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合集下载

肌力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力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力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力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力和肌张力是评估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仪器准备1. 手持式便携式肌力测试仪2. 测量尺3. 记录表格或电子记录设备二、准备工作1. 确定测量位置:根据需要测量的部位,确定测量位置。

例如,如果需要测量膝关节屈曲的肌力,应该让被测试者坐在椅子上,膝盖弯曲成90度,并将脚放在地上。

2. 了解被测试者的身体状况:了解被测试者是否有任何健康问题或运动限制。

3. 说明测试过程:向被测试者解释测试过程并确保他们理解。

三、进行检查1. 肌力检查:(1)让被测试者尽可能地用最大的力量进行运动;(2)将手持式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固定在被测部位,并按下开始键;(3)要求被测试者保持运动状态直到听到“停止”信号;(4)记录测试结果。

2. 肌张力检查:(1)让被测试者放松身体,保持自然姿势;(2)使用测量尺测量被测部位的周长;(3)将手持式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固定在被测部位,并按下开始键;(4)要求被测试者保持身体放松状态直到听到“停止”信号;(5)再次使用测量尺测量被测部位的周长,并记录测试结果。

四、分析结果1. 肌力检查:根据手持式便携式肌力测试仪的显示结果,记录被测试者的肌力值。

2. 肌张力检查:计算出在放松状态下的周长和在收缩状态下的周长之间的差异,并记录测试结果。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手持式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和测量尺处于正确的位置并固定,以确保准确度。

2. 在进行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时,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3. 在进行肌张力检查时,应注意不要过度拉伸或压缩被测部位,以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4. 如果被测试者感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测试。

六、总结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是评估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使用手持式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和测量尺,可以进行准确的肌力和肌张力检查。

在进行测试时,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并注意被测试者的身体状况,以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最新]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最新]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嘿,你问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先说肌力的检查吧。

可以让被检查的人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看看肌肉的力量咋样。

比如说,让他抬抬胳膊,看看能抬多高,费不费劲。

要是轻轻松松就抬得高高的,那肌力就不错。

要是费老大劲才抬起来一点,那肌力可能就有点弱哦。

还可以让他伸伸腿,看看能踢多远。

就像你踢足球,要是能踢得老远,那说明腿上的肌力还行。

要是只能踢一点点,那可能就得注意啦。

再说说肌张力的检查。

可以摸摸被检查的人的肌肉,看看硬不硬。

要是肌肉软软的,那肌张力可能就比较低。

要是肌肉硬邦邦的,那肌张力可能就比较高哦。

还可以让被检查的人放松,然后轻轻地搬动他的关节,看看阻力大不大。

要是阻力很小,关节很容易活动,那肌张力可能就低。

要是阻力很大,关节很难活动,那肌张力可能就高。

检查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哦。

不能太用力,不然会弄疼被检查的人。

也不能太随便,不然结果可能不准确。

就像你量身高,得站得直直的,不然量出来的就不准。

我给你举个例子哈。

我有个朋友,他爷爷最近身体不太舒服,他们就带爷爷去医院检查。

医生就用我上面说的方法检查了爷爷的肌力和肌张力。

发现爷爷的胳膊肌力有点弱,腿上的肌张力有点高。

后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爷爷制定了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爷爷的身体好多啦。

你看,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很重要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张力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肌肉的弹性。

肌张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状况,对于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肌张力的触诊检查。

触诊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手部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肌肉,来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弹性。

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是柔软、有弹性的,而在一些疾病或受损情况下,肌肉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硬度。

触诊检查通常可以用于评估肌张力的大致情况,但并不具有精确度和量化能力。

2. 肌张力的抵抗检查。

抵抗检查是一种通过对患者进行肌肉运动来评估肌张力的方法。

医生会让患者做一系列特定的肌肉运动,然后观察肌肉的抵抗情况。

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能够顺畅地完成各种运动,而在一些疾病或受损情况下,肌肉可能会呈现出抵抗不良、无法完成或者过度紧张等情况。

抵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但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3. 肌张力的仪器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方法,现代医学还发展出了许多肌张力的仪器检查方法。

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肌力测试仪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力量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测定仪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弹性和硬度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这些仪器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量化能力,可以帮助医生更科学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综上所述,肌张力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肌肉功能和诊断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张力检查方法能够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促进更准确、科学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方法这档子事儿!咱先说说肌力检查呀。

这就好比咱要看看一个大力士到底有多大力气。

可以让被检查的人做做各种动作,比如抬抬手啦,弯弯腿啦,看看能做到啥程度。

就好像让大力士去举哑铃,能举多重就知道他力气有多大嘛!比如,让他把手伸直往上抬,看看能抬多高。

要是轻轻松松就抬得高高的,那肌力就不错呀;要是费半天劲才抬一点点,那肌力可能就不太行了哟。

再比如,让他试着走走,看看走路稳不稳当,有没有力气,这也能看出个大概来。

还有啊,咱可以用一些小工具来帮忙检查呢。

就跟比赛得有个标准的秤一样,这样才能更准确嘛。

比如说用握力计来测测手的力量,嘿,这一握,就知道大概的力度啦。

那肌张力呢,这又是个啥玩意儿?其实啊,就好比一根橡皮筋,看看它紧不紧。

如果太紧了,那可不行,太松了也不行呀。

检查肌张力的时候,可以摸摸肌肉,感受一下它的硬度和弹性。

要是摸起来硬邦邦的,像块石头似的,那肌张力可能就高啦;要是软塌塌的,没啥弹性,那可能就低咯。

还可以让被检查的人放松,然后轻轻活动他的关节,看看阻力大不大。

就像开门一样,要是门轴太紧,开门就费劲,这肌张力就高嘛;要是门轴松松的,轻轻一推就开了,那肌张力就比较正常咯。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肌力和肌张力检查呀!这就好比给身体做个体检,能及时发现问题呢。

要是发现肌力不行,那可得赶紧锻炼锻炼,增强增强。

不然,以后干啥都没力气,多不方便呀!要是肌张力有问题,那也得赶紧想办法调整呀,不然会影响行动的哟。

你想想看,要是一个人走路都没力气,或者肌肉硬得难受,那得多痛苦呀!所以说呀,这肌力和肌张力检查真的很重要呢!咱得重视起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好状态呀。

这样才能健健康康的,干啥都带劲!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是检查肌肉在放松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肌肉是否有僵硬或者松软的现象。

检查肌张力是在卧位,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动活动肢体,感觉肌张力是否有变化。

一般是在四肢静止松弛的情况下,医生用双手握住一肢,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反复做屈伸和旋转动作,感觉到的轻微的阻力就是这一肢体的肌肉张力,然后进行两侧对比,或者直接用手触摸肌肉,从硬度来测量肌肉张力。

具体如下:
一、肌张力增高:
1、锥体系的增高:是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在刚开始感觉肌张力很高,抻到一定程度而打开;或者是刚开始不高,活动到某阶段、某角落时卡住;
2、锥体外系疾病:被动运动时候,觉得是均匀一致的肌张力增高,像铅管样来回主力都一样,为铅管型肌张力增高。

如果还有手震颤,在铅管肌张力增高基础上,还可能有齿轮样增高的表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二、肌张力过低:
肌张力过低动起来没有感觉,甚至于使劲转时,一撒手就打到自己身上,为肌张力低,是小脑病变的表现。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肌张力是指身体肌肉的紧张程度,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的肌肉紧张情况,来初步判断肌张力的高低。

观察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静态姿势:观察患者在平卧、坐位或立位时的肌肉紧张情况。

正常情况下,肌张力应适中,肌肉轻度紧绷。

- 动态动作:观察患者进行肌肉活动时的肌张力变化,包括主动动作和被动活动。

正常情况下,肌肉在活动时应适度松弛。

2. 手法检查手法检查是通过医生的手部操作来评估患者的肌张力。

常用的手法检查包括以下几种:- 伸展抗阻法:医生在患者关节附近施加适当的力量,观察患者的肌肉对抗力。

肌张力高的患者会表现出抵抗力较强的特点。

- 弹击法:医生用手指或锤子在肌腱或肌肉上轻轻敲击,观察患者的反应。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肌肉反应,肌张力高的患者反应会更明显。

3. 灵敏仪器检测灵敏仪器检测是一种客观评估肌张力的方法,常用的仪器包括肌电图仪和肌张力测力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肌肉的电活动和肌力,从而评估肌张力的大小。

具体操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电极贴附:将肌电图仪的电极贴附在患者肌肉上,通过测量电极周围的肌肉电活动,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

- 力量测量:使用肌张力测力计对患者进行肌力检测,通过测量患者在不同关节位置的抵抗力,来间接评估肌张力的大小。

4.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成像、CT扫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评估肌张力异常的病因,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有无异常的脑部或脊髓结构,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神经系统病变。

总结起来,肌张力的检查方法包括观察法、手法检查、灵敏仪器检测以及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等。

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肌张力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制定。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张力大小,它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异常可能会导致肌肉僵硬、肌肉疼痛等问题,因此对肌张力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视觉检查。

首先,通过视觉检查患者的姿势和肌肉状态,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肌肉肥大或者异常姿势等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肌张力是否异常。

2. 肌张力测量仪器。

肌张力测量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肌张力的专用设备,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或者机械性质来获取肌张力的数值。

常见的肌张力测量仪器包括肌电图仪、肌张力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提供客观的肌张力数据,有助于医生进行科学的评估。

3. 肌张力评估。

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评估,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肌肉来感受肌肉的张力大小。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手感来判断肌张力是否正常。

4. 肌张力检查问卷。

肌张力检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通过让患者填写相关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自身肌张力感觉的主观描述。

这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

5. 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评估的肌张力异常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来观察肌肉的结构和形态,以及了解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这对于明确诊断肌张力异常病因非常有帮助。

总结。

肌张力检查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

对于肌张力异常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张力检查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
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
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
量。

_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H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皿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
、肌张力检查与评价1、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
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2、临床表现
(1)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
动时的阻力较正常减退,活动幅度大,见于周围神经疾患、深感觉障碍疾患、小脑疾患、低血钾瘫痪,可见于某些深昏迷患者及肌肉疾病患者。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2)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骨肉较坚实,被动运动时阻力较正常增大,
活动幅度受限。

也可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见于锥体束病变,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

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震颤麻痹等。

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

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
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去大脑强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