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满分作文精选:我读宋词

合集下载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精选21篇)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精选21篇)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进唐诗宋词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篇1我喜欢宋词!便经常走进宋词。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豪放着的激昂,明白了缠绵中的婉约。

走进宋词,我明白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顽皮,也明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苏轼的苦闷,哀伤了李清照的凄婉,品味了柳永的细腻。

走进宋词,便也就走进了词人。

词人的一喜一忧,一离一聚,一生一死,一情一爱,一心一意都在词中展露无疑。

苏轼泛舟赤壁,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赤壁怀古》,词风豪放却蕴含哲理,苏轼定是一个性情刚直,正气浩然的词人吧,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雄放的词来?然而当我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又惊讶于他凝重的思想,多情的笔调,理性的眼光。

走进宋词,便走进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精忠;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走进宋词,便走进“愿我如水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完美爱情。

宋词是宝,宋词是我们身心修养的一部分。

走进宋词,我们的心将越来越美,我的思想也将越来越成熟。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宋词。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篇2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犹如两颗明珠熠熠生辉,它以多姿多彩的语言呈现出美丽的风格,向后人表述着超越苦难、豁达开朗的哲人胸襟和高洁的人格魅力;投射着古人热切关怀国家民族命运的情怀、折射出诗人在那个社会环境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走进唐诗宋词,和李白共邀明月,与杜甫忧国忧民,同辛弃疾慷慨激昂,和苏轼笑傲词坛,共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豁达爽朗的曲调。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苦;仿佛看到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豪气;听到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我读唐诗宋词我喜欢读唐诗宋词。

在我眼中,它们是文学的珍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抒发着千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唐代诗词,尤其是诗,以深沉、雄浑为特色。

一方面,它们描绘了大气磅礴的景象和宏伟的历史人物,如《登高》的“临风拾紫芝,人生若只如初见”,《长恨歌》的“美人如玉,剑如虹”,《将进酒》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

另一方面,唐诗也描绘了纤细微妙的感受和文字游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池上”,刘禹锡的“咏怀古迹五峰”,李商隐的“锦瑟”和“夜雨寄北”,杜甫的“登高”等等。

这些作品,既是对自然和历史的诗化咏叹,也是情感和文学技巧的充分展示。

宋代诗词则以细腻、婉约为主,具有很强的意境感。

它们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沉思。

李清照的词,如《如梦令》的“常记溪亭日暮,恰看秋月映山头”,《如夜雨》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表明了她敏感、脆弱又坚韧的个性和丰富的隐喻与比喻。

辛弃疾的词,如《青玉案·元夕》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何事遣怀不自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夜行船》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则展示了他爽朗、豪放、直率的性格和他的生活感受。

除了它们深邃、美妙、细腻的表现方式,唐诗宋词还鲜明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诗人们开始探索自我、关注生活和人性。

他们倾注很多精力于对卑微寻常生活、寻求个性自由和力量的审视和表现。

而宋代的诗人们,则更加体现了北宋文化的繁荣和丰富。

他们以爱情、友情、家事和情感疏导为主题,以细致的笔调、温情的情怀呈现自己。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婚姻制度、身份尊卑、道德和信仰等方面的思考和讨论。

总体而言,我读唐诗宋词,不仅是因为它们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让我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魅力,拓展了我的视野和见识,参与了文学和历史的沟通,增进了对自己和时代的理解。

我读唐诗宋词作文精选

我读唐诗宋词作文精选

我读唐诗宋词作文中国的历史悠远长久,在中国的古代,有着许多的诗人与词人,比方:李白、王维、杜甫、王安石、李清照······每一位诗人与词人,所作的诗与词都有着不同的风格。

有的豪迈,有的抒情,有的委婉。

诗与词,任何一首所蕴含的情或意,都是不相同的。

我记得学的第一首诗应该是那首?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骆宾王以水为衬托描写了鹅的“毛〞与“掌〞,表达了鹅的形态。

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的夜雨、花落。

花落无声,而风雨的呼唤又与落花的静,形成了强烈的比照,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意。

“醉里挑灯看剑〞,“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不仅给人一种身在茫茫草原、蓝天旷野的豪情,更有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动在心间。

谁能说辛弃疾非为侠骨,却也在无意之中涌出柔情。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也可以闲云野鹤看世间百态,品味现世安稳。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或是诗百姓疾苦,喜、怒、哀、乐,无论哪种,都是这位词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尔同消万古愁〞,从记事之初,李白的诗永远让人感到没有忧愁,他的失意也被万丈豪情抹去,给人一种站在巅峰向下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

李白的诗,就是这种。

他的一生或许充满不得志,可他却能把诗挥洒的淋漓尽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无论是哪一种诗与词,都蕴含着情感与故事,都是文学上的明珠,中国的精粹。

一首短小唐诗让人流连忘返;一段宋词让人沉醉不已;一首流传百年的元曲让人心旷神怡。

每一首诗都让我与作者一起享受他的故事,像在与作者交谈,每一首诗、词、元曲情感不同,但都让我陶醉其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六月那美不胜收的粉嫩的荷花,让我赏心悦目。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我对唐诗和宋词一直很有兴趣,每次看到这些诗句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这些诗歌作品流传至今,展现着古代文化的魅力,具有无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唐 Dynasty唐诗以其精湛的诗歌艺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页。

唐宋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堂课,风格多样,形式丰富,内容丰厚。

历代文人骚客一直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推陈出新,为之后的诗人们树立了巨大的榜样。

这些诗人中,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名家作品唯美、深刻,都体现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情怀,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唐诗在作品中展现出众多元素,无论是写自然、民生、史诗抑或是山水、爱情、战争等话题,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

宋代的诗歌以词为代表,被誉为“以词论宋”。

唐朝已经开始发展宋词,这是唐诗为宋词奠定的基础。

对于宋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抒情歌咏,情感丰富而又真挚。

在崇尚雅致的时代,明月、秋风、花雨等词汇多被描绘,抒发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领略。

同时,宋词所表现出细腻柔美的风格,又带上了一些现实主义的味道。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李清照的《如梦令》等等,这些作品皆以感性的笔法,表达了情爱、平淡的日常生活,传达着每个人的情感和梦想。

总之,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折射出古代文人士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对于读者,唐诗宋词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力,更在于其生活情感和文化内涵,这种感觉仍然在每个人的心中闪耀着光芒,激发着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对人生的感悟。

我将不断阅读唐宋文学作品,探索其中的内涵和典故,接受它们的启示和影响,以此潜移默化地塑造我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我读唐诗宋词(初中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我读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从小就喜欢读唐诗宋词,每当我读到那些优美动人的诗句时,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和震撼。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它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读唐诗的过程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篇。

李白的诗歌多情致意,豪放奔放,他的诗作常常给人一种豪放不羁的感觉,比如《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充满了豪情壮志。

而杜甫的诗则深情厚道,他的《春夜喜雨》中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一句,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李杜二人的诗歌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诗歌在我心中犹如一簇簇绽放的鲜花,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宋词则以其婉约含蓄、意境绵长而著称。

在我读宋词的过程中,最喜欢的是苏轼的词。

苏轼的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思索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读完这些词,总是会让我陶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

除了李白、杜甫和苏轼外,我还喜欢欧阳修、辛弃疾、陆游等词人的作品。

他们的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沉,或豪放豪迈,或清丽婉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代的词作品在我心中犹如一首首优美动人的乐曲,让我享受着文学艺术的魅力。

读唐诗宋词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启迪。

通过读唐诗宋词,我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更能体会到他们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唐诗宋词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博大情感,让我受益良多。

读唐诗宋词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通过读唐诗宋词,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加骄傲和自豪地赞颂着中国传统文化。

初一叙事作文:我读宋词_700字

初一叙事作文:我读宋词_700字

我读宋词_700字我喜欢手捧一杯香茗,在灯光下静静翻阅有关宋词的书,因为这使我的心随之沉静,渐渐迷失在宋词的海洋里。

还记得第一次读宋词的还是在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我在看一篇*,题目为《感悟李清照》。

在这篇*中,最不能令我忘怀的就是李清照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无法理解是什么能让这位才女写下如此凄凉的词句。

带着疑问,我阅读完了全篇*,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宋词。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早年,生活安逸,与她的丈夫感情很好,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李清照的后半生是在流浪逃难中度过的。

她已没有任何亲人,一人在外漂泊流浪。

一天,她看见隔壁邻居家的小女孩在外玩耍。

李清照看她已到读书的年龄,于是就与她交谈,期望她能早日回到书堂去读书。

不料,小女孩却说:“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否则长的以后就会变成你一样,孤独一人,无人陪伴。

”虽说童言无忌,但李清照一股忧伤之情油然而生,她回想早年的种种遭遇,于是写下了千古凄凉绝唱《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感慨。

宋词的美有几千几万种。

不管是“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被,牛衣古柳卖黄瓜”特有的农村之景;还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的暮春西湖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

宋词的情更是数不胜数。

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我们能看出柳永对爱情的执着;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我们能感受到见到心爱之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我们可以明白词人的忧愁之情;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的爱国之情;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我们可以了解爱情的真谛……我尽情的在宋词的海洋里遨游,在宋词的天空中飞翔,我不求海洋的深,天空的高,只想慢慢品味这其中的奥妙和韵味。

啊!读宋词我真快乐!。

我读宋词

我读宋词

我读宋词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珍品。

宋词就是其中一个灿烂耀眼的明珠,仿佛一条中国古典文化的巨龙,舞动在世界的东方。

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更能焕发光彩,永不落幕!供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细细的欣赏与品读。

渔家傲《渔家傲》是词人范仲淹征战边塞时所作,上片写景,描绘了边塞悲凉萧瑟的秋景。

为全诗奠定了凄苦的基调,那南去的孤雁,连角的边声。

一视一听,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切地体会到边塞生活之艰苦,环境之恶劣!长烟、落日、孤城,写出了战事紧迫,敌强我弱,为边塞生活增添了更多悲凉!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战士们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而这无休止的战事又何时才是尽头,思家为国,身在边塞,复杂而又略带矛盾的心情!家乡与国家,亲人与君主,这两种感情都是最重要的,可这二者之间又偏偏不可兼得。

深刻的表现出自古忠孝难两全。

将士们只能选择放弃家乡亲人,而忠君爱国。

全诗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收尾,表现了战征的持久和将士们的无耐与悲凄,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情景交融。

成就了这首千古绝晶。

成为了宋词明珠里一道耀眼的光茫。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圆夜独自饮酒,大醉后所作,这便注定全诗带有飘然朦胧却句句真言的感觉“明月几时有?”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纳入对宇宙,对人生的哲理追寻中。

人生中注定有一些是渴望而不可得的。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诗人无比矛盾的心理,但苏轼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自由自在的人间。

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发问,使月亮都无法回答。

最后正是因为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限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共月的美好祝愿收束全诗,道尽天下离人的共同心声,使人不觉落泪!感同身受,传唱千年!为宋词明珠又增添了一缕无法磨灭的光茫。

我读宋词,读出了词之骨—景色,词之魂—精神!才欣赏到了如此美丽、珍贵的宋词名珠,这旷世奇宝,传至今时今日,成为后人最宝贵的财富!二年九班郝英哲。

我读宋词

我读宋词

我读宋词我很喜欢词,常常慨叹:寥寥数字竟能够准确的表达出那种无以言喻的意境美,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感情,让人回味无穷、感同身受,这也许就是词的魅力所在吧!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做什么都以自己的喜好为准,我认为读词有两个方面是一定要做到的:一是要品味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二是要体会作者的心情。

然而大家对美的感受和对一些东西的领会是和一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的。

因此,我读词立足于自己的经历,用心去感织美和作者的心境,陶冶自己的性情,这便是读词的上乘。

在读词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的把词人的境遇与自己的比较,所以一首词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人的经历也一样,是无数条不重叠的线。

人们往往对与自己经历相仿的人或事特别的有感触,而一首好词的写出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作者所处的境遇。

所以人们在读词的时候就像把自己的相似的经历重新拿出来咀嚼,或喜或悲。

词人们见到一朵漂亮的花,有人想她是怎么开的,有人想她此刻很漂亮,有人会赋予她人性,有人想她终会枯萎,全是因为他们处境不同,那么你对词的理解呢?这完全取决于你的经历。

我们读词的时候会感觉有些词我们仅仅感到描写的景物很美,字句的音韵很美,但却感受不到作者的感情是喜是悲,这是因为你并没有过作者作词时的经历。

人们都说生活就像是苦的咖啡,需要去品味,你才能知道它真正的味道。

我喜欢在午后,寻一片树荫下的草地,泡一壶好茶,翻开词,读着,当节奏停顿时,啜一小口茶,然后读下去,就这个一个下午,什么也不干,像一片茶叶般的漂浮在书香和茶香里。

于是你便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

此刻胸中只有词中的情境,然后在这种情境美中消磨掉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只是因为喜欢词。

我喜欢东坡的词,每次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我都好像看到一个刚过中年却已经白发的人负手立在一条奔腾的大江大河的岸边,对着东逝的河水,河水怒吼着拍着堤岸,卷起一堆一堆的浪花。

他略微的仰着头,遥忆三国赤壁之战,思考着……当年周瑜儒雅淡定地指挥军队战胜曹操的情境历历在目,转瞬便消失在过往的云烟中,这转瞬已经过了数百年,人的一生不过区区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伟大的人物都和芸芸众生一样埋在历史中,既然大家的归宿都一样,我又何必太执着于当下呢?这首词是感时伤怀,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他用这么大气的写法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见作者的胸襟是何等的开阔,但我细细的想来作者此时的心境应该是悲凉和无奈的,充满了无限的沧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宋词
我喜欢手捧一杯香茗,在灯下静静翻阅关于宋词的书,因为这使我的心随之沉静,渐渐迷失在词的海洋里。

读宋词,我体会到了东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子瑾的淡泊。

进而随着他们的心情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面对恋人的离去,只听到寒蝉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节里的暮霭沉沉楚天阔,无绪送别,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无言中包含了何等的深情啊!当词人柳永大醉醒后看到的不过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又该何等的凄凉。

“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又有什么意义呢?日子久远,思恋只能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

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贞给了柳永一丝刚毅,我想,这该是一位多么深情的词人啊!
孤身一人在中秋佳节,喝酒赏月,恐怕也只有东坡这样豪放的词人才能看轻一切,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在大醉后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富有哲理的词句,才能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深切的祝福。

被贬黄州,面对东去的江水,面对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他发出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怀想当年周公瑾羽扇纶巾的飒爽英姿,无不表现出东坡的大气。

而当他面对漫天飞舞的杨花,却比作点点是离人泪,让我们知道东坡同样有婉约的一面。

我想,这又该是一位多么才华横溢的词人啊!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的范仲淹同样有愁苦的一面。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让我联想到黄昏泛舟水上,当不小心进入荷花池深处,却惊飞了栖息的水鸟这样愉悦的画面,易安当年该是多么欢愉啊!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入了他们的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

诗词对我来说,永远充满着吸引力。

啊,读宋词我真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