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甘油三酯含量测定-yql

合集下载

实验四甘油三酯测定ppt课件

实验四甘油三酯测定ppt课件
生化分析相关概念 准确度为一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用于定性描述,如谈准确度高、低,是否合格。
1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减真值之差。 误差和准确度属于不同概念,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2
不准确度的数字表达是不确定度 (标准差和置信区间的半宽度表示)。 可以理解为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之差的范围。
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31
临床意义 富含TG的脂蛋白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TG增加表明患者存在代谢综合症,
需进行治疗。 TG降低比较少见,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肝功能严重损
伤时可见。
32
磺酸盐 Mg2+
26
计算TG的含量 甘油三酯浓度(mmol/L)=A样/A标×标准液浓度
(2.26mmol/L) 单位换算:
甘油三酯mmol/L×88.5=甘油三酯mg/dL
27
实验操作(自动分析)
空白管 校准管 质控管 样本管
试剂1 (ul) 240
240
240
240
蒸馏水(ul) 3
—— ——
13
TG的生物化学 二 TG又称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体内能量的主要
来源。TG处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
14
除TG外,外周血中还存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两者总和不足TG的3%)和游离 甘油(FG)。各种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及其残粒中,TG含量高,被统称为富含TG脂蛋白(TRL),也称残粒样脂蛋 白(RLP)
3
生化分析相关概念 正确度 大量测量的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用偏倚表示不正确度 。 偏倚值(Bias=Xi-x),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

甘油三酯测定的操作规程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分光光度计、离心机、试剂瓶、称量瓶、吸管等。

2.清洁实验用具,保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检查仪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将其放入离心管中。

2.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5-10分钟,使红细胞和血浆分离。

3.用吸管将上清液吸入试剂瓶中,确保不吸入红细胞沉淀。

4.在一个干净的试剂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三酯试剂。

5.将试剂瓶摇匀,使甘油三酯试剂均匀分散。

6.取适量的上清液,加入已摇匀的试剂瓶中。

7.用吸管慢慢吸取液体,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8. 将试剂瓶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为546nm。

9.读取并记录光密度值,作为读取的基准值。

10.按照甘油三酯试剂的说明书,进行标准曲线的制作。

11.将实验样本分别加入已制作好的标准曲线体系中。

12.读取标准曲线上与实验样本对应的光密度值。

1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实验样本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14.计算每个样本的甘油三酯浓度的平均值,并记录下来。

15.清洗实验仪器和试剂瓶,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三、数据处理:1.对于每个样本,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甘油三酯的浓度。

2.将测得的各样本的浓度值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样本组的平均浓度值。

3.根据实验设计和需要,对样本组的平均浓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严格按照试剂的使用说明操作,避免误操作。

3.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换液的避免,避免产生气泡。

4.保持实验仪器的清洁和正常工作,可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5.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仪器和实验台面,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生物化学试验》实验四: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生物化学试验》实验四: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A standard
0.2
M standard = C standard× V standard
正常参考值为10-150 mg/dl。
注意事项
抽提时摇匀静置,待完全分层后才能吸取上层液, 吸取上层液时不能吸入下层液; 选用小试管时试管口径不能太细;
试管使用时必须要干燥;
实验完成后,试管和比色杯必须用皂粉洗干净, 不能有油污,将水甩干,倒置晾干; 枪头必须清洗干净,甩干
组成与含量 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 甘油三酯 10~150mg/dl (0.11 ~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 80.73 mmol/L) 总胆固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 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 0.805 mmol/L)
实验四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Assay of Triglyceride content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清(serum)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 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2、掌握血清甘油三酯化学法测定的基本原 理及主要技术方法
BACKGROUND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PRINCIPLE
甘 FA 油 FA
FA
1、血清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经正庚烷-异丙醇混合 溶剂抽提(isolated )后,脂蛋白变性,结合的甘 油三酯分离。
2、用氢氧化钾皂化(saponified),使甘油三酯水解 成脂肪酸和甘油。
3、游离的甘油被过碘酸氧化(oxided)成甲醛,甲 醛与乙酰丙酮在铵离子存在下,缩合成黄色的3, 5-二乙酰-1, 4-二氧二甲基吡啶,

甘油三酯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甘油三酯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甘油三酯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甘油三酯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甘油三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甘油三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学习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样品检测。

二、实验原理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质成分,其测定主要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甘油三酯的测定通常采用酶法,利用甘油三酯酶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再通过甘油激酶将甘油二酯转化为甘油一酯和磷酸,最后通过磷酸脱氢酶将甘油一酯转化为甘油和磷酸盐。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磷酸盐的量,可以推算出甘油三酯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4.样品准备:采集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分离出血清,备用。

5.试剂准备:准备好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配制好试剂。

6.仪器准备:准备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调试好仪器参数。

7.样品检测:将血清样品加入试剂中,充分混匀,放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进行检测。

8.数据记录:记录每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包括样品编号、甘油三酯浓度等。

四、数据分析9.数据整理:将检测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出每个样品的甘油三酯浓度。

10.数据统计:计算所有样品的甘油三酯浓度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统计指标。

11.数据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例如,可以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来直观地展示不同性别或年龄组的甘油三酯浓度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本实验采用的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方法可靠,可以用于临床诊断。

13.通过对受试者血液样本的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浓度分布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浓度存在差异。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甘油三酯控制标准。

15.需要注意的是,甘油三酯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药物等。

因此,在解释实验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19 生物化学实验--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19 生物化学实验--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目的】1 .掌握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实验方法。

2 .熟悉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实验原理。

【原理】血清中的甘油三酯,经正庚烷 - 异丙醇混合剂抽提后,用氢氧化钾溶液皂化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钾。

甘油被过碘酸钠试剂氧化生成甲醛。

甲醛与乙酰丙酮在氨离子存在下,加热生成黄色的 3.5 一二乙酰—1.4 一二氢二甲基吡啶衍生物。

与同样处理过的三油酰甘油酯标准液进行比色后,求得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此法称为乙酰丙酮显色法又称为 Hantzsch 化学法,是最经典可靠的测定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实验方法,也是国内各实验室最多采用的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下:1 .皂化反应甘油三酯+ 3KOH → 甘油 + 3RCOOK2 .甘油氧化反应甘油+ HIO 4 → HCHO + HCOOH + HIO 3 + H 2 O过碘酸甲醛甲酸碘酸3 .显色反应【器材】1 .分光光度计2 .恒温水浴3 .微量移液器4 .混匀器5 .中号试管【试剂】1 .抽提剂正庚烷 / 异丙醇以 2/3.5(V/V) 比例混合,即正庚烷 200ml 与异丙醇 350ml 混匀,置棕色瓶中保存。

该试剂在室温下可保存两个月。

2 . 0.04mol/L 硫酸溶液取浓硫酸 ( 比重 1.84 , 95%)2.24ml ,缓慢加入约 100ml 蒸馏水中,冷却后再加蒸馏水至 1000ml 。

3 .皂化剂取氢氧化钾 ( 分析纯 ) 60g ,溶于 600ml 蒸馏水中,再加异丙醇 400ml ,混匀,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下保存可使用两个月以上。

4 .氧化剂称取过碘酸钠 650mg ,溶于 500ml 蒸馏水中,然后加无水醋酸铵 77g ,溶解后,再加冰醋酸 60ml 。

5 .显色剂取 4ml 乙酰丙酮,加到 1000ml 异丙醇中,混匀,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6 .三油酸甘油酯标准溶液:( 1 )贮存液 (10mg/ml) :精确称取三油酸甘油酯 1.00g ,用少量抽提剂溶解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最后以抽提剂稀释至 100ml 刻度处。

实验四-甘油三酯含量测定-yql

实验四-甘油三酯含量测定-yql

4、比色法
T = I/I0, A = - lg T
Lambert-Beer 定律(p.11)
A= KcL
标准管法:
C测 = A测/A标×C标
A测:A标= C测:C标
标准应用液1mg/ml×0.2ml
结果计算 :
TG mg/100ml =A测定管/A标准管 ×1×0.2÷0.2×100 TG mmol/L =TGmg/dl×10÷885
实验二十六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Assay of Triglyceride content
(乙酰丙酮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正常值与临床
意义
2、掌握血清甘油三酯化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及
主要技术方法
甘油三酯的生理意义

甘油三酯(TG)的化学组成 TG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 血清中90%~95%是TG
测吸光度: A档
休息状态: 拉杆2档
Let’s begin !

色谱法 酶比色法
实验操作步骤:
1、抽提
取三只干燥小试管加入样品、TG标准液、蒸馏水, 抽提剂及硫酸,充分振荡5min; 静置5min后,吸取 上层液。 2、皂化反应 取三只大试管加入上清液各0.5ml,然后分别加入 异丙醇及皂化试剂,混匀后,放置65℃水浴5min。 3、氧化显色 加入氧化试剂过碘酸,混匀后再加入乙酰丙酮和 氨的混合液,摇匀, 65℃水浴15min,取出冷却后于 420nm处比色。
临床意义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 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 临床检测TG浓度主要用于高脂血症、胰腺炎、 肝肾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和营养学评价 正常值方法

化学法、酶法和色谱法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目的与要求:
了解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正常 值与临床意义;掌握血清甘油三酯含化学 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方法
实验原理:
血清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
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经正庚烷异丙醇混合溶剂抽提后,脂蛋白变性,结合的甘油三 酯分离,再用氢氧化钾皂化,使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 酸和甘油。
注意事项:
抽提时充分摇匀静置,待完全分层后才能吸
取上层液,吸取上层液时不能吸入下层液。
选用小试管时试管口径不能太细,否则溶液
过多不能振荡混匀。
885为甘油三酯平均分子量。
游离的甘油被过碘酸氧化成甲醛,甲醛与乙酰丙
酮在铵离子存在下,缩合成黄色的3, 5-二乙酰-1, 4-二 氢二甲基吡啶,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进行比色,可测 出甘油三酯的含量。
操作步骤
抽提 皂化 氧化显色
结果与计算 100/0.2
正常参考值为30-150mg/dl。

植物甘油三酯的测定

植物甘油三酯的测定

植物甘油三酯的测定1. 样品采集在进行植物甘油三酯的测定前,首先需要采集样品。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植物的整体状况。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选择植物的不同部位,如叶片、茎、根等作为样品。

采集的样品应保持新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受到污染或氧化。

2. 样品处理采集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为后续的甘油三酯提取做准备。

样品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而定,一般包括清洗、干燥、粉碎等步骤。

处理后的样品应保持干燥,并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和污染。

3. 甘油三酯提取甘油三酯的提取是测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和匀浆法。

溶剂提取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将甘油三酯从样品中溶解出来;匀浆法则是将样品与适量的溶剂混合,通过高速匀浆机破碎细胞,使甘油三酯释放出来。

可根据实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

4. 提取液净化提取出的甘油三酯溶液可能含有一些杂质,如色素、蛋白质等,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离心法、过滤法和柱层析法等。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净化方法,以确保甘油三酯测定的准确性。

5. 甘油三酯定量甘油三酯的定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重量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重量法是通过称重计算甘油三酯的质量,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则通过色谱分析确定甘油三酯的含量。

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6.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已知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峰,可以对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分析甘油三酯的组成和结构,以了解植物甘油三酯的特点和功能。

7.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测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收集到的实验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同时,数据处理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实验中的异常值和误差来源,为改进实验和提高测定精度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Gmg/dl×0.011
注意事项:
1、 抽提时摇匀静置,待完全分层后才能吸取上 层液,吸取上层液时不能吸入下层液 2 、选用小试管时试管口径不能太细 3、试管使用时需要干燥,清洗需要用洗涤剂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打开分光光度计,预热20-30min。
2、调节旋钮至需要的光波长。
3、检查拉杆是否在分光光度计的休息状态。 调100% : 调0% : T档 T档 拉杆1档 拉杆2档 拉杆3、4档 标准管,测定管 空白管
测吸光度: A档
休息状态: 拉杆2档
Let’s begin !
实验二十六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Assay of Triglyceride content
(乙酰丙酮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的正常值与临床
意义
2、掌握血清甘油三酯化学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及
主要技术方法
甘油三酯的生理意义

甘油三酯(TG)的化学组成 TG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 血清中90%~95%是TG

色谱法 酶比色法
实验操作步骤:
1、抽提
取三只干燥小试管加入样品、TG标准液、蒸馏水, 抽提剂及硫酸,充分振荡5min; 静置5min后,吸取 上层液。 2、皂化反应 取三只大试管加入上清液各0.5ml,然后分别加入 异丙醇及皂化试剂,混匀后,放置65℃水浴5min。 3、氧化显色 加入氧化试剂过碘酸,混匀后再加入乙酰丙酮和 氨的混合液,摇匀, 65℃水浴15min,取出冷却后于 420nm处比色。

比较准确的是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Van Handel-Caslson法)
乙酰丙酮法:
TG
皂化
3RCH2COOK + 甘油Leabharlann 氧化+ 2HIO4
2HCHO+HCOOH 显色
HCHO+2CH3COCH2COCH3+NH4+
3, 5-二乙酰-1, 4-二氢二甲基吡啶 与同样处理的标准管进行比色,可测出甘油三酯的含 量。
临床意义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 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 临床检测TG浓度主要用于高脂血症、胰腺炎、 肝肾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和营养学评价 正常值:0.22~1.21mmol/L


测定方法

化学法、酶法和色谱法
化学法: 1. 有机溶剂抽提 2. 碱水解(皂化)TG 3. 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后用显色反应测甲醛
4、比色法
T = I/I0, A = - lg T
Lambert-Beer 定律(p.11)
A= KcL
标准管法:
C测 = A测/A标×C标
A测:A标= C测:C标
标准应用液1mg/ml×0.2ml
结果计算 :
TG mg/100ml =A测定管/A标准管 ×1×0.2÷0.2×100 TG mmol/L =TGmg/dl×10÷8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