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工艺流程培训-资料
PERC SE 单晶电池工艺-培训资料

工艺流程:
AlOx
SiNx
SiNx
BMO Buffer Modules Out BMO/UM Buffer-Out / Unload Module LM/BMI Load / Buffer-In Module PM Process Modules (1 st PM: AlOx; 2 nd and 3 rd PM: SiNx) TM/BMI Transfer / Buffer-In Module
JiaYue SOLAR
光照下 衰减
加热下光 照恢复
制程目的:在加热和光照条件下,使电池片BO形成稳定结构,从而减少光衰,处理后 的电池在工作条件下理论上不再衰减;
20
PERC电池制程@测试/分选
制程目的: Purpose: (1) 光电转换效率的量测与分级。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testing and grading. (2) 检测电池的外观、颜色。 Cell appearance and color sorting.
18
PERC电池制程@丝网印刷&烧结
JiaYue SOLAR
丝网印刷&烧结:
PERC电池需使用专用背银和背铝浆料,保证AlOx+SiNx叠层膜钝化效果,以使电池性能 达到最优。 下图为激光开槽处铝浆填充处的SEM图,需搭配铝浆和烧结方能实现卓越的填充效果。
激光开槽处铝浆填充效果由差至好
19
PERC电池制程@恢复炉
AlOx SiNx
Al BSF (Local)
PERC SE 电池结构为在正面制备选择性发射结,背面沉积介质膜钝化层AlOx/SiNx,此结构 可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简要说明电池片的生产工艺

简要说明电池片的生产工艺
电池片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前处理:包括清洁、去胶、去污等步骤,以确保电池片表面干净无污染。
2. 扩散/沉积:将硼、磷等杂质通过扩散或沉积工艺添加到硅片中,形成p型或n型半导体层。
3. 光刻:使用光刻胶覆盖在硅片上,然后通过模板进行曝光,形成所需的图案。
4. 电镀:将金属材料通过电化学反应沉积在图案上,形成电极或连接线。
5. 激光开孔:使用激光刻蚀技术,在硅片上形成微小的洞孔,以便后续步骤中填充适当的材料。
6. 清洗:清洗掉残留的光刻胶、金属材料和其他杂质,保证电池片表面的纯净度。
7. 后处理:包括退火、合金化、钝化等步骤,以优化电池片的电性能和稳定性。
8. 分割:将一整块的硅片切割成单独的电池片,通常使用钻石圆锯进行切割。
9. 灌装/包装:将电池片放入适当的包装容器中,并进行密封,以保护电池片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电池片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具体工艺流程会根据电池片的类型和制造商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及原理

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及原理一、简介太阳能电池片,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其工艺流程涉及多个复杂步骤,每个步骤都对最终的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太阳能电池片的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二、太阳能电池片工艺流程1.硅片准备:首先,通过切割硅锭得到硅片,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埃。
硅片的品质和厚度对电池片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磷掺杂:在硅片上施加磷元素,通过扩散技术将磷元素掺入硅片中,形成n型半导体。
磷的掺杂浓度决定了电池片的导电性能。
3.镀膜:在硅片表面镀上一层减反射膜,以减少表面反射,提高光吸收效率。
常用的减反射膜材料包括二氧化硅和氮化硅。
4.印刷电极: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硅片背面印刷电极,并烘干。
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影响电池片的电流收集能力。
5.烧结:通过高温烧结使电极材料与硅片紧密结合,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
6.测试和分选:对电池片进行电性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选。
合格的电池片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则进行回收处理。
7.包装:将合格的电池片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性能。
包装材料一般选用防潮、防震的材料。
三、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片的工作原理基于光伏效应,即光子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能量使电子从束缚状态进入自由状态,从而产生电流。
具体来说,当太阳光照射到硅片上时,光子能量激发硅中的电子,使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在价带和导带之间产生电子-空穴对。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向电池片的负极和正极移动,形成光生电流。
此时,如果将电池片的正负极短路,则会有电流流过电路,从而实现光电转换。
四、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太阳能电池片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材料和优化电池结构,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电池片工艺流程

电池片工艺流程
电池片工艺流程是指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硅片制备、铝化膜、铝电极、N型掺杂、P型掺杂、金属化和制品检验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池片工艺流程。
硅片制备是电池片制造的第一步。
先将硅棒放入电炉进行高温熔化,然后从熔融的硅池中拉扯出硅棒,再用电锯将硅棒切割成薄片,形成硅片。
铝化膜是指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铝薄膜,用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首先,将硅片放入酸性溶液中进行清洗;然后,将硅片在氟酸溶液中进行蚀刻,去除氧化层;最后,将硅片浸泡在氧化铝溶液中,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铝电极是电池片上的电极,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在硅片表面涂覆一层铝粉末,并进行高温烧结,将铝粉末固定在硅片上,形成铝电极。
N型掺杂和P型掺杂是为了改变硅片材料的电性质,使其在光照下产生电荷。
通过在硅片表面喷射掺杂源,如硫酸或磷酸,然后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使掺杂源扩散到硅片内部,形成N 型和P型区域。
金属化是为了使电流能够从硅片中流出,通过在硅片上涂覆一层金属化膜,如银膏或铝膏,并进行高温烧结,将金属固定在硅片上,形成金属接触电极。
制品检验是在制程中和制程结束后对电池片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光感度测量、电流电压特性测试等。
总结起来,电池片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制造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艺。
这些工艺通过将硅片制备、铝化膜、铝电极、N型掺杂、P型掺杂、金属化和制品检验等环节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片,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电池片生产工艺(内部培训资料)

SiO2 6HF H 2SiF 6 2H 2O
绒面的密度和它们的几何特征同时影响着太阳电池的陷光
效率和前表面产生反射损失的最低限。尺寸一般控制在 3~15微米。
1. 反应温度(冷却系统) 2. 溶液浓度 3. 反应时间的长短 4. 槽体密封程度(排风情况)
当硅片从氢氟酸中提起时,观察其表面是否脱水, 如果脱水,则表明磷硅玻璃已去除干净;如果表面 还沾有水珠,则表明磷硅玻璃未被去除干净。
甩干后,抽取两片硅片,在灯光下目测:表面干燥, 无水迹及其它污点。
SiNx:H简介 SiNx:H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PECVD原理 光学特性和钝化技术
硅太阳电池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元素:硅(Si)、 磷(P)、硼(B)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如下:
第三层4个电子 第二层8个电子 第一层2个电子
最外层5个电子
最外层3个电子
Si +14
P
+15
B
si
P
B
硅晶体内的共价键 硅晶体的特点是原子之间靠共有电子对连接
在一起。硅原子的4个价电子和它相邻的4个原子 组成4对共有电子对。这种共有电子对就称为 “共价键”。
在半导体生产清洗和腐蚀工艺中,主要就利用氢氟 酸的这一特性来去除硅片表面的二氧化硅层。
氢氟酸能够溶解二氧化硅是因为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作 用生成易挥发的四氟化硅气体。
SiO 4HF SiF 2H O
2
4
2
若氢氟酸过量,反应生成的四氟化硅会进一步与氢氟酸 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和物六氟硅酸。
注意事项
NaOH、HNO3、HF 、 HCL都是强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其 固体颗粒、溶液、蒸汽会伤害到人的皮肤、眼睛、 呼吸道,所以操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 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长袖胶皮手套。一旦有化学
电池片工艺流程

电池片工艺流程
《电池片工艺流程》
电池片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其制造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包括多个环节的加工和制造。
下面将简要介绍电池片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硅片的准备。
硅片是电池片的基础材料,需要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包括去毛刺、清洗、切割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准备好的硅片将被用于制造电池片的基板。
接下来是P-N接触。
这一步骤是将硅片进行掺杂和扩散,形
成P型和N型半导体结构。
这样就形成了P-N结构,为电池
片的光伏特性奠定了基础。
然后是电极的制备。
电池片需要在表面涂覆金属电极,以便进行电流的输送。
制备电极需要经过多次的真空镀膜、光刻、腐蚀和清洗等工艺步骤。
最后是包埋封装。
电池片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包埋封装,使其具有良好的外部保护性能。
这一步骤包括将电池片封装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基板上,并进行密封处理。
以上就是电池片的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整个流程需要多道工艺步骤协同进行,才能最终制造出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电池片产品。
电池片的工艺流程不仅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太阳能产业需求。
电池片工艺过程介绍

电池片工艺过程介绍
首先,硅片加工是电池片制造的第一步。
硅片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
础材料,需要经过切割、打磨和抛光等工艺,使其表面平整化。
接下来,清洗是为了去除硅片表面的杂质、尘埃和油污等。
清洗工艺
采用一系列化学溶液和超声波清洗设备,确保硅片表面的纯净和平滑。
然后,氧化是将硅片表面形成氧化硅膜。
氧化工艺可以提高硅片的密度,增加电池片的光吸收能力,并防止多余的反射光。
扩散是使硅片表面湿化并注入杂质,以控制电池片的电性能。
在扩散
过程中,硅片被加热至高温,使掺杂源中的材料扩散到硅片中,形成p-n 结。
接下来是沉积层工艺,通过将金属或透明导电材料沉积到硅片上,形
成电池片的正负电极。
沉积工艺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
光刻是将电池片上的主结构进行设计,并使用光刻胶进行掩膜,接着
用紫外线照射使其硬化。
再使用腐蚀剂进行腐蚀,逐渐将光刻胶上的图形
形成。
接下来是腐蚀工艺,通过蚀刻将光刻胶保护的部分硅片或沉积层材料
去除,以形成电池片的结构或孔洞。
最后,进行金属化工艺,即为电池片制造铝和银的印刷电极。
金属化
工艺可以提高电池片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以上就是电池片工艺的主要环节。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工艺过程,如清洗和测试等。
整个工艺过程需要非常精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以确
保电池片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片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太阳电池片生产线培训

快速烧结
目的:
对印刷电极后的电池片进行烘干、烧结,形成 良好的电极接触。
工艺流程:
1.上料 2.预烧 3.烧结 4.降温冷却 5.下料
测试分档、包装入库
电池片在太阳电池片分档机上被逐片测试电 参数及转换效率,并将不同光电转换效率的 电池片分档归类堆码,剔除不合格电池片。 将合格电池组件分档包装、入库。
等离子刻蚀
目的:
由于在扩散过程中,即使采用背靠背扩散, 硅 片的所有表面包括边缘都不可避免地扩散上磷。 因此,必须对太阳能电池周边的掺杂硅进行刻蚀, 以去除电池边缘的PN结。
工艺流程:
1.装片 2.抽真空 3.送反应气 4.起辉 5.充气 6.卸 片检测
去磷硅玻璃
目的:
采用清洗机,去除硅片表面在扩散过程中形成的五 氧化二磷和氧化硅,以便于后续镀减反射膜。
微裂纹检测模块:
检测硅片的内部微裂纹。
在线测试模组:
测试硅片体电阻率和硅片类型。 检测硅片的少子寿命。
表面制绒
目的:
单晶硅绒面的制备 是在每平方厘米表 面形成制绒工序
1.粗抛:高浓度碱溶液 2.漂洗:清水 3.碱腐蚀:低浓度碱溶液 4.盐酸清洗:中和,去除金属杂质 5.HF清洗:去除SiO2层,脱水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密封程度
工艺流程:
1.上料 2.HF酸洗 3.喷淋 4.水洗 5.干燥 6.下料
镀减反射膜
目的: 抛光硅表面的反射率为35%,为了减少表面 反射,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需要沉积一层 氮化硅减反射膜。
丝网印刷
目的: 电池片经过制绒、 扩散及PECVD等 工序后,可以在 光照下产生电流, 为了将产生的电 流导出,需要在 电池表面制作正、 负两个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除机械损伤层
绒面陷光原理图
5
前清洗制绒后的绒面
蜂窝状
多晶酸制绒后wafer表面形貌
金字塔状
单晶碱制绒后wafer表面形貌
6
前清洗工序步骤和作用(酸制绒)
• Etch bath (HF/HNO3/DI water) 1 • 去除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 形成无规则绒面
● 滚轮速度范围 0.5~1.5m/min (注:后清洗速度最好不要超过1.35m/min,速度过快,一方面硅片清 洗或吹不干净,PECVD容易出现白点片;另一方面碎片高,有时 碎片会堵住喷淋口,清洗后出现脏片)
● 刻蚀厚度:0.5-1.5um
● 去磷硅玻璃主要反应方程式 SiO2 + 6HF = H2SiF6 + 2H2O
➢ 刻蚀槽液面的注意事项: 正常情况下液面均处于绿色,如果一旦在流片过程中颜色改变,立即通 知工艺人员。
➢ 后清洗到PECVD的产品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小时,时间过长硅片会污染氧 化,从而影响产品的电性能及效率。
20
产线常见的不良图片
➢ POCl3液态源扩散方法具有生产效率较高,得到PN结均匀、平整和 扩散层表面良好等优点,这对于制作具有大面积结的太阳电池是非 常重要的
13
扩散工艺中的方块电阻
● 在太阳电池扩散工艺中,扩散层薄层电阻(方块电阻)是反映扩散层 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工艺指标之一
● 目前生产中,测量扩散层薄层电阻采用四探针法
8
制绒工序控制及注意事项
➢ 片子表面5S控制 不容许用手摸片子的表片,要勤换手套,避免扩散后出现脏片。
➢ 工序产品单面腐蚀深度控制在3.7±0.5μm范围之内,范围以外的必须 通知当班工艺技术员或工程师来做出调整。
➢ 前清洗到扩散的产品时间: 最长不能超过3小时,时间过长硅片会污染氧化,到扩散污染炉管,从 而影响后面的电性能及效率,如超过3小时要进行酸洗返工。
电池片制程工艺流程及控制点
许志法 Outsourcing Quality
Nov 2019
1
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光生伏特效应
● 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 ● 电子空穴对被自建电场分离,
在PN结两端产生电势。 ● 将PN结用导线连接,形成
电流。 ● 在太阳电池两端连接负载,
实现了将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 Dryer 7 • 干燥硅片表面
7
前清洗腐蚀深度
● 1)工序步骤 制绒→碱洗 →酸洗→吹干
● 2)用到化学品:硝酸HNO3,氢氟酸 HF, 氢氧化钾KOH,盐酸 HCL
● 3) 单面腐蚀深度 3.2-4.2微米 ● 4)滚轮速度范围 0.5~1.5m/min
(注:前清洗速度最好不要超过1.2m/min,速度过快,一方面硅片 清洗或吹 不干净,扩散容易出现蓝黑点片;另一方面碎片高,有 时碎片会堵住喷淋口,清洗后出现脏片)
19
后清洗工序控制及注意事项
➢ 后清洗出来的片子,不允许用手摸片子的表面。收片员工只允许接触片 子的边缘进行装片。并且要勤换手套,避免PECVD后出现脏片!
➢ 工序产品单面腐蚀深度控制在0.5~1.5μm范围之内,且硅片表面刻蚀宽度 不超过2mm,范围以外的必须通知当班工艺人员来做出调整。同时需要 保证刻蚀边缘绝缘电阻大于1K欧姆。
n+ Si
PSG
刻蚀前
● 去除磷硅玻璃的目的:
刻蚀后
➢ 磷硅玻璃的存在使得硅片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受潮,导致电流的降低和功率的衰减
➢ 死层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发射区电子的复合,导致少子寿命降低,进而降低了Voc和
Isc
17
后清洗工序步骤和作用
• Etch bath (HF/HNO3/H2SO4/DI water) 1 • 边刻蚀
9
产线常见的不良图片
药液残留
制绒后表面发白
反应残留物
制绒后油污10Fra bibliotek二 扩散
11
PN结的形成
● 扩散的目的:形成PN结
12
扩散化学反应原理
● 主要化学品:三氯氧磷POCl3(剧毒品),热分解的反应式为:
4POCl3 5O2 2P2O5 6Cl2
● POCl3分解产生的P2O5淀积在硅片表面,P2O5与硅反应生成SiO2和磷 原子,并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磷-硅玻璃,然后磷原子再向硅中进行 扩散
➢ 各个炉管内的石英舟不可以接触除石英桌面外的任何地方,任何金属物 品不许放在石英桌面上,避免沾污。
➢ 方块电阻平均值如不在68±10Ω/□范围内,需将信息反馈给工艺人员 做调整。(安排返工)
15
产线常见的不良图片
扩散后蓝点
扩散后划痕
扩散后黑点
16
三 后清洗
● 湿法刻蚀目的: 利用HNO3和HF的混合液体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去除边缘的N型硅,使 得硅片的上下表面相互绝缘
• Rinse 1
2
• Alkaline rinse (KOH/DI water) 3 • 中和硅片表面的酸;去除表面生成多孔硅 4 • Rinse2
• Acidic rinse (HF/HCl/DI water) 5 • 去氧化层,成疏水性; 去除表面金属杂质;中和表面残留的碱
• Rinse 3 6
四探针测试仪
● 扩散方块电阻控制在68±10Ω /□之间
14
扩散工序控制及注意事项
➢ 扩散间的环境温度要保持在23±3℃,湿度在50%以下。如果环境条件 不符合要求,及时通知外围!
➢ 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配戴双层手套(棉布手套和PVC手套),必须带口 罩,严禁不戴手套接触硅片,严禁用手(包括戴手套)直接接触硅片绒面。 卸片时绒面不能相互摩擦。
• Rinse 1
2
• Alkaline rinse (KOH/DI water) 3 • 中和硅片表面的酸
• Rinse2 4
• HF bath (HF/DI water) 5 • 去PSG
• Rinse 3 6
• Dryer 7 • 干燥硅片表面
18
后清洗刻蚀厚度
● 硅片各边的绝缘电阻>1000欧姆
2
太阳能电池工艺基本流程
前清洗(制绒)
扩散 后清洗(刻边/去PSG)
形成PN结
刻蚀边沿N型硅并去除因扩散生成的 PSG
PECVD SiNx
减少反射,钝化界面
丝网印刷/烧结/测试
形成电极
3
一 前清洗
4
前清洗的功能
前清洗(制绒)的目的:
● 形成绒面,减少光的反射,增加硅片对太阳光的吸收,最终提高电池的 光电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