成长
-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不同动物的成长速度和特点
-成长过程中的食物和营养需求
4.动物的繁殖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繁殖过程:交配、受精、胚胎发育等
-繁殖策略: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等
5.动物的衰老和死亡
-衰老过程:细胞衰老、器官功能下降等
-死亡原因:疾病、环境因素、寿命等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动物一生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8《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8《动物的一生》教案
难点
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从动物寿命统计表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小结:
动物是有寿命的。它的一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2、不同种类的动物,它的生命历程是不同的。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3、其它动物的一生会经历哪些过程?(展示图片)
阅读后谈体会
4.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索
1.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科学态度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
归纳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②有的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身体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不大。
③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出生的方式不同、繁殖的方式不同。
2、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又发现了动物哪些新的特征?说说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提示】
生物:会繁殖、会死亡、会逐渐长大
非生物:不会繁殖、不会死亡、不会长大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2、如果按照年龄来分,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小结:
人的一生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
3、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叫胎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变化及身体特点各不相同。你会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说些什么?
四、问题研讨
1、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①不同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精品教案

《动物的一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八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又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将指导学生对鸡和狗这两种动物的生命过程现象进行观察、交流和讨论,发现鸟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两类动物的一生分别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本课探索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生长变化的数据,以及对周围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的观察,知道人一生中身体要发生很多的变化。

尽管这些变化具体到每一个人,会有些差异,但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要经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过程,这就是人的一生。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动物的生命周期;第二部分,我们人类的生命周期。

第三部分,总结、讨论。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动物和人类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 观察鸡和狗的一生,了解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点分别有哪些。

(二)科学探究目标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和人类的的生命过程。

2. 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通过了解哺乳类动物的一生经历的阶段,归纳出人类的发展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2.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鸟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生经历哪几个阶段。

难点: 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人类一生经历的阶段与哺乳类动物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准备:实验表格、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班级记录表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聚焦环节: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又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内容,“温故而知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本单元知识具有连贯性、完整性、规律性。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动物的一生》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探究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生命周期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动物的出生、成长、死亡等现象,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掌握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方式,死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科学动物的一生》2.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3.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一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动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小鸡的孵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生命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动物的生命周期,生长、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保护动物,让它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共8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教案(共8课)(2022新版)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本单元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更多动物的一生。

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构建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通过对不同阶段蚕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整个单元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2个部分。

第1课和第3~6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蚕长大了”“蚕变了新模样”“茧中钻出了蚕蛾”与“蚕的一生”,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

第2课和第7~8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动物的繁殖”与“动物的一生”,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动物的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感受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

小学生天生对动物感到亲切并充满好奇,饲养小动物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

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对身边的动物有过初步的观察和研究,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动物的生命周期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对养蚕充满兴趣。

不过,小学生对饲养蚕宝宝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地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1.努力做到科学的立场与学生的立场相统一。

实施本单元的教学时,既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观察研究、收集和分析信息、交流探讨等探究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等探究能力。

因此,教学应采用设疑激趣、观察记录、交流讨论等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对动物生命活动现象及生命周期的认识。

2.努力做到教材的编排与其他的内容相适应。

由于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学生在观察蚕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状况,例如教学间隔过长,学生遗忘作业;意外状况频繁,学生难继续;作业本身难度高,学生易受挫;评价激励不当,学生无动力等。

面对这些状况,可以灵活处理教科书的编排,如与另一个单元的内容交叉开展,这样既与学生养蚕的进度保持相对一致,又保证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完成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一生》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一生》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动物的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感兴趣,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种动物。

但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物特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2.了解生物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特征。

2.难点:动物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视频等。

2.教具:动物模型、图片等。

3.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的一生有哪些阶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件,展示动物的生命周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具中的动物模型,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内容,分析动物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动物有哪些生物特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板书动物的生物特征,如: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动物要有生命周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动物的生命周期是为了繁衍后代,保持物种的延续。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特征。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教案+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一生教案+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8.动物的⼀⽣教案+反思8.动物的⼀⽣【教学⽬标】1.动物都有⽣命周期,都要经历出⽣、⽣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3.⼈在⽣命的不同年龄,⾝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4.⼈也有⽣命周期,⼈的⼀⽣也要经历出⽣、⽣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重难点】1.⽐较不同种类动物的⼀⽣,再将其与我们⼈类做⽐较。

2.认识到动物的⽣长发育都有⾃⼰的规律。

发现动物和⼈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聚焦问题。

蚕的⼀⽣经历了出⽣、⽣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也要经历这样⼀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我们⼈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单导学,⾃主探索。

1.了解鸡的⼀⽣。

(1)教师出⽰课件,展⽰鸡的⼀⽣。

教师提问鸡的各⽣命阶段。

(2)学⽣观察记录后作出汇报。

(3)教师明确:像鸡那样,卵⽣、⾝上长有⽻⽑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教师课件出⽰更多鸟类的⼀⽣,分析共同特征。

2.了解狗的⼀⽣。

(1)教师出⽰课件,展⽰狗的⼀⽣。

教师提问学⽣狗的各⽣命阶段。

(2)学⽣观察记录后作出汇报。

(3)教师明确:像狗那样,⾝上长⽑、胎⽣、吃妈妈乳汁长⼤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教师课件出⽰更多哺乳动物的⼀⽣,分析共同特征。

3.了解我们的⼀⽣。

(1)教师出⽰课件,展⽰⼈类的⼀⽣。

教师提问学⽣⼈类的各⽣命阶段。

(2)学⽣观察记录后作出汇报。

(3)教师明确:我们在妈妈肚⼦⾥时叫胎⼉,我们出⽣后经历了婴⼉、幼⼉、青少年、成年、⽼年⼏个阶段。

三、深⼊研讨,建构认识。

⽐较不同种类动物的⼀⽣,再将其与我们⼈类作⽐较。

1.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种类动物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的⼀⽣与哪类动物相似。

2.学⽣相互交流再汇报结果。

3.教师总结:不同动物的⼀⽣存在繁殖⽅式、养育后代⽅式、⽣命阶段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动物的一生
小学科学教学何继鹏
【教材简析】
《动物的一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7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蚕的生命历程、其他动物的卵及繁殖方式有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

本课以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鸟的一生、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及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

与此同时,希望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伊始通过“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

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其他动物的一生”,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关注更多动物的生命历程。

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

活动一:了解鸡的一生。

以鸡为例,激发学生认识更多的鸟类动物及其它鸟类的一生,进而总结鸟类的生命历程与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

活动二:了解狗的一生。

以狗这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作为研究哺乳动物的载体,通过学生的研讨学习,认识哺乳动物的特征,并总结哺乳动物“出生→幼仔→成年”的生命历程。

活动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通过前面两个活动的铺垫与学习,学生应已具备了研究我们人类一生的基本能力。

从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观察,到总结人生命历程的主要阶段与外貌形态特征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地学以致用。

在研讨环节,通过对“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特征”三个问题的梳理和研讨,进一步总结不同动物生命历程的异同之处,也对学生原有认知中动物的特征进行了必要的归纳和补充。

拓展部分通过布置制作科学小报等活动以展示学生的发现,丰富学生对动物一生的认识,以此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常见的动物,更需要拓宽视野,关注动物更多有趣的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的一生是有一定认识的,但他们对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生命历程缺乏有目的的研究。

他们对于“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认识也相对零散和肤浅,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交流存在一定困难。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获取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对蚕的一生和其它昆虫的一生有着充分的情感体验。

在研究大自然中的动物时,他们总是兴致盎然,只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些例子作为引导,必定能够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奶汁长大(哺乳)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动物。

3.识别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变化及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基于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动物的一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十分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难点: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科学记录单、班级研究记录表、PPT等。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出示蚕各阶段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预设: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
2.出示蚕的生命历程循环图,小结: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出示6种动物(鸭子、熊猫、金鱼、猪、鳄鱼、蝴蝶)的图片,提问:其它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
4.学生根据图片提示进行描述或者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动物一生的事例。

5.教师适时补充小结,揭示课题:动物的一生。

(板书)
二、探索(预设17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
活动一:了解鸡的一生
1.PPT出示谜语。

(预设:鸡)
2.提问:从谜语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关于鸡生命历程的信息?(预设:鸡是从蛋里孵化而来的;小鸡破壳需要20天左右;鸡身上有骨头、有毛;雏鸡像一个黄色的球等)
3.PPT出示蚕的一生和鸡的一生的图片资料,提问:鸡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预设: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鸡有绒毛、羽毛、翅膀、母鸡下蛋、不经过变态等)
4.PPT出示关于鸟类这一种动物的特征,小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5.PPT出示图片:“麻雀的一生”和“燕子的一生”,小结:鸟类的生命历程:卵(蛋)→幼年(雏鸟)→成年(成鸟)。

5.小结:与昆虫一样,鸟类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活动二:了解狗的一生
1.播放视频“狗的一生”,提问:看了视频,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狗的生命历程有哪些特点?(预设:小狗是母狗生出来的;刚生出的小狗闭着眼睛;小狗需要吃妈妈奶汁长大;狗的身上长着毛;狗的活的时间比较长等)
2.小结:像狗那样,胎生、身上有毛、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3.PPT出示图片(猪、大熊猫、猴子、看、老虎、羊、长颈鹿6种动物母子共生的图片)提问: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又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哺乳类动物出生后都会经历“幼仔→成年”)
4.小结:与昆虫和鸟类一样,哺乳类动物都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活动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 PPT出示全家福图片(也可换成自己班级集体照或同学家庭合照),提问:我们了解了鸡、狗的一生,而我们人也是动物,我们的生命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2.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分享交流结果。

(预设:人的一生会经历胎儿、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阶段)
3.提问:在人一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没有明显的变化?跟前面研究的哪类动物更相似?
4.总结:人生命历程的主要阶段(胎儿→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同时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

三、研讨(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科学记录单、班级记录表]
研讨一: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PPT出示与动物的一生有关的词汇以及空白韦恩图,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完成对“蚕”与“鸟类”一生的异同点填写。

(建议不仅仅局限于虚线框中的词汇,可以让学生自行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2. PPT出示空白韦恩图,让学生从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种类的动物中选择两类再次进行比较交流(建议也可设计成活动记录单让学生填写,但一般口头交流即可)。

研讨二: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
1.提问: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预设:哺乳类动物)
2.提问:人生命历程中的哪些特殊信息可以证明你的观点?(预设:胎生、哺乳等)
3.小结:人是一种(高等)哺乳动物。

研讨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特征?
1.PPT出示科学活动手册图片,提问: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大家对动物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动物、植物是生物,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建筑、汽车、玩具等非生物,生物和非生物又有哪些区别呢?
2.请完成活动手册表格。

3.交流展示活动手册内容,适时补充小结:生物有许多共同之处:生长、繁殖后代、会运动、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对外界变化作出反应等。

非生物往往不具有这些特征。

四、拓展(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动物一生随环境变化,它们的身体特征及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你知道哪些关于动物一生中有趣的事情?
2.学生交流。

(预设: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蜗牛夏眠等)
3.PPT出示关于动物的科学小报,小结:要积极做一个生活有心人,多学习多观察。

4.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中的表格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栏,需要学生回顾一年级《植物》单元(上册)、《动物》单元(下册)以及本单元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通过关键词对生物和非生物进行区分。

在表格中学生只需要填写例如:会繁殖、不会繁殖、会死亡、会逐渐长大等关键词。

学生填好后,教师还可让其说说填写的理由。

【作业设计】
1.以下不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是( B )。

A.斑马
B.乌龟
C.老鼠
2.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请在括号里打√。

(√)身高变高了(√)体形有变化
()手指变多了(√)手臂变长了
(√)体重增加了()眼睛变小了
(√)力气变大了
()头发变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