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试验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全)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1.1)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2.当PB,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

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

于是有(h、d单位为mm)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

流体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一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型态,建立层流、湍流的感性认识。

2.验证圆形直管内流动型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流体有两种不同形态即滞流(层流)和湍流(紊流)。

流体作滞流流动时,其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滞流时流体质点在沿管轴流动的同时,还作着杂乱无章的随机运动。

雷诺准数是判断流动型态的准数,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μρdu R e =式中d ——管子内径(㎜);u ——流速(m /s); ρ ——流体密度(kg /m 3) μ ——流体粘度(Pa •S)一般认为:e R <2000时,流动形态为滞流。

e R >4000时,流动形态为湍流。

e R 数在两者之间有时为滞流,有时为湍流,和环境有关。

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速有关,本实验是改变水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数下流体流型的变化。

水箱(有机玻璃实验管:5.230⨯Φmm L=1200㎜转子流量计:型号LZB-25 量程100-1000 1/H型号LZB-1O 量程10-100 1/H四、实验步骤1.水通过进水阀,充满1/2水箱时,加入墨水再充水。

开启出水阀,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

2.为了保持水位恒定和避免波动,水由进口管先流入进水槽后由小孔流入水箱,其中多余的水经溢流口泄入下水道中。

3.测定水温(普通温度计)4.将示踪剂(红墨水也可)加入贮瓶内。

5.实验操作时,先启开流量计少许,调节针型阀,控制着色水的注入速度。

6.逐渐增加调节阀开度,观察着色水流的变化。

五、数据记录年月日水温实验二 伯努利方程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能量互相转化概念的理解。

2.观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各截面上静压头之变化。

二、实验原理不可压缩的流体在导管中作稳态流动,由于导管截面的改变致使各截面上的流速不同。

而引起相应的静压头之变化,其关系可由流动过程中能量衡算式描述,即:∑+++=++hf PP u g Z P P u g Z 2222121122对于水平玻璃导管,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时则上式变为:PP u P P u 22212122+=+ 因此,由于导管截面发生变化引起流速的变化,致使部分静压头转化成动压头,它的变化可由各玻璃管水柱高度指示出来。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柏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柏努利方程。

2、通过实测流速的变化和与之相应的压头损失的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流动的流体具有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和静压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在没有摩擦损失且不输入外功的情况下,流体在稳定流动中流过各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的。

在有摩擦而没有外功输入时,任意两截面间机械能的差即为摩擦损失。

流体静压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取流动系统中的任意两测试点,列柏努利方程式:∑+++=++f h p u g Z P u g Z ρρ2222121122对于水平管,Z 1=Z 2,则 ∑++=+f h p u p u ρρ22212122若u 1=u 2, 则P 2<P 1;在不考虑阻力损失的情况下,即Σh f =0时,若u 1=u 2, 则P 2=P 1。

若u 1>u 2 , p 1<p 2;在静止状态下,即u 1= u 2= 0时,p 1=p 2。

三、实验装置及仪器图2-2 伯努利实验装置图装置由一个液面高度保持不变的水箱,与管径不均匀的玻璃实验管连接,实验管路上取有不同的测压点由玻璃管连接。

水的流量由出口阀门调节,出口阀关闭时流体静止。

四、实验步骤及思考题3、关闭出口阀7,打开阀门3、5,排出系统中空气;然后关闭阀7、3、5,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压高度。

思考:所有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是否在同一标高上?应否在同一标高上?为什么?4、将阀7、3半开,观察并记录各个测压管的高度,并思考:(1)A、E两管中液位高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其差值代表什么?(2)B、D两管中,C、D两管中液位高度是否相等?若不等,其差值代表什么?5、将阀全开,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的高度,并思考: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是否变化?为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五、实验数据记录.液柱高度 A B C D E阀门关闭半开全开实验二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型态,加强层流和湍流两种流动类型的感性认识;2、掌握雷诺准数Re 的测定与计算;3、测定临界雷诺数。

流体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以及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进行流体力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方法,以及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实验内容流体力学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基础的实验,也包括高级的研究性实验。

在基础实验中,可以研究流体的压力、速度、黏性、流量等基本性质,并探索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在研究性实验中,可以考察流体的层流、湍流、边界层以及流动稳定性等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流体力学的复杂现象。

二、实验室设备进行流体力学实验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包括流体实验台、流量计、压力计、速度计、水槽等。

其中,流体实验台是实验的主要设备,可以提供不同流体条件下的实验环境,用于控制流体的流速、压力和波动等参数。

流量计、压力计和速度计则用于测量流体的流量、压力和速度等物理量。

水槽则用于容纳流体,模拟流体力学实验中的场景。

三、实验方法进行流体力学实验时,需要依照一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

首先,确定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并设计好实验方案。

其次,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实验材料,并对实验环境进行准备。

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论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要准确细致,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前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工作。

3.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用性。

4. 实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安全装备。

5.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实验设备和实验现场,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四、实验应用流体力学实验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流体力学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促进流体力学理论的发展。

同时,流体力学实验可以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改善工程结构的流体性能,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流体力学的三大实验原理

流体力学的三大实验原理

流体力学的三大实验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流体力学性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流体力学的研究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观察流体的行为,并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以下将介绍流体力学的三大实验原理。

第一大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也称为连续性方程。

它表达了在流体中质量的守恒性质,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质量流量保持不变。

具体而言,对于稳定不可压缩流体,该方程可以表示为:∮ρv·dA = 0其中,∮表示对闭合曲面取积分,ρ是流体的密度,v是流体的速度,dA是曲面的面积元素。

该方程说明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质量的连续性,即入口处的质量流量等于出口处的质量流量。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这一原理,例如使用水流经过一个管道,在入口处和出口处分别测量流体的质量流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第二大实验原理是动量守恒定律,也称为动量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表达了流体中动量的守恒性质,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动量流量保持不变。

对于稳定不可压缩流体,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ρv⋅v)·dA = -∮pdA + ∮τ·dA + ∮ρg·dV其中,p是流体的压强,τ是流体的切应力,g是重力加速度,dV是体积元素。

该方程说明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守恒性,即流体的动量增加或减少必然伴随着外力的作用或者压强的变化。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例如通过测量流体经过一个管道时的压强变化以及受到的外力,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第三大实验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也称为能量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表达了流体中能量的守恒性质,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能量流量保持不变。

对于稳定不可压缩流体,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ρv⋅v+pg)·dA = ∮(τ⋅v)·dA + ∮q·dA + ∮ρg·h·dA其中,q是流体的热流量,h是流体的高度。

该方程说明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守恒性,即流体的能量增加或减少必然伴随着外界对流体的做功或者热量的输入。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流体力学原理。

2. 学习流体力学实验的方法,掌握实验的技能。

3. 通过实验,明白流体力学中流体的各种属性及其产生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主要通过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压力、压降、流量、冲力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流体间的力学特性(如阻力、压力损失率、混合性等),量化表征流体运动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流体力学的原理。

三、实验设备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1.供水管2.压力表3.流量计4.定压调节装置5.实验室水压测试系统6.实验室水压实验系统四、实验步骤1. 打开供水管,启动实验装置,并记录初始温度和流量。

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定压调节装置,使实验装置持续运行。

3. 逐步记录实验装置的运行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等。

4. 观察实验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意义,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实验中测量的参数如下:1. 流量:1.32mL/min;2. 压力:2.45MPa;3. 温度:18℃。

六、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流量、压力和温度是流体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改变这些参数,可以影响流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压力的变化可以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

随着压力的增加,流体的物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即流量也相应增大。

2. 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

随着温度的升高,流量会增加。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压力、压降、流量、冲力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流体间的力学特性,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流体受到压力、温度等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结论。

流体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和任务1.了解流体流过管路系统的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2.测定流体流过圆形直管的阻力,确定摩擦系数λ与流体Re 的关系;3.测定流体流过管件的阻力,局部阻力系数ξ;4.学会压差计和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识别管路中各个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二、实验原理流体的流动性,即流体内部质点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真实流体质点的相对运动表现出剪切力,又称内摩擦力,流体的粘性是流动产生阻力的内在原因。

流体与管壁面的摩擦亦产生摩擦阻力,统称为沿程阻力。

此外,流体在管内流动时,还要受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碍而增加的流动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因此,研究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是十分重要的。

1.直管摩擦系数λ测定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粘性作用和涡流的影响产生阻力。

阻力表现为流体的能量损失,其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等有关。

流体流过直管的阻力计算公式,常用以下各种形式表示:(1) 2L h 2f u d λ=)2( 2g u d L H 2f λ= 或 )3( 2L P P P 221f u d ρλ=-=-∆式中hf ——以能量损失表示的阻力,J /kg ;Hf ——以压头损失表示的阻力,m 液柱; △Pf ——以压降表示的阻力,N /m2 L ——管道长,m d ——管道内径,m ;u ——流体平均流速,m/s ; P ——流体密度,kg /m3; λ——摩擦系数,无因次;g ——重力加速度,g 一9.81m/s2。

.λ为直管摩擦系数,由于流体流动类型不同,产生阻力的原因也不同。

层流时流体流动主要克服流体粘性作用的内摩擦力。

湍流时除流体的粘性作用外,还包括涡流及管壁粗糙度的影响,因此λ的计算式形式各不相同。

层流时,利用计算直管压降的哈根-泊谡叶公式:)4( d uL 32P P P 221f μ=-=-∆和直管阻力计算公式(3),比较整理得到λ的理论计算式为)5( Re 64du 232==ρμλ⨯由此式可见,λ与管壁粗糙度ε无关,仅为雷诺数的函数。

流体力学的实验方法

流体力学的实验方法

流体力学的实验方法一、概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其实验方法是验证理论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实验技术,帮助读者了解流体力学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取得实验数据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研究某一流体的流动特性、测量流体的黏度或探究某一流体力学定律的实验验证等。

2. 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装置的类型和构造。

如需要测量流体的流速分布,可以采用管道流量计、风洞或水槽等装置。

3. 流体介质选择合适的流体介质进行实验,保证其性质符合实验要求。

常用的流体介质有空气、水和特定液体等。

4. 实验参数确定实验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参数,如流速、温度、压力等。

精确地控制和测量这些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实验技术1. 测量技术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

如通过流速计、压力计、温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获取流体力学参数的数值。

2. 数据处理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实验结果。

可以采用图表、统计学方法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定量化分析。

3. 实验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实验装置和参数,确保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调节流量计、控制恒温器等,以保持实验环境的一致性。

四、常用实验方法1. 流速测量方法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包括浮子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热线/薄膜安培计等。

通过测量流体通过某一截面的体积或质量来计算流速。

2. 压力测量方法常见的压力测量方法有压力传感器、毛细管压力计等。

通过测量流体静压或动压来获取压力值。

3. 流动模式观察方法利用可见材料或透明模型观察流体的流动模式,如涡流、层流和湍流等。

可以通过摄像机或红色示踪线等手段进行记录和分析。

4. 黏度测量方法常用的黏度测量方法有旋转油膜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等。

通过测量流体在不同条件下流动的阻力来计算黏度值。

五、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流体力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室安全,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體力學實驗
老師:A1班→李宗翰老師;B1班→楊龍杰老師
A2班→蔡欣正老師;B2班→邵德文老師
時間:A1班→星期五12、13、14節;B1班→星期三11、12、13節A2班→星期二11、12、13節;B2班→星期四12、13、14節
上課進度:
成績計算:
1.作業(30﹪):上課後10分鐘未交報告者扣總分3分!
當日無故未交者扣總分10分!
1.課堂(20﹪):分組合作精神,數據結果及隨堂口試小考。

2.口試(25﹪):於考前一週公告口試方式。

3.筆試(25﹪):於考前一週公告考場。

4.上課遲到10分鐘內扣總分3分!
無故缺課扣總分10分!缺課3次下學期再見!
※實驗前每組須備有空白數據表格一份,以方便記錄實驗數據※
規定事項:
一、預習報告:(限用A4大小的紙書寫,不可用打字)
1.封面:包含實驗名稱、組別、班級、姓名、學號、座號。

2.內容: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及空白數據表格。

3.每人一份,於實驗前由組長收齊交給助教簽章,並於批閱後取回。

二、結論報告:(限用A4大小的紙書寫)
1.個人結報:每人一份,含實驗心得和討論(心得須300字以上)。

上課前將
個人結報及前一次實驗領回的預報合訂在一起,交給組長。

2.整組結報:每組一份,含數據、回歸分析結果,回歸分析圖表。

3.回歸分析須有電腦分析報表結果和座標曲線圖,圖可用手畫或電腦處理,若
用手畫請用方格紙,不可用工學院作業紙的背面。

4.未能及時繳交之作業,也一定要儘快繳交,不可缺交。

三、上課期間:
1.在實驗室內不可抽煙、進食及喝水,並注意安全。

2.不可無故離開實驗室,如有需要請先報備,助教會不定時的抽點。

3.組長負責整組的實驗操作、秩序及做完實驗後的清潔。

4.實驗後的數據表格,須在下課前交給助教檢查才算完成,嚴禁抄襲。

四、上課方式:
1. 各組須在家熟讀課本及報告,上課直接做實驗,如有問題再問助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