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中药一重点考点归纳剖析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延胡索乙素
防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糖和苷
苷的水解
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记忆:NO!死开(SC))
含氰苷的药材
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
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
记忆:何首乌拿着虎杖打翻了大紫明宫的丹炉
菲醌类
丹参
萘醌
紫草
理化性质
酸性:含COOH>含二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二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常温
贮藏温度为10℃~30℃
散剂
不宜制成散剂
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刺激性大、腐蚀性强,含挥发性成分较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有关规定
内服散剂(细粉),儿科用及局部(最细粉),眼用(极细粉)
质量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含水分不得超过9.0%,化学药局部用散剂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散剂及儿科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香豆素和木脂素
含香豆素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记忆:前秦的胭脂总是香)
含木脂素
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记忆:五根细木头连起来比较厚)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光化学毒性
光敏作用
黄酮类
含黄酮类
异黄酮类(葛根)、黄酮类(黄芩、银杏叶、槐花)、二氢黄酮类(陈皮、满山红)
(记忆:红橙黄,银槐哥)
百合科
川贝母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炉贝: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知识点

1.《神农本草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2.温热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回阳救逆的功效,有伤阴助火之害。
3.寒凉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有伤阳助寒之弊。
4.辛味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具发散(荆芥、薄荷)、行气(香附)、活血(川芎)。
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5.苦味能泄、能燥、能坚。
①泄:通泄如大黄,降泄如苦杏仁、赭石,清泄如黄连、栀子;②燥: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如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③坚阴: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坚厚肠胃如黄连。
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6.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
如昆布、芒硝等。
不宜多食,脾虚便溏者慎用。
7相反: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原则上应绝对禁止,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8相恶:减效,如:人参恶莱菔子。
9.佐药:①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直接治疗次要兼证;② 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③反佐药: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10.〃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11.党参道地产区:山西。
12.砂仁道地产区:广东。
13.肉桂道地产区:广西14.皮类中药: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15.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16.采收加工方法为〃发汗”的中药: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秦艽。
17.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
18.常用到的超临界流体物质有:三化碳。
19.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吸附原理:氢键吸附。
20.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分子筛的性能。
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推断化合物的共轭体系、骨架类型。
22.红外光谱(IR):提供官能团信息。
23.山豆根的指标性成份:苦参碱(吡啶类生物碱的双稠哌啶类)、氧化苦参碱(吡啶类生物碱的双稠哌啶类)。
执业药师中药一考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一考点汇总1.2. ,腻膈碍胃,令人中满;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敛邪;涩能收、能敛,敛邪;苦能泄、能燥、能坚;咸能软、能下。
3. )、相杀和相畏(减毒,生姜/半夏)、相恶(减效,人参/ 莱菔子)、相反(增毒,乌头/半夏)。
4.5. ;车轮纹:防己、大血藤;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桔梗;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
6.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温郁金、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
7. )、苍耳子(中火,降毒);炒焦:山楂(黄:消食化积;焦:消食止泻;炭:止血止泻)、槟榔、栀子(黄、焦、炭);炒炭:大蓟、蒲黄(中火)、荆芥(产生止血)、干姜。
8. ;土炒(补脾止泻)、麸炒(健脾):白术、山药;砂炒: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滑石粉炒:水蛭;蛤粉炒、蒲黄炒:阿胶。
9. ;炭:凉血化瘀止血;清宁片:年老体弱者)、黄连(姜:止呕;萸:散肝胆郁火)、黄柏、白芍(炒、醋、土)。
10. )、疏肝止痛(香附、柴胡)、行气止痛(延胡索);降低毒性(甘遂);先炒药后喷醋(五灵脂、乳香、没药)。
11. );增强滋阴降火(黄柏、知母)。
12.麻黄宣肺平喘,蜜麻黄绒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体虚者,麻黄绒适于虚人风寒感冒)。
13. ;煅淬:赭石、磁石、自然铜、炉甘石(煅淬水飞);扣锅煅:血余炭(止血)、干漆(降毒)。
14.15. 蒸何首乌,淡附片,制吴茱萸,制远志(甘草),制藤黄(豆腐/ 荷叶/ 山羊血),法半夏(甘草+生石灰),姜半夏、制南星(生姜+白矾)。
16. ;水飞:朱砂、雄黄。
17. 生物碱:双稠哌啶/ );莨菪烷(洋金花、天仙子);异喹啉(防己、延胡索、黄连);单萜吲哚(马钱子);有机胺(麻黄);二萜(川乌);吡咯里西啶(千里光);倍半萜大环内酯(雷公藤)。
18. ),马钱子(士的宁/ 番木鳖碱),千里光(阿多尼弗林碱),黄连(小檗碱),延胡索(四氢巴马汀)。
执业中药中药一重点考点归纳剖析

016年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3、《新修本草》唐(有钱)官修,图文对照,世界第一部药典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 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新增药物最多 7、《中华本草》当代药物最多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寒热温凉(平)二、五味:1、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腻膈碍胃 3、酸,能收能涩(敛邪气)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 5、咸,(海带)能软,能下 6、涩,同酸7、淡,能渗能利,利小便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第四节:中药的配伍1、相须:相似药物+(同一章节)——夫妻增效2、相使:主+辅——主(不同章节)——主仆3、相畏(A+B——A毒性→→小偷怕警察减毒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5、相恶:A+B——A效用↓减效6、相反:A+B——A毒性↑增毒第五节:方剂与治法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第二节:中药材产地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4、搓揉:皮肉易分离----玉竹-党参-三七5、发汗(回潮):您回朝选后续种——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6、干燥:怕成分流失不超过60度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芽与木脂素——黄酮——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一、提取:1、浸渍法(泡药酒)遇热不稳定(流吧60—80)与营养物质2、渗漉法:不加热3、煎煮法4、回流提取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不断勒索)6、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的7、升华法:樟木——樟脑,茶叶——咖啡因8、超声提取法9、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二氧化碳二、分离:1、溶解度差别——分离:结晶及重结晶——溶距1~2度2、吸附性差别——分离:极性强弱判断:水》甲乙丙丁》2姨迷房,2家本四十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聚酰胺吸附(聚——结亲——氢键)大孔吸附树脂;分子筛3、解离程度不同——分离,离子交换法4、沸点不同——分离;分馏法三、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1、质谱法MS——分子量2、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共轭双键 c=c 第二节:生物碱:(双子叶植物中)参天大树,含氯,环状。
执业中药师《中药知识一》考点梳理

执业中药师《中药知识一》考点梳理峻下逐水药之红大戟【来源】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苦,寒。
有小毒。
归肺、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有小毒而力较猛,人肺、肾、大肠,与京大戟同功,长于消肿散结,治痈肿、瘰疬多用。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病证】(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液。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0.3~1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本品峻泻有毒,故体虚者慎服,孕妇忌服。
理气药之荜茇陈皮【来源】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温和不峻,芳香醒脾,人脾、肺经。
既理气运脾而调中快膈,又燥湿理气而化痰浊,凡气滞、湿阻、痰壅之证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配伍】陈皮配半夏:陈皮辛苦温,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功能燥湿化痰。
两药相合,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而温,能助热伤津,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药理】本品有抑制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液分泌、抗胃溃疡、保肝、利胆、祛痰、平喘、抗炎、抗菌、抗病毒、升高血压等作用。
峻下逐水药之千金子【来源】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归肝、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有毒,作用强烈,人肝、肾、大肠经。
既善泻下利尿而逐水退肿,又善下瘀血、消积聚而破血消�Y,为治水肿、经闭、瘾瘕之猛药,兼二便不利者尤宜。
【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瘕。
【主治病证】(1)水肿,鼓胀。
(2)瘾瘕,经闭。
(3)顽癣、疣赘,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制霜后入丸散,0.5~1g,或装胶囊;选用肠溶胶囊,可减轻对胃的刺激。
中药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

中药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
- 中药功效:包括润肠通便、安胎、透疹等。
例如决明子、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紫苏、砂仁具有行气安胎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安胎的功效。
- 中药用量:包括巴豆、牛黄、马钱子、朱砂等药物的用量范围。
例如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
- 中药用法:包括后下、先煎、包煎等。
例如薄荷、生大黄、砂仁等药物需要后下;生牡蛎、生石膏等药物需要先煎。
- 特殊疗效的药物:包括夏枯草、威灵仙、木瓜等。
例如夏枯草能治疗目珠疼痛;威灵仙能治疗诸骨鲠喉。
中药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需了解更多中药专业知识,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执业药师中药一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一知识点汇总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怀庆牛山——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干货】考前终极版中药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

【干货】考前终极版中药专业知识一考点汇总第一章中药与方剂1.历代本草著作(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2.中药性能:(1)四气:寒、热、温、凉(2)五味:酸、苦、甘、辛、咸、涩、淡。
(3)升降浮沉(4)归经(5)有毒无毒:影响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①品种混乱②误服毒药③用量过大④炮制失度⑤剂型失宜⑥疗程过长⑦配伍不当⑧管理不善⑨辨证不准⑩个体差异⑾离经悖法3.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的内容: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4.方剂与治法(1)常用的治法:“八法”的内容与应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5.方剂的组成(1)组方原则:君药、臣药、佐药、使药。
(2)组成变化:①药味加减变化②药量加减变化③剂型更换变化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1.道地药材2.中药材的釆收原则及注意事项采收原则:包括植物药(根及根茎、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菌澡地衣类)、动物药、矿物药。
注意事项:采收器具、综合利用、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3.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拣洗、切片、蒸煮烫(含淀粉、浆汁、糖类较多的药材,或动物药,如五倍子、桑螵蛸)、揉搓(玉竹、党参、三七)、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干燥。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1)提取分离: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2)结构鉴定:确定分子式并计算不饱和度、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
(二)生物碱1.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1)吡啶类生物碱: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槟榔次碱等)、双稠哌啶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
(2)莨菪烷类生物碱:莨菪碱、古柯碱等。
(3)异喹啉类生物碱:简单异喹啉类(萨苏林)、苄基异喹啉类(罂粟碱、厚朴碱、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原小檗碱类(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烷类(吗啡烷、青风藤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6年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3、《新修本草》唐(有钱)官修,图文对照,世界第一部药典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新增药物最多7、《中华本草》当代药物最多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寒热温凉(平)二、五味:1、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腻膈碍胃 3、酸,能收能涩(敛邪气)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 5、咸,(海带)能软,能下 6、涩,同酸7、淡,能渗能利,利小便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第四节:中药的配伍1、相须:相似药物+(同一章节)——夫妻增效2、相使:主+辅——主(不同章节)——主仆3、相畏(A+B——A毒性→→小偷怕警察减毒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5、相恶:A+B——A效用↓减效6、相反:A+B——A毒性↑增毒第五节:方剂与治法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第二节:中药材产地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4、搓揉:皮肉易分离----玉竹-党参-三七5、发汗(回潮):您回朝选后续种——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6、干燥:怕成分流失不超过60度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芽与木脂素——黄酮——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一、提取:1、浸渍法(泡药酒)遇热不稳定(流吧60—80)与营养物质2、渗漉法:不加热3、煎煮法4、回流提取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不断勒索)6、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的7、升华法:樟木——樟脑,茶叶——咖啡因8、超声提取法9、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二氧化碳二、分离:1、溶解度差别——分离:结晶及重结晶——溶距1~2度2、吸附性差别——分离:极性强弱判断:水》甲乙丙丁》2姨迷房,2家本四十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聚酰胺吸附(聚——结亲——氢键)大孔吸附树脂;分子筛3、解离程度不同——分离,离子交换法4、沸点不同——分离;分馏法三、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1、质谱法MS——分子量2、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共轭双键 c=c 第二节:生物碱:(双子叶植物中)参天大树,含氯,环状。
麻黄碱——髓部,黄柏碱——树皮一、分类:1、吡啶类:简单吡啶(简单批评:做饭狼烟起——糊了)槟榔碱,烟碱,胡椒碱双稠吡啶(苦大仇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2、莨菪烷类:花心浪荡,洋金花3、异喹啉类:罂粟碱,原小檗碱(延胡索)4、有机胺类:氮原子不在环内——一亩水仙黄,缺有机胺肥(益母草碱,秋碱水仙,麻黄碱)二、理化性质:1、性状:结晶,无色或白色,苦味(颜色,小黄蛇要跟小红红,血光之灾)小檗碱,蛇根碱——黄色/药根碱,小檗红碱——红色,利血平——紫外灯下荧光3、溶解性:A、游离生物碱:亲脂性(树种——油脂)叔胺,仲胺。
B、生物碱盐:易溶于水亲水性,酰胺,季胺4、碱性:PKA值大小:强碱:季胺(强记)中强:脂胺(中指)弱碱:芳香(弱女子)极弱:酰胺(极限)5、沉淀反应:归亚蕾饱经辛酸点化孙红雷碘化——硅钨酸,饱和苦味酸,雷氏铵盐——红色沉淀或结晶三、含生物碱类常用中药:1、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2、麻黄3、黄连:小檗碱——季胺碱(强)——溶于水、易溶热水4、洋金花:莨蓉烷类碱5、马钱子:土的宁(雷木鲨碱)第三节:糖和苷一、糖分类:1、单糖:五碳醛糖(阿木审核,无权)阿拉伯糖,木糖,核糖2、六碳醛糖(流圈胸脯敢露半乳)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3、甲基五碳糖:(嫁鸡随鸡——结婚收礼——夫妻)鸡纳糖,鼠李糖,夫糖4、六碳酮糖:(六桶糖果)果糖5、糖全酸:其他2、多糖:十个以上——单糖多家糖,多糖二、苷分类:1、苷键原子不同分类:氧苷,硫苷;萝卜苷(有气味)2、氮苷(N—苷)(植物蛋白—豆腐)巴豆苷;4、碳苷(苷):炉子烧碳,芦荟苷三、化学性质:1、苷键裂解:酸水解易难顺序:N》O》S》C(NO,刹车)2、显色反应:糖的显色反应——MOLISH反应,试剂:浓硫碱+萘酚(浓牛奶粉+糖)四、含氰苷类常用中药:1、苦杏仁:苦李仁苷分解苯甲醛+氢氰酸第四节:醌类一、理化性质:1、酸碱性:蒽醌类,含酚羟基,酸性。
羟基越多,羧基越多,酸性越强:COOH ›2个β—OH ›1个›2个α—OH ›1个二、含醌类常用中药:1、(大虎困,呜呜哭),大黄,虎杖,何首乌(蒽醌)2、(单飞)丹参(菲醌)3、(癞子)紫草(萘醌)癞子单飞,被大虎困,呜呜哭第五节:香豆素与木脂素一、含香豆素常用中药:(想斗?请前补骨)秦皮,前胡,补骨脂二、含木脂素中药:(细辛连翘无后,木指望),细辛,连翘,五味子,厚朴第六节:黄酮类(见7-4’-2羟基黄酮即选——色素一、酸碱性:有酚羟基,酸性(7.4=羟基大于二、显色反应:盐酸——镁粉(锌粉)反应,常用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丁红/紫三、含黄酮类中药:1、黄芪——黄芪苷2、葛根——葛根素3、槐花——芦丁4、陈皮——橙皮素;5、满山红——杜鹃素第七节:萜类和挥发油一、萜分类型:1、单萜:单环单萜——薄荷醇,薄荷脑;双环单萜——冰片;环烯醚萜:含此成分易发黑,玄参,地黄二、挥发油化学常数:1、酸值(羧酸和酚类):中和1G挥发油,氢氧化钾毫克2、酯值(酯类):水解1G挥发油,氢氧化钾毫克3、皂化值(总量):皂化1G第八节:皂苷类一、三萜皂苷:1、四环三萜(羊马四只脚)A、羊毛留烷型,B达玛烷型2、五环三萜:(乌鲁木齐五环外)A、乌苏烷B齐墩果C、双扇豆烷三、甾体皂苷类中药:麦冬、知母(无麦过冬,老母吃斋)第九节:强心苷:(见α一去氧糖颜色反应——KK反应即选)第十节:动物药化学成分:含胆汁酸类常用中药:牛黄,熊胆第十一节:其他成分:一、有机酸:1、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金银花——含绿原酸——过敏反应二、鞣质:1、除去鞣质的方法:1、冷热处理2、石灰法3、铅盐法4、明胶法5、聚酰胺吸附法:6、溶剂法(乙醇+碱)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第一节:炮制的目的1、降低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缓和药物性能3、增强疗效;4、便于调剂制剂;5、改变增强作用部位与趋向第二节:炮制常用辅料一、液体辅料:1、酒:酒+生大热,味甘,辛,活血络,祛风寒,行药势,矫味臭2、醋:引药入肝3、盐:引药下行,入肾4、姜汁:入胃5、蜜:调和药性,入肺二、固体辅料:1、麦麸:(卖两猪,馋吃食)白术、苍术、僵蚕、积实2、河砂:(收复河山,穿金甲,骑狗马,骨碎也不怕)穿山甲、鸡内金、龟甲、鳖甲、狗脊、马钱子、骨碎补3、稻米(红色娘子参军搬米)红娘子,党参、斑蝥4、土(灶心土)(土猪当归山)白术、当归、山药第三节:常用炮制方法: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归纳:雷公炮炙十七法一、炒法:炒黄(文/中)——种子类,1、牛蒡子(缓寒性);2、芥子(免耗气伤阴)3、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花)4、莱菔子(生升熟降);5、苍耳子(降低毒性)(牛魔王来敷疥疮)2、炒焦(中武)1、栀子;2、山楂;A炒,消食化积;B焦:消食止泻;C炭:止血3、炒炭(武/中):蒲黄炒炭用中火4、麦麸炒:用于健脾胃的药物用量: 100KG药物——10—15KG麦麸(20--30岁肤浅)5、米炒:健脾止泻,降低毒性用量: 100KG 药物——20KG米(40岁有米/钱)6、土炒:白术 A、土炒:补脾止泻 B、麸炒:健脾消胀7、砂炒:(瞎吵,去去去!真好笑。
去毒去毛去味增效) A、增效:狗脊、龟甲、鳖甲; B、降毒:马钱子; C、去毛:骨碎补; D、矫味;鸡内金、脐带8、滑石粉炒:水蛭(油光水滑)9、蛤粉炒:阿胶(阿娇歌迷)二、炙法:1、酒炙: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矫臭去腥1)大黄:A酒大黄,上焦 B熟大黄,活血 C大黄炭,凉血止血 D醋大黄,消积2)当归:A酒当归,活血 B土当归,入脾补血 C当归炭,止血和血3)白芍:A炒,养血敛阴止汗 B酒,入血分,止血止痛 C醋,入肝 D土,入脾2、醋炙:1、引药入肝:(我没三乳)莪术、没药、三棱、乳香。
2、降低毒性,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3、蜜炙:1、黄芪A生,托毒,退肿B灸,益气补中,2、甘草:生,化痰止咳,熟,补脾和胃三、煅法:1、2、煅淬:矿物药1、易于粉碎2、改变理化性质3、清洁四、蒸煮燀法:营养物质;(人参、何首乌、地黄、附子、珍珠、李仁、水乌)五、其他方法:1、发酵(六神曲)2、发芽(麦芽)3、煨(肉豆蔻)芳香,挥发油4、水飞(朱砂、雄黄)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第二节:中药鉴定内容和方法一、药材性状鉴定:1、形状:党参—狮子头;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瓦楞身、蛇尾(多选)2、断面: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防风;朱砂点—茅苍术;星点—大黄; 筋脉点—牛膝;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车轮纹—防已3、水试:西红花—金黄色,秦皮—碧蓝色;葶苈子,车前子,蛤蟆油—膨胀4、火试:海金沙—爆鸣闪光(金光闪闪)青黛—紫红色烟雾二、显微鉴定:细胞内含物鉴定(奶粉加糖)菊糖:加A—萘酚乙醇三、安全性检测:外源性有害物及检测:1、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金属原子)2、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农业气象)3、黄曲霉素—高效液相色普;(黄河)4、二氧化硫—气相色谱四、质量评价1、纯度检查:A杂质B水分C灰分D色度E酸败度(多选)其中:水分测定:A费休氏;B烘干(不含少含挥发);C减压干燥(挥发贵重);D甲苯(挥发)E气相色谱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测定(稀盐酸);酸败度测定:富含油脂的仁类,种子类2、定量分析:1)、全草类含叶量;穿心莲30%,薄荷30% (伤心薄情因小3) 广藿香20%2)、浸出物测定:A水溶性 B醇溶性 C挥发性醚溶迷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第三节:散剂一、分类:1、医疗用途:内服,外用;2、药物组成:单味,复方;3、药性:普通,特殊4、剂量:分剂量,非剂量二、质量检查:水分测定不超过9%(单选)颗粒剂水分不超过8%第四节:浸出制剂一、合剂:加蔗糖,含糖量<20% (G/ML)二、糖浆剂:含糖量≥45% (G/ML)三、酊剂:含毒性药的每100ml=原饮片10g 其他酊剂:每100ML=原饮片20g四、流浸膏:每1ml=饮片1g,浸膏,每1g=饮片或天然药物2-5g第五节:液体制剂:一、表面活性剂(外交家):1、阴离子(女人牛B啊)硫酸化葱麻油,阿洛素-OT2、阳离子(男人)洁尔灭,新洁尔灭,3、两性离子(娘炮柔软兰花指)卵磷脂毒性大小顺序:阳>阴>两性第六节:注射液一、分类:1、注射液:2、注射用无菌粉末3、注射用浓溶液二、热原:1、耐热性: 250度加热30--45分钟破坏2、去除热原方法:高温,酸碱,吸附,离子交换,凝胶过滤,超滤反渗透三、溶剂:(单选)1、制药用水种类: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水2、质量要求: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每100ML不超过10个四,附加剂:防止药物氧化的:1、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2、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B型题)调节渗透压的:氯化钠,葡萄糖第八节:外用膏剂一、乳膏剂之乳剂型基质品种:1、水包油O/W;2、油包水W/O第九节:栓剂一、基质种类:1、油脂性基质:A、可可豆脂 B、半合成脂肪甘油脂:椰子油脂,山苍子油脂,棕榈油脂)2、水溶性基质:A、甘油明胶 B、聚乙二醇二、质量要求:融变时限:1、脂肪性:30分钟;2、水溶性:60分钟第十节:胶囊剂一、空心胶囊:明胶+辅料:辅料种类:1、增塑剂:(要塑形,甘油抹,吃完纤维吃水果)2、增稠:琼脂;3、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4、遮光:二氧化钛;5、防腐剂:羟基苯甲酸酯;6、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7、芳香矫味剂:香草醛二、质量要求:崩解时限:1、硬胶囊30分钟;2、软:1小时第十一切:丸剂一、蜜丸:1、嫩蜜—适合黏性较强,含水量17%—20% ;2、中蜜——中等黏性,含水量14%—16%3、老蜜—黏性差:“牛眼泡”“滴水成珠”“打白丝”含水量10%以下二、质量要求:1、水分:“水小蜜要屋15%,睡蜜要儿12%,睡糊喝酒9%”2、溶散时限:浓缩-2小时/水,小蜜、水丸—1小时/滴丸—30分钟;三、包衣的目的:1、稳定:防止氧化变质挥发吸潮虫蛀;2、臭味、刺激;3、作用速度及部位;4、外观、识别第十三节:片剂:一、分类:12345678,9、缓释片: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10、控释片:缓慢恒速二、辅料:A.稀释剂与吸收剂(填充剂):1、淀粉2、糊精3、糖粉4、乳糖5、甘露醇(口含片—矫味,咀嚼片—黏合;)6、磷酸氢钙B润湿剂与黏合剂:1、水2、乙醇3、淀粉浆 4、糖浆5、胶浆C崩解剂:1、干燥淀粉;2、羧甲基淀粉钠(也可做黏合剂);D润滑剂:1、硬脂酸镁;2、滑石粉;3、聚乙二醇PEG(可溶/泡腾片);4、月桂醇硫酸镁(水溶性)三、片剂包衣目的:1、空气、光、潮—稳定;2、气味;3、肠道定位释放4、释放速度5、配伍6、外观第十五节:胶剂、膜剂一、胶剂辅料:1、冰糖:透明、硬度、矫味;2、油类:消泡;3、酒类:矫味、消泡4、明矾:去杂质、透明二、膜剂辅料:1、增塑 2、着色 3、遮光 4、矫味 5、填充 6、表面活性第十六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A、缓释、控释制剂 B、靶向制剂中药制剂新技术: A、环糊精包合; B、微型包囊 C、固体分散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熟悉、理解、无须强记)第一节:药理一、五味:1、辛:汗、热、炎、病、血管微循环、肠道平滑肌——挥发油、生物碱、苷2、甘:免疫,神经,平滑肌痉——糖、蛋白质、氨基酸、苷3、酸:收敛、止泻、血、炎、菌——有机酸、鞣质4、苦:菌、炎、虫、咳喘、泻下、止吐——生物碱,苷5、咸:肿瘤,炎,菌,泻下,免疫——无机盐二、升降沉浮;1、升浮:味辛甘,性温热,质轻,向上向外作用(补中益气汤)解表,浸透,祛风湿,升阳举隔,开窃醒神,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2、沉降:味酸,苦,咸,性寒凉,质厚重,属籽实,向下向内;3、双向趋势第二节:毒理一、不良反应:1、毒2、副3、变态4、后遗5、特异质 6、依赖二、中药成分毒性:1、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心脑肝硬化)2、有机酸类:马兜铃酸(肾毒性)3、苷类:强心苷、氰苷、皂苷、黄酮苷(心肝肾)4、毒蛋白:巴豆、苍耳子、蓖麻子(肝心肾——内脏)5、萜类、内酯类:大麻、芜花、黄药子、艾叶(肝)6、含重金属:砷、汞、铅——雄黄,朱砂(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