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TSP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要求-技术交底资料

TSP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要求-技术交底资料

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实行规定一、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1、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布孔规定1)爆破孔24个:孔距1.5米,孔深1.5米;孔高(距地面)1-1.2米;倾角:向下10°-20°;孔径:38mm(不不不小于38mm)2)两个传感器孔:孔深2.0m(不不小于2.0m);倾角:向上5°-10°;距地面高度:1-1.2 m;孔径:45-50 mm(不不不小于45 mm,不不小于50 mm)最终一种爆炸孔距传感器孔距离:17-20 m3)所需材料:起爆器一种(内装好干电池);乳化炸药:3kg-4kg;瞬发电雷管30发;卷尺一把(5m钢卷尺和皮尺各一把)4)注意事项:●应采用瞬发电雷管和防水乳化炸药作震源之用;●必须满足TSP操作旳隧道开挖距离,接受器孔和炮孔应在同一平面上(图);●激发时炮孔中灌水,保证足够旳激发能量在岩层传播以及减少震源带来旳干扰;●假如围岩较软,打孔后轻易塌孔,需做好护孔工作,如使用PVC管支护;●爆炸孔尽量不在电缆线一侧;●爆炸孔布在隧道旳左右侧均可;●最终一种爆破孔尽量靠近掌子面。

●爆破孔、传感器孔,布孔示意图如下:2、现场配合1)施工单位提前2-3天报计划,即告知第三方预报单位;第一次预报施工断面需进洞深55米以上,每次预报长度为100m 左右,两次预报反复搭接长度为10m 左右。

2)假如要做TSP203地质超前预报,则需在每次报计划开始,同步进行打孔,检测单位抵达现场即可开始预报工作。

3)现场需要1名跟班技术员,2名炮工和2名杂工配合第三方进行预报工作。

4)在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时,应停止掌子面及其附近旳施工作业。

二、地质雷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本次采用旳地质雷达为意大利生产旳RIS-K2型,天线使用中心频率为200MHz 和80MHz 旳两种低频屏蔽天线。

有效探测距离在完整灰岩地段不小于20m ,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鉴定。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1)三、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2)四、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方案及原则 (4)五、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 (7)六、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9)七、超前地质预报与测试技术要求 (13)八、其它要求 (21)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3、巴达线站前技术交底。

4、巴达线补充初步设计说明书5、已到的隧道施工图及参考图6、达州建设指挥部制定下发的相关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新建巴中至达州铁路北起乐巴铁路终点巴中车站,向东南经巴中市巴州区的兴文、卢山,平昌县的兰草、金宝、岳家、涵水,进入达州市达县的石桥、石梯,通过渠县的文崇后又经过达县的龙会、渡市过州河,分方向接入襄渝线,向北接入覃家坝站重庆端,向南接入渡市站重庆端。

巴达铁路站前Ⅱ标共计有隧道16座,全长11752m。

其中正线有3座隧道,共计2092m;联络线有13座隧道,共计9660m。

本标段岩层主要为砂泥岩地层,只有鸭子岩、太阳湾1#、2#三座短隧道局部遇到灰岩地层。

本标段地层有白垩系(K)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夹泥岩、粉砂质泥岩,侏罗系(J)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部分段夹介壳灰岩、结晶生物碎屑灰岩、炭质页岩、煤线及薄层硬石膏,三叠系(T)砂岩、泥岩、灰岩及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厚一般0.5m左右,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广泛分布于沿线地表,局部为碎石土、块石土,河床及阶地分布厚度较薄的卵石土。

本标段隧道主要不良地质表现为岩体破碎、煤窑采空区(鸭子岩隧道)、天然气及煤层瓦斯有害气体(李家山隧道为高瓦斯隧道,黎家湾隧道、杨家岩隧道为低瓦斯隧道)。

当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明确隧道位于上述不良地质地段时,应采用相应安全的措施及稳妥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次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程旨在通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测与预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点],涉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描述地质情况],可能存在[潜在地质风险]。

因此,本次预报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识别施工区域内的地质异常,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二、预报方法与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具体预报方法,如:地震波法、电磁波法等]进行地质预报。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探测地层结构、岩石性质以及潜在的不良地质体。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钻探、物探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设备与材料准备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设备与材料:[列举所需设备与材料,如:地震波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钻探设备等]。

所有设备将提前进行检修与校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四、工作流程与步骤现场勘查与布置: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预报点和测线布置。

设备安装调试:将所需设备运输至现场,并进行安装调试。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预报结果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地质预报报告。

结果反馈与应用:将预报结果反馈给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五、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列举安全措施,如:设置警戒线、配备安全设备等]。

同时,所有施工人员将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六、质量控制要求为保证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同时,还将建立严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确保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七、人员培训与分工为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我们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分工。

培训内容包括[具体培训内容,如:地质知识、设备操作等]。

分工方面,将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法包括地震波法、电阻率法、电磁波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 分布、厚度、岩性、含水性等特征,以及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的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法具有快速、无损、 高精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中。
地球化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岩石等介质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详细描述
地质调查法是超前地质预报中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收集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应力等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图, 分析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风险。
地球物理法
总结词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理论和测量技术,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地质变化, 及时更新和完善超前地质预报方 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04
预报结果评估与反馈
预报结果准确性评估
对比分析
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评估预报的准确 性和误差范围。
误差分析
对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之间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误差 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精度评估
01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地点和钻孔位置

采集方法
0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如钻探、物探等,进行数
据采集。
数据整理
03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号,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异常 值处理等。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提 取有用的信息。

高速公路项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高速公路项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高速公路项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根据上级单位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项目对隧道专项检测的招标文件以及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条项目公司质量监督部负责对隧道专项检测单位进行管理,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第四条隧道专项检测单位必须严格工作程序、恪守工作纪律、执行项目公司各项管理规定。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五条隧道专项检测单位进场后应及时组建项目部与现场检测小组,项目部应配备独立的办公、生活、交通、通讯等设施。

第六条隧道专项检测单位应按照合同要求合理安排进场人员和设备,确保进场检测设备的数量、状态、性能以及人员数量能满足合同要求和工作需要,同时加强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与校准,确保检测设备状态良好。

第七条项目公司会不定期组织总监办、驻地办、施工单位联合对隧道专项检测单位的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用车辆、办公设备、检测项目及频率等情况进行检查。

第八条隧道专项检测工作不得转包、分包。

一经发现,对责任单位予以清退,并按合同相关条款进行严厉处罚。

第九条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认为需要重新对隧道某特定部位进行地质预报的项目,应尽义务完成。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条隧道专项检测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测工程师、检测员数量、资质条件必须严格按合同文件要求进行配置,并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根据标段实际情况可以设立检测小组。

第十一条隧道专项检测人员应挂牌上岗、统一着装、统一标识,进场后尽快熟悉相关技术图纸、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等内容。

第十二条隧道专项检测人员应坚持科学严谨、客观公正、数据说话的工作原则,及时、主动、认真地做好超前预报工作。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和复杂化,地质环境对于施工项目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前进行地质预报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探讨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地质调查与分析2.1 初步调查在确定施工区域前,进行初步地质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地质地貌、岩土特征、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初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2 详细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位、断裂带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潜在的地质风险,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地质风险评估3.1 风险识别基于地质调查结果,对施工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包括地质灾害、地陷、滑坡等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潜在的施工隐患。

3.2 风险评估通过专业的地质工程师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对不同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为制定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四、施工方案制定4.1 技术方案根据地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施工实施与监控5.1 施工实施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2 监控措施实施施工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措施。

通过地质监测、传感器监控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风险。

六、总结与展望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的地质调查、风险评估和施工方案制定,可以有效减少地质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地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前地质预报将在工程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隧洞地质超前预报专项方案

隧洞地质超前预报专项方案

目录一、编制目的 0二、编制依据 (1)三、工程概况 (1)四、工期打算 (2)五、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2)超前钻孔探测 (2)地质雷达 (3)TSP203地质预报 (3)地质调查 (5)红外线探测 (6)加深炮孔探测 (6)水文地质分析 (7)六、超前地质预报的要紧内容 (8)断层预报 (8)涌水突泥预报 (9)七、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 (10)八、相关仪器配置 (11)九、数据记录与分析 (11)十、平安与环保方法 (14)隧洞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一、编制目的进一步查清隧洞开挖工作眼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随时把握隧洞前方地质转变情形,确保隧洞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依照本工程地质特点,特编制此专项方案。

二、编制依据一、《工程测量标准》(GBJ50026-2007)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SL303-2004)3、《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开挖施工技术标准》(DL/T 5099-2020)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平安标准》(GB 50194-1993)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六、《爆破平安规程》(GB6722 -2020))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20)八、《质量治理条例》(2021)三、工程概况浆水泉水库~孟家水库段:本段工程为新建隧洞,断面形式选用城门洞断面,洞高为3m,洞宽为。

浆水泉水库上游设浆水泉分水口,埋设DN800螺旋钢管54m;洪山溪设分水口,埋设DN800螺旋钢管32m。

隧洞长约,其中Ⅱ类围岩915米,Ⅲ类围岩1058米,Ⅵ级围岩444米,洞身最大埋深约103米。

隧址区属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相对高差103m左右,隧洞为长期稳固地块,所受地质构造应力阻碍较弱,褶皱、断层不发育,岩层产状近水平,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

隧洞洞身处未发觉地下水,但洞身存在少量的基岩裂隙水,雨季时水量会增大。

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适于TBM施工HSP法预报技术实施方案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及内容1.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1.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2编制依据(一)《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二)《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三)《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四)《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TBM施工地质预报方法的技术要求及本工程方案设计3.1TBM施工地质预报方法的技术要求在TBM施工隧道地质预报中,由于TBM掘进机独特空间结构,其对地质预报探测适应性要求较高,通常造成一些常规探测方法探测成本高昂、探测复杂、探测具有破坏性等问题,其对信号源、探测空间、布极可行性等均有限制,因此限制了这些预报方法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1、掌子面无法直接布置测线;2、空间狭小,需钻探测孔地质预报方法(如TSP、TGP等),操作不便、且费时;3、如采用炸药震源激发的预报方法,应采用特殊处理,费时,且存在安全风险;4、如选择在TBM后方进行探测,探测距离与精度无法保证;5、预报方法应布极简单、影响施工时间短等;6、TBM在遭遇不良地质体时常常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处理,对较大不良地质体时探查精度要求较高;7、TBM掘进速度较快,短距离预报法无法较好的指导TBM掘进,实现预期效果。

因此,在选择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其适应性,选择高效且适应的探测方法,必将事半功倍。

3.2本隧洞工程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方案设计主要采用H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该系统不仅适用于钻爆法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也适于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莆铁路青云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1 工程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青云山隧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起点位于永泰县岭路乡后坑垄村,穿越青云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

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

总体地形:DK491+250~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40°;DK493+850~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

地形坡度一般50°~80°,局部近90°,甚至倒悬。

DK504+700~DK513+430海拔标高为580~145m,地形坡度较缓。

1.2 不良地质概况1.2.1 岩爆地段青云山隧道最大埋深为900m,隧道埋深较大地段的硬质脆性岩主要为英安质晶屑、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流纹岩、次石英二长斑岩、凝灰质角砂砾岩等。

γ=27KN/m3,硬质脆性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取Rc=100MPa。

根据计算,青云山隧道埋深小于260m时,不会产生岩爆,埋深在260~390m范围有岩爆发生的可能或产生轻微岩爆。

埋深在390~730范围,会产生中等规模的的岩爆,埋深大于730m时,会产生较强岩爆。

以下几段硬质岩地段:DK492+250~DK493+850、DK494+500~DK495+400、DK495+700~DK498+000、DK499+100~DK500+300洞身埋深730≥H≥390m,属于中等规模岩爆区,DK500+300~DK500+600洞身埋深H≥730m,属于强岩爆区。

1.2.2 软岩大变形地段青云山隧道软质岩为K1sh2a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粉砂砾岩、细砂岩等,γ=26.5KN/m3,软质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取Rc=2.5MPa,经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判别法计算评定,DK500+600~DK505+000凝灰质砂岩隧道埋深H≥326m,位于极高应力区,DK505+000~DK505+250凝灰质砂岩隧道埋深326≥H≥174m,位于高应力区,可能存在软岩变形。

1.2.3 高地温地段正常情况下,地温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均匀上升,青云山隧道根据实测数据反算:DK492+500~DK493+250、DK494+550~DK497+900、DK499+200~DK505+300共三段,预测温度可能超过28℃,大于我国矿山劳动保护条例的保证工人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上限温度,属于存在地温危害区域。

1.2.4弱透水层和破碎带(断层)地段青云山隧道工程区域内发现12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均属强富水段,最小的涌水量571.36m3/d,最大的571.36m3/d,隧道开挖将破坏原来的地下水水力平衡,在水压的作用下,沿裂隙发育及断层破碎带地段可能发生突泥、涌水现象。

由于隧道穿过的岩层存在弱透水层和破碎带(断层),隧道开挖后,形成地下水的人工排泄边界,隧道附近水力梯度加大,对结构面的潜蚀作用变强,最后导致裂隙张开度增大,岩体强度减弱,变形加剧,并形成新的裂隙,这些新裂隙反过来又促进地下水向隧道的汇流,如此下去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会从裂隙、断层中涌入隧道,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也会破坏青云山景区的瀑布流水。

2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2.1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的目的本标段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有断层、节理裂隙段,有高地温段,有软弱围岩,有岩爆地段等。

不良地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通过地质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含水情况及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以便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通过预报,可以了解掌子面前方短距离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类别,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正确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案方法的重要依据,我单位拟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先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预报前方围岩的结构特性,基本掌握断层或软岩大变形地段的大致位置,待开挖至预测的断层结构面15-20米时,再采用超前水平地质钻机进行超前钻孔,准确判断断层位置及断层内充填物的性质、富水情况及水压,判断涌水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可行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进行施工,在超前处理措施实施后进行隧道施工,地质专业工程师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断面地质素描,通过三者有机结合,准确判断前方未开挖地段的围岩情况及超前处理措施的效果。

2.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机构施工中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作为一个工序来进行安排,成立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小组,配备先进的预测与预报设备和仪器,建立地质预报管理组织机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工程部长任副组长,地质专业工程师、水文工程师、试验专业工程师、物探程师任成员的组织机构,配备TSP203地质超前预报仪、HSP水平声波反射仪、红外探水仪、超前水平地质钻机、数码摄像机等先进仪器以组成完善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体系,全面实施本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组织机构见图1。

总工程师任组长:全面负责综合测试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负责;工程部长任副组长:组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及试验等专业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日常工作;地质工程师:负责隧道工程的地质超前预报和调绘、监测以及测试、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施工工程措施建议;水文工程师:负责水文地质调绘、测试及隧道涌水量的预测与环境水文地质评价;物探专业工程师:负责物探测试工作;试验专业工程师:负责岩、土、水样的测试、试验工作。

2.3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为保证隧道的顺利施工,避免地下水发育地段突水、突泥的发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失,破坏青云山景区生态环境,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判定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并纳入工序管理之中。

经过超前地质预报,在开挖后对地质条件再次认知,通过对比反馈信息和分析,逐步提高对围岩的预报判释的准确性。

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程图2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程序图2.3.1超前探测主要针对地下水发育地段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岩层接触带、构造及发育带2.3.1.1超前物探长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TSP203地质探测仪(探测距离约200m),对比方法为水平钻孔超前探测。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的地质状况。

它是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间距1.5米),进行微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在隧道前方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差别越大,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信号也就越强。

返回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接收转化成信号并进行放大,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位置及方位。

见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图3。

图3 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图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的操作方法:在距开挖掌子面5米处的边墙上(按示意图)布置探测爆破点,间距1.5米,用风枪在布点处垂直打眼,深度为150㎝,在靠近掌子面同侧边墙上打一排爆破点。

在距掌子面55米处同侧边墙上打一接地孔(深2米)。

将爆破孔内渣粉用高压风吹干净后装0.05KG炸药,用电雷管逐个起爆。

将TSP203探头放入接地孔并抵紧孔底,启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待系统正常后,指挥人员发令起爆,待地震波信号在系统中传输完毕后保存图像,然后进行分析前方地质情况。

2.3.1.2水平钻孔超前探测采用钻孔超前探测,钻孔孔径≥50mm,钻孔长度≥60m,准确探测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并对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的超前探测成果进行验证。

在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的分析基础上,只能描绘前方围岩断层破碎带的准确位置、围岩完整程度及坚硬程度的大致情况,但不能准确判定含水情况。

因此,为了更准确判定断层内的充填物及含水情况,在距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的分析的破碎带界面30米,用水平钻孔进行超前探测。

超前探孔每循环原则上设3个,钻孔深度不小于60m,两循环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5m。

3个探孔中其中一个须采用地质钻机进行取芯,通过对芯样完整程度的分析及钻孔速度的快慢、钻孔出水的清浊及水压,来判断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根据钻孔的出水量及水压可判定前方围岩的富水情况及涌水可能性的大小。

采用超前水平钻孔可以最直接的揭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特征,准确率很高。

采用长短钻孔相结合,并结合其它探测成果,可取得良好效果。

超前水平钻孔采用MK50型地质钻机施工。

探孔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探孔布置示意图根据预报及探测的结果,分析判定围岩的级别,决定是否采取预注浆或超前支护、加强支护等措施。

2.3.2常规地质法2.3.2.1 超前上导开挖揭示在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道坑超前下导坑可达到50-100米、通过上导坑的开挖揭示隧道围岩的真实情况,做好掌子面与侧壁的量测和地质素描。

主要工作有:对应位置的里程桩号、底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与产状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充填情况、洞壁变形破坏特征、突泥与坍方部位。

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为了确保上导坑的安全施工,必须辅以TSP203地质预报系统的超前地质探测及预报分析。

2.3.2.2洞内涌水的实时监测①上导坑各涌水点(掌子面炮眼涌水)的实时监测。

检测内容包括:各涌水点空间分布、水量、水压、水质与同位素化学,各涌水点位置(里程)、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等特征。

②上导坑洞身涌(突)水的动态监测。

包括:涌(突)水的地质档案、水量、涌(突)水的空间分布、单点涌(突)水及其动态、涌(突)出机制、涌(突)水的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动态特征等。

③上导坑洞内气温与湿度的实时监测2.3.2.3 洞外实时监测岩溶水地表排泄点检测包括:天窗、泉点和暗河的水量及动态、水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变化特征等。

地表河流排泄点检测包括:隧道通过地带上下游河水流量及动态、水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变化特征等。

拟选3~5各控制断面,要求每5~10天检测一次。

大气降水与气温检测:隧道所处地段设3~5各监测控制点,要求每天监测。

根据勘测资料以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和实施的洞内外监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隧道内可能发生大规模(高压)涌(突)水突泥的地段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超前地质预报流程见图5.18。

2.3.3岩爆的预测预报岩爆是地质高应力状态下的应力突然释放。

在隧道埋深大于400米的地段进行岩爆预测和采取逐步释放应力等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