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1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3年03月01日浏览次数:75次字体:大中小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录一、水资源量二、蓄水动态三、供用水量四、江河湖库水质200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大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干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水利工作成绩显著,为完成“十五”水利计划开了好头。
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新的治水思路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以“可持续发展水利”为指导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和“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成功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和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在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进入实际性操作;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
我国水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将2001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1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812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4.1%。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14.5%,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1.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黑龙江、山西、河北;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593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 273毫米,比常年少0.8%。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1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1年度)公报摘要:本公报为淮河片水资源公报的2001年度版本,了该地区水资源的状况和管理情况。
通过对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旨在推动淮河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水资源总量根据统计数据,2001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为X亿立方米。
其中,河流水量为X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为X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分布淮河片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和周边地区,其中X地区的水资源最为丰富,而X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
三、水资源利用2001年,淮河片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下:1. 农业用水:X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
2. 工业用水:X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
3. 生活用水:X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
四、水资源管理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淮河片水资源,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1. 制定了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
2. 推行水资源核定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3. 强化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水环境质量。
五、水资源问题与建议经过对淮河片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供水困难。
2. 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需要加强节水意识。
3. 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严重,需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水资源调度力度,确保供水均衡。
2. 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水环境监管与治理,减少水污染。
六、通过本公报的发布,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淮河片水资源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才能确保淮河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2001年总人口数为4185.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76.54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2041.90亿元;工业增加值595亿元;农业总产值790.27亿元;农田实灌面积2743.67万亩;粮食总产量1632.26万吨。
江西省行政区面积采用166948km2,流域分区与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江西省水资源利用》分区相一致,流域分区面积采用《江西省水资源利用》分区的面积数,水文站单站以上流域面积仍采用水文部门量算后沿用的面积数。
一、水资源量1、降水量江西省2001年年平均降水量1578.3mm,折合降水总量2635亿m3,比2000年少3.8%,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少3.8%,属平水年。
降水区域分布情况是赣中、南大于赣北,赣州市降水量比2000年大3.4%,比多年平均大6.9%,吉安市比2000年多1.6%,比多年平均多2.6%,抚州市降水量比2000年少0.6%,但抚河流域比2000年偏大1.4%,比多年平均偏多7.4%。
2、自产地表水资源量江西省2001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518亿m3,折合年径流深909.3mm,比上年度多4.6%,比多年平均值少1.4%。
全省降水量比2000年减少,地表水却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赣州及吉安地表水与上年相比增加幅度较大,分别为28.1%、23.4%,抚河流域与上年相比增加8.3%。
赣北情况是降水量减少,地表水也减少,但幅度较小,因此赣中、南增加幅度较大,赣北减少幅度较小,所以形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比2000年增加。
3、地下水资源量按编制大纲及地下水评价技术细则要求,平原区和山丘区分别用补给量法和排泄量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平原区地下水排泄量主要计算潜水蒸发量和河道排泄量二项。
根据地下水补排均衡原理,对部分地区移用邻近基流模数计算的河道排泄量进行了合理性调整。
经计算,江西省地下水资源量393.6亿m3,比去年增加14.2%。
江西省平原区计算面积10120km2,降水入渗补给量14.08亿m3,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14.53亿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8.62亿m3。
海河2001水资源公报

综述海河流域2001年降水量416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24%,属枯水年份。
2001年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8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74.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00.1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15%, 比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少52%。
全流域137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63.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7.3亿立方米。
2001年全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为392.0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占21.5%,地下水占68.3%,引黄水占9.9%,其他水源占0.3%。
全流域总用水量为392.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71%,工业用水占16%,生活用水占13%。
全流域用水消耗量为269.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9%。
2001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54亿吨,其中工业排污量占61%,城镇生活排污量占39%。
对全流域10076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结果为:Ⅰ、Ⅱ类水质河长占16%,Ⅲ类水质河长占23%,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5%,超Ⅴ类水质河长占46%。
全流域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达613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1%,水体污染严重。
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海河流域平均降水深416毫米,折合降雨量为1324.8亿立方米,比2000年减少15%,比多年平均少24%,属枯水年份。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2001年,各子流域分区降水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大清河系与多年平均比较减少33%,为减少最多的水系;流域内各行政区降水量除辽宁省外均比多年平均偏少,其中北京市偏少23%、天津市偏少21%、河北省偏少22%。
图1 各子流域分区2000、2001及多年平均降水量图2 各行政区2000、2001及多年平均降水量2、降水量年内分配2001年是海河流域继1997年严重干旱后的第五个干旱年。
全流域汛期(6~9月)降水量为29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比上年汛期偏少14%,比同期多年平均偏少33%。
2001年汛期海河流域降雨偏少的原因主要有:(1)冷空气活动偏西、偏北,强度偏弱,负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北,冷暖空气相互作用较弱,不易到达华北地区。
2001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2002.10.07)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一.水利基本建设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
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
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年内各时期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均值相比:1~4月份,全省除宿州、蚌埠、合肥等市局部地区降水量略偏多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均不程度偏少,一般偏少在2成以内,个别地区偏少3~4成。其中1~2月份,全省降水量均偏多:1月份合肥以北地区偏多2~3倍,合肥以南地区偏多1~2倍;2月份全省除皖南山区局部略偏少外,其余地区偏多2成到2倍不等。3月份全省均偏少5~9成不等,4月份,全省除沿江部分地区略偏多外,其余地区均偏少,其中沿淮淮北地区偏少4~6成,其余地区偏少1~3成。
全省平原区面积54215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4.2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41.4%,较多年均值少21.3%。其中淮北平原区面积36708平方公里,占全省平原区总面积的67.7%,地下水资源量48.21亿立方米,占全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64.9%。全省山丘区面积85261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60.22亿立方米,比上年少5.7%,较多年均值少21.3%。
2001年全省年降水量的距平(即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较)分布情况是,除芜湖、宣城、宁国、旌德等以东及省辖钱塘江南部等一小部分地区接近或略大于多年均值降水量外,其余地区均不同程度小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即距平值为负,且总趋势是自南向北其偏小程度加大。全省距平最高区在广德县砖桥一带,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大10%以上,全省距平最低区在利辛县以南的展沟集,凤台县城附近及淮南的潘集一带,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50% 以上。
296
2000年
200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流域二级区。
2001年平均降水深100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876.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8781.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91.3毫米,比常年偏少9.2%。
地下水资源量2426.5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8892.8亿立方米。
2001年末1107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减少178.6亿立方米。
由于年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异常,长江流域发生较大面积旱灾,其中部分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
2001年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4.8%,地下水源占4.7%,其他水源占0.5%;总用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8.6%,工业用水占29.4%,生活用水占12.0%;总耗水量843.5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48.3%。
2001年长江入海水量8393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30.6亿立方米)。
2001年全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220.5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2.7%,生活污水占37.3%。
长江流域河流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73.7%,与上年变化不大。
湖泊水质较差,在评价的10个湖泊中,仅有4个湖泊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滇池和巢湖全部、太湖大部分处于富营养状态。
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广西5省(自治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流域二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1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06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8.276亿m3,比上年增加43%,较多年均值偏大5%。
属平水年份。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9.497亿m3,比2000年增加62%,比多年平均减少2%。
全区总取用水量84.227亿m3,比2000年87.198 亿m3减少3%。
用水量减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强了灌溉管理及节水力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2.509亿m3;二是工业节水已显成效,工业取水总量较2000年减少0.446亿m3,其中石嘴山电厂2001年减少取黄河水0.19 亿m3,其它工业用水也有所减少。
三是城镇生活取用水量有所减少。
2001年全区耗水总量39.160亿m3,比2000年增加0.759亿m3,主要是农业耗水和农村生活耗水有所增加。
200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215.355亿m3,出境水量为181.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4.355亿m3。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75.189亿m3,较2000年减少3.171亿m3;灌区排水量40.224亿m3,减少3.678亿m3;耗水量(黄河水量)34.965亿m3。
二、水资源(一)降水2001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8.276亿m3,折合降水深306mm,比多年均值增加5%,比2000年增加43%。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清水河、黄左区间、葫芦河减少2%~7%,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1%~23%。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吴忠市增加18%外,其它减少2%~10%。
与去年比:各河、各流域增加15%~139%,各行政分区增加13%~79%(见表1、表2)。
2001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总趋势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412mm,吴忠市次之为276mm,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195mm、172mm。
各流域分布:泾河最大为505mm,葫芦河次之435mm,黄河灌区相对较小为182mm。
六盘山、南华山、香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800mm、400mm、300mm、300mm,较去年明显偏大。
2001年全区降水量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1。
(二)地表水资源2001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9.497亿m3,折合径流深18.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小2%,比2000年增加62%。
地区分布:2001年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2.5~300mm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
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21mm,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300mm,较去年明显偏大。
总的趋势由南部300mm以上减至黄河以南不足5mm。
黄河灌区径流深为23.1mm,较去年明显偏大。
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3,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2。
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泾河最大为3.508亿m3,清水河次之为1.526亿m3,葫芦河1.463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增减情况依次为4%、-21%、-8%;黄河左岸区间0.525亿m3,折合径流深9.1mm,比多年均值偏少26%;祖厉河、盐池内流区增大6%、20%;苦水河、红柳沟由于降局地暴雨产生洪水,年径流明显增大,比多年均值偏大分别为181%、83%。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银川市0.662亿m3,合径流深18.9mm;石嘴山市0.619亿m3,合13.9mm;固原地区6.186亿m3,合36.9mm;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6%、28%、6%,吴忠市2.030亿m3,合7.5mm,比多年均值增加30%。
固原地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32%,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65%(见表4)。
(三)地下水资源2001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6.894亿m3,与多年均值29.840亿m3相比,减少10%,比2000年增加1.695亿m3。
宁夏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固原地区,而地下水资源主要在黄河灌区,主要是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
2001年引扬黄河水量75.189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21.408亿m3,降水补给量1.430亿m3。
各流域分区:黄河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达22.365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3%;泾河流域1.845亿m3,占7%;清水河0.778亿m3,占3%;其它流域所占比重较小。
各行政分区:银川市7.719亿m3,占总量的29%;石嘴山市4.140亿m3,占总量的15%;吴忠市11.961亿m3,占总量的44%;固原地区3.074亿m3,占总量的12%。
各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见表5。
(四)水资源总量2001年宁夏水资源总量11.188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9.49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6.89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25.203亿m3。
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固原地区最多为6.186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55%,吴忠市次之,为2.909亿m3,其它两区较小。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泾河最多为3.508亿m3,其次黄河灌区是2.473亿m3,清水河、葫芦河分别为1.526亿m3和1.463亿m3,各流域、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6、表7。
三、黄河灌区引、排水量200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15.355亿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年径流量181.0亿m3,进出境水量差34.355亿m3。
2001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总计75.189亿m3,比2000年少引3.171亿m3,卫宁灌区总引水17.544亿m3(包括固海、同心、红寺堡扬水),比2000年多引0.059亿m3,青铜峡灌区共引、扬黄河水57.645亿m3(包括盐环定、陶乐扬水),比2000年少引3.230亿m3。
黄河灌区引扬黄河水量见表8。
2001年灌区各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水量为40.224亿m3,比2000年少排3.678亿m3。
卫宁灌区排水量8.365亿m3,比2000年的9.428亿m3少排1.063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31.859亿m3,比2000年的34.474亿m3少排2.615亿m3。
灌区引、排水量差34.965亿m3。
灌区各排水沟水量见表9。
四、山区水库蓄水情况2001年固原地区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合计蓄水量为4539万m3,比2000年同期增加1875万m3。
当年末蓄水量最多的隆德县为1215万m3,比上年增加940万m3。
各县年末蓄水量见表10。
五、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宁夏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分北部青铜峡灌区和南部固海扬水灌区,青铜峡灌区面积7983km2,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4985 km2,其中银北灌区为2900 km2,银南河东灌区为788 km2,河西灌区为1297 km2。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引黄灌溉水入渗,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小。
因此,地下水动态变化受灌溉和排水控制明显,最低水位出现在2~4月,最高水位出现在灌溉期,地下水埋深差别较大。
固海灌区主要位于清水河中下游的河谷阶地,地下水监控面积400 km2。
(一)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1、青铜峡灌区2001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银北1.38m,银南河东1.70m,银南河西1.99m,与2000年相比均偏小。
平均地下水埋深分布面积:<1.0m的面积992.6 km2,占20%;1.0~1.5m的面积1783.8km2,占36%;1.5~2.0m的面积1185.2 km2,占24%;>2.0m的面积1023.4 km2,占21%。
地下水动态:2001年末与2000年末对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0.3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5%;上升幅度>0.3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稳定区面积占76%。
2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非灌期):银北平均2.14m,银南河东平均2.65m,银南河西平均2.52m。
埋深小于1.0m的面积为24.9 km2,占1%;1.0~1.5m的面积为448.9 km2,占9%;1.5~2.0m的面积为1531.5 km2,占31%;大于2.0m的面积为2979.7 km2,占59%。
8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灌溉期):银北平均0.96m,银南河东平均0.98m,银南河西平均1.40m。
埋深小于1.0m的面积为2859.9 km2,占57%,1.0~1.5m的面积为1145.4 km2,占23%;1.5~2.0m的面积为609.2 km2,占12%;大于2.0 m的面积370.6 km2,占7%。
2、固海灌区2001年末与2000年末对比中宁长山头灌区中部地下水位略有上升。
其中北部花豹湾上升0.18m;中部气象站上升0.22m;南部长农七队、长山头农场东部靠近长山头水库的陈麻井村基本持平。
同心县清水河河西灌区:北部同心县农场、良繁场基本持平;石坝头上升0.21m,南部李家套子上升幅度较大0.34m。
同心县城东灌区: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其中黑家套子(民井)上升0.80m;黑家套子(测井)上升0.51m;湾段头沟下降0.16m。
同心县清水河河东灌区地下水位基本持平。
海源县兴高李灌区地下水位基本持平。
固原县七营镇南地下水位下降0.59m。
总体上固海灌区地下水位呈缓慢上升趋势。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银川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位于新市区、城区一带,为多年开采所形成。
其范围北起芦花台、农科所,南到平吉堡、丰盈村,西起西干渠,东至红花乡,2001年面积为449.99 km2,比上年缩小3.18km2。
位于降落漏斗中心附近的木材厂,年平均水位埋深17.65m,比上年上升了1.30m。
银川市总的状况是:开采量减少,漏斗面积略有缩小,漏斗中心水位有所回升。
地下水开采以第一承压含水组为主,2001年开采量为1.19亿m3,比2000年减少0.19亿m3。
石嘴山市降落漏斗主要位于大武口地区,其范围内分布着大小漏斗5个,为区域性开采降落漏斗。
2001年大武口地区区域性开采降落漏斗总面积74.52 km2,比去年缩小17.79 km2。
最大的漏斗位于龟头沟,中心水位较去年上升0.12m,漏斗面积缩小1.26 km2。
大武口地区总的状况是:开采量减少,漏斗面积略有缩小,中心水位略有上升。
2001年大武口地区地下水开采量0.53亿m3,较2000年减少0.24亿m3。
六、水资源开发利用(一)用水量2001年宁夏全区取用水量84.227亿m3,其中引扬黄河水75.189亿m3,取用地下水6.580亿m3,石嘴山电厂直接从黄河提水1.00亿m3,石嘴山工业用黄河水0.042亿m3,大坝电厂、青铜峡造纸厂用黄河水0.325亿m3,取用当地地表水1.091亿m3。
在分项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最多为78.2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93.0%;工业用水量4.322亿m3,占总用水量的5.1%;城镇生活用水量1.044亿m3,占总用水量的1.2%;农村人畜用水量0.631亿m3,只占总用水量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