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游词:南京阅江楼导游词

合集下载

南京一日游导游词精选

南京一日游导游词精选

南京一日游导游词精选我们去旅游都知道,一般会有一导游给我们讲解,那就是了。

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南京一日游导游词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南京一日游导游词精选各位游客,大家好!(开场语)欢迎来到素有“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美誉的南京参观游览。

我是江苏省中旅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

我身旁这位是司机x师傅,他的驾驶技术十分了得,请大家放心。

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俩可以给大家带来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总括)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下辖2县11区。

(地形地貌)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

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

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

历史沿革)南京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定都,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

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交通、经济、科教)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同时,南京也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

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

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

此外,南京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品牌)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关于导游词(15篇)

关于导游词(15篇)

关于导游词(15篇)关于导游词1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来参观南京的阅江楼,六百余年南京阅江楼有记无楼,因为明朝初定天下,朱元璋最后权衡利弊,考虑到现要在狮子山上建这座大楼供游人观赏,又要把这座山作为军事重地,当时的经济力量是不够的,于是阅江楼便停止建造了。

今山顶所存平砥,即为当年拟建阅江楼的故址。

狮子山阅江楼风景区于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

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关于导游词2共鸣的震撼。

峡谷内上虎跳一带的气候与下虎跳的气候有明显的差别。

上虎跳一喧降水量853.4毫米,比较湿润,下虎跳则为586.4毫米,较为干燥。

虎跳峡雨季在5-11月,最大隆雨量集中在7-8月间。

峡谷盛行西南风,2-4月为最强。

从峡口下行两公里,两岸险峰耸天,江面奇窄,一巨石兀立江心。

相传猛虎曾凭此石一跃过峡,因而取名虎跳峡。

本世纪3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美国人洛克曾三游虎跳峡,流连忘返,直到租用飞机拍下虎跳峡全景而后罢。

1986年9月10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用无动力漂浮工具首次漂流虎跳峡全程成功,队员孙志岭和四川省《青年世界》杂志记者万明为这次漂流探险献出了生命之壮举,更为该峡增添了几分豪气。

观江南名楼——阅江楼

观江南名楼——阅江楼

观江南名楼——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齐名。

它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

今天上午我与爸爸特意前往,领略了一番它的雄伟气势。

阅江楼整体成“l”型,高52米,共有七层(外观四层,里面有三层)。

楼顶犬牙交错,高低错落,形态多变,轮廓优美。

楼面铺着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缘边,色彩艳丽,很有气魄。

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都是朱红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感到格外鲜艳夺目。

一进阅江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朝十六位皇帝造像和汉代、明朝的各式版图。

沿木阶往上走,我被楼内的《郑和下西洋》瓷画、《江南四大名楼》的双面绣等深深地吸引住。

无意之中,我抬头一看,哇,好漂亮!屋顶上有许多精巧的花纹和别致的雕刻,红的、绿的。

让人眼花缭乱。

随后,我们来到阅江楼的顶楼平台,向北远眺,只见茫茫雾海中,滚滚的长江水奔流不息。

转身向南望去是宽阔的主城区,到处是现代化的建筑。

在不远处,我还看到了神秘的古炮台、绵绵起伏的古城墙、正在修建的静海寺、重修一新的天妃宫、河水碧绿的护城河、高高耸立的江苏电视塔。

我禁不住赞叹道:“真是登上阅江楼,浩瀚大江风光一览无余啊!”
一晃就到中午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阅江楼。

朝山下走了一半,我们发现了另一条路,他通向《阅江楼记》石碑处,看来我们下次还要带上妈妈再来品味一下“阅江楼”的风采。

南京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

南京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

南京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南京导游词内容(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南京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游玩。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西安、北京、南京、洛阳)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50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

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现为江苏省省会,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总人口670万人。

南京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

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诸葛亮曾对南京一带的山川形势评价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南京是历经苍桑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

三国鼎立时期,她目睹群雄角逐争战;六代兴替时期,她阅尽王朝的曲终幕落;明初,她以举世无双的巍巍城垣显示了泱泱大国之风;晚清,她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屈辱;太平天国时期,历史在这里风雷激荡;辛亥革命时期,潮流在这里奔突迂回;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这里留下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的一页。

今天,当你漫步于石头城下、秦淮河边、明故宫里、天王府中、中山陵旁、雨花台前,面对斑斑史迹,自会思绪万千,恍若进入了遥远的历史海洋。

弯弯的秦淮河、繁华的夫子庙、巍巍的中山陵,自然开朗的南京城仍是一派十代都会尊严深厚的历史文化气象。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东唐、明朝、太平天国、民国) 独具南京特色被誉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云锦及“国之瑰宝”的雨花石,成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

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及盐水鸭,享誉中外。

今天的南京,既是现代文明的经济都会,更是虎踞龙盘的秀山丽水。

,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绿地广场......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2018最新】阅江楼导游解说词-范文word版 (5页)

【2018最新】阅江楼导游解说词-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江楼导游解说词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阅江楼导游解说词,希望大家喜欢!阅江楼导游解说词1南京市情简介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下辖2县11区。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

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

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

山与水的交织,共同造就了地形险要,山水壮丽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环水绕,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472年,越国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个名字“越城”。

从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

古城南京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位列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南京的得名来源于明朝初年,当时的南京叫应天府,朱元璋曾经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南京,后来国都虽然没有迁成,但是南京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下来。

中国的近代史从南京开始,也在南京结束。

1842年,清国家行政机关在南京下关的江面上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阅江楼简介

阅江楼简介

二是设计精美,艺术高超。阅江楼主体、 大牌楼、主山门、碑廊等,其平面设计为 “L”型,主翼面北、侧翼面西,显示出 “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云,朱帘凤飞 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的楼阁意境。周 围回廊雕有600多只神态各异的石狮。整 座建筑矗立于汉白玉须弥平台上,在蓝天 绿树的映衬下,色彩典雅,绚丽多姿。具 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深厚的历史内涵。


随着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一些有 识之士提出兴建“阅江楼”的动议,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市政 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经过三年多 的努力,完成了部队搬迁、规划设计、 方案比选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 1999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2001年9月 竣工并对外开放。




阅江楼高52米,主体建 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 外观4层暗3层,共7层。
三是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 气派。阅江楼的建筑设计、色彩选定 均以朱元璋在《阅江楼记》中所描绘 的状况和神采为依据,以明代风格、 皇家气派为基本方针,展示阅江楼之 巍峨形态和磅礴气势,从而使其高度、 体量、气势均与岳阳 角。阅江楼滨江而居,是观赏大江风 光的最佳之处。长江自芜湖由南向北 到南京下关后,转向东流,其转折点 恰好使阅江楼能两面观赏长江风光。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望,浩瀚的大江 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背江 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进入夜晚, 阅江楼晶莹剔透、流光溢彩,观赏长 江灯火、城市美景更是一番绝佳的情 景。
我们作为南京人,能不 为有阅江楼而骄傲吗?
谢 谢 大 家!
作者:吴震杰




阅江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 巅,濒临长江。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高78.2米,周 长2公里,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六朝古都南京的江防要塞,有“狮 岭雄观”之美誉。

关于南京导游词开场白5篇

关于南京导游词开场白5篇

关于南京导游词开场白5篇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南京市紫金山位于南京东区,是南京市最大最广的山区,主峰海拔高448.9米,整体气势磅礴,恢弘壮观。

主要的景点有中山陵、梅花山、明孝陵、紫金天文台、廖仲恺何香凝墓、灵谷寺、邓演达墓等等。

1926年在南坡建有孙中山陵墓。

其西侧有明孝陵,东侧有灵谷寺等名胜。

西边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山势险峻、蜿蜒如龙,早在三国与汉朝,即负盛名。

钟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恺和何香凝墓;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

在六朝时代,山上的庙宇很多,现仅存灵谷寺一处,位于山左。

中山陵位于钟山中茅峰南麓,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陵墓于1926年1月动工,1929年春主体建筑竣工,同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

此后工程继续进行,直至1931年底全部完成。

中山陵占地两千亩,依山而筑,前临平川,后拥青嶂,气势磅礴,平面呈“自由钟”形。

陵寝建筑中轴对称,从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米,高差70米,有392级石阶和平台10个,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筑,覆以蓝色玻璃瓦。

陵墓附近尚有音乐台、行健亭、光化亭、流徽榭、藏经楼等多处纪念性建筑。

明孝陵2003年7月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审议通过,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灵谷景区位于中山陵东行约一公里处,内有六朝古刹开善寺、梁代名僧宝志的墓塔、明代的万工池、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无梁殿、民国建筑灵谷塔、松风阁等名胜古迹,以及谭延闿、邓演达等民国名人墓葬。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来参观南京的阅江楼,六百余年南京阅江楼有记无楼,因为明朝初定天下,朱元璋最后权衡利弊,考虑到现要在狮子山上建这座大楼供游人观赏,又要把这座山作为军事重地,当时的经济力量是不够的,于是阅江楼便停止建造了。

阅江楼:狮子山上的“百年”古楼

阅江楼:狮子山上的“百年”古楼

【科技博览】Sci-Tech Expo“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是对阅江楼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登楼远眺,但见浩瀚的大江滚滚东去,一览无余。

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狮子山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有记无楼”的历史沿革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600年前。

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大战告捷,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

其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

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

然而,文章已出但阅江楼却没有完成全程的工程,仅仅打好了地基就停止了建造。

究其原因,说法不一,据《又阅江楼记》记载,朱元璋因上天托梦告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于是思虑再三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件事也就此搁下。

楼终未建成,但而后600余年里,在众多的文稿中,却流传下来了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及《又阅江楼记》3篇文章。

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部分有识之士提议兴建“阅江楼”,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

1997年,阅江楼被批准建造,经3年多的搬迁、规划设计、方案比选等筹备工作,于1999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当今的阅江楼不似古代那样的木质结构,而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它处处透着精致秀丽。

整座楼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的皇家气派,更神奇的是,从外观上看,楼只有4层但实则内有乾坤,总共7层。

它浓郁的大明文化内涵和山水融为一体的迤逦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古城南京的一大标志性景点。

“外四内七”的建造布局登上阅江楼,金陵全景尽收眼底。

它全高52米,巍峨壮观、气势磅礴。

楼匾额“阅江楼”3个字为顾毓琇先生所书。

进入阅江楼内,金碧辉煌,开阔宽敞,最中间放置了一把“龙椅”,仿刻精细,雕花考究,条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象征着古代帝王对无上权力的追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导游词:南京阅江楼导游词
阅江楼(外)导游词
大家看到的这座楼台就是阅江楼风景区的主景点
“阅江楼” 。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31年,一直想把阅江楼给建起来,但都没建成!然而,经过四年的努力,在新千年,新世纪开头的2001年完成了,新建的阅江楼高52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

整座楼成”l“型,主翼均可阅江。

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

楼内从底部到顶部可分三层,加上中间夹层共有六层。

但外看为四层。

楼内有电梯可以上下。

要了解楼内的结构,陈设,壁面等,请到楼参观。

阅江楼(内)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到狮子山阅楼江楼观。

首先来到的是底层,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朱璋龙椅”,虽是仿制物品,但是由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了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着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在国内找不到相同的第二把这样的交椅。

那么坐这把交椅的就当然是一代帝王朱元璋了。

大家
看到,龙椅背后是一面金字大靠壁,靠壁之上镂刻着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

在东侧山脊的“碑亭”正面也有相同的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阅江楼记》。

大家再看这幅巨型瓷画。

它宽有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的景德镇瓷画。

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达1433年间郑和七个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大家知道,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曾七次率领船队,到过亚,非三十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每次下西洋船队有大小船只200余艘,有官员,旗军,勇士,水手,通事,买办,火长,医士,工匠,珠算等27000人。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航海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永远值得骄傲的一个亮点。

屋顶有一个“蟠龙藻井”。

系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龙身由24k黄金装裱,共用去11公斤的黄金,极具皇家气派。

这个叫“百狮台”,是镇楼之宝,用纯红木制成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红木珍品。

这一套红木制品上上下下共计刻有100只狮子。

现在看到的是一块苏绣屏风,上面绣的是“江南四大名楼”。

它也是目前国内的一块苏绣屏风。

站在楼西走廊上,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的转弯处,上游方向是由南向北,下游方向是由西流向东,角度达到130度。

《阅江楼记》碑亭导游词
简单地介绍一下眼前的这个碑亭。

碑亭内的石碑是整块汉白玉石料。

石碑的南北两面镂刻着两篇不同的《阅江楼记》,朝面的一篇是朱元璋亲撰的,北面一篇是元末明初大文学家宋濂撰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