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事据《史记·淮阴侯传》记载:汉初名将韩信,淮阴人。
年轻时.在家乡生活孤苦,人们多瞧不起他。
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韩信去投效,可是并没有显出什么才能。
项梁败死以后,项羽派他当了一名侍卫官。
他虽然向项羽提出过一些作战建议,但并没有被采纳过。
后来,韩信便离开项羽的军队,另投刘邦。
刘邦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重用韩信,叫他当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
免死后也只当一名管军粮的小官,没法施展他的军事才能。
有一次,他同刘邦的.亲信萧何谈话之后,萧何却非常钦慨他,认为他是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那时,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汉中,地区偏狭,难于发展。
部下又多是刘邦家乡一带的人,都想四家,因此纷纷逃跑。
韩信见刘邦不予重用,也就跟着逃跑?何听说韩信走了,赶紧连夜去追,亲自把韩信追了回来。
刘邦很生气,抱怨萧何小题大做。
萧何说:“这韩信不是普通的人材。
你若是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果要取得天下,就非此人不可!”萧何竭力赞扬韩信的学识和谋略,建议刘邦拜他为大将军,而且必须选个好H子举行隆重的仪式。
刘邦对于萧何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便接受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对于局势的分析、估计和消灭项羽、统一全国的计划,果然使刘邦听了非常满意。
于是,发兵东下,灭了魏国、赵国,收降了燕闰,征服了齐国,最后又包围了楚箱王项羽,把他彻底打垮,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
刘邦便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萧何做I*丞相。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对韩信却不放心了,首先解除了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不久又把他逮捕,赦免后再改封为“淮阴侯”。
最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和萧何商量出一个计策,把韩信骗进宮中,当场杀害。
因为韩信的成就,是和当初萧何的竭力推荐分不开的;而韩信最后的败亡,也和萧何分不开,所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精选阅读(一):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典故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3篇,已失传。
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
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我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务必铲除隐患。
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韩信首当其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简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简短说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可真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萧何是汉朝的一位大人物,简直可以说是刘邦的左右手。
他的聪明才智,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邦从一个小官儿,一路摸爬滚打,最后当上了皇帝,里面少不了萧何的功劳。
他不仅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还在关键时刻为他解决了不少麻烦。
哎呀,这种朋友,真的是难得啊,简直就像人间珍宝,不能不珍惜。
不过,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
这萧何也不是完美无瑕的角色,后来却因一件事让刘邦对他产生了怀疑。
话说,刘邦在打仗的时候,手下有个叫韩信的将领,打得可谓是风生水起,横扫千军。
可是,这时候萧何却觉得韩信有点儿太过于风光,心里暗想,要是这家伙太过于得意,是不是会对我家刘邦不利啊?于是,萧何就开始在刘邦面前说韩信的坏话,暗示他可能会叛变,真是让人捏把冷汗啊。
刘邦听了,心里就开始七上八下的,想:这萧何不会是想让我对韩信下手吧?结果一来二去,最后韩信真的被刘邦给杀了。
哎,大家想想,这可真是一个悲剧啊,萧何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最后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人心难测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兔死狐悲”,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笑中带泪。
再说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说的就是这意思。
一个人能成就你,也能毁掉你,简直是双刃剑。
你说,这日子过得真不容易,跟朋友交往,真是个技术活儿。
要是你太过于信任一个人,那可就危险了。
要是你太小心翼翼,又可能失去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真是让人感到无奈,简直就是生活的烦恼啊。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比如说,你身边有个好朋友,平时没少帮你,可是有一天,你的成功让他感到不安了,开始在你背后说你坏话。
哎,朋友之间就这样变得微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种时候,你可能会想:这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难道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一位曾经的同学,他特别优秀,学业出众,大家都夸他。
然而,后来他为了争当班长,竟然把我在老师面前的表现说得一文不值。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
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
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
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处死。
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
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
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
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
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
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
后来得知萧何竟亲自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
萧何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
您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
”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吉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
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
胜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胜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胜也萧何败也萧何” 是一句流传千古的谚语,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成功和失败之间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和因果关系。
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萧何。
萧何是秦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在秦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曾经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汉朝初期的一位重臣。
然而,他的命运也在不久之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在汉朝建立之初,萧何因为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被任命为丞相。
他尽心尽力地辅佐刘邦,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萧何的权力逐渐变得过大,引起了刘邦的猜忌。
刘邦开始怀疑萧何是否有篡位的野心。
在这个关键时刻,萧何做了一件让刘邦更加猜疑的事情。
他擅自将太子刘盈送出皇宫,以保护他的安全。
这个举动让刘邦更加怀疑萧何的用心,认为他是在图谋不轨。
于是,刘邦决定将萧何贬为庶人,并没收了他的财产。
在这个戏剧性的转折中,萧何从一位权倾一时的丞相沦落为普通人。
然而,他的命运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萧何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开始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和发展。
在地方上,萧何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当地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他关注农业、水利、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他的努力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尊敬,他的声望也逐渐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何的声望逐渐传到了朝廷。
刘邦听到了萧何在地方上的事迹,开始感到后悔和愧疚。
他认为自己当初对萧何的惩罚是不公正的,于是决定重新启用萧何。
在重新启用之后,萧何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再次成为了朝廷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继续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名臣。
“胜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往往是因果关系的结果。
在取得成功时,我们要保持谦虚和低调,不要让权力腐蚀自己的内心;在遭遇失败时,我们要保持勇气和坚韧,不断反思自己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春秋时期,有一位大将军名叫萧何,他是楚国的名臣。
萧何年轻时就聪明机敏,深受楚王的器重。
他善于谋略,能以少胜多,是楚国的得力干将。
有一天,楚王听说邻国秦国要进攻楚国,非常担心楚国会受到侵略。
于是,楚王召集了大臣们商讨对策。
萧何老老实实地说:“秦国实力强大,我们若要抵挡他们的进攻,必须稳妥应对,不能轻举妄动。
”楚王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问其他大臣,可他们提出的都是军事打击秦国的方案。
楚王心烦意乱,最终听取了萧何的建议,命令全国各地准备粮草,闭关防御,暂时不与秦国交战。
果然,秦国派来的使者看到楚国做好了防备,便不敢轻易进攻,退回了秦国。
萧何的智慧得到了楚王的赏识,他升为楚国的大宰。
他在位期间,悬壁北输百二十城,令楚国民众生活得更加安定。
萧何的功劳也让他渐渐变得骄傲自大。
他以为自己已经非常了不起,开始铺张浪费,任人唯亲,百姓因此生活变得困苦。
他的好恶,恩威肆行,使得身边的人都对他畏而不亲,他的权利也变得不受人恭敬。
就在此时,楚国遭遇了一次空前的大灾害,农田水土不利,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楚王听说后非常焦急,召集大臣商讨对策。
萧何却仍旧自诩智慧过人,对策泰而不实。
最终,楚国实在无法维持下去,百姓纷纷逃亡,楚国衰败不堪。
后来萧何被别国俘获,被迫成为奴隶。
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失败是由于失去了谦虚谨慎、忠言逆耳的品德所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在什么地位都不可自视过高,应当谦虚谨慎,听取他人忠言,不可怠慢百姓,更不可因为缺乏谦卑之心而酿成悲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他骄傲自大,招致了自己的失败。
希望我们都能谦虚谨慎,不要因为得到了一点成就就忘记初心,走向失败的道路。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含义是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
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故事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
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
只任迎宾小吏,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
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
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
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
"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
"萧何说:"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
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
有人告他谋反。
刘邦削了他的兵权。
汉十年,刘邦亲征陈稀。
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
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与萧何的故事。
韩信是秦汉之际的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刚开始在项羽手下,但认为项羽不能成大事,就投奔刘邦,感觉刘邦不重用他,又准备离开刘邦,萧何月下追韩信,挽留下了韩信。
等汉朝建立后,刘邦吕后诛杀韩信,又是萧何帮助刘邦吕后实现的。
后来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某事成败都是同一因素。
例如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使他发展壮大,但“唯才是举”不重视品行,导致用了司马懿,最终曹魏被篡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是韩信,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韩信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都得不到任用。
不得已转投刘邦,韩信离楚归汉,只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
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刘邦不任用,也就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
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啊。
”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
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
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
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
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
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
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
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对方达成默契,在京城做内应。
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没有随从,暗中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一位得罪了他的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与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让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韩信一来,萧何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