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

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的概述2.地块储备计划的背景和目的3.地块的基本情况和特点4.储备计划的实施和预期效果正文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概述了徐汇区漕河泾地区的土地储备计划,该计划旨在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地块储备计划的背景和目的、地块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储备计划的实施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地块储备计划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合理利用和储备土地资源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徐汇区漕河泾地区作为上海市的重要区域,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徐汇区政府制定了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旨在通过储备合适的土地资源,为区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接下来,我们来看地块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根据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该地块位于徐汇区漕河泾街道,东至龙华路,南至漕溪北路,西至中山西路,北至淮海中路。
地块总面积约为 30 公顷,现状主要为住宅、商业和办公用地。
该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在储备计划的实施方面,徐汇区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征地拆迁、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确保储备计划的顺利进行。
在预期效果方面,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布局,促进经济发展。
一方面,通过储备合适的土地资源,可以为区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为政府筹集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
总之,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概述了该地区土地储备计划的背景、目的、实施和预期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徐汇地块规划方案

徐汇地块规划方案
背景介绍
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汇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点。
最近,徐汇区政府已开始制定新的地块规划方案,用于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
徐汇地块规划方案
根据徐汇区政府公布的方案显示,该地块规划面积为约70公顷,主要用于发展和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
地块规划分为三个部分:
1. 生活区
该部分规划了大量的住宅小区,主要用于居民的居住需求。
在此区域内,徐汇区政府还计划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场、便利店、医院、学校等。
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政府也计划在该区域内修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
2. 休闲区
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休闲区规划面积约30公顷。
该区域内规划建设公园、游乐场、文化中心等。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和环境,该区域还会引入一些新的绿化设施,如景观湖、假山等。
3. 商业区
商业区规划面积约20公顷,主要用于商业和文化活动。
该区域内政府计划引入各种商业配套设施,如商业写字楼、超市、酒店等。
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该区域内还规划建设了书店、电影院等文化设施。
规划的实现
徐汇地块规划方案的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除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开发商和公司的参与,推动规划的顺利实现。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引导和协调各方面资源,为徐汇地块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结论
总体而言,徐汇地块规划方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前景的大型城市规划项目。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该规划方案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精选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文本:漕宝路地块规划 概念方案设计

透视图
..............................................35
技术经济指标
..............................................42
设计说明
..............................................43
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2006. 07.
目录
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效果图
基地分析 区位分析 基地周边
...............................................5 ...............................................6
酒店式公寓标准层 ..............................................24
办公楼B 标准层 ..............................................25
办公楼A 标准层 ..............................................26
退界分析
..............................................18
一层平面
..............................................19
二层平面
..............................................20
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夜景鸟瞰图
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漕宝路沿街透视
20051228漕宝路高架工程中间方案汇报

2020年
2028年
辅环-七莘路
51891
63371
71700
七莘路-外环
53505
65026
73280
外环-合川路
53170
64638
72937
合川路-中环
38223
46627
52605
漕宝路高架匝道12小时预测交通量
匝道位置
方向
2008年
七莘路以东匝道
东-西下 西-东上
9712 10134
七莘路以西匝道
▪ 目前现状运行的高速公路中与虹桥枢纽直接相关的有沪宁(A11)、沪青平(A9)、 沪杭(A8)高速公路,是上海与外省市连接的主要高速通道,也是上海各中心城连接市区的重要通道, 在上海市道路网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拥挤度在1.00-1.50左右,服务水平较低。 ▪ 外环是上海市城区最外层的快速通道,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80km/h, 目前外环西段平均 流量达到11.1万pcu/天,平均拥挤度达到1.11,服务水平为D级,交通流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
SEGE SENMGECDoI., Ltd.
Ⅴ. 交通预测 Traffic Forecast
6) 漕宝路地面道路交通量预测 CBUR Forecast
漕宝路地面道路12小时预测交通量 (pcu/12h)
路段
2008年
2020年
2028年
嘉金高速-涞亭路
35269
43085
48462
涞亭路-中春路
31378
9
SEGE SENMGECDoI., Ltd.
Ⅳ. 现状交通 Actuality Traffic
2) 一级公路、主干路 Arterial Road 虹桥枢纽附近现状一级公路、主干路流量分析
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

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原创版)目录1.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的概述2.土地储备计划地块的具体情况3.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的意义和影响正文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概述: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是一份详细记录了漕河泾地区土地储备计划的表格。
漕河泾地区作为上海的重要发展区域,土地储备计划的实施对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根据该表格,详细介绍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的具体情况,以及这一计划对地区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土地储备计划地块的具体情况:根据徐汇区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地块基本情况表,漕河泾地区的土地储备计划共涉及 10 块地,总面积达到 200 公顷。
这些地块的位置、用途、面积等基本情况如下:1.地块一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科研设计用地。
2.地块二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30 公顷,规划用途为产业用地。
3.地块三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居住用地。
4.地块四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商业用地。
5.地块五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公共设施用地。
6.地块六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绿地。
7.地块七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道路用地。
8.地块八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市政设施用地。
9.地块九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10 公顷,规划用途为教育用地。
10.地块十位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面积为 20 公顷,规划用途为综合用地。
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的意义和影响:漕河泾土地储备计划的实施,对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这一计划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利用。
最新卓越上海南站项目概念设计1精品课件

1.3 基地现状
A
B
C
D
E
F
1.4 基地现状流线分析
来自闵行方向车流分析
来自徐家汇方向车流分析 来自闵行方向车流:由地块南侧南宁路和安宁路疏散。
来自徐家汇方向车流:沪闵路上海南站匝道下来掉头。
或从宾阳路左转进入地块
来自两个方向人流:宾阳路十字路口从沪闵路对面成
熟居住社区人流为本地块主要人
流,同时从柳州路地道从沪闵路
3.3 规划功能分区分析
绿化休闲轴
城市绿化 LOFT
商业广场
LOFT 办公区
办公区 商业广场 LOFT 办公区
功能分区分析图
各功能区块结构相对独立, 可分区分期开发,便于项目管理 和风险控制。
各个功能区互相配套互相补 充,功能复合,资源共享,创造 区域活力和人气吸引力。
3.4 人行流线分析
一层人行流线分析
?
B
高架不仅将人流也将视线进行了 割裂,需要有视觉的焦点
?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站铁轨将地块与东侧的区域割 裂,仅有柳州路一侧有地下通道
D
?
被分割的主体
1.7.1 解决之道
沪闵高架路在空间与交上将地块 与西侧的居民区割裂开
?
A
通过人行空中花园将沪闵路对面的人流通过高空引入项目的二层商业平台,将沪闵路对面一个老房子改造为阳 光交通空间。
1.2 基地分析
区域功能分析
区域结构分析
400M服务半径
500M服务半径
400M服务半径
区域交通分析
交通站点服务半径分析
地块北至宾阳路,南至安宁路,东至南老沪闵路,西至沪闵高架路。基地北侧为城市绿化公园,基地中央纵穿 一条城市景观绿轴,将基地划分为左右两块,基地内设有公交站点,同时属于一号线漕宝路站和上海南站站服务半 径之内
闵行

于我区新城总体规划的情况介绍― 根据市政府批准的《闵 行区区域规划纲要(2004-2020年)》,我局和市规划院 共同编制完成了《闵行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 年)》,该规划在纲要的基础上对我区城镇布局、产业布 局、人口规模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对我区的社会事业、 住宅发展、绿化景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进行了系统 的规划,目前已得到市规划局批准。此次编制的《闵行新 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上海市“1966”四级城 乡规划体系中的“9个新城”之一,是我区社会、经济和城 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地区。随着上海的发展重心从中心城 逐步向外转移,闵行区由此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时期,闵 行新城为实现自身跨越式健康发展,在闵行区整体发展战 略的顺利推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闵行新城总体规划 (2006-2020年)》对新城范围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 研究,重点对新城6大组团的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规模、产业布局和轨道交通等进行了细化深化,从而指 导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确保规划落地。
1 1号线(R1) 金山新城—宝山新城 18.7 8 沿沪闵路南侧向西延伸,延伸线沿沪杭铁路 北侧、中春路、元江路、昆阳路向南 2 5号线(莘闵轻轨、延伸线闵奉线)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莘庄—闵行开发区,南延伸线 通往南桥镇。 28.0 20 现状5号线沿沪闵路东侧至东川路向西转,沿东川路,向西至昆阳 路,南延伸线沿沪闵路通往南桥镇,北端由莘庄站向北沿七莘路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3 9号线(R4) 枫泾—外高桥—崇明三岛 3.8 2 沿漕宝路 4 10号线(M1)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高桥 1(支线) 1 沿吴中路 5 12号线(M2) 顾戴路—凌空路 3.2 3 沿顾戴路 6 15号线(L1) 铁路上海西站—上海南站—紫竹园区 14.8 8 沿老沪闵路、莲花南路向 南至紫竹园区 7 16号线(L2) 虹口体育场—颛兴路 8.4 5 沿莲花南路、银都路、虹梅南路转至颛兴路 总计 ---- ---- 77.9 47 ----
外环漕宝路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外环漕宝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干线,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对外环漕宝路进行改造提升。
本次施工方案旨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外环漕宝路改造提升工程2. 工程地点:上海市外环漕宝路3. 工程规模:全长约20公里,改造范围为双向六车道,其中主车道宽3.5米,辅道宽3米,人行道宽2米。
4. 工程内容:道路拓宽、路面改造、桥梁加固、排水系统改造、照明设施改造、交通设施改造等。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1)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2)设立施工项目部,负责施工组织、现场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安全监管等工作。
(3)设立质量监督站,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2. 施工管理(1)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
(2)施工图纸审查: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设计要求,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3)施工进度管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5)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工艺与技术措施1. 道路拓宽(1)采用土方开挖、回填、压实等工艺,确保路基稳定。
(2)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提高路面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 路面改造(1)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提高路面平整度和舒适性。
(2)采用抗滑耐磨材料,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3. 桥梁加固(1)对桥梁进行结构检测,评估桥梁安全状况。
(2)采用加固措施,如增加支座、增设桥墩等,提高桥梁承载能力。
4. 排水系统改造(1)采用暗沟、明沟、雨水井等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地现况分析
目前基地为厂房, 沿漕宝路有沿街商 业,主要为低档零售和餐饮,基本处于 一种缺乏规划,自发形成的状态,同时 基地周边建筑形态, 城市空间较为混 乱,缺乏秩序感,没有任何吸引人驻留 之空间。
优势: - 交通非常便捷。 - 人流量大。 - 商业机会多。 - 周边功能多样化:居住,会展,医院, 办公, 商业,餐饮。
商业界面分析 l5
j交通流线组织
整个交通设计将商业步行人流与车流完 全分开,给商业人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安 全舒适的购物及观展环境。 商业部分沿漕宝路设置出入口,吸引沿 街人流的随机进入。中央广场的主入口 设在沿漕宝路地块中部,成八字形,空 间上有较强的进入引导性。 沿漕宝路两侧设两个车行入口,内部形 成环路。办公区与酒店公寓区的主要入 口均通过此环路可以非常便捷地到达各 自的出入口。西侧的车行入口距基地西 侧的钦州路117米。地下停车场出入口 共有两处,分别设置于酒店公寓和办公 楼B的北侧。共有地下停车位418个, 地面停车位11个。自行车出入口有四 个,共计停车面积有1760平方米。 商业和会展的后勤货运出入口位于Ω型 建筑左右两侧,较好的避开商业人流, 同时利用有效的绿化分隔,也较好地避 开了办公及酒店公寓的人流。
基地周边 7
设计理念
商业空间的设计两大要素:充分的商业 界面和吸引人停留的商业空间是本 方 案的基本出发点。
设计理念 9
基地南面直接邻道路-漕宝路,沿街商 业界面无疑是最具价值的, 方案在此 布置大量沿街商业。 同时在地块中央 布置半围合的中心广场, 商业建筑形 态呈Ω型, 将沿街商业界面延伸引入 中心广场, 自然地扩大了沿街商业界 面, 提高了地块内部的商业价值。 通 过Ω型的建筑形态, 将人流沿着沿街 商业自然而然地引入中央广场, 使人 们在此停留, 中央广场的地下一层结 合地铁通道布置商业空间, 聚集了人 气,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功能的商业 性城市公共空间。
中央广场内以一观光电梯和椭圆锥 形 会展入口为趣味中心, 中央为下 沉广 场, 围绕下沉广场布置地下一 层的商 业, 使得在此购物的人们能 够直接与 室外空间接触。 地铁人流 可直接进入 地下一层商业空间。
Ω型建筑北段五至十二层为办公楼A。 平面略呈凹形, 增强中央广场的围合 感。
基地西端为酒店公寓, 基本呈凹形, 围合形成一个半开放的内院。 酒店公 寓将基地西侧的蒲汇塘及其西岸的 绿 化景观尽收眼底。
基地东端为办公楼B, 其总体布置基本 与酒店公寓对称, 享有相对独立的内 院。
功能分析 l3
功能分析 l4
基地只有南面直接邻道路-漕宝路,沿 街商业界面无疑是最具价值的, 方案 在此布置大量沿街商业。 同时在地块 中央布置半围合的中心广场, 商业建 筑形态呈Ω型,将沿街商业界面延伸引 入中心广场, 自然地扩大了沿街商业 界面, 提高了地块内部的商业价值。 同时通过Ω型的建筑形态,将人流沿着 沿街商业自然而然地引入中央广场, 使人们在此停留, 中央广场的地下一 层结合地铁通道布置商业空间, 聚集 了人气,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功能的 商业性城市公共空间。
漕宝路地块规划概念方案设计
2006. 07.
夜景鸟瞰图 l
漕宝路沿街透视 2
中央广场主入口透视 3
基地分析
项目概况
漕宝路地块位于徐汇区田林街道,东至 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南至漕宝路,西 至蒲汇塘, 北至上海仪电控股公司用 地,占地总面积约27973平方米,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约25351平方米,规划道 路约183平方米。 该地块基于商业、办公用途的规划概念 性方案,将该地块设计为一个集会展、 商务、办公的副中心,并结合轨道交通 站点,适当聚集人流,提高商业办公价 值。同时结合西侧光大会展中心,提升 和完善该区域的会展功能, 考虑在商 业、 办公功能之外适当配置酒店式公 寓。
-- 以建筑语言和建筑的秩序感体现标 志性 基地周边现有建筑和城市空间组 织较 为混乱,本设计力图通过对称 的建筑 形态,现代的建筑语言在此 创造一个 标志性的建筑群,从而提 高整个周边 区域的城市空间的秩序感 和质量。
设计理念 l
0
设计方案
总平面 l2
建筑体量基本沿南北向对称布置, 同 时通过细部和立面的不同处理形成 微 差。
建筑形态通过整体上对称的建筑格 局 来建立一种有力的秩序感。
设计理念
-- 融商机于公众活动之中, 借公众活 动生商情 传统的商业总是力求商业面的大而 全,有一份空间布置一片商业,总是 让顾客疲于奔命地购物。 而在本设计 中走出传统商业的圈子, 将商业空 间的丰富和情趣,将城市公 共空间 和商业空间完全融合起来。地 块内 部的商业面是沿街商业的自然延 续 ,同时围绕中央广场展开,中央广 场可举办各种商业和非商业活动,如 产品发布会,儿童游乐活动,室外溜 冰等,以此聚集人气,提高人们购物 的漕宝路,漕宝路地下为地铁一 号线,东侧为漕溪路-漕宝路交叉口,地 铁一号线在此有地面出口,西面为光大 会展中心及其配套设施,难免为第八人 民医院,基地所处范围人流相当密集, 主要集中在漕宝路上。同时规划中的轨 道交通12号线也将在此设立站点,在未 来该处的人流密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基地周边交通便捷,人气旺盛,具备成 为一个多功能商业副中心的条件。
待解决问题: - 嘈杂,散乱无中心(整体印象)。 - 商业不集中,缺乏层次化,多样化,无较好 的商业设施. 未结合轨道交通和会展及 医院,居住区所带来的人潮效应,没有有 效地利用发挥其地段优势。 - 缺乏较好的办公配套。 - 市民公共空间少,如绿化,广场的配置不 足。 - 区域缺乏良好的标志性和识别性。
围绕中央广场的Ω型建筑一至四层布 置为商业和会展。 沿街一二层商业形 成一个尺度宜人的街道界面, 三四层 逐渐后退, 形成退台。 围绕内广场的 商业建筑逐层后退, 使得中央广场成 为一个逐步向上扩展的空间, 并在中 央广场入口两侧逐层形成室外商业 平 台, 既扩展了市内商业空间, 又 丰富 了从漕宝路望向中央广场主入 口的景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