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作工艺及流程

合集下载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家居等各个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玻璃的生产工艺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以供参考。

一、原材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砂、碳酸钠、石灰石、氟化铝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混合等处理,以确保其成分的均匀性和颗粒的细度。

经过处理后的原材料被送入配料槽,准备进行下一步的熔化处理。

二、熔化处理原材料经过熔化处理后,形成玻璃熔体。

熔化处理一般采用玻璃窑炉或玻璃电炉进行,熔化温度通常在1400℃以上。

熔融的原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和搅拌,使其中的气泡逐渐排出,并确保玻璃成分的均匀性。

熔化过程结束后,玻璃熔体被送入成型工序。

三、成型工序玻璃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按照特定的形状进行塑造的过程。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法有浮法、吹制法、挤压法等。

1.浮法:浮法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浇入一个铁皮上,使得玻璃浮在熔锡池上,由于密度差,玻璃可以平均地自然延展成一片均匀的薄板。

这种成型方法应用广泛,一般用于生产平板玻璃。

2.吹制法:吹制法是将玻璃熔体吹入空气中,利用气压和重力的作用,在金属模具上进行成型,然后经过冷却和退火处理。

这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制作中空玻璃容器,如玻璃瓶、玻璃杯等。

3.挤压法:挤压法是将玻璃熔体挤压在两个金属轮之间,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然后再经过冷却和退火处理。

这种成型方法常用于制造光纤、玻璃管等。

四、退火处理退火是将已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再加热,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不同种类的玻璃需要采用不同的退火工艺。

五、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对玻璃制品表面进行加工或涂覆,以增强其功能或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抛光、涂层、镀膜等。

1.抛光:抛光是利用砂轮、抛光机等工具对玻璃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以去除表面的划痕、毛刺等缺陷,使其光滑度得到提升。

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玻璃的制作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曲折,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一、预处理
在制作玻璃之前,必须先进行预处理,以溶剂洗净原料以及本身。

这个步骤对于玻璃制作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除去杂质,使得玻璃更加清晰均匀。

二、原料混合
在预处理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原料混合,将碱土矿、石英砂、饼石以及红铁矿等各种原料混合搅拌。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混合不当,会影响玻璃的质量。

三、熔化
混合完毕后,最重要的就是将混合后的原料熔化,这个步骤使用的是熔炉,熔炉中的温度比较高,大约在1600℃左右。

将原料放入其中,熔化成一个粘性膠状熔体,也就是熔融玻璃。

四、拉延
拉延是玻璃制作的重要步骤,也是最复杂的一步。

使用拉延机将熔融的玻璃拉延成一定的形状和厚度。

玻璃的拉延速度越快,得到的效果也就越好。

五、成型
在拉延完成后,将形状正确的玻璃放入成型窑中微热处理,使玻璃更加均匀,去除气泡,并使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

六、冷却
最后一步就是冷却玻璃,使其恢复到室温的状态,以免在后面的步骤中,玻璃损坏。

玻璃的冷却速度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冷却过快,可能会造成玻璃的断裂。

以上就是关于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它以洗净、混合、熔化、拉延、成型以及冷却等六种步骤完成,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格控制、工艺处理,才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玻璃产品。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沙、石灰石、纯碱和氧化铝。

这些原料经过精细筛分和搅拌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玻璃的原料混合物。

二、原料熔化原料混合物被送入熔窑中进行熔化。

熔窑通常采用燃气或电加热的方式,将原料加热至高温。

在高温下,原料逐渐熔化并形成玻璃熔体。

三、玻璃成型熔融的玻璃熔体通过成型工艺被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式包括浮法成型、吹制成型和拉伸成型等。

1. 浮法成型浮法成型是最常用的玻璃成型方法之一。

在浮法成型过程中,玻璃熔体被均匀地倒入一条长长的金属槽中,槽中充满了液态金属(通常是锡)。

玻璃熔体浮在金属槽上并逐渐冷却凝固,形成连续的玻璃带。

随后,玻璃带通过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切割、磨边等加工,最终形成平板玻璃。

2. 吹制成型吹制成型主要用于制作中空物体,如玻璃瓶、玻璃管等。

在吹制成型过程中,玻璃工人将一定量的玻璃熔体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并通过呼吸的方式用气压使玻璃熔体膨胀,与模具接触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随后,吹制好的玻璃制品经过冷却处理后,即可得到成品。

3. 拉伸成型拉伸成型主要用于制作光纤等细长的玻璃制品。

在拉伸成型过程中,玻璃熔体被拉拔成细丝,然后经过快速冷却固化,形成所需的细长玻璃制品。

四、玻璃加工经过成型的玻璃制品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各种需求。

常见的玻璃加工方式包括磨边、钻孔、热弯曲、热处理等。

1. 磨边磨边是将玻璃制品的边缘进行抛光,使其变得平滑而光亮。

通过磨边处理,可以提高玻璃制品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2. 钻孔钻孔是将玻璃制品打孔,以便安装和使用。

钻孔通常使用钻头进行,需要在钻孔过程中冷却以避免玻璃破裂。

3. 热弯曲热弯曲是通过加热玻璃制品使其变软,然后通过模具塑形,获得所需的曲线形状。

这种加工方式常用于制作玻璃门、玻璃窗等。

4. 热处理热处理是对玻璃制品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增强其强度和耐热性。

通过热处理,玻璃制品可以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五、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对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门窗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门窗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门窗玻璃制作工艺流程在现代建筑中,门窗玻璃是不可或缺的。

它不仅提供了光线和景观的进入,还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和功能性。

然而,门窗玻璃的制作过程却是非常复杂而严谨的。

本文将介绍门窗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材料准备:首先,对于门窗玻璃的制作,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玻璃、胶水、金属框架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玻璃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 切割玻璃:接下来,需要根据门窗的尺寸要求,使用切割工具将玻璃切割成合适的大小。

这一步需要非常谨慎,确保切割的准确性和玻璃的完整性。

同时,为了保证安全,在切割玻璃时应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

3. 玻璃打磨:切割完成后,需要对玻璃边缘进行打磨。

这一步的目的是确保玻璃边缘的光滑和无毛刺,以防止潜在的伤害或损坏。

4. 加工和装饰:根据客户的需求,门窗玻璃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和装饰。

例如,可以在玻璃上进行刻字、丝网印刷或喷涂等。

这些加工和装饰不仅可以提高玻璃的美观度,还可以增加其功能性。

5. 玻璃安装:经过前面的准备工作后,现在可以将玻璃安装到门窗的金属框架中了。

这一步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以确保玻璃与框架完美贴合。

同时,还需要使用合适的密封胶确保门窗的密封性和隔热性。

6. 质量检验:所有门窗玻璃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检查玻璃是否有裂纹、气泡或其他缺陷,并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7. 包装和运输:最后,门窗玻璃制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标记,并妥善安排运输。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玻璃,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总结起来,门窗玻璃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切割玻璃、玻璃打磨、加工和装饰、玻璃安装、质量检验,以及包装和运输。

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细致的操作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门窗玻璃产品。

通过详细了解门窗玻璃制作工艺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窗玻璃的重要性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只有在严格遵循正确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获得满足需求的优质门窗玻璃制品。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由二氧化硅(SiO2)、碱金属氧化物(如氢氧化钠)和氧化金属(如氧化铝)等成分经过高温熔化后冷却而成,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电子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一下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是生产玻璃的第一步。

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碎玻璃、钠碳酸、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粉碎、过筛等工序进行预处理,以达到适合于熔化的颗粒度。

接下来是熔化。

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到玻璃熔窑中,加热至约1500摄氏度左右,使其熔化成为液体状态。

在熔窑中,采用加热电阻丝、火焰等方式对原料进行加热,同时控制熔窑中的温度和气氛,以保证熔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熔化后的玻璃液经过调整和精炼,以达到所需的质量要求。

在精炼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气体或化学药剂的方式去除气泡、颜色和杂质等。

此外,还需要对熔窑中的玻璃液进行搅拌,以保持其均匀性。

经过精炼处理后的玻璃液,将成为可拉制玻璃的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拉成型。

拉成型是将玻璃液通过一根或多根铂金合金铸杆喂进拉出机中,同时在拉出机的两侧施加拉力,使玻璃液连续性地形成一根连续的玻璃棒。

拉成型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速度和拉力等参数,以保证玻璃棒的质量。

玻璃棒经过拉成型后,继续进行切割和球化处理。

切割是将长的玻璃棒切割成所需长度的小块,以便后续加工。

球化是使玻璃块变成球形,以便于后续的制作和加工。

然后是冷却和退火。

玻璃制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这会对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冷却是将玻璃制品经过逐渐降温,使内应力得到释放和散逸。

退火是将玻璃制品暴露在适当温度下的恒定时间内,以达到进一步消除内应力的目的。

最后是加工和检测。

冷却和退火后的玻璃制品可以进行切割、打磨、冲孔、喷砂等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查玻璃制品的尺寸、外观、物理和化学性能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这就是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精心的控制和处理,可以制作出质量卓越、透明、坚固的玻璃制品。

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玻璃制作工艺流程

玻璃制作工艺流程玻璃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熔化、成型、退火和加工。

首先,原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碱硼砂和石灰石。

这些原料经过筛分和混合后,形成玻璃的配方。

接下来是熔化过程。

在熔化炉中,将原料加热到高温,通常是1500℃以上。

熔化后的原料成为熔融玻璃,在特定的温度下保持液态状态。

然后是成型过程。

有两种常见的成型方法:浮法和吹制。

浮法是将熔融玻璃流入一个铁皮浮纸池中,使玻璃均匀展开并冷却固化成带有平整表面的浮板。

吹制则是将熔融玻璃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通过吹气使玻璃膨胀并依附于模具的形状。

成型后的玻璃需要经过退火过程。

退火是将玻璃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并缓慢冷却,以消除网格和内应力,使玻璃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和耐用性。

最后是玻璃的加工。

加工包括切割、打磨和镀膜等工序。

切割通常使用钢轮和水冷剂,根据需要将玻璃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打磨则是在切割的玻璃边缘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滑。

如果需要增加光学性能或改变表面特性,还可以对玻璃进行镀膜处理。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严格的控制温度、时间和工艺参数。

因为玻璃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制作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制作的工艺流程在不同类型的玻璃制品中可能会有所区别。

例如,制作平板玻璃和玻璃瓶等的工艺可能稍有不同。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型玻璃制造工艺,如浸渍和立式拉伸等,用于制作特殊功能的玻璃制品。

总之,在玻璃制作过程中,精确的配方、适当的熔化、合理的成型、恰当的退火和精细的加工等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通过严格控制每个步骤,才能制作出具有高质量和良好性能的玻璃制品。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领域。

那么,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是怎样的呢?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原料准备。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钠(Na2O)和氧化钙(CaO)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接下来是熔融制备。

原料经过称量后,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玻璃窑炉中进行熔融。

玻璃窑炉一般采用煤气或油作为燃料,通过高温加热使原料熔化。

在熔融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助剂,如碳酸钠、氯化钠等,以调整玻璃的性能。

熔融后的玻璃液称为玻璃熔体。

为了使玻璃熔体达到均匀、无气泡的状态,需要进行脱气和搅拌。

脱气是通过加热和抽真空的方式,将玻璃熔体中的气体排除。

搅拌则是利用搅拌器对玻璃熔体进行搅拌,以保证其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

玻璃熔体经过脱气和搅拌后,进入成型工序。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浮法、拉伸法和吹制法等。

其中,浮法是最常用的制造平板玻璃的方法。

在浮法中,玻璃熔体被流入一个铁皮池中,上面浮着锡液,玻璃熔体在锡液上慢慢漂浮,形成一层平整的玻璃带,然后经过冷却、切割等工序,得到所需尺寸的平板玻璃。

吹制法主要用于制造容器、管道等形状复杂的玻璃制品。

在吹制法中,将玻璃熔体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通过吹气使玻璃熔体膨胀,与模具的形状相适应,经过冷却后,获得成型的玻璃制品。

最后是加工。

加工是指对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热弯曲等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加工设备和工具,如切割机、磨边机、钻孔机等。

总结起来,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通过粉碎、混合、熔融、脱气、搅拌等工序,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玻璃制品。

这些制造工艺和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玻璃制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玻璃制造工艺流程

玻璃制造工艺流程

玻璃制造工艺流程
1. 玻璃原材料准备:玻璃制造的原材料包括石英砂、碳酸钠、
石灰石和氟化铝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筛选、洗净和干燥等处理,以确保质量。

2. 原料混合和配料:按照特定的配方和比例,将准备好的原材
料进行混合,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熔化和成型: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玻璃熔窑内进行高温熔化,形成玻璃液。

随后,将玻璃液倒入玻璃成型机器,通过挤压、拉伸、压制等方式,将玻璃制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4. 冷却和退火:经过成型后的玻璃制品需要进行冷却,以使其
固化和增强稳定性。

然后,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提高
玻璃的强度和耐热性。

5. 加工和装饰:经过冷却和退火的玻璃制品可以进行后续的加
工和装饰。

包括切割、打磨、打孔、钻孔、喷砂、丝印等工艺,以
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和用途。

6. 检验和质量控制:在制造过程的各个阶段,对玻璃制品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光学特性、化学成分等。

7. 包装和运输:通过采用适当的包装方式,将最终的玻璃制品保护好,并进行标识。

然后,进行运输和配送,以确保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

以上是一般玻璃制造工艺的流程,根据特定的产品和要求,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
一:原料及配制
主要原料有,石英砂(sio2),纯碱(Na2CO3),方解石(CaO),石灰石(CaCO3),
硼化合物(B2O3),碳酸钡(BaCO3)。

辅助原料:橙色剂,着色剂,乳浊。

助熔。

在配方上,各厂商要依据具体的产品而定,作出适当的调整。

在原料中加入适理的氧化锌可增加产品的韧性,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有色物质可能使产品着色,如加入氧化铜,产品呈绿色或海蓝色:加入氧华钴着色;加入硒粉呈红色,加入的量影响色的深浅。

在配料中一般允许20%的干净回收料,回收料不宜过多,否则产品易出现粒状,突起。

汽泡等。

在配料入炉前,必须将所有料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均匀。

二:熔料
混合料加入熔炉中,进行高温熔化,炉内温度依不同的产品而定,一般都在1200-1600度左右,燃料有重油。

电力等。

熔炉一般有坩锅和池窑两种,一般的坩锅只有一个口,进料与出料都在此口,池窑则可能进料与出料口分开(视工厂规模),这种只有一个口的炉常要在晚上进行加料,然后密闭,一般新加入的料要熔化8个小时方可使用,所以加料是不可以随时进行的,往往等到料已用完后再加,故一般一个缸的料可用一天,约600-900升。

三.玻璃成型
一般的成型方法有吹制(机吹,人工吹),压制,离心旋转,烧制(辅助作用)。

玻璃模具一般采用生铁铸件。

模具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产品品质,因为有的铁质有砂子,则出来的产品就粗糙,有凸粒,在高温下,易脱铁屑而沾在产品上。

一般的模具都有几个排气孔,排气孔很少,一般不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排气效果好的模具,产品的图案,字母则较清晰,模合缝的大小也会影响产品利角的轻重,模具必须预热后方可使用,否则刚产出的产品易破裂。

熔化的料入模具有自动进料与人工操作两种自动进料,每种产品生产前都调好进料量,而人工操作则
完全靠工人的经验了,所以人工操作时,量的多少是很重要的,量太多易使边太厚。

太少,则可能产品不完整,因人工剪料控制的问题,易出现产品边避和底的厚薄以及产品轻重不一致等问题。

吹制产品靠气压而成,所以与气压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气压太大,可能出现底部薄,口部厚,气压太小,则口部可能太薄或根本吹不到,口部却缺少了。

一般的吹制产品有瓶类,罐类。

压制是通过内模压入外模,把玻璃料挤压成型。

两模间的空隙影响产品的厚薄,而内模是通过气压来控制的,所以气压太大可能减少两模上下的空隙,使产品底变薄:若气压太小,则相反。

一般直筒的杯壮都采用压制,但如产品比较高且边要求较薄,则一般用吹,而这种产品最薄处在中部,所以中部易破。

离心旋转,用模具安装在电动机上,通过模具一定的转速把料甩开成型。

电动转速太小,可能甩不开,而使产品不完整,转速太大,可能把料甩出去了或料全甩到上部,使上端厚,底部薄,一般盘壮物采用此方法。

产品出模后需要用钳夹出来,若钳生锈,则可能使产品上沾有锈班,无法清除,所以必须保证钳的干净无锈,一般用玻璃水去擦试,或采用无锈材质的钳。

一般的产品到此时就可进行后段工序—烧边,但有些产品无法用一种模成型,而需要再熔接,熔接必须在产品刚出模时就进行,并且要熔接的另一部分必须是刚挑出的熔化的料,这样才能熔接好,否则易接不牢或炸裂产品。

四.烧边
产品刚出模,一般的口部都不圆滑,而要用高温将之烧圆滑,多用火力。

五,褪火
产品出模后温度很高约500-600度,若这样自然冷却,则会炸爆,故要采用褪火设备使温度慢慢降低。

褪火设备是一个顶部和两侧封闭的输送带形状,一般长10几米,宽1米左右,共有几个不同的温度带,初段温一般与出模产品的温度一样,即500-600度,然后逐渐减低,末温一般是60度左右,褪火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产品极易炸裂,并且一般产品都不是当时炸裂,而是以后或在运输中会炸掉。

六,检查后进入后段加工,如贴花纸或蒙砂等。

七:玻璃产品容易出现的问题:
A 炸裂有很多炸裂的产品在刚褪火后是没有炸裂的,而是在包装箱中或由于碰撞或自动炸裂,主要是退火不够或包装不良造成。

B 汽泡产品上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汽泡,主要是受料的纯度和回收料的含量,以及炉内温度的影响,料含杂质越多或加收料含量越高,以及炉内温度达不到,都可能产生汽泡。

C 水纹表面不光滑,有皱或水波纹,主要是由于温度不够而影响的,或模温太低。

D 杂质或斑点是由于料内含有杂质或熔化的料混在其中,包括料花,黑点黑斑等
E 边避太薄或太厚主要是人工操作时剪料的多或少所致。

F 表面有锈斑主要的模具或夹钳的磨擦所致。

G 模合线太粗或太利两块模的吻合度不好或压力太大。

H 产品不完整。

字体不清晰料太少或压力不足,或温度太低以及排气不良所致。

I 产品表面脏环境差清洁不足或操作不当使污物吸附在产品表面上。

玻璃制品验货注意事项
一:玻璃制品有破损,爆裂,缺口,刮手者绝不能接受。

二:玻璃制品不能有变形,口部,底部不平及歪斜。

三:明料玻璃不可以混含回收料,产品心须透明洁白,无其他杂色,有色玻璃的色调要稳定纯正,均匀一致。

四:无论人工吹制或机器吹制,玻璃厚度都要平均,不可一边薄一边厚。

五:玻璃料应当熔化良好和均匀,尽可能地避免结石(未熔料渣),条纹。

汽泡等缺陷。

六,玻璃器皿部1CM以上不能有汽泡(汽泡效果玻璃除外),口部以下直径大于2MM的汽泡数量不能超过二粒或直径1MM以上的汽泡不能多过三粒。

并且汽泡聚集在一起的现象也不可以接受。

七:玻璃成品退模后,要褪温(火)8小时左右,至少要退6小时,以保证品质较稳定,防止日久产品会自动爆裂。

玻璃瓶罐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从热水糟移到冷水糟中时,一般温差在39度以下应试无破损。

八:玻璃内外不能有太明显的水纹,外表面和内部都不允许有手感的线道,如明显的皱纹,伤痕,磨痕,剪痕和合模线等,表面不能有裂纹与不饱満缺陷。

九:玻璃器皿口部应试平整光滑,没有毛刺和凸起,碰缺。

十:玻璃内外必须干净,不能有杂物,尘土,水渍,玻璃碎屑等在产品内外。

玻璃制品上不能有锈迹,玻璃料内不能混含有黑点,灰尘等杂物。

注意:玻璃制品上的锈迹通常是因褪火时夹玻璃所用的夹钳生锈及模具生锈所致的锈斑沾到玻璃上,之后无法除去。

因此。

夹钳及模具是否生锈,一定要先在生产前除锈才可避免此问题。

另需要注意溶料时要避免灰尘。

杂质等掉入料中,致使产品成型后内部含有杂质。

十一:加酸玻璃,加酸前一定要避免沾上油渍,否则在加酸过程中会有酸洗不均匀致使局部发亮的现象。

加酸后一定要清洗干净残留在玻璃内外的白色粉。

十二:贴花纸产品,贴花纸时要平整,不能歪斜,不能有汽泡,一般要自然风干12小时后再烘烤,因花纸在浸泡时会残留有小水珠,烘烤时小水珠发会顶破花纸而导致针孔的出现。

十三:产品尺寸要符合要求,误差不能太大,若要装配盖子或其他东西,则更应注意产品内口径是否符合组装要求。

十四:产品的外观很重要,但不论什么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检验产品的功能性是否完好。

十五:玻璃是易碎品,产品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必须直立放置,每只产品要用纸包好,且要用蛋格将产品隔开,不至互相碰撞产生破损,具体包装方法视产品及订单要求而定,但有一点,产品的包装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保证出口不会被摔破,足以安全运抵目的地。

十六:验货过程中,要仔细检查产品的包装方法,所用标签及内容,所附说明书内容,内外箱唛头资料等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