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合集下载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活动一开天辟地有始祖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这两则神话故事都是先民对天地万物本源的想象,都属于创世神话,神话中对于天地的形成、万物的来源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主人公盘古和女娲堪称华夏儿女的先祖,他们都具有伟大的开创精神。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重在通过看图、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领略中国神话故事的永恒魅力。

建议安排3课时。

1.说说我们眼中的世界出示万物图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江河,花草树木),让学生从已知的科学角度说说这些事物的起源,教师引导在远古时代,人类由于科学不发达,认知有限,就用神的故事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来源,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2.读读书上的创世神话,走进神秘的远古时代(1)读《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两篇创世神话,教师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出示: 隆隆重而浊四肢躯干血液茂盛精疲力竭累倒滋润翻身混沌奔流不息缓缓一丈撑在劈过去(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借助图片或提纲,按照顺序概述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的过程,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4)品读故事,发挥想象,感受神奇①精读《盘古开天地》a.品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神奇通过观察插图,抓住比喻句,联系上下文感受天地未分开前的神奇状态;通过对比阅读,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的方法想象天地形成时轻重、清浊分离的奇幻过程;通过图片,引导想象盘古化生万物的神奇画面,并模仿课文中“他的……变成了……”句式,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b.读一读,说说我心中的盘古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体会盘古的力大无比、勇于开创和献身精神。

②自读《女娲补天》,迁移前面一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a.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b.找找自己觉得神奇的地方,进行交流。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听了四二班刘老师的《盘古开天地》,浓厚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人印象深刻,很受启发。

刘老师的课堂很有特色:
一、概括神话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刘老师通过情节概括,让孩子们了解神话故事内容,在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马上引出了人物评价和价值观取向,激发了他们对新的神话人物——盘古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在这堂课上,刘老师“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

在教学时,我抓住“抡”“劈”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与决心,并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恰到好处。

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所妙之处。

还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

“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

”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

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勇敢、坚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节课既严肃又活泼,课堂秩序良好。

课堂设计新颖、环环相扣,把握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突出,很好完成了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盘古开天辟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辟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辟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刘严霞《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师老师的课我感触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老师的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顺学而导。

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本领,师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诠释。

二、在表演中体会,在朗读中升华。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师老师让学生根据本文做出动作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

数秒钟后,师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二十秒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覆一日,年覆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紧接着,邢老师读道:“一年过去了……”学生接着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师老师有读:“一百年过去了……”学生再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日覆一日,年覆一年”的意思,通过这一设计,水到渠成,不必大费口舌去解释字面的意思。

同时,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教学时,师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

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发挥想象说“他的(),变成了()。

”做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师老师注重授之以渔始终穿插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归纳中心句,找重点词语,边读边填边说边想象画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丛书回归神话,拓展升华情感,学生对所学所悟进行归纳总结,使整节课的教学具有整体性。

最新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

听了老师执教了这篇课文,我再一次为神话的神奇想象惊叹。

也为岳老师的教学机智和魅力惊叹。

一、创设氛围进课堂课前,岳老师与学生握握手交朋友,老师笑容可掬,语言亲切,温馨在师生中荡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逐渐建立。

接着,岳老师利用课件带来了学生喜欢的朋友,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哪咤、孙悟空、陈香。

学生热情高涨,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谈论着他们的故事,兴趣盎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积极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岳老师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进了课堂,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形式多样识字词岳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既生动有趣,又不缺乏效果地呈现。

有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部首归类、字形分析、动作体验、编字谜等。

教学时,岳老师都把词语送到课文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词。

如教“混沌”时,老师说“混沌”在字典中有二种意思,课文中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这就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语言环境,学字词。

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做动作去体验“抡斧猛劈”“顶天蹬地”。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了“下降”的“降”的造字方法及演变过程,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又感受汉字积淀的中华民族的睿智。

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滋润”的“润”,水从门边过,王在门中坐,是“润”。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滋”的方法。

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岳老师根据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丰富的形式,承载教学的内容,使识字教学更有趣、更有效。

下面是我的一些浅显的建议:1、读字词也应该追求独特感受,读出韵味。

这堂课,老师注重学生咬准字音,薄弱了读字词的情感熏陶。

我以“创造”一词为例:如岳老师借部首分析了“创造”一词。

创造,需要用刀斧披荆斩棘,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所以有立刀旁,走之底。

我建议,此时老师再用经验、用感受去启迪学生:既然创造的历程充满艰辛,创造的过程如此漫长,那么创造一词可以怎么读呢?可以读出创造的艰难,可以读出创造者的坚强,可以读出对创造精神的赞扬。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优秀评课稿篇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优秀评课稿篇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优秀评课稿篇《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

”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

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

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四.重视方法指导赵老师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得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小学语文交流课盘古开天地听课笔记评课稿

小学语文交流课盘古开天地听课笔记评课稿

小学语文交流课《盘古开天地》听课笔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评课稿资料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奇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表达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超级清楚,分三个部份,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躯体制造了漂亮的宇宙的进程描述得超级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宏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沈教师的课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收成颇丰,下面就让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点带面,推动朗诵。

在朗诵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学生读得不睬想,沈教师教师耐心指导,问:“天和地连在一路,盘古如何才能把他们劈开呢?”生齐说:“猛劈!”师说:“那怎么读好那个句子呢?”指名学生读,做动作读。

在学生确信的评判后,各自仿照读,齐读并演出体会。

沈教师这种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朗诵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明白得,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演出中体会,在朗诵中升华让学生在阅读中演出,能加深对文本的明白得。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天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沈教师让学生依照本文做出动作演出,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

数秒钟后,沈教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教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二十秒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覆一日,年覆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紧接着,沈教师读道:“一年过去了……”学生接着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沈教师有读:“一百年过去了……”学生再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自但是然地明白得了“日覆一日,年覆一年”的意思,通过这一设计,瓜熟蒂落,没必要大费口舌去说明字面的意思。

同时,学生在朗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明白得,升华了情感。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及时巩固的训练 教学时,沈教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诵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明白得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躯体发生的庞大转变描述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一百年,一万年,一百万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天地分开了,盘古怎么样了?”学生各自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依照自己想象说说盘古躯体还会发生哪些转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了盘古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文笔生动具体,想象力丰富。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详细描写了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

文章充满神奇想象,生动准确地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陈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首先,要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理解课文。

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盘古是如何进行创造之路的,从哪里看出盘古开天地的艰难,盘古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他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

其次,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陈老师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在第四段中,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词组,通过“他的,变成了的。

”的句式练,让学生边说边想象画面,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及时积累了句子,达到了语言运用的效果。

最后,要注重授之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始终穿插着一些研究方法的指导,如“爱读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让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够自己归纳中心,找出重点词句。

在理解课文时,又说:“读书的另外一个境界,就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面。

”让学生边朗读第四自然段边想象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

总之,夏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个性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盘古开辟天地的艰辛,体会盘古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讲述了盘古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中生动准确地描绘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夏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神话故事的特点,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通过引读、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的高大形象和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开天地”无疑是一则极具魅力且富有深刻内涵的经典。

有幸聆听了一堂关于“盘古开天地”的课程,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教师明确且精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内容,更要掌握神话故事的特点,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学生们对于神话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初步体会到了神话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了趣味性。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动的盘古开天地的动画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神话的奇妙世界中。

这种直观的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描述盘古开天地的动作时,教师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盘古的一举一动,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既紧扣文本,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

此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伟大精神。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会及时给予纠正和示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朗读水平。

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个人发言,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然而,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时间分配上,对于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讲解得较为详细,而对于神话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挖掘相对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就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来谈谈我粗浅的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岳老师借助课件古朴的基调,创设了一种古典文化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

整堂课,岳老师以学定教,明确目标,以掌握字词、丰富语言积累为教学重点,紧扣文本,有的放矢地开展了识字教学。

个人认为主要有四个亮点值得学习:
1、方法多样,激发识字兴趣。

首先,岳老师通过播放短片以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神话人物引出课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后的环节中,她还采用了开火车、肢体演示、观察图片、编字谜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她借助多媒体演示了“降”字的演变过程,再带领孩子们按笔顺书空,这样不仅巧妙点拨了识记的方法,而且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分层识字,多种方法复现。

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岳老师设计了阶梯式的识字教学,从带拼音读到去拼音读,从读生字到读词读句,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让孩子们多次与生字见面,体现了识字“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的认知规律。

她让学生从句段中找出字词,又把学习后的字词送回句子中,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

3、分类识字,提高识字实效。

这篇课文的识字量比较大,岳老师对识字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处理。

比如“肢、肌、肤、血、液”,把生字连词呈现,让学生读认的同时发现这几个词语和身体有关,并启发学生自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还举一反三,以身体做演示复习已知的同偏旁的汉字。

而“辽、
阔、滋、润”四个字则放入词组中去学习,进而引导学生积累同类型的词语。

“创、造”两个字作为重点指导书写的字,岳老师启发学生观察两个字的部首,联系字义引导学生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历经了艰辛”,再抓住两字的间架结构特点,指导学生提笔练习书写,让孩子们“把生字请到作业本上,深深地记在心里”。

4、读悟结合,随文理解字词。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本节课安排了三次读课文:一是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是再读课文,找出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句段;三是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提炼中心词。

每次朗读都有明确的目标,识字阅读的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结合读生字词语,读相关句段,岳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出“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创造天地”三个小标题,并记在书本相应的位置上,提醒学生读书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岳老师教学生用查字典选择释义项来理解“混沌”,学生说法不一,就提示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联系句子来选择合适的意思。

还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辨析反义词“清”和“浊”、通过动作演示体会“抡”、“猛劈”和“使劲蹬着地”等,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理解体会词语意思,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扎实有效,值得我学习,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可能会创设神话风格的识字情境,把生字新词设计成神话故事中的祥云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启发他们自主识记。

“辽阔的大地”这一类的词语,我就会呈现画面让学生再联系生活,多说些同类型的词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还可以用学过的词语来说句子,启发学生把文中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语文不仅要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还应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浅见,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