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完整版)纯净饮用水生产工艺流程方案

(完整版)纯净饮用水生产工艺流程方案

(完整版)纯净饮用水生产工艺流程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纯净饮用水生产工艺流程方案,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卫生。

以下是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

2. 原材料采购和储存- 选取符合卫生标准的优质水源,并确保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 选择合适的和包装材料,确保其卫生和无污染。

- 定期检查并更新原材料储存条件,避免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水的处理- 过滤:使用适当的过滤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杂质。

- 消毒: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得到有效消灭。

- 去除异味和异色:使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的异味和异色。

4. 净化和纯化- 使用适当的净化设备,如反渗透、活性炭过滤等,去除水中的溶解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 采用适当的纯化方法,如离子交换等,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和质量。

5. 矿化和调整pH值- 添加适量的矿物质,调整水中的溶解物含量,以确保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 调整水的pH值为适宜的范围,使其符合人体生理需要。

6. 包装和存储-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设备,确保水的安全和卫生。

- 推行适当的包装操作流程,确保包装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储存水产品时,必须考虑储存条件和周期,避免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7. 质量控制和监测- 设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个阶段的生产过程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进行定期的水质检测和产品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和稳定性。

- 建立监测机制,跟踪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客户反馈。

8. 安全和环保- 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法规,确保生产过程无风险和无污染。

- 采取环保措施,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安全和高效运行。

9.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完整的纯净饮用水生产工艺流程方案,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包装和储存的各个环节。

这些步骤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卫生,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纯净饮用水产品。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

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

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沉淀和消毒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

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

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

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

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

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

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

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

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

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

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沉淀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

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

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

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原因,水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水处理工艺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及原理。

一、水处理工艺流程1.预处理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浊物和微生物等杂质,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除污、沉淀池、砂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

2.絮凝在此步骤中,化学药剂被 dosin 到水中以帮助颗粒污染物形成较大的团块,使其变得更容易被过滤或沉淀。

常见的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高岭土、铁氧化物等。

3.沉淀沉淀的目的是将絮凝后形成的团块和混凝剂一起沉淀到水中底部,此步骤中将使用沉淀池或静态沉淀器。

4.过滤经过沉淀后,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已经减少,但仍需进一步处理以去除颗粒状物质。

常见的过滤器包括砂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微孔膜滤器等。

5.消毒水中仍有一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入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剂的常见类型包括氯、臭氧、紫外线等。

6.清洗处理后的水通过管网输送至各用户处,但在输送前需要进行管道清洗,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卫生。

二、水处理原理1.物理作用物理性处理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如沉淀、过滤和飘浮于水表面的泡沫等。

2.化学作用化学性处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产生凝聚作用,迫使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结合成较大颗粒,使其更容易被去除。

3.生物作用生物性处理工艺一般通过微生物活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机物,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好氧/厌氧处理等。

4.混合作用有时两种或多种处理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更有效的处理效果,如沉淀-过滤法和沉淀-浮选法等。

三、结尾水处理工艺是保证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方式,各种处理工艺的流程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源不同、水质不同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原水接收与预处理:原水可以来自地下水、表面水、海水等自然水源,接收后可以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控制pH值、加药等,以去除杂质和微生物。

2.混凝沉淀:将预处理后的水加入混凝剂,通过化学反应使悬浮在水中的颗粒物结成较大的团,再利用重力对浊度高的水进行沉淀。

3.净化过滤:采用砂滤器、活性炭滤器、超滤器等过滤器材,去除水中残留的小颗粒、溶解物和有机物。

4.活性炭吸附:用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和异味物质。

5.反渗透:采用半透膜将水分离,去除水中溶解物和离子。

此步骤是饮用水处理的重要环节。

6.臭氧消毒:用臭氧气体对水进行消毒处理,消除水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7.二次消毒:用氯消毒剂对水进行再次消毒,确保水品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

8.储水调压: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储存和调压,以满足送水需要。

9.供水:将水通过管道送至用户家中,供居民饮用和生产使用。

以上是一般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过程可能会因地域、水源和水质等不同而有所改变。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生活饮用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是确保水源安全、提高水质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水质监测等环节。

1. 原水处理原水处理是将自然水源(如河水、湖水、地下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浑浊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原水处理方法包括:1.1 水源筛选:通过格栅和滤网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1.2 沉淀:将水源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1.3 调节pH值:根据原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适合后续处理工艺。

1.4 混凝剂投加:投加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使悬浮物凝结成较大颗粒。

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将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和胶体物质会萃成较大颗粒,以便后续过滤处理。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混凝剂投加:在混凝池中投加适量的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结成较大颗粒。

2.2 混凝搅拌:通过搅拌设备将混凝剂充分混合,促进颗粒的会萃。

2.3 沉淀:将混凝后的水体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使颗粒沉淀到底部。

2.4 澄清水采集:从沉淀池的上层取出澄清水,即混凝沉淀后的水体。

3. 过滤过滤是将混凝沉淀后的水体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残存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滤器、活性炭滤器和微滤器等。

过滤的步骤如下:3.1 砂滤:将混凝沉淀后的水体通过砂滤器,去除较大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3.2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砂滤的水体通过活性炭滤器,去除有机物和异味。

3.3 微滤:将经过活性炭滤器的水体通过微滤器,去除微生物和细菌等。

4. 消毒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消毒的步骤如下:4.1 氯消毒:在水体中投加适量的氯化物(如氯气、次氯酸钠),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4.2 紫外线消毒:将水体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饮用水处理设备设备工艺原理

饮用水处理设备设备工艺原理

饮用水处理设备设备工艺原理饮用水处理设备是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设备。

它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杂质,从而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以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饮用水处理设备的设备工艺原理。

一、饮用水处理设备的基本工艺流程饮用水处理设备一般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个工艺单元。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设备工艺原理。

1.预处理预处理是饮用水处理设备的第一步。

它主要是对水进行初步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泥沙、微生物和有机物等。

预处理的主要流程包括筛选、净化等。

2.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饮用水处理设备的第二步。

它主要是用化学混凝剂对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进行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通过沉淀作用把它们从水中移除。

混凝沉淀的主要工艺包括混凝、絮凝等。

3.过滤过滤是饮用水处理设备的第三步。

它主要通过各种过滤器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颗粒物、有机物和无机盐等,使水的透明度和清洁度提高。

过滤的主要途径有简单过滤、活性炭过滤、石英砂过滤等。

4.消毒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设备的最后一步。

它主要是利用各种消毒剂对水体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杀灭和去除。

消毒的主要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二、饮用水处理设备的具体工艺原理1.预处理工艺原理预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性质进行处理,如筛分、沉淀等。

化学处理则是采用特定的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如氯化铁、硫酸铁等。

2.混凝沉淀工艺原理混凝沉淀是利用混凝剂对悬浮颗粒进行凝聚,使其变得足够大而沉淀下来。

混凝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水中物质的表面性质,在吸附过程中形成一层复合沉淀物,从而将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状物质。

混凝剂的种类和使用量根据水的硬度和水质而定。

3.过滤工艺原理过滤是通过滤料的选择和过滤器的设计实现的。

过滤的主要效果是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和溶解物质,使水透明度提高。

常见的过滤器有简单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等。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饮用水处理工艺是确保饮用水安全饮用的关键步骤。

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可以将来源于自然水体、地下水、河流水等不同水源中的杂质、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去除,从而得到适合人类饮用的优质水。

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后处理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水源中的悬浮物、泥沙等进行去除。

通常采用沉淀池或沉淀罐来沉淀悬浮物,然后通过排放底部的混凝池来去除。

混凝沉淀阶段是将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后续过滤。

通常使用絮凝剂和混凝剂来加速颗粒的聚集沉降。

接下来是过滤步骤,水通过多层过滤介质,如石英砂、煤炭、活性炭等,将残留在水中的微小颗粒、细菌和病毒去除。

这一步骤可以去除绝大部分的颗粒和微生物。

随后是消毒处理,通常通过添加氯、臭氧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将水中的细菌、病毒彻底杀灭,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此外,也可以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来进行消毒。

最后是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水进行调整,添加适量的矿物质
和营养物质,以提高水的口感和品质。

整个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经过各个步骤的处理后,最终得到的水质将符合国家相关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保障了人们的饮用水健康和安全。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饮用水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过滤消毒等。

首先,煮沸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

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可以杀灭水中的绝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囊胞,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这是一种适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经济实惠的消毒方法。

其次,氯消毒是一种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将适量的氯溶液加入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反应,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囊胞。

氯消毒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饮用水处理。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囊胞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气味,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消毒方法。

臭氧消毒是一种氧化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有机物,同时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

臭氧消毒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显著,是一种适用于高级饮用水处理的消毒方法。

另外,过滤消毒是一种结合了物理性和化学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过滤器的过滤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同时可以添加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处理。

过滤消毒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总的来说,饮用水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同时,饮用水消毒方法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消毒效果、操作便利性、成本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最佳的选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饮用水消毒有更深入的了解,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饮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臭氧消毒
臭氧(O3)由3个氧原子组成,在常温常压下,它是淡蓝色的具有强烈剌激性的气体。臭氧密度为空气的1.7倍,易溶于水,在空气或水中均易分解消失。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1000mg/L即有致命危险,故在水处理中散发出来的臭氧尾气必须处理。
臭氧都是在现场用空气或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高压放电产生的。臭氧发生器是臭氧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如果以空气作气源,臭氧生产系统应包括空气净化和干燥装置以及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等,所产生的臭氧化空气中臭氧含量一般在2%~3%(重量比);如果以纯氧作为气源,臭氧生产系统尖包括纯氧制取设备,所生产的是纯氧/臭氧混合气体,其中臭氧含量约达6%(重量比)。由臭氧发生器出来的臭氧化空气(或纯氧)进入接触池也待处理水充分混和。为获得最大传质效率,臭氧化空气(或纯氧)应通过微孔扩散器形成微小气泡均匀分散于水中。
臭氧作为消毒剂或氧化剂的主要优点是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副产物,其杀菌和氧化能力均比氯强。但近年来有关臭氧化的副作用也引起人们关注。有的认为,水中有机物经臭氧化后,有可能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分子较小的中间产物,而在这些中间产物中,可能存在毒性物质或致突变物。或者有些中间产物与氯(臭氧化后往往还需加适量氯)作用后致突变反而增强。历此,当前通常把臭氧与粒状活性炭联用,一方面可避免上述副作用产生,同时也改善了活性炭吸附条件。
2其它消毒法
2.1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ClO2)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沸点11℃,凝固点-59℃,极不稳定,气态和液态ClO2均易爆炸,故必须以水溶液形式现场制取,即时使用。ClO2易溶于水,其溶解度约为氯的5倍。ClO2水溶液的颜色随浓度增加而由黄绿色转为橙色。ClO2在水中以溶解气体存在,不发生水解反应。ClO2水溶液在较高温度与光照下会生成ClO2-与ClO3-,在水处理中ClO2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也会生成ClO2-。ClO2深液浓度在10g/L以下时没有爆炸危险,水处理中ClO2浓度远低于10g/L。
2.3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由氯气和石灰加工而成,分子式可简单表示为CaOCl2,有效氯约。两者均为白色粉末,有氯的气味,易受光、热和潮气作用而分解使有效氯降低,故必须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漂白粉需配成溶液加注,溶解时先调成糊状物,然后再加水配成1.0%~2.0%(以有效氯计)浓度的溶液。当投加在滤后水中时,溶液必须经过约4~24h澄清,以免杂质带进清水中;若加入浑水中,则配制后可立即使用。漂白粉消毒一般用于小水厂或临时性给水。
当原水受到严重污染,采用普通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加上一般加氯量的消毒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折点加氯法可取得明显效果,它能降低水的色度,去除恶臭,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还能提高混凝效果。折点加氯法过去常常应用,但自从发现水中有机污染物可能与氯生三卤甲烷(THMs)后,采用折点加氯来处理受污染水源已引起人们担心,因而寻找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方法和其它消毒法。
水中有机物与氯作用的速度有快慢。有测定余氯时,有一部分有机物尚在继续与氯作用中。或者水中余氯有一部分会自行分解,如次氯酸由于受水中某些杂质或光线的作用,产生催化分解。
(3)当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氨和氮化合物时,情况比较复杂。当起始的需氯量0A满足以后,加氯量增加,剩余氯也增加(曲线AH段),但后者增长得慢一些。超过H点加氯量后,虽然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如HB段,H点称为峰点。此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剩余氯又上升,如BC段,B点称为折点。
1氯消毒
加氯量
水中加氯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需氯量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部分。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mg/L。后者的余氯量虽仍具有消毒能力,但对再次污染的消毒尚嫌不够,而可作为预示再次受到污染的信号,此点对于水管网较长而有死水端和设备陈旧的情况,尤为重要。
臭氧生产设备较复杂,投资较大,电耗也较高,目前我国应用很少,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法国)应用最多。随着臭氧发生系统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现在设备投资及生产臭氧的电耗均有所降低,加之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提高,臭氧在我国水处理中的应用也将逐渐增多。
水的消毒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以外,还有紫外线消毒、高锰酸钾消毒、重金属离了(如银)消毒及微电解消毒等等。微电解消毒是同济大学高廷耀教授等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的消毒设备,已在优质饮用水制取等生产中应用。综合各种消毒方法,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方法完美无缺;不同消毒方法配合使用往往也可互补长短,已有水厂这样做了,专家们也在不断探索研究。文章出自:
2.2氯胺消毒
氯胺消毒作用缓慢,杀菌能力比自由氯弱。但氯胺消毒的优点是:当水中含有有机物和酚时,氯胺消毒不会产生氯臭和氯酚臭,同时大大减少THMs产生的可能;能保持水中余氯较久,适用于供水管网较长的情况。不过,因杀菌力弱,单独采用氯胺消毒的水厂很少,通常作为辅助消毒剂以抑制管网中细菌再繁殖。
采用氯胺消毒时,一般先加氨,待其与水充分混合后再中氯,这样可减少氯臭,特别当水占含酚时,这种投加顺序可避免产生氯酚恶臭。但当管网较长,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余氯较为持久,可先加氯后加氨。有的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可采用进厂水加氯消毒,出厂水加氨减臭并和稳定余氯。氧和氨也可同时投加。有资料认为,氯和氨同时投加比先加氨后加氯,可减少有害副产物的生成。
安全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工艺流程
水的消毒方法很多,包括氯及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及某些重金属离子消毒等。氯消毒经济有效,使用方便,应用历史最久也最为广泛。但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受污染水原经氯消毒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健康的副产物,一方面,对于不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或在消毒前通过前处理把形成氯消毒副产物的前期物预先去除,氯消毒仍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另方面,除氯以外其它各种消毒剂的副产物以及残留于水中的消毒剂本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氯消毒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毒方法。
二氧化氯的制取是在1个内填瓷环的圆柱形发生器中进行。由加氯机出来的氯溶液和用泵抽出的亚氯酸钠稀溶液共同进入ClO2发生器,经过约1min的反应,便得ClO2水溶液,像加氯一样直接投入水中。发生器上设置1个透明管,通过观察,出水若呈黄绿色即表明ClO2生成。反应时应控制混合液的pH值和浓度。
二氧化氯既是消毒剂,又是氧化能力很强的氧化剂。作为消毒剂,据有关专家研究,ClO2对细菌的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从而有效地破坏细菌内含巯基的酶,Bermard也证实,ClO2可快速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故ClO2对细菌、病毒等有很强的灭活能力。ClO2的最大优点是不会与水中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这正是ClO2在当前水处理中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此外,ClO2消毒还有以下优点:消毒能力比氯强,故在相同条件下,投中量比Cl2少;ClO2余量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即衰减速度比Cl2慢;由于ClO2不水解,故消毒效果受水的pH值影响极小。作为氧化剂,ClO2能有效地去除或降低水的色、嗅及铁、锰、酚等物质。它与酚起氧化反应,不会生成氯酚。另外,由于制取ClO2的NaClO2价格很高(约为Cl2的10倍左右),因而限制了ClO2消毒的广泛应用。不过,欧美等一些国家应用ClO2消毒或作为氧化剂用于给水处理已日益增多。近年来,我国也重视了ClO2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以下分析不同情况下加氯量与剩余氯量之间的关系:
(1)如水中无微生物、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则需氯量为零,加氯量等于剩余氯量。
(2)事实上天然水特别是地表水源多少已受到有机物和细菌等污染,氧化这些有机物和杀灭细菌要消耗一定的氯量,即需氯量。加氯量必须超过需氯量,才能保证一定的剩余氯。当水中有机物较少,而且主要不是游离氨和含氮化合物时,需氯量0M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余氯。其原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