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4年度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2000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0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1年05月01日浏览次数:79次字体:大中小一、概述2000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1199.1mm,折合年降水量2229.1亿m3,比上年增加4.9%,较常年多2.0%。

全省水资源总量1008.1亿m3,比上年减少69.29亿m3,较常年减少19.7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74.4亿m3,比上年减少5.6%,较常年减少2.1%,地下水资源量299.1亿m3,比上年减少0.4%,较常年增加0.37%。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00.2亿m3,比上年增加130.1亿m3。

全省入境水量6844亿m3,比上年减少155亿m3,出境水量7574亿m3,较上年减少382亿m3。

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状况良好,省内中小河流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长江、汉江干流为Ⅲ类以上水质,中小河流Ⅲ类以上水质河段长2499km,占评价河长的63.3%,与1999年(77.1%)比较,中小河流水质有劣化的趋势。

全年气候异常,洪涝旱灾均有发生,尤以干旱为重,旱灾范围之广,程度之重,损失之大为历史少见。

二、水资源量1、降水量全省平均降水深1199.1mm,与多年平均相当,属平水年份。

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全省以宜城至监利一线为界,以东区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以西区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

罗田、英山、蕲春以及仙桃、洪湖、嘉鱼一带偏少3~4成,为偏少幅度最大者;而以干旱的鄂北地区偏多3~5成,幅度为全省之最。

降水地域分布极不均匀,黄冈、武汉、咸宁等6市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9.7~9.0%,属枯水及偏枯年份,襄樊、十堰、随州等5市较常年偏多22.4~8.6%,属偏丰年份,其余市(州)与常年持平。

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以襄樊市苍坪站为例,年降水量1415.6mm,较常年偏多51.4%,1~4月降水量56.6mm,仅占年降水量的4%,7月份降水量420.4mm,占年降水量的30%。

1至5月中旬,全省降雨53mm(襄阳)至579mm(通城),与历史同期均值比较,偏少1至7成,形成冬春连旱。

2001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3年03月01日浏览次数:75次字体:大中小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全省国土面积185900平方公里,分属长江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3%)和淮河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7%),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和1个林区。

降水 20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79.3毫米,比上年增加20.0%,比常年偏多8.4%,为偏丰年份。

水资源 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29.65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68.7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22.5%。

2010年全省入境水量673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5.3%;全省出境水量为783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7.2%。

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66座大型水库和259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282.3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1.99亿立方米。

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18.4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87亿立方米。

供水量 2010年全省供水量292.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8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9.75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0.82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10年全省用水量292.3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8.2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1.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 32.60亿立方米。

总用水耗水量为129.24亿立方米,耗水率44.2%。

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18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85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 201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9.62亿吨,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7.9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9.16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2.55亿吨。

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4.74亿吨,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为30.36亿吨。

地表水水质 2010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8385.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915.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8%,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2013年7月24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要求,现就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目标,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精神,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入河湖排污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关系;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各级政府水资源管理责任主体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891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2014年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2014年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省区市人口面积年降水量总降水量人均降水万万平方公里毫米亿m³/年m ³/人.年黑龙江383145.450022705925.346吉林274618.745501030.73753.46辽宁437614.698001175.22685.558北京1961 1.650080407.9551天津1294 1.260072556.4142重庆28848.214391179.984091.47上海23020.6112467.44292.9626河北718518.476001108.21542.38山西357115.6520811.22271.633陕西373227.660016564437.299甘肃255745.530013655338.287宁夏630 6.62001322095.238新疆21811661542556.411721.23西藏3001224004880162666.7内蒙2470118220259610510.12青海56272.233802744.7448838.79山东957915.87101121.81171.103河南1097516.870011761071.526江苏786610.2100010201296.72浙江544210.2140014282624.035安徽595013.9120016682803.361湖南656821.2150031804841.657湖北572318.3612002203.23849.729江西445616.6916002670.45992.819广西460223.6716003787.28229.465广东1043017.7918003202.23070.182福建368612.4160019845382.528云南459739110042909332.173 降水总量/人口=人均年降水资源量2014年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本表给出我国各个省区市的2010年人口数量、面积、平均年降水量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各个省区市的每年每人具有的降水资源量。

湖北省湖泊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湖北省湖泊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湖北省湖泊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熊昱;廖炜;李璐;杨伟;马丽梅;王晖【摘要】湖北是千湖之省,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湖泊生态健康日益恶化.分析了当前湖北省湖泊健康的总体情况.当前湖北省湖泊健康呈现出部分改善、总体恶化,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特点,富营养化是湖泊健康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农业面源污染是湖泊污染的主因,工业生产的不达标排放加快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加上湖泊水体交换受阻,减弱湖泊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湖泊生态健康的恶化.湖泊与流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生态系统,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必须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紧密联系.对湖泊及其源头发生过程及程度进行有效监测,及时掌握湖泊和流域状况及变化趋势,是湖泊水环境治理最为迫切的关键工作.【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18【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湖泊;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健康;监测【作者】熊昱;廖炜;李璐;杨伟;马丽梅;王晖【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430070,武汉;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430071,武汉;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430070,武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0070,武汉;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430070,武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0070,武汉;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430070,武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0070,武汉;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430070,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TV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湖北省2014年水资源公报》全年期共评价29个湖泊,面积1 633 km2。

其中Ⅱ类水湖泊1个,Ⅲ类水湖泊5个,Ⅳ类水湖泊12个,Ⅴ类水湖泊7个,劣Ⅴ类水湖泊4个,Ⅳ类及以下水湖泊占 79.3%;Ⅱ类水湖泊面积占15.7%,Ⅲ类水占27.8%,Ⅳ类水占44.1%,Ⅴ类水占8.5%,劣Ⅴ类水占3.9%,Ⅳ类及以下水湖泊占56.5%。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5年3月12日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五大计划”,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和“万亿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

户籍人口827.31万人,增加5.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8.03万人,增加1.85万人;非农业人口559.26万人,增加3.6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

人口净迁移率0.04‰。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

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97403元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78.47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3.68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26.55万户,其中新登记4.65万户;个体工商户51.60万户,其中新登记7.60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3.40万户,其中新登记4.50万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02亿元,增长15.6%。

其中,税收收入906.76亿元,增长14.3%;非税收入194.26亿元,增长22.0%。

表2: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07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7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2007年度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7年,湖北省平均降水量1183.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199.48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增加0.3%,为平水年份。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984.11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2.2%;地下水资源量282.81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2.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30.9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015.0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2.0%。

2007年,从外省、市流入我省境内的水量为5831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8.8%;从省内流出省境的水量为6638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9.2%。

2007年,全省共统计了63座大型水库和244座中型水库蓄水状况,其年末蓄水量为252.86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50.91亿立方米;共统计了13个湖泊蓄水状况,其年末蓄水量为19.39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2.17亿立方米。

2007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58.73亿立方米。

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96.4 %,地下水源占3.3 %,其他水源占0.3 %;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1.4 %,工业用水占37.3 %(含火电用水量),农业用水占51.3 %。

全省用水消耗总量为120.08亿立方米,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46.4%。

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6.72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第二产业占77.1%,城镇生活污水占16.5%,第三产业废污水占6.4%。

2007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42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287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8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用水量281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63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45升/日。

2007年,对全省5530.5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2.4 %,比2006年增加10个百分点;全年共评价了进出我省河流的7个省界断面水质,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标准的断面数为4个,占5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