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壮年游历
成年后,李白游历四方,广泛结交好友,诗歌创作 达到高峰。
长安之行
李白曾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性格不羁,最终离 开长安,继续漫游生活。
唐代诗歌发展及特点
80%
初唐时期
以宫廷诗人为主,诗歌风格绮丽 婉约。
100%
盛唐时期
诗歌创作达到巅峰,出现了李白 、杜甫等伟大诗人,诗歌风格多 样。
80%
晚唐时期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汇报人:
2023-12-24

CONTENCT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
少年时期
李白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开始创作诗歌 。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歌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熊 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等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奇幻的世 界之中。
视觉冲击力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如“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等句,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璀璨夺目的仙 境景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意境深远
全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黑暗与光明、束缚与自由等,营 造了一个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这个意境不仅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引发了读者对人 生、自由、理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
夸张
诗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如“天姥连 天向天横”、“天台四万八千丈”等 ,极言山之高、天之远,营造出一种 壮阔、神奇的意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重点词句解析
02
01
03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运用夸张手 法,描绘天姥山的巍峨气势。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表达了诗人 对梦游的向往和急切心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诗 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精神。
艺术手法鉴赏
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 法,创造出奇幻的梦境。
诗歌意境的解读与欣赏
诗歌语言的品味与鉴赏
诗歌价值的挖掘与传承
现代人可以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和 欣赏,深入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 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诗歌中的天姥 山、梦境、离别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 个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读 者可以通过想象和体验进入这个世界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现代人还可以通过品味和鉴赏诗歌的 语言艺术来评价该诗。《梦游天姥吟 留别》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 感和音乐美。读者可以仔细品味诗歌 中的用词、造句、音韵等方面的特点 来感受作者的艺术匠心。
诗人在梦中游历了天姥山,遇到了奇幻的景象和人物,如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这些景象象征着诗人内 心的丰富想象和对自由的渴望。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诗人通过对梦境中美好景象的描绘,与现实中黑暗、压抑 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剖析
80%
初始的向往与期待
诗人在一开始表达了对天姥山的 向往和期待,希望能够在梦中游 历这个神秘的地方。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唐代离别诗中 的地位和影响:作为一首优秀的离别 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唐代诗歌 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艺术表现 上达到了很高水平,还通过独特的视 角和深刻的思考,赋予了离别主题新 的内涵和意义。这首诗对后世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2024)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2024)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 图。
2024/1/30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 漫主义色彩。
8
关键意象与象征手法探讨
“天姥山”象征了诗人追求的光明、 自由的世界。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中的“熊咆龙吟”象征着黑暗势力 的嚣张和恐怖,“殷岩泉”则暗示了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不平。
宋代游历诗歌
以陆游的《游山西村》为 代表,描绘了诗人深入民 间、体验生活的真实感受 。
清代游历诗歌
以袁枚的《随园诗话》为 代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 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 。
17
当代游历诗歌创作现状
创作主题
当代游历诗歌创作主题更加多元 化,不仅关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 观,还涉及社会现实、历史文化
等多个领域。
不屈的精神。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怎么能够低头顺从权贵,让自己失去开心的笑容呢?通过这句话,李白展现 了他独立自由的精神风貌和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 练习题答案: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善于运用夸张、想象、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 感和理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通过梦游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奇幻美妙的世界,表达了对自由、超脱 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同时,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03 修辞手法
详细解读诗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 手法,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让学 生领略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024/1/30
12
难点问题探讨及解答
难点问题
探讨学生在理解诗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如诗 歌意象的解析、诗人情感的把握等。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1.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 诗歌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杜牧在旅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临天姥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的期待。

3. 诗歌分析3.1 诗歌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共有八句,整体结构规整,每句仅有五个字。

这种简约而紧凑的结构使得诗歌读起来流畅优雅。

3.2 诗歌意境作者以自己踏上天姥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

诗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3.3 诗歌用词杜牧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4. 诗歌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的期待。

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短暂感触,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5. 诗歌影响《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影响深远。

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呈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美。

,该诗也被广泛用于文化教育中,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这首诗歌的优美之处。

它以简洁而流畅的句式,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诗中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也给予了我们启示和思考。

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谢谢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42页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42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意境描绘
通过对诗歌中描绘的景物、人物 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 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 内心世界。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浪漫主义特色
分析诗歌中浪漫主义特色的体现,如丰富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对自然的赞美等,帮助学生了解浪漫 主义诗歌的特点。
象征手法运用
探讨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天姥山”的象征 意义、诗人的自我象征等,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 在诗歌中的作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录音欣赏
全文朗读
通过专业朗读者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全文朗读,展现诗歌 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录音欣赏
提供高质量的录音文件,供学生下载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 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逐句解读
对诗歌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 读,包括字词解释、句式分析、 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的含义。
音韵与节奏
分析诗歌的音韵和节奏特点,如押韵、平仄、音步 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03
重点难点讲解与拓展
重点词汇、句式解析
天姥
指天姥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境内。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此处指李白的一首长篇歌行诗。
重点词汇、句式解析
01
留别:临别留诗,表达惜别之 情。
02
句式解析
03
04
创意写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 《梦游天姥吟留别》为灵 感来源进行创意写作,培 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围绕诗歌的主题、艺术手 法等展开讨论,激发他们 的思维活力和表达能力。
05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
提问、讨论环节安排
导入问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2024鲜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解读
Chapter
2024/3/28
7
诗歌整体结构与布局
01
02
03
梦游缘起
开篇交代梦游之由,展现 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
2024/3/28
梦游历程
详细描绘诗人梦游天姥山 的所见所闻,展现奇幻、 壮丽的景象。
梦醒嗟叹
诗人从梦中惊醒,对梦境 进行回味和感慨,表达了 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自由 的愿望。
2024/3/28
02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03
04
谈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 的理解和认识
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25
下节课预习内容提示
01
作《将 进酒》
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思考《将进酒》与《梦游天姥 吟留别》在风格、手法等方面
2024/3/28
22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作业布置
Chapter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李白的生平及时代 背景介绍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创作背景及主 题思想
03
诗中运用的艺术手 法和表现技巧
0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 点和艺术成就
2024/3/28
24
课堂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并默写一遍
的异同点
准备在课堂上就预习内容进行 讨论和交流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8
描绘手法和意境表现
夸张手法
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将天 姥山描绘得高耸入云、气 势磅礴,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题 解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梦 游 :梦中游历,说明这首诗的内容。天姥:梦游的对象。吟:古诗“歌行体”体式,内容上多有悲 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说明本诗写作目 的。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写诗赠友 ,以诗明志。

脚著谢公屐 zhuó jī澹澹 dàn魂悸 jì
总结第一段景神奇巍峨情-- --景仰向往
所梦之境
所梦之景(意象)
意境特点
心理感受
月夜剡溪图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清幽宁静恬静幽美
愉悦神往
登山奇观图 (山之日景)
青云梯、海日、天鸡、迷花、奇石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山中奇景图 (山之夜景)
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 巅、云、雨、烟
第 三 段 : 出 梦 慨 叹朗读思考:“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 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如何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 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
·——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不过,这也是作者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 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 清 思 路
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脉络。梦因梦境梦悟(感)
理 清 思 路
研读第一段 第一段: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①齐读第1段并思考: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 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 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山奇观图
意境:雄奇壮美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 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 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 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 天黑了。 感情: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使我不得开心颜”
学习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 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 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 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 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 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 南方倾倒一样。




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不到三年, 就被排挤离开长安,怀着极度悲愤惆怅的 心情离开了京城。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 ,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 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理想 世界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 权贵的蔑视。
课 文 朗 读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3、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梦后感慨。当中有对人生的伤 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 有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后者是主要的感情。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 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 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 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的理想。
特点:雄峻巍峨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 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 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 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 ,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 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梦游之旅

月夜飞渡 登山奇观 山中夜景 洞天奇景

恬静幽美 壮观雄奇 险怪阴森 盛大欢乐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梦惊神伤图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 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 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 雾云霞消失了。
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1.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 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明确:“长嗟”、“惟”、“ 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 着现实时的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围绕“梦游” ,诗人是怎 样展开诗歌的?

空: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入梦的原因是: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 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 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 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 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 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得露出开 心的容颜!
3.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 的什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 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 、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 (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 又回到现实。
李 白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mǔ):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留别:留诗赠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 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 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 歌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运用浪 漫主义表现手法。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 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 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 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 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 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贵 妃捧墨,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 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 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1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山中夜景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 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 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 阵烟雾。
意境:险怪阴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悸动惊恐
栗深林兮惊层巅
入梦缘由: 手法:夸张、衬托 (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中见闻月夜飞渡-登山奇观-- 山中夜景 --洞天奇景
浪漫主义笔调
梦后神 伤感慨
消极---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积极---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背诵默写全篇
月夜飞渡图
学习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 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 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 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 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神奇 (衬托)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高大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夸张)
请概括天姥山的特点,思考为何 要这么写? 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表现了 无比向往之情,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 之念 ---------交待入梦之由
李白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李白思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遭 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 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 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 屑,对自由的追求。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 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1、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 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2、“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 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 精神。
阴森恐怖
洞天石府,仙人盛会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电闪雷鸣,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 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 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 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以彩虹为衣,以清风 为马,云中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飘然而下。 老虎弹着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 多得象麻一样。
意境:清幽宁静
感情:愉悦神往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思考探究
1、“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明确: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 水派诗人,他 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 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 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 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 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 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 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 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 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列缺霹雳
洞天奇景图(神仙洞府,仙人盛会)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境: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盛大
、和乐融融
感情: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 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仙人的出 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如神仙 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 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