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之淡之美

合集下载

淡之美阐述

淡之美阐述

淡之美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日,在地铁中,见两位女子,一位施着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象早晨一股清新的风,留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

一位则浓妆艳抹,除了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会让人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是的,淡比之于浓,或许因为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才容易被人接受。

于是,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大自然蕴涵“淡之美”的真谛。

安吉龙王山以它的恬静淡适引来了众多摆脱喧闹寻找安谧的游客。

你沿着一条峡谷漫游,谷底铺满了大块光滑的石头和细小的鹅卵石,清浅的谷水缓缓流淌,游鳞可数,时不时还可见到数条国家保护动物——娃娃鱼。

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到处是翠绿的松柏,褐色的藤葛,苍劲的青竹。

清风徐来,淡香入鼻,你会沉浸在春意的绵绵的情思里。

忽然,你发现一条比拇指稍粗的山泉垂直飞落,溅起点点水花。

青砖绿瓦就坐落在山泉的附近。

房子的左右两边种着几畦蔬菜,几丛疏竹,开着一片野花,一位老者躺在竹椅上闭目养神,几个孩童则在一旁嬉笑着,玩耍着。

这种恬适之美是否比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更令人神往。

人居于此,无心于世的野情,也如碧涧清流,一片澄明!水墨画深得“淡之美”的意韵。

我欣赏过无数的水墨画。

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

墨色有时淡的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者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

那大片大片的空白,其实是给你想象的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那便是水墨画追求的效果。

品绿茶便得“淡之美”的怡乐。

茶,无喧嚣之形,无激昂之态,无刺激之性,一盏浅注,茶叶在杯中徐徐翻滚、展开,一缕缕热气冉冉上升,茶汤现翠、淡雅、醇和。

喝一口,苦中带涩,瑟中有甘,生津,通气,舒心、解乏。

闲暇之余,约上几位好友,在典雅的轻音乐的伴奏下,相对品茶。

上等的茶叶,优质的泉水,平和的心态,往往将身边的灯红柳绿、车马喧哗赶走,超凡脱俗之气隐隐袭来。

修身养性的无穷乐趣可见一斑。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启功肖像《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懋一先生正腕。

一九八五年夏,启功。

杜甫《浣花溪畔四首之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启 功(当代)竹石图题诗句启功 1991年作 双清图 镜心启功 1947年作 林亭秋霁 镜心启功题画诗·白荷图 神工碾玉为花冠,又散翠羽成浮钿。

沉泥肥护根如船,露珠不定汞走盘。

纤芦列作箜篌弦,清风持拨断续弹。

水中万象同此天,无边澄碧相新鲜。

贺监落井水底眠,清凉所喻言非玄。

松煤□处五色全,画不能工化有权。

江湖入手鱼脱渊,高吟早证虾蟆禅。

深冬灯下戏墨,启功并题,时年八十又五。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

启功题画诗·白荷图启功题画诗·白石词意图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丁亥冬日用明贤淡雅之笔写白石词意 启功(一九四七年作)启功题画诗·苍松新箨(tuò唾)图 从来造化本无私,喜见松苍竹茂时。

抱雪凌阳嘉荫远,好培修萚长新枝 启功并题 落款文字:献给为培养新一代而辛勤劳动的教师职工和未来的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们。

北京师范大学敬赠 一九八六年 春节启功题画诗·长松鬰(yù郁的繁体字)鬰长松涧壁生,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生。

启功画并题。

启功题画诗·翠竹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是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东风、杨江同志之属即正,启功八十又一。

钤印:珠申、启功、功在禹下 启功题画诗·烟雨停帆 启 功 启功题画诗·翠竹 舟行豁目矮推篷,雨里潇湘万绿浓。

水竹本无今古异,只令人忆所南翁。

壬申仲夏坚净翁启功 启功题画诗·丹崖翠竹图 索句深宵兴不孤,扬眉忽见晓曦初。

淡之美ppt课件成语释义

淡之美ppt课件成语释义
色彩的层次感
淡雅的色彩也有层次感,通过深浅、明暗的搭配,可以表 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比如在服装设计中,使用淡色系的 搭配,可以突出服装的质感。
味道的清淡
味道的清淡
在味觉艺术中,清淡的味道往往能让人感受到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比如在烹饪中,使用 少量的调料和油,可以保留食材本身的味道。
味道的搭配
清淡的味道也需要合理的搭配。比如在制作一道清淡的菜肴时,可以使用不同味道的食材 进行搭配,以达到味道的平衡和丰富。
淡之美ppt课件
目 录
• 淡之美的含义 • 淡之美的表现形式 • 淡之美在艺术中的运用 • 淡之美的影响与价值 • 如何欣赏淡之美 • 淡之美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01
淡之美的含义
淡的哲学思考
淡是一种生活态度
淡之美是一种追求简单、自然、 平和的生活态度,不追求过于浮 华和繁琐的事物,而是注重内心
的平静和满足。
文学中的淡之美
总结词
朴素自然,含蓄内敛
详细描述
在文学作品中,淡之美表现为语言的朴素自然、情感的含蓄内敛以及情节的平淡。这种风格的作品往 往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内敛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品味人生的平淡与真谛 。
04
淡之美的影响与价值
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01
02
03
培养平和心态
淡泊名利,不争强好胜, 有助于减少焦虑和压力, 培养平和的心态。
02
淡之美的表现形式
色彩的淡雅
色彩的淡雅
在视觉艺术中,淡雅的色彩往往能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的 感觉。比如在国画中,常常使用淡墨来表现山水,营造出 一种清新、自然的效果。
色彩的调和
淡雅的色彩并非单一的颜色,而是通过多种颜色调和出来 的。比如在室内设计中,使用淡色系的墙面、地板和家具 ,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方直骏发冲淡之美

方直骏发冲淡之美

方直骏发冲淡之美初识刘永健,严谨之中带着一丝平和。

俗话说:“画如其人”。

刘永健是一个对艺术严谨、执着的艺术家。

每次拜访他,工作室里大幅的水彩作品,精细耐看的细节描绘,人物神态的生动的传达都让人叹为观止,同时也会被他执着、认真的专研精神所感染。

用徐悲鸿先生的一句话来说是:“尽精微,致广大。

”最早看到刘永健的太行山的小幅水彩画写生作品时,当时非常吃惊于他的独特表现方式。

水彩画的特点是其水色的交融性,但从艺术表现力方面它不如油画和水粉。

刘永健却在方寸之间将水彩的表现力推向极致。

其实,我们留意一下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水彩画就不难发现,水彩画同样能够真实的再现自然。

比如刘易斯的《闺房》、威廉・亨利・亨特的《鸟窝与苹果花》,那种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给人一种时间永恒和持久之感。

刘永健师从黄铁山老师和朱辉老师,他的水彩艺术既有对传统水彩艺术的沿承,也有一份对艺术的独特坚持。

他始终保持对自然万物真挚的感受,细心地描绘家乡的一草一木。

从其细腻的描绘中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命本质的追求与热爱。

他清纯的自然写实主义的画风在今天荒诞离奇的后现代主义艺术面前,显得如此的朴实和真切,由此也给他带来众多的殊荣和奖项。

风格是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与气派,风格也是艺术多元化特征的标志之一。

能否真正理解作品所特有的艺术美,能否对作品做出具体适当的分析和评价,对艺术风格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法国布丰在其《风格论》一书中提出“风格即人”。

艺术风格包含了艺术品的表象形态与深沉精神,也展示了艺术家的独特艺术个性。

刘永健的水彩风景写生作品风格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之美,刘永健的水彩风景写生作品非常注重结构线的穿插,不论是地平线、建筑的内外结构线,还是树丛的线条皴擦都非常讲究。

比如他的惠安写生组画中有一幅描绘船的作品。

他将一组大小不同的船高低错落地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将整个画幅推高,形成纪念碑式的构图形式,画面多了一份沧桑的历史感。

七言绝句《江上》注释及赏析

七言绝句《江上》注释及赏析

七言绝句《江上》注释及赏析七言绝句《江上》注释及赏析《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全诗悠远淡雅,情趣横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江上》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漾:吹过。

脱:脱下。

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译文】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赏析】诗描写诗人泛舟长江所见景物。

起句写雨过天晴,阴云半开,天空呈现出晴朗的景象。

次句写黄昏时的云霞,暮云低垂,在空中缓慢地移动。

作者写景,静中有动,幽远淡雅,情趣横生,寥寥几笔便勾勒了一幅朦胧而略显暗淡的秋江暮云图。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两句从写云转写江边的青山。

青山是“缭绕”的',它曲折萦回,像是要挡住诗人前行的去路,然而正当诗人迷茫之时,却看到点点白帆缓缓驶来。

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心中的愉悦之感可以想见。

这两句写江行所见所感,描绘的画面中不仅有山水、白帆,还有人物。

那回环曲折之青山、时隐时现之帆影,都为画面增添了一种闲淡构悠远的意境,与前两句所描绘的秋江暮云图浑然一体。

这首诗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诗人在晦暗的环境中,不断追寻探索,最终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并找到了一种闲淡之美。

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钟山,追求心境的宁静,创作了大量雅丽工致的绝句,以表达自己闲散恬淡的心绪,这首小诗就是一个典型。

【拓展】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

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

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

清新淡雅 余味无穷——画家邓军作品赏析

清新淡雅 余味无穷——画家邓军作品赏析

邓军作品欣赏
成功书画家网8月7日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协常务理事、成功美术馆签约画家邓军与成功文化集团多次合作,曾参加由成功美术馆、成功书画家网联合举办的“当代书画家雪域梵音圣境之旅”、“佛光·甲午年晒佛节美术名家甘南行”采风活动,其人物画作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近日,画家邓军最新佳作寄至成功美术馆,将在馆内展出。

邓军作品欣赏
邓军的画作题材十分广泛,除了画人物之外,也作花鸟、山水画。

其作品笔法简约,用墨酣畅,浓淡相宜,既有古典的深沉和厚重,又有时代的隽永和清雅。

从此次寄至美术馆的作品可以看出,笔下人物神韵十足,栩栩如生,柔美而不矫作,华丽脱俗;山川溪水壮丽逶迤,气韵雄浑,意象生动;花鸟纯朴中透出稚拙,天趣中显出意蕴。

这不仅是画家笔墨功力所至,也是他对生活的体味,对生命的感悟。

邓军作品欣赏
邓军又名老君,祖籍河南,广西柳州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友好画院特聘画师、广西美协常务理事、广西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柳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柳州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记者/苏娜)。

探究美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

探究美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

探究美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摘要:每一件美术作品都蕴含着它独特的含义,是含蓄的,不易被发现的。

本文通过对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的解读和个人游历的亲身体会,来探究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无言之美”,并且领略这种“无言之美”是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

关键词:美术作品无言之美艺术生活朱光潜先生曾在他的散文《无言之美》中说到:“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作为学习美术专业的我,在欣赏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它蕴含的“言有意而意无穷。

”画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最先是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选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遭遇、心情等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当你站在美术作品前,吸引你的不但只有那精湛的绘画技术、巧妙绝伦的画面,更有那引人入胜的细节。

当你凝望作品的时候,不仅只是为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要明白这幅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无穷之意,画面是有限的,但这并不限制画家们的表现,他们把握好了表现的尺度。

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让作者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去联系空白的情节。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的表达比直接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也更加的表达出“言有尽,意无穷”的意味。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美术作品中的形是艺术家将实际形象转化的在人类情感生活中那些无法言说的,只能通过知觉把握的形。

美术作品的形之美纯粹而精巧地构筑了艺术家认知到的情感和情绪,是艺术家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洞见。

美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需要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并要结合自身的理解去领略其中的美。

淡之美

淡之美

淡之美淡雅之美比之于浓烈之美,似乎更为贴近自然,更易使人接受,好似天街飘下的细雨,滋润万物,寂静无声。

当你走在街上时,一个年轻靓丽不加粉饰的女孩子从眼前走过,一定会使你顿感舒畅,有一种春天般温暖清新的感觉。

但是,如果她浓妆艳抹,“分外妖娆”,你又会作何感想呢?很喜欢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文章清新淡雅、冲淡平和。

淡即是恬淡,既是一种心态,又是一种精神。

林清玄将带着这种心态写作,自然笔下的文字也会变得清新淡雅、颇有禅味之美。

他的文字总是带有一种淡淡的禅味,淡到了极致,也美到了极致。

每当拿起他的散文集低声朗读时,总感觉自己仿佛也进入了某种境界,走在竹林之中,走在溪水之畔。

在他的文字中,总是透出一种看似柔弱实则强劲的力量,细细品来那便是淡。

它带领着人们在清玄先生的精神世界中寻找禅味的美,寻找自然的美。

没有了淡,就没有了禅;没有了禅,便没有了贴近自然的林清玄。

林清玄写过一篇名为《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散文,充分地展现了淡的力量,表现了自然之美。

文章中满眼尽是清新脱俗的思想,没有矫揉造作、大肆的渲染。

可以说,它就像是迎面走来的不加粉饰的女孩子,让人觉得舒服,给人以享受。

“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

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一种淡的心态,一种自然美的思考,都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不得不说,林清玄就像是禅宗旁的一朵白莲,洁白无瑕,淡雅自然。

在绘画的时候,很多人追求色彩的靓丽鲜明,使得画面变得丰富而刺激,借以追求浓烈的美。

但是,画面同样讲求留白,这样才能使得画面整体更加具有美的感受。

可以说,控制好画面色彩浓烈的程度十分困难;但是,如何才能给画面留下恰到好处的空白则似乎更为艰难。

淡之美,其实与古人所说的禅味十分类似,而那些深邃而富有哲理禅偈,实际上就是在追求这种恬淡之美。

淡之美,更有智慧,更有禅味,更为贴近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晋城技师学院)
通用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4
作品赏析学习子任务13 淡之美
课时 4课时班级周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
2、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3、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审批签字
教学资源
准备
课本、录音机、PPT 学情分析
重难点及破解策略1、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2、用图片、事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进行讲解。

教学流程及策划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约20分钟
教学活动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各种美的“浓之意”、“淡之美”
约20分钟
教学活动3、学生讨论分析四种美约25分钟
教学活动4、教师总结约15分钟
教学活动5、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2课时
教师签字:汽修系武樱
教案用纸附页
第(1——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喜欢看美女吗?
明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正值青春的你们
呢?那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看看当下娱乐圈非常走红的一
些艺人吧!
板书设计
二、作者简介
李国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盐城市。

曾任《小说选刊》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如其人,美文的作者李国文,也是一位非常淡定的作家。

他对名誉、地位和评奖一概看得很淡。

被压抑二十年重新执笔,并以写作为生,以写作为乐,从不计较别人对他作品的评断论长,即使成为文学获奖户,也坦然面对。

正因为他对物质无欲,谦和平静,宽容少妒,因此被称作“弥勒佛”,笑口常开。

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著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
(获首届矛盾文学奖)、《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其中《之一》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其中《月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意思的故事》、《电梯谋杀案》《洁白的世界》《都市的黄昏》、《涅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出版过《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楼外谈红》《淡之美》《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文人遭遇皇帝》等著作。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
2、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

3、理清文章脉络。

四、知识讲解
教学活动一、基本知识讲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鸿一瞥()嫩蕊()熨帖()濒临()
所向披靡()赘语()禅偈()水光潋滟()不虞之隙()惬意()裨益()酽黑如漆()
2、解释下面的成语。

惊鸿一瞥
一览无余
所向披靡
欲壑难填
欺世盗名
教学活动二、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各种美的“浓之意”、“淡
之美”
事例浓之意淡之美作者的总结
化妆
“浓妆”“艳抹”这四
个字本身就已经多少带有
一丝贬意。

少女的淡妆,更接近
于本色和自然,给人一种
纯净的感觉。

淡比之浓,
更接近天然,更
容易被人接受。

景色
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
对那些不自然的浓丽景色,
未必会感兴趣。

像淡淡的水墨画一
样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
湖。

绘画
中国工笔画一览无余,
西方油画多浓重。

水墨画富于意境,给
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浓到好处不
易,淡而韵味犹
存,似乎更难。

饮料
咖啡以强烈为主调,能
使人彻夜不眠。

茶是淡的,一杯在
手,给人的怡悦、熨帖、
惬意难以形容。

宁可倾向于
淡。

强劲持久的
兴奋,总是会产
生负面效应。

人生
人生的各种情感关系
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
自然也就重。

人生的各种情感关
系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
以洒脱些、轻松些。

人生在世,
求淡之美,得禅
趣,不亦乐乎?
教学活动三、学生讨论分析四种美(一)女性美——本色自然
自然本色VS浓妆艳抹
(二)风景美——天然淡雅
天然淡雅VS 人工浓丽
(三)绘画美——含蓄遐想淡而韵味VS 浓墨重彩
(四)滋味美——回味清甘回味清甘VS 色泽浓烈
教学活动四、教师总结
女性美自然本色
风景美天然淡雅
淡之美绘画美意境遐想求淡美,得禅趣
滋味美回味清甘
哲理美淡泊致远
粗茶淡饭有真味。

淡中蕴含着真滋味。

人生能由兴荣走入平淡,不知历经多少风雨路才能渐渐悟得。

人生在许多关键处若不能看淡,也易在名闻利养中沉沦,或贪恋各种迷惑而不能自拔。

所以“淡”是高远的人生境界,也是人生必学的一门,否则苦痛必然会常萦身边。

淡,并非无,但却能让我们在进退中,明白取舍与否,所以淡的处世心态,应在平素中涵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武侯在诫子文中以此励勉其子,足见淡泊名利何其重要。

而人生高洁的品德,无不建立在恬淡的气节上,宏远的志向与魄力,也需建立在大公无私的高洁上。

所以古往今来,唯有淡泊其心,才能看破人间名利关,一生清高而不浊流。

第(3——4课时)课文探究
讨论一、“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你希望自己过哪一种生活,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讨论二、人际交往中该如何看待各种情感关系—亲情、友情、爱情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
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总结:浓——感情负担重;淡——洒脱轻松
讨论三、如何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句?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

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

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

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

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总结:浓——情谊淡——交往
思考、如何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1、学生诵读21-24段,理解“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
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一句
——乐观旷达洒脱大气
2、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是人生的极高的境界,是了悟生命真谛之后的飞跃和升华。

五、布置作业
仿写:《之美》(如:少之美、小之美等)
教学后记
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教学内容中关于第三个和第五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愿意锻炼自己的水平。

不过在课时安排上感觉稍有紧凑,针对以上问题,决议在今后的课堂中逐步试行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