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阅江楼导游词

合集下载

2010年博物馆讲解词

2010年博物馆讲解词

博物馆讲解词一《铁军独立一雄团》尊敬的各位来宾:你们好!欢迎来参观广东四大名楼之一的阅江楼。

广东四大名楼分别是广州的岭南第一楼、五层楼、肇庆的阅江楼和韶关的风采楼。

“江楼晚眺”所描绘的就是阅江楼的景色。

它背靠七星岩,南临西江,东见羚羊峡,西望龟顶山,景色优美。

阅江楼始建于明代,原是一座纪念佛教六祖惠能的弟子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后改建为崧台书院。

明崇祯四十三年,即公元1641年,两广总督张镜心命人按南昌滕王阁式样将它改建,改名为阅江楼。

恰好点出了它阅尽西江秀色的极佳的地理位置。

现悬挂在楼前的横匾“阅江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清咸丰年间两广总督劳崇光所书。

下面这块“独立团团部旧址”的横匾是朱德同志于1959年所题写的。

阅江楼台阶两侧的石狮子,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肇庆即位,后建万寿宫时所雕,原置于宫门两侧。

1959年转至阅江楼。

这对石狮子是整块汉白玉石雕成的,东为雄狮,西为雌狮,它们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是肇庆现存石雕中的珍品。

阅江楼门前左右各有门墩儿。

门墩儿是四合院正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屋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请各位随我到大厅参观。

肇庆位于西江下游,扼两广之咽喉,历来就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曾经在北伐战场上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就诞生在肇庆阅江楼这里。

我们眼前的这副浮雕,名为“横扫千军气盖世”展现的就是叶挺独立团。

阅江楼是明清代时期的建筑物,你看这几条石柱就是由整条花岗岩石做成的。

它的柱础就是具有明代特色的覆盆式柱础。

自古以来,阅江楼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甚至帝王将相前来游览。

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肇庆即位后,为激励士气,也多次登楼,检阅他的抗清水师。

在阅江楼石阶两侧的石狮,就是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原置于宫门两侧,1959年转至阅江楼。

明清两代驻肇的两广总督夏日里很喜欢在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

一些来肇办事的高官要员,亦多被招待在此住宿。

各位来宾,在屏风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叶挺当年的老朋友郭沫若在1961年参观阅江楼怀念他的好友兼亲密战友叶挺同志所题写的一首诗,“北代从征忆昔年,铁军独立一雄团,纵教汀泗传天险,终使吴刘受痛歼。

肇庆阅江楼介绍

肇庆阅江楼介绍

肇庆阅江楼简介阅江楼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原为平房,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建为两层楼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院内有假山和鱼池,楼四周宽敞的平台上遍植树木;南楼前面是石阶,拾级而下可到达广场,该广场延伸至西江河畔。

南楼檐下悬挂木匾额,上有楷书“阅江楼”巨字。

阅江楼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历代有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咏酬唱,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文。

该楼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叶挺独立团纪念馆所在地。

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

阅江楼的建筑布局讲究匀称、均衡,楼房高2层,分东西南北4座,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衔接,因此,各楼之间可以全部贯通,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中间是典型的岭南庭院,设有水池假山以点缀,四周有前人所载的米兰古树,弯扭虬曲的树身周长粗达80多厘米,为米兰中所罕见,每年两度花开时节,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楼前有宽阔的停车场,登数十级石阶便上到楼台,石阶两侧有大石狮一对踞守,神态庄严威武,是肇庆市现存石雕中的珍品.该石狮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阅江楼后园遍植鸡蛋花树,每值花开之时,树冠上束束鲜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登楼凭窗眺望,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文明、巽峰二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闽江楼为独立团驻地和活动地点之一。

1959年,该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横匾。

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除叶挺独立团团史陈列外,每年还展出各种类型的展览,是游人参观的好地方.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肇庆导游词(共5篇)

肇庆导游词(共5篇)

肇庆导游词(共5篇)第1篇:肇庆导游词肇庆七星岩讲解线索:【天柱岩】—【千年诗廊】—【水月宫】—【阆风岩、玉屏岩】—【阿坡岩】—【湿地公园】七星岩位于肇庆城北约3公里处,是个历史悠久的风景区,游人到此游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

1982年,取七星岩的“星”和鼎湖山的“湖”,合称为“星湖风景名胜区”,这是旅游行业界定的,广义的“星湖”,它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当时全国首1999年、2000年星湖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国家4a 级景区”我们前面的这个湖,是狭义的“星湖”。

是当地俗概念的“星湖”。

古时候它叫沥湖,原来是西江古河道的余沥,后来经过文人墨客的渲染,成了“天上银河的余沥”,美誉为“星湖”,“星湖”一名最早见诸文字是在明代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了。

星湖由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东湖(仙女湖)和里湖组成。

总面积约为6049万平方米。

清代陈恭尹写了一首《七星岩题名歌》:“娲皇未补星辰漏,神人驱石如云走。

赭(zhě)鞭鞭断云不前,天风吹落西江口。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说:七星岩“盖帝车之精所成”。

这就是七星岩得名之由来。

从东到西,依次为阆(làng)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及北边的阿坡这七座岩。

【天柱岩】各位游客,我们已经进入七星岩景区了,整个景区的面积共8.227平方公里,今天我们只能游览其中的几个景点。

面前这座岩山就是天柱岩,高约114米。

峰顶上的摘星亭,是七星岩最高的建筑物。

天柱岩犹如独柱擎天,半山上的天柱阁,曾住过陈毅、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也曾在此就餐。

当年郭沫若十分欣赏此阁,曾作诗留记:“七星落地上,天主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窗对白凫(fú)洲。

月下开菱镜,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灯火是端州。

”我们在附近找找,看谁能捡到散落在地上的红豆——相思豆。

【千年诗廊】 1962年2月,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来游七星岩,曾写下一首古体长诗,其中对石室岩的摩崖石刻有这样的赞美:“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

关于导游词(15篇)

关于导游词(15篇)

关于导游词(15篇)关于导游词1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来参观南京的阅江楼,六百余年南京阅江楼有记无楼,因为明朝初定天下,朱元璋最后权衡利弊,考虑到现要在狮子山上建这座大楼供游人观赏,又要把这座山作为军事重地,当时的经济力量是不够的,于是阅江楼便停止建造了。

今山顶所存平砥,即为当年拟建阅江楼的故址。

狮子山阅江楼风景区于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

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关于导游词2共鸣的震撼。

峡谷内上虎跳一带的气候与下虎跳的气候有明显的差别。

上虎跳一喧降水量853.4毫米,比较湿润,下虎跳则为586.4毫米,较为干燥。

虎跳峡雨季在5-11月,最大隆雨量集中在7-8月间。

峡谷盛行西南风,2-4月为最强。

从峡口下行两公里,两岸险峰耸天,江面奇窄,一巨石兀立江心。

相传猛虎曾凭此石一跃过峡,因而取名虎跳峡。

本世纪3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美国人洛克曾三游虎跳峡,流连忘返,直到租用飞机拍下虎跳峡全景而后罢。

1986年9月10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用无动力漂浮工具首次漂流虎跳峡全程成功,队员孙志岭和四川省《青年世界》杂志记者万明为这次漂流探险献出了生命之壮举,更为该峡增添了几分豪气。

阅江楼

阅江楼

登阅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足肇庆市闻名国内外的阅江楼,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那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一路上,友人提醒我,肇庆的众多景点中,脂粉味太浓,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观完阅江楼,才能感受大气恢宏,因为阅江楼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让多少游客遐想感慨万千,不仅带给游客端砚文化之赞叹,也会感受到铁军的威武之气。

透过车窗,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海市蜃楼。

车开进了阅江楼的院子,我们一下车就到了阅江楼正门口的长长的阶梯下。

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

仰望阅江楼,有很浓的古建筑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一路上穿花度柳,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壁挂着端砚文化历史绢画,端砚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绢上。

回廊的中间是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碑刻,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观后感已出矣!走过回廊,我走在阅江楼二楼的《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厅,看着叶挺将军成立独立团成立过程的介绍和相片,由衷地佩服叶挺将军的大将风范和魄力。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脚下的这个地方,它打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为肇庆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

从此,叶挺将军带领他的铁军虎踞于此,打击土豪,铲奸除恶,抵御外敌,护江保民。

人们都说,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是不怕艰苦、不怕简陋、不怕鬼神的铁人。

今日一见,的确不假。

肇庆是一个四面青山,江湖星布的地形复杂的地方,铁军就是穿着我眼这一双稻草为地、布条为顶的草鞋攀登在这雄山峻岭间,行走在这江畔湖岸;铁军就是带着眼前这顶破旧的草帽顶着烤人的烈日勘察敌情,站岗值班;铁军就是穿着眼前这件样式简单的淡绿色军装担起了保卫肇庆人民的责任和牺牲生命的奉献。

肇庆导游词优秀范文

肇庆导游词优秀范文

肇庆导游词优秀范文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肇庆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肇庆导游词1有“西江明珠”之称的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居西江中游,北回归线横贯其境。

属亚热带气候。

年均气温为215C。

系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名城。

肇庆古称端州,宋朝重和元年,改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叶挺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肇庆留下足迹。

全市有历史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景点300多处。

星湖风景区(七星岩和鼎湖山)风光自古闻名遐迩。

星湖水面达530公顷,七座挺拔的岩峰,状如天上北斗七星。

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处处是景,景景皆奇。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

以佛教文化为主线建成的大型“东方禅林”已对外开放,为七星岩增添了新的景区。

鼎湖山雄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乃北回归线上的明珠,“活的自然博物馆”,集风景旅游、科学研究、宗教朝圣于一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里设有“人和生物圈”生态定点科研站。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掩映于亚热带雨林之中,每年吸引大批游客。

在端州城区,保存着以宋朝城墙、披云楼、梅庵、阅江楼、崇禧塔、丽谯楼等为重点的文物古迹,使肇庆成为历史悠久面充满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以环市公路为连线,鼎湖砚洲的包公祠、四会的贞山、怀集的燕岩、封开的龙山景区、德庆的悦城龙母祖庙等景区组成一个旅游网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目前,以七星岩、鼎湖山为依托,集度假、疗养、会议、购物、文化、娱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旅游基地——广东七星岩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

新的星湖乐园正在加紧兴建。

坐落在城区中心,背靠北岭山脉。

2024年肇庆导游词

2024年肇庆导游词
2024年肇庆导游词
肇庆导游词1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进入鼎湖山这个“绿色宝库”寻幽探奇,希望在这个旅程中能让各位既领略到山岳景区的美景野趣,又洞悉大自然中生态的奥秘,一洗现代都市人被滚滚红尘渐沾染的世俗情怀。
鼎湖山、丹霞、罗浮、西樵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山”,鼎湖原作“顶湖”,因山顶上原来就有个天然湖——天湖。可到了明、清的时期,文人墨客说它中锋圆秀,山麓有三条山脊向下延伸,远远望去,极象一个宝鼎坐落在群山之中,就雅称为“鼎湖”,并演绎出种种神话传说来。
我们在森林已走了好长的时间了,鼎湖山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我们可以归纳出“山幽、林绿、水碧、气清、景美”这五大特征。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破坏森林就是对人类祖先的一种亵渎行为!
现在人们都普遍认识到;森林是地球维护生态平衡最积极的因素,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支柱。我们要维护自然生态动态平衡,要保护地球。我的讲解完了,谢谢。
星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元帅的《游七星岩》诗勾勒出七星岩的秀丽景色。
景区介绍
七星岩牌坊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宽17.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四根大圆柱饰以朱红,仿歇山顶,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2.83万平方米,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广场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文化在省内颇有名气,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费观赏文艺演出。

阅江楼景区介绍作文

阅江楼景区介绍作文

阅江楼景区介绍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棒的地方——阅江楼。

这阅江楼啊,就坐落在南京的江畔,就像一个默默诉说着历史故事的老者,又似一位盛装打扮的佳人,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你一到阅江楼景区的门口,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

门口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就像是直接从古代穿越过来似的。

那大门啊,像是在张开怀抱欢迎每一个前来探秘的游客。

走进景区,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就像走进了一个历史的画卷。

路边的花草树木仿佛都是画卷中的点缀,它们随风轻轻摇曳,像是在给你指引通往阅江楼的道路。

再走一会儿,阅江楼就映入眼帘啦。

哇哦!这楼可真是壮观。

它高高地耸立在那儿,楼身朱红色的墙就像燃烧的火焰,给人一种热情又庄重的感觉。

楼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就像是给阅江楼戴上了一顶华丽的王冠。

爬上阅江楼,那可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站在楼上往远处眺望,长江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而过。

那江水滔滔不绝,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尔有船只驶过,就像一片片树叶在水面上漂浮。

江风呼呼地吹过来,吹得人心里那叫一个畅快,就像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江风给吹跑了一样。

往近处看呢,整个南京城的美景也尽收眼底。

高楼大厦和古老的建筑相互交错,现代与传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你能看到夫子庙那一片的热闹景象,也能看到远处紫金山的巍峨轮廓,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时空交错的点上,能同时触摸到南京的过去和现在。

阅江楼里面也大有乾坤。

楼里到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那些雕刻啊,每一刀都像是雕刻师赋予了生命,人物栩栩如生,花鸟鱼虫仿佛都要从墙壁上跳出来了。

绘画也是一绝,色彩鲜艳又不失古朴,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你一边看一边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和古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而且啊,阅江楼还有很多有趣的小角落。

比如说那些回廊,你可以在回廊里慢慢地走,感受那种静谧的氛围,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楼外的景色。

还有楼里摆放的一些古老的物件,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是却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过去的岁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阅江楼导游词
【篇一:游肇庆阅江楼有感】
游览阅江楼的心得
上个星期三,我们09生物技术班一起组织去肇庆阅江楼观赏。

之前听同学说过,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
设在阅江楼,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游览下,今天终于有幸到这里参观了,所以心情是有点兴奋的。

去的那天天下起了大雨,霹雳呱啦地的,就像断了的珠链一样,真
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尽管雨很大,但我们的兴致还是一点
不减,冒着大雨,穿过大街小巷,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阅江楼。

阅江楼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

大概正是由于南
临西江,可以远眺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所以叫阅江楼吧。


江楼前是宽阔的停车场,穿过停车场就是石阶,爬上了石阶便是阅
江楼的楼台了。

顺着走上去,很容易忽略石阶两旁的石狮子。

其实
这两只石狮子是大有来头的,听历史老师说过,这对大石狮是肇庆
现存石雕中的珍品,是由整块的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
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我们分散为几批人,一批一批地进了阅江楼内。

这楼有两层高,站
在楼门前往里看可以看到一个庭院。

我们顺着门口旁的楼梯上去了。

二楼是个展览馆。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
部就设在阅江楼,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
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
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有数千件。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
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

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
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
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
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
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
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小米加步枪是我们伟大的
红军战士赶走侵略者,击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武器,今天我们
终于看到了。

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
步枪是如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

小米没有亲眼看到,但
是看到了装小米的那些小布袋,这么一点儿食物,撑着他们翻过大
雪山,走过大草地,直至胜利,想到这个,我突然有点感慨,伟大
的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不会让人遗忘的,那些东西考卷上不会有,老师也不会要求你去背诵,你不会遗忘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是发自你心中的感慨,来自你
内心深处的声音。

这次游览,我体会到许多在历史书上体会不到的东西,阅江楼真实
地还原了当时战争的生活,让我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历史,体会历史,使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能谨记历史,时刻警惕我们
不要遗忘历史。

黄俊锡2010-4-21
【篇二:南京阅江楼导游词】
阅江楼(外)导游词
大家看到的这座楼台就是阅江楼风景区的主景点阅江楼。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阅江楼给建起来,但都没建成!然而,
经过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纪开头的2001年完成了,新建的
阅江楼高52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

整座楼成l型,主翼均可阅江。

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

楼内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三层,加上中间
夹层共有六层。

但外看为四层。

楼内有电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楼内的结构,陈设,壁面等,请到楼参观。

阅江楼(内)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到狮子山阅楼江楼观。

首先来到的是底层,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龙椅,虽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
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了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着九条龙,刻工
精细,形象生动,在国内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这样的交椅。

那么坐这把交椅的就当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

大家看到,龙椅背
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镂刻着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

在东侧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阅
江楼记》。

大家再看这幅巨型瓷画。

它宽有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最
大的景德镇瓷画。

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达1433年间郑和七个下西
洋的这段历史。

大家知道,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曾七
次率领船队,到过亚,非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每次下西洋船队有大小船只200余艘,
有官员,旗军,勇士,水手,通事,买办,火长,医士,工匠,珠
算等27000人。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航海事业的杰出贡献,是
永远值得骄傲的一个亮点。

屋顶有一个蟠龙藻井。

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龙身由24k黄金装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黄金,极具皇家气派。

这个叫百狮台,是镇楼之宝,用纯红木制成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红木珍品。

这一套红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计刻有100只狮子。

现在看到的是一块苏绣屏风,上面绣的是江南四大名楼。

它也是目
前国内最大的一块苏绣屏风。

站在楼西走廊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的转弯处,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东,角度达到130度。

《阅江楼记》碑亭导游词
简单地介绍一下眼前的这个碑亭。

碑亭内的石碑是整块汉白玉石料。

【篇三:肇庆阅江楼游后感】
肇庆阅江楼游后感
——13行管2班黄焰新 2011年3月19号,在邓小平理论协会的
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到肇庆的红色旅游景点——肇庆阅江楼
游览。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明宣德六年,将庵
址改建为菘台书院,崇祯十四年更名为阅江楼。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
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
题咏。

真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阅江楼也被叫做肇庆博物馆,顾名思义,里面很多肇庆的特色。


出名的就是端砚,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
质优良,雕刻精美。

阅江楼里面展出肇庆当代制砚名家、收藏家和
砚厂、砚坊的端砚精品100多方。

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绘画等形式,把已逾千年的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生动直观地给我们展示了。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
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
统记忆的传承。

阅江楼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造型宏伟,与中国革命时期的息息相关
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
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
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
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
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
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

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
部分。

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
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我们所
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
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
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
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
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
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
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步枪是如何把
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

我们国家的英雄们在那么艰难的时期
里所表现出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即使在现今社会也还是值得我们去
敬佩和学习的,好好缅怀,借着这阅江楼。

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的游览,我们的心境却有了不一样的升华。

很好的一次实践,让我们在感受历史文物的同时也对祖国的伟大再
一次的从心底里的热爱,那些可爱的人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