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用水量分析报告【模板】

2009年用水量分析报告水是生命之源,关心水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为更好地了解我院水的使用情况,现将近4年用水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2009年用水量情况1.1 我院2009年用水总量为272207吨,月平均用水量22683.9吨,各月用水量见表1。
表1:我院2006-2009年用水量情况(单位:吨)年份1-2月* 3月4月5月6月7-8月* 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月平均2006年29319 23996 27108 28882 33021 16478 21065 20305 19319 20024 239517 19959.8 2007年18234 16038 25385 25105 24908 14586 18742 21332 20731 20133 205194 17099.5 2008年24426 19208 27367 28830 26009 14132 32893 30871 33148 27404 264288 22024.0 2009年25796 30245 31014 21021 16730 14672 35710 36507 30106 30406 272207 22683.9四年平均24443.8 22371.8 27718.5 25959.5 25167.0 14967.0 27102.5 27253.8 25826.0 24491.8 245301.520441.8* 由于寒暑假原因,每年的1-2月及7-8月合为一起。
1.2 2009年,大三学生4月份即去了实习基地,因此5-6月份的用水量均大幅下降;但9-10月新生报到,学生数量陡增,因此用水量达高峰。
详见表1。
1.3 在安装了分水表的楼栋中,我院2009年用水量顺位前三位为学生公寓7栋56303吨(占20.68%)、学生公寓5栋34700吨(占12.75%)、第二教学楼22720吨(占8.35%)。
第一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应该是一个用水量较大的楼栋,但因当时进校较急及公用水,未安装水表;另:学生公寓1-3、6栋也未装总水表。
淮南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淮南市水资源调查报告.doc》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一听到...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ongwen/baogao/716783.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淮南市水资源调查报告》限时特价:9.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267.0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88.2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863.9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285.1亿m3。
2009年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23.4亿m3。
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5%、35.4%、8.0%和5.1%。
2009中国水资源公报

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为4513.0 亿m3,折合年径流深423.5mm,比常年值偏少 13.0%;中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为5373.2亿m3,折 合年径流深322.1 mm,比常年值偏少14.8%;西部 地区地表水资源量为13239.0亿m3,折合年径流深 196.6mm,比常年值偏少13.0%。在31个省级行政 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 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 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 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续表
与2008年比较 与常年值比较 增减(%) 增减(%)
-3.2
1.4
2.1
-2.3
-12.1
-9.6
-10.2
-13.6
-26.3
-10.8
-28.1
-15.8
8.6
30.1
-13.3
-13.1
-8.7
-7.9
-25.0
-19.4
-27.8
-24.7
-13.4
-6.5
18.6
7.0
-4.5
-13.1
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 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 偏少约25%。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及其与2008 年、常年比较见表2。
2009年,秋冬连旱较为严重的西南5省(自治区、 直辖市)(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年降水 量比常年值偏少7.9%~24.7%。据西南5省(自治区、 直辖市)部分雨量站逐月资料分析,除3月和4月降水 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偏多外,其余月份均偏少,其中2 月份偏少幅度超过50%;9~12月累计降水量比同期多 年平均值偏少41.3%。2009年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 市)月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见图1。
2009水情年报-安徽水旱情信息网-安徽省水文局

2009水情年报 - 安徽水旱情信息网 - 安徽省水文局安徽省水文局第,期 2009年10月26日15时2009年安徽省汛期雨水情总结目录一、概述,二、汛期雨水情特点(一)入梅晚、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少(二)降雨强度大,暴雨中心漂移不定,雨量分布不均 (三)台风登陆偏多,但造成影响的较少(四)长江、淮河干流水势平稳,部分支流发生较大洪水三、雨情(一)汛前1,4月总降雨量概述(二)汛期(5,9月)总降雨量概述(三)1,9月总降雨量概述(四)梅雨期降雨量概述(五)汛期主要七次降雨量过程四、河道及湖泊水情(一)淮河流域(二)长江流域(三)新安江流域(四)沿江沿淮湖泊水情五、水库水情(一)大型水库(二)中型水库六、水阳江流域暴雨洪水分析(一)暴雨分析(二)洪水分析(三)水利工程影响分析七、土壤墒情及地下水(一)墒情(二)地下水八、水质状况(一)淮河流域(二)长江流域(三)钱塘江流域(四)巢湖与大型水库(五)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九、旱情分析(一)降雨距平分析(二)降雨频率分析(三)连续无雨日分析(四)土壤墒情评价(五)旱情综合评价*:2009年雨水情资料均为报汛资料。
,一、概述2009年汛期5,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743mm,与常年同期持平,但全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北少南多,雨带漂移不定。
6月28日我省开始进入梅雨期,比正常年份(6月16日)偏晚12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7月10日)偏晚6天,梅雨期19天,比常年梅雨天数短6天,梅雨期间降雨分布不均匀,梅雨量偏少。
汛期我省主要有7次明显降雨过程,多为短时间强降雨过程。
长江、淮河干流汛期水势总体偏低,水位变化平缓,未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过程。
受降雨影响,长江支流黄湓河、潜水、秋蒲河、青通河、西河、漳河、中东津河、水阳江等8条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中西河、中东津河、水阳江3中上游发生了超保证水位,水阳江新河庄站受工程调度影响最大流量1720m/s,居建站以来第1位(新河庄1996年7月1日最大流量1650立米每秒)。
淮南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淮南市水资源调查报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实习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ing reports, internship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ork summar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淮南市水资源调查报告摘要: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也是淮南是人民所面临的问题。
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各级水利部门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利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全社会共落实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702.7亿元(含南水北调143.0亿元),较上年增加6.1%。
分投资来源看,中央政府投资657.1亿元,较上年增加0.8%;地方政府投资785.4亿元,较上年增加12.3%;利用外资3.5亿元,较上年减少80%;国内贷款192.1亿元,较上年增加7.9%;企业和私人投资37.5亿元,较上年增加21.0%;其他投资27.1亿元,较上年增加3.8%。
分投资方向看,防洪工程建设投资744.2亿元,较上年增加12.1%;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732.6亿元,较上年增加2.6%;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投资66.4亿元,较上年减少20.7%;水电及专项工程投资159.5亿元,较上年增加12.1%。
全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592亿元(不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5亿元),比上年增加166.61亿元,增幅达39.2%。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480亿元(含南水北调45亿元),较上年增加37.4%;水利建设基金12亿元,与上年持平;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亿元,较上年增加20%;中小河流近期治理20亿元。
全年正式施工的水利建设项目1071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7821亿元,较上年增加17.1%。
当年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4593个,较上年增加26.1%,在建投资规模3340.6亿元,较上年增加2.2%。
当年新开工项目5992个,比上年增加35.6%,新增投资规模2048.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894.0亿元,较上年增加805.8亿元,增幅达7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淮南市水利局二○一○年四月发布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编制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审定:王寅生复审: 段述成王保旺初审:丁峰夏守先刘斌刘安民姚诚编写: 苏娅姚诚肖存燕史明礼丁克亮王辉谢浩吴佳遇张龙阳贺翔曾献娟目录综述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2.淮河北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三、供用水量1.供水量2.用水量3.耗水量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四、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2.湖泊水质3.水功能区水质4.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5.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五、重要水事六、淮河文化综述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
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33°00′24″,东邻凤阳、定远,西接寿县,南与长丰县接壤,北与颍上、利辛、蒙城、怀远相毗邻。
淮南市辖6区1县,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
淮南市属淮河水系,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越市境共计长87公里。
主要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主要闸坝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尹沟闸、窑河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
淮南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降水量886.5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
本《公报》按流域分区对淮南市当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水资源各要素的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00年系列均值。
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938.8毫米,与上年持平,较多年均值偏多5.9%,属正常年份。
淮河入境水量130.6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40.0%,较多年均值偏少37.4%。
淮河干流凤台(峡山口)站年最高水位19.15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四十四位;淮河干流淮南站年最高水位18.29米,为有资料以来的第五十一位。
全市水资源总量8.51亿立方米,淮河干流入境水量130.6亿立方米。
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蓄水量约为6.222亿立方米。
全市供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5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91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总量20.4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5.72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7.9%;工业(总)用水量12.7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3%(火电用水量7.3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36.1%)。
全市人均用水量604.6立方米,万元GDP 用水量403.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3.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95.9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49.4立方米。
淮南市入境水水质较好,全年Ⅲ类水占75.00%,Ⅳ类水占25.00%。
凤台大桥段全年Ⅲ类水为主,占66.67%。
平圩大桥段全年Ⅲ~Ⅳ类水为主,占66.66%。
田家庵段全年Ⅳ类水为主,占58.33%。
大涧沟段全年Ⅳ类水为主,占58.34%。
淮南新城口段出境水质全年Ⅲ类水为主,占66.67%。
西淝河(下段)凤台段全年Ⅱ~Ⅲ类水为主,Ⅱ类水占75.00%。
高塘湖和瓦埠湖全年、汛期、非汛期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本年度防汛信息化工程,已建成覆盖沿淮重要水位站点和内河主要站点的水位自动测报站,初步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发布网络化、指挥决策科学化”。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了取水计量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网络化和重要水源地和取水口监控的实时化。
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1.1 降水量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938.8毫米,折合水量24.38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较多年均值多5.9%,属正常年份。
四个分区中淮河北岸、沿淮南岸年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大,高塘湖区和瓦埠湖区年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小,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详见表1、图1。
表1 2009年淮南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分区名称计算面积(平方公里)当年降水量上年降水量(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毫米) (亿立方米)淮河北岸1450.0997.814.4713.517.1 12.6714.2 沿淮南岸425.6937.0 3.99 4.13-3.4 3.95 1.0 瓦埠湖区410.7824.6 3.39 3.80-10.8 3.85-11.9 高塘湖区310.1816.8 2.53 2.93-13.7 2.81-10.0 全市2596.4938.824.3824.370.0 23.02 5.920040060080010001200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全市降水量(毫米)当年降水量上年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图1 2009年淮南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示意图 淮南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淮河北岸最大,沿淮南岸次之,高塘湖区最小,与通常北小南大的规律相背离。
凤台县的夏集一带有一个高值区,夏集最大年降水量为1210毫米,峡山口年降水量为1057毫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份,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1%。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见图2。
全市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即年降水量距平分布的变化范围在-18.6%~32.1%。
年降水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各分区丰枯不一,淮河北岸平均偏多20%左右,凤台县夏集较多年均值偏多32.1%,瓦埠湖区和高塘湖区较多年均值偏少10.0%左右。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凤台县境内距平值变化梯度稍大。
全市年降水量距平值分布见图3。
(插入2009年淮南市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等值线图:图2、图3)代表站淮南站的年降水量890.8毫米,较上年偏少8.8%,比多年均值偏少3.4 %。
1~4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19.1%;5~9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0.8%;10~12月份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多8.6 %。
1~4月、5~9月、10~12月份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17.2%、68.7%、14.1%。
淮南站当年各月降水量与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均值比较见图4。
50100150200250300123456789101112当年月降水量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毫米)月图4 2009年淮南站月降水量与上年月降水量、多年月均值比较示意图1.2 地表水资源量全市地表水资源量 6.48 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249.6毫米,较多年均值多10.6%。
四个分区中年径流量与多年均值相比,淮河北岸、沿淮南岸分别增加21.5%和6.0 %,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分别减少8.2%和5.6%。
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2,各分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的比例见图5,各分区年径流深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见图6。
表2 2009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多年平均值比较分区名称 计算面积(平方公里) 当年天然年径流量上年天然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与上年比较 (±%) 多年平均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 (±%) (亿立方米) (毫米) 淮河北岸 1450.0 3.85 265.5 3.57 7.8 3.17 21.5 沿淮南岸 425.6 1.06 249.1 1.10 -3.6 1.00 6.0 瓦埠湖区 410.7 0.90 219.1 1.01 -10.9 0.98 -8.2 高塘湖区 310.1 0.67 216.1 0.77 -13.0 0.71 -5.6 全市2596.46.48249.66.450.55.8610.659.4%16.4%13.9%10.3%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图5 2009年流域分区年径流量占全区年径流量比例示意图50100150200250300径流深度(毫米)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全市当年径流深上年径流深多年平均径流深图6 2009年流域分区年径流深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示意图1.3 地下水资源量全市面积2596.4平方公里,扣除不透水面积后,计算面积239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352平方公里,山丘面积1044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总量3.44亿立方米。
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区、高塘湖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2.86亿立方米、0.20亿立方米、0.25亿立方米、0.13亿立方米。
各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比例见图7。
83.1%5.8%7.3%3.8%淮河北岸沿淮南岸瓦埠湖高塘湖图7 2009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比例示意图1.4水资源总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51亿立方米。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3。
表3 2009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分区名称 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水资源 总量 产水系数 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淮河北岸 14.47 3.85 2.86 2.03 5.88 0.41 40.6 沿淮南岸 3.99 1.06 0.20 1.06 0.27 24.9 瓦埠湖区 3.39 0.90 0.25 0.90 0.27 21.9 高塘湖区2.53 0.67 0.13 0.67 0.26 21.6 合 计24.386.483.442.038.510.3532.8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淮河干流穿境而过,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08.7亿立方米,是淮南市的重要水源。
2009年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为130.6 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小40.0 %,比多年平均偏少37.4 %。
2009年淮河干流月年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见表4、图8。
表4 2009年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名称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当年 3.1 2.2 7.8 5.3 8.9 7.4 22.4 21.7 22.5 6.9 8.0 14.4 130.6 上年 5.77.3 5.020.2 10.4 13.0 35.4 60.3 32.4 11.49.86.8 217.7多年4.45.3 8.8 10.8 16.9 19.9 46.0 37.9 23.3 16.7 11.8 6.9 208.7与上年比较(%) -45.6 -69.9 56.0 -73.8 -14.4 -43.1 -36.7 -64.0 -30.6 -39.5 -18.4 111.8 -40.0 与多年平均比较(%)-29.5 -58.5 -11.4 -50.9 -47.3 -62.8 -51.3 -42.7 -3.4 -58.7 -32.2 108.7 -37.410203040506070123456789101112月份入境水量(亿立方米)当年上年多年图8 2009年淮河入境水量与上年、多年均值比较示意图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本市境内淮河主要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涵闸(洼地)主要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窑河闸、尹沟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