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学习年限4年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三、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的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检测、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道路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熟悉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及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技能。

5、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6、通过专业工程实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

四、专业主干课程结构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钢结构原理及设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基础工程、桥梁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结构抗震设计。

五、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七、学期教学进程表1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学期教学进程表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学分学时分配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周学时第 一 学 期C1061081 工科数学分析B √ 5.0 84 84C1061020 代数与几何 √ 4.0 64 64C1140010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 √ 3.0 34 30 4C1050011 大学英语 √ 3.0 70 70C1200011 体育 1.0 32 26 6C1000001 国防教育 3.0 3周T1120010 土木工程概论 1.0 16 16T1130021 工程图学A √ 3.5 60 60小计 23.5 360+3周 350 10 24.0第 二学 期 C11400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22 20 2C1050012 大学英语 √ 3.5 90 90C1200012 体育 1.0 32 26 6C1061082 工科数学分析B √ 5.0 84 84C106103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 48 48C1100011 大学物理A √ 4.5 72 72T1120020 土木工程制图 2.0 32 32T1120140 理论力学A √ 5.0 80 80小计 26.0 460 452 8 25.2第 三学 期 C2050011 大学英语限选 1.0 30 30C11400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 40 40C1200013 体育 1.0 32 26 6C1100012 大学物理A√4.5 72 72C1040010 计算机实用基础 2.0 32 20 8 4C1040020 C语言程序设计√4.5 72 42 10 20E1100011 大学物理实验A 2.0 30 30T1120130 材料力学A√5.0 80 72 8T1120030 土木工程CAD 2.0 40 20 20C1080070 工科大学化学 3.0 48 30 18C1140051 形势与政策 1.0 10 10小计 29.0 486 362 74 6 44 26.02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学分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周学时第 四 学 期 C1200014C1140040C2050012T1121011T1121020T1121070E1121020E1100012C1140052T1120040体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限选结构力学Ⅰ测量学工程地质与水文测量实习大学物理实验A形势与政策有限元分析软件及应用√√√1.06.01.04.03.52.02.02.01.02.03266306456322周301040266030644432102412306616小计 24.5 360+2周 290 48 12 16 21.2第 五 学 期 T1121012T1121040T1121050E1122030T1010120T1121150E1121030T1010100T1120050结构力学Ⅱ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交通工程基础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结构概念与体系√√√√√4.02.04.53.52.54.52.03.51.56432725640722周5424643272443048461210248小计 28.0 414+2周 336 54 25.9第 六 学 期 S1121030E1010130S1122020T1121090S1121010S1122070E1121070E1122060S1122050S1121050工程项目管理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桥梁基础工程钢结构课程设计桥梁基础课程设计桥梁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2.52.03.54.02.02.52.01.03.53.0402周606432402周1周604840606432406036 12小计 26.0 344+5周 332 12 24.634八、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类 别 学分 实践训练 国防教育 3.0 3周 桥梁软件应用 1.5 1.5周 课程设计 11.0 1.0周 测量实习 2.0 2周 桥梁工程实习 1.0 1周 毕业实习 2.0 2周 毕业设计 18.0 18周 大学物理实验A4.0 60学时 总 计42.538.5周+60学时九、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类别 学分 %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学时)公共课C69.5 47.4 1106 46.8 2436 36 技术科学基础T 51.5 35.2 84235.6 36 74 专业课S 25.5 17.4 416 17.612 总计141.0 1002364 1006012236期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学分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周学时 第 七 学 期 S1122010 T1120060 E1122110 E1122050 E1122080 E1122070 S1121040 E1122020 E1120101 道桥工程技术专题阅读与翻译桥梁工程实习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路基工程课程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桥梁软件应用毕业设计√1.51.01.02.01.01.02.51.54.024201周2周1周1周401.5周4周242040小计 15.5 84+10.5周84 11.2 第 八学 期E1120102 E1120110 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14.0 2.014周2.0周小计 16.016周5十、课外安排与要求1、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在选拔推荐勉试研究生、评定奖学金等政策中也予以加分。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土木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具备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具备土木工程实验与测试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备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专业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力学•建筑材料•道路工程学2.2 专业课程•结构分析•钢结构设计与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桥梁工程概论•隧道工程概论•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实践2.3 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桩基与地基处理•结构振动与控制•道路与交通工程•防灾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3. 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土木工程实验与测试技术,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施工和管理过程。

•实习实训:学生将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接触真实的土木工程项目,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包括工程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评价与考核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

•实验报告:学生针对实验课程所完成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实习实训评价: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评价。

•毕业设计评价: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001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001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00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基本理论扎实,系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土木工程师设计、施工与管理基本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咨询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了解有关建筑规划与施工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最新进展与动态;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包括了解建筑、规划、环境、交通、机械、设备、电气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工程安全、节能减排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具有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图形、文字、口头表达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力学四、学制和授予学位学制:4年(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荷载及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

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土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技术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与技术推广的素质与能力,能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开发、工程测量、企业管理等工作中担任技术管理、技术研究、设计与施工、技术支持与服务等职责。

毕业生在土木工程领域应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 掌握基本的土木工程学科知识,包括土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2. 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3. 具备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土木工程工程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际操作和工程实习能力;5. 具备一定的国家地区法规法规规章制度意识、环保和节能意识;6. 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资料检索和分析、工程文献阅读与分析的能力;7.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体系1. 专业知识学习通过系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土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

学习内容以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

2. 实践能力培养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工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包括测量、布设、施工等。

并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土木工程项目,接触实际工程施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3. 创新意识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实践、团队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涵盖了建筑、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和学科发展方向。

二、专业核心课程1. 建筑力学建筑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力学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岩土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涉及土壤和岩石的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土壤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处理和地下工程等内容,为工程项目提供稳定的基础。

3. 结构力学与分析结构力学与分析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

学生将系统学习刚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内容,并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为实际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结构。

4. 水力学与水资源工程水力学与水资源工程是涉及水流、水文和水资源利用的专业课程。

学生将学习水力学基本理论、水文统计分析、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知识,为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5. 道路与交通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与运输问题的专业课程。

学生将学习道路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工程经济学等内容,为城市交通的安全和高效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包含实习环节,学生将在实践中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通过与工程师的合作,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知识。

2. 实验实验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使用实验设备和工具,进行土壤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环节,学生将通过自主设计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来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科发展方向1. 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方向之一。

随着大型建筑和桥梁的不断发展,结构工程师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土木工程培养方案(3篇)

土木工程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土木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 掌握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3. 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工作能力;4.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5. 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二、培养规格1. 学科知识:毕业生应系统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力学、材料科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建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

2. 实践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实践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具备一定的实验、测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绘图和计算;-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

3. 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社会适应能力:- 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课程设置1.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测量、工程经济与管理等。

3.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房屋建筑学、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等。

4.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美学、建筑法规与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城市园林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制图与CAD等。

土木工程0814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0814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0814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土木工程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建筑、桥梁、道路、隧道、港口、堤坝、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升级,土木工程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成为高校工程类专业中备受青睐的一个领域。

土木工程0814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和科研等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能力;2.具备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指导经验;3.熟悉相关工程实践规范、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才能;5.具备跨学科交叉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需求。

三、专业培养方案1.理论学习(1)数学: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线性代数等课程;(2)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固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3)材料力学: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岩土力学等课程;(4)结构设计: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土木结构设计等课程;(5)土木工程相关理论课程。

2.实践操作(1)实验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实验、材料实验、结构实验等课程;(2)实训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等课程;(3)实习实践:包括到相关施工单位实习、参与工程建设实践活动等环节。

3.专业素质(1)职业道德:强调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2)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3)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实践指导经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专业实践1.实习实践(1)到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2)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累实际操作和实践指导经验;(3)参与学校或地方政府组织的相关调研和项目实践活动。

土木工程 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 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专业概述土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与开发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的设计、建造和维护。

在现代社会,土木工程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保障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在这个挑战性时代,土木工程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因此,培养土木工程师需要有系统性的培训方案,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下面将对土木工程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工程设计和建造中发挥主动性;3. 培养具备工程实践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土木工程工具和软件;4. 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能力,能够持续学习和发展。

第三部分:培养方案土木工程的培养方案主要分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三个方面。

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等基础学科的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2)专业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学、结构工程学、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涵盖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知识;(3)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选择与土木工程相关的选修课程,如环境工程、建筑设计等;(4)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课、实习等。

2. 实践教学(1)实践课程:设置土木工程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实践技能;(2)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在工程公司或者建筑工地进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实践;(3)毕业设计: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科竞赛组织学科竞赛,如土木工程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四部分:培养效果分析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学生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培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及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与要求
本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学生应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建筑结构、道路和桥梁等方面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现代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应用前景;
3.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
4. 具备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5. 具备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熟悉土木工程的主要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具有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建筑工程方向修完所规定的189学分(含专选课14.5学分、公选课9 学分、实践教学38学分)、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修完186学分(含专选课14.5
学分、公选课9学分、实践教学35 学分)准予毕业。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同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以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

五、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
公共课808学时,占总学时约29%;
基础课244学时,占总学时约8.7%;
专业基础课732学时,占总学时约26.2%;
专业课736学时,占总学时约26.4%;
选修课270学时,占总学时约9.7%。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要求
包括房屋建筑学设计、测量实习、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30-32周。

实践环节说明:测量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一周;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为四周,学生到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掌握建筑技术和管理的基本实践知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间为四周,安排学生到经济发达地市进行调研,拓宽知识面,要求学生了解最新的设计、施工方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全部设计内容,具有初步设计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

考试课为百分制;考查课为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选修课为通过和未通过。

八、课程简介
1.结构力学:掌握杆件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2.房屋建筑学:分为民用建筑设计与工业建筑设计两大部分,主要研究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

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主要内容有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和压缩性、土中应力和地基沉降、土的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土坡稳定分析、浅基础、桩基础和挡土墙设计。

4.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内容有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

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要内容有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极
限状态设计方法、受弯构件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受拉构件及受扭构件截面承载力、钢筋混凝土变形及裂缝。

6.钢结构设计原理:主要内容有钢结构设计方法、钢结构材料、钢结构基本构件包括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和拉压弯构件的设计以及钢结构的连接包括焊缝连接、螺栓连接的计算和节点设计。

7.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主要内容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设计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砌体结构的非抗震及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8.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内容有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使用。

9.土木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主要内容有地图投影、地形综合、地形图测绘、地形图应用、民用建筑物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等。

10.建筑施工组织:主要内容有施工组织概论、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

11.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主要内容有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预测与决策、建筑企业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2.建筑结构抗震:主要内容有结构抗震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抗震设计。

13.结构试验:主要内容有结构试验荷载模拟、结构试验量测技术、工程结构静载试验、工程结构动载试验、结构的可靠性检测与鉴定、模型试验、工程结构抗震试验、结构试验数据处理。

14.交通工程学:主要内容有人的交通特性、交通量特性、车速特性、行车延误特性、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停车设施规划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以及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15.勘测设计;主要内容有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组与技术标准、道路交通特点与路网规划基本原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16.路基路面:主要内容有一般路基的设计原理、路基稳定性设计、路基防护与加固、挡土墙设计与施工、公路排水设计与施工、路基施工。

17.桥梁工程:主要内容有中小型桥梁的构造原理、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和墩台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大跨度桥梁的构造设计和施工特点。

18.公路施工组织:主要内容有公路工程监理、施工组织概论、流水作业方
法与网络计划技术。

19.基础工程:主要内容有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型基础等,主要研
究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基底反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基础内力和配筋的计算方法。

九、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
1.对毕业论文的要求
毕业论文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独立完成,论文要有质量。

2.必修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全部的必修课程。

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后续课程的要求在适当的学期选修必要的课程,修得相应学分。

3.公选课课程共180学时,由学校统一安排。

其中,学生在第二至第七学期自主选修教育部规定的8门艺术素养课中的任意一门课20学时(1学分)、
学校限选的就业指导类课20学时(1学分)、健康教育课8学时(0.5学分)及各学院在专业教育阶段结合就业培训安排的机动课52学时(2.5学分)后,其
余80学时(4学分)可参加学校组织开设的公选课,也可按个人兴趣自选校内
其他专业开设的任意课程,申请后以自学为主,第二学期初随重考考试,及格以上即获得学分。

4.本专业分为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生修完公共课、基础课及工程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后再分别学习各自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有关选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