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技术课件
《马铃薯栽培技术》PPT课件

马铃薯全粉生产
将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可延长保质期并方便运输。全粉可用于制作各种糕点、面包等食品。
06
CHAPTER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
介绍全球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家、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
《马铃薯栽培技术》PPT课件
目录
马铃薯概述与栽培意义马铃薯生物学特性与品种选择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策略与实践马铃薯收获、贮藏与加工利用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01
CHAPTER
马铃薯概述与栽培意义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特别是秘鲁和智利。
起源地
传播历史
全球分布
晚疫病
症状为植株萎蔫、叶片变绿等,防治方法包括轮作倒茬、选用无病种薯、加强田间管理等。
青枯病
症状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切刀消毒、药剂浸种等。
环腐病
03
地老虎
幼虫咬食马铃薯块茎,造成孔洞和腐烂,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田间杂草、灯光诱杀、药剂灌根等。
01
蚜虫
吸食马铃薯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黄,防治方法包括清除杂草、黄板诱杀、药剂喷雾等。
01
详细介绍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产量及分布情况。
马铃薯品种改良与育种
02
阐述中国马铃薯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马铃薯栽培技术
03
探讨中国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现状,包括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基肥施用
结合深耕施用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如磷酸二铵、尿素等。
作物栽培技术马铃薯篇PPT课件

硫酸钾复合肥50-100kg。
2.追肥:追肥常在开花前进行,一般追1-2次,如果追两次,第
一次在
第1页/共26页
马铃薯缺素症 • 防治方法 • (1)防止缺氮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
术。生产上发现缺氮时马上埋施发酵好的人粪,也可将尿素或碳酸氢铵等 混入10-15倍腐熟有机肥中,施于马铃薯两侧,后覆土、浇水。也可在栽 后15-20天结合施苗肥,667m2施入硫酸铵5kg或人粪尿750-1000kg。 栽后40天施长薯肥,667m2用硫酸铵10kg或人粪尿1000-1500kg。(2) 防止缺磷 基肥667m2施过磷酸钙15-25kg混入有机肥中施于10cm以下 耕作层中;开花期667m2施过磷酸钙15-20kg;也可叶面喷洒0.2%-0.3 %磷酸二氢钾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3)防止缺钾 基肥混入 200kg草木灰。栽后40天施长薯肥时用草木灰150-200kg或硫酸钾10kg 对水浇施。也可在收获前40-50天,喷施1%硫酸钾,隔10-15天一次, 连用2-3次。也可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或1%草木灰浸出液。
第20页/共26页
马铃薯块茎蛾
• 为害特点 幼虫潜入叶内,沿叶脉蛀食叶肉,余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茎、 叶芽也被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田间或贮藏期可钻蛀马铃薯块茎,呈蜂窝状甚至全 部蛀空,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翅展13一15mm,灰褐色。前翅狭长,中央有4—5个褐 斑,缘毛较长;后翅烟灰色,缘毛甚长。卵约0.5mm,椭圆形,黄白色至黑褐色,带 紫色光泽。末龄幼虫体长11—15mm,灰白色,老熟时背面呈粉红色或棕黄色。蛹长 5—7mm,初期淡绿色,末期黑褐色。第10腹节腹面中央凹入,背面中央有一角刺, 末端向上弯曲。茧灰白色,外面粘附泥土或黄色排泄物。
马铃薯栽培技术素材PPT课件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马铃薯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水平将不断提 高,包括马铃薯深加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也将得到进 一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优良品种选择与特性分析
优良品种标准
高产、优质、抗病、适应 性广等
常见优良品种
如早大白、东农303、费 乌瑞它等
品种特性分析
不同品种在生长周期、产 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 存在差异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安排
适宜种植区域
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国北方大 部分地区及西南地区适宜马铃薯种植
轮作与间作
马铃薯不宜连作,可与玉米、小麦等 作物轮作或间作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VS
注意事项
在收获前一周停止浇水,以减少土壤湿度, 便于收获和贮藏。同时,要避免在雨天或 土壤过湿时收获,以防止薯块腐烂。
贮藏条件设置和保鲜技术
贮藏条件
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4-5℃)、湿度适中(80%-90%)的贮藏场所。薯块应摊 开散热,待冷却后再入窖贮藏。
保鲜技术
采用抑芽剂处理、气调贮藏等方法延长马铃薯贮藏期。定期检查薯块状况,及时剔除病 烂薯块,以减少损失。
施肥时期掌握
基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追肥时期应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 状况灵活掌握,一般在现蕾期至开花期进行。
土壤消毒和除草处理
土壤消毒
为预防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可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药剂拌土、熏蒸消毒等。
除草处理
马铃薯田间杂草较多时,会与马铃薯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因此,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 行除草处理,可采取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等方法。化学除草时要注意选择对马铃薯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并严格 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马铃薯栽培技术》课件-(增加多场景)

《马铃薯栽培技术》课件一、引言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马铃薯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具有广泛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我国,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本课件旨在介绍马铃薯栽培技术,为种植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二、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1.生长习性马铃薯是喜凉作物,生长期分为四个阶段:出苗期、幼苗期、发棵期和结薯期。
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60-100天,因品种和气候条件而异。
2.环境要求(1)温度:马铃薯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5℃或高于30℃会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发育。
(2)光照:马铃薯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3)水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但不宜过多,以免引发病害。
土壤湿度保持在60%-80%为宜。
(4)土壤:马铃薯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土壤pH值在5.5-6.5之间。
三、马铃薯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忌与茄科作物连作。
整地时要深翻土壤,清除杂草和石块,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栽培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
目前我国主要栽培品种有郑薯五号、克新一号、紫花白等。
(2)种薯处理: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
将种薯置于15-20℃环境中,待芽眼萌动后即可播种。
3.播种(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一般春播在3-4月,秋播在8-9月。
(2)播种密度:株距25-30厘米,行距60-70厘米,每亩种植4000-5000株。
(3)播种方法:采用沟播或穴播,播种深度约10厘米。
马铃薯高产优质薯栽培技术ppt课件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 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土壤消毒和病虫害防治策略
土壤消毒
通过太阳能消毒、化学消毒等方法,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数量,降低病虫害发生 风险。
病虫害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有 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
国内产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 居世界前列。国内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 括种薯繁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可以作为主食、蔬菜、零食等多种用途,深受消费者喜爱。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严重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 学农药进行防治,确保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安全。
机械化装备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
播种机械
采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械 进行播种,可提高播种效 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
中耕除草机械
利用中耕除草机械进行田 间管理,可实现高效、省 力的中耕除草作业。
收获机械
采用马铃薯专用收获机械 进行收获,可提高收获效 率和质量,降低收获损失 。
02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对马铃薯生长环境进 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马铃 薯的产量和品质。
推广生态种植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等生态种植模式,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马铃薯品质,实现马铃薯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
马铃薯最新种植方法(PPT版)

要求土壤疏松
马铃薯块茎在土壤中生长 ,需要土壤疏松、透气、 排水良好。
8
适应环境与条件
气候条件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10-20℃之间,年降水量在500-1000 毫米之间。
土壤条件
灌溉条件
马铃薯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 在块茎形成和膨大期,需要保持土壤 湿润。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良好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
2024/1/25
9
03
种植前准备工作
2024/1/25
10
土地选择与整理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 深厚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耕,打破犁底 层,增加土壤通透性。
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2024/1/25
11
肥料与农药准备
根据土壤肥力和马铃薯生长需 求,选择合适的化肥,如氮、 磷、钾等。
马铃薯最新种植 方法(PPT版)
2024/1/25
1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品种与特性 • 种植前准备工作 • 播种与育苗技术 • 田间管理与优化措施 • 收获与储存技术 • 总结与展望
2024/1/25
2
01
引言
2024/1/25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 量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4/1/25
定期检查与管理
定期检查储存环境温湿度和马铃薯品质变化,及时处理问题;定期 翻动马铃薯,防止长期受压变形。
25
07
总结与展望
2024/1/25
26
本次种植方法总结回顾
2024/1/25
新型种植技术
本次介绍的马铃薯最新种植方法,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如精准播种、智能灌溉、科学施肥等,提高了种植效率 和质量。
马铃薯栽培技术PPT课件

(三)光照
•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长日照、高强度利于光合作用。 • 光照不足生育期间茎叶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短日照利于块茎形成。日照时数 11~
13小时为适宜。 • 光照明显抑制块茎上芽的生长,在散射光下培育短壮芽进行催芽播种,是苗齐、苗壮达高
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10页/共62页
(四)气体
第20页/共62页
马铃薯结薯是由不同的
内外环境因素所控制的,
环境因素:温度。低温
下,结薯较早,尤其在
夜温低的情况下可以获
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夜
温高则不能结薯。光照,
长日照,弱光结薯迟。
内源激素:质的形成和 赤霉素含量高会阻止干物
分配,因而
限制了结薯。细胞分裂素
的高含量则可能是结薯 刺激物的一个必要份。该
第22页/共62页
茎叶鲜重与块茎鲜重相等时,称为茎叶与块茎鲜重平衡期,标志着块茎增长期的结 束,淀粉积累期开始。鲜重平衡期出现的早晚,与品种与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平衡期过 早过迟,都会使地上、地下生长失调,都会造成减产和降低品质。维持平衡期延续时间越 长,产量越高,该期形成的干物质约占全生育期干物质总量的 75%以上,也是一生中需 水需肥最多的时期。如遇高温高旱会严重影响块茎的干物质增长,致使块茎老化,薯块畸 形变小。如遇地温降低,极易形成子薯,致使品质降低。因此,本期注意防旱、安排播期, 使块茎增长期处于雨季,是获得丰产优质的关键。
第11页/共62页Fra bibliotek(五)土壤
• 最适合马铃薯生产的是轻壤土,这是因为轻壤土比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对根 系和块茎生长有利,而且对淀粉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这类土壤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 块茎表面光滑,薯形正常,便于收获。粘重土壤种植高垄栽培是较好的种植方式。
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课件PPT)

▪ 过小因茎数减少而减产,过大会增加种薯 成本芽块要切成立块,每块必保一个芽, 最好2—3个芽眼,芽眼部位尽量靠近芽块 中央部位;切刀要用75%的酒精或O.4% 高锰酸钾浸液消毒,每切一个薯块消毒切
刀一次,防止马铃薯病害通过切刀交叉传 染。
▪
(3)为防治薯块带菌引起病害发生,
切好的薯块应立即进行拌种,用72%的克
保墒、提温和消灭杂草,在掌握好垄向的基础上
进行浅中耕起垄。
2、幼苗期(出苗—现蕾)
▪ 马铃薯幼苗期是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中 心,同时伴随着匍匐茎的形成和伸长以及花芽的 分化;这个时期茎叶生长总量并不多,仅占全生 育期的1/5,要求水肥总量占全生育期需水肥 总量的15%,但对水肥却十分敏感,要求有充 足的氮肥和磷肥、适当的土壤湿度和良好的通气 状况。因此幼苗期要以壮苗促棵为中心,促使幼 苗快速生长,加强中耕除草,提温保墒,改善土 壤养分供给状况。
▪
(3)如果种植设备、技术和销售条件较好,
可选择食用或加工的专用品种(如:夏波蒂、大
西洋等)。
▪
(4)选用正规科研院所或育种单位生产的级
别较高的合格脱毒种薯。
3、选肥
▪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科学合理的施肥是 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 (1)施肥原则:根据马铃薯需肥规律,土壤 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特点及当季利用率,确定相 应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农家肥 和化肥结合,底肥和追肥结合,复合肥和单质肥 结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合的原则,实行平 衡施肥。
▪
(3)施肥方法:在施肥技术上应重施底肥,
追施蕾肥。播种前将全部的磷肥和微肥,2/3
的氮肥和钾肥用施肥播种机沟施或施肥机抛施后
及时耙地;预留的1/3的氮肥和钾肥在马铃薯 现蕾前一次追施。生长中后期,根据马铃薯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与种子
二、马铃薯的生育时期
马铃薯栽培是无性繁殖,从块茎芽条萌 发到新的块茎成熟,是马铃薯的生育期。 整个生育过程划分为六个生育时期。 ㈠芽条生长期 ㈡幼苗期 ㈢块茎形成期 (发棵期) ㈣块茎增长期 ㈤淀粉积累期 ㈥成熟及收获期
㈠芽条生长期
生长过程: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 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 生长中心:芽条和根系。块茎萌发时,首 先幼芽发生,其顶部着生一些鳞片小叶, 即“胚叶”,随后在幼芽基部节上发生幼 根。同时,在幼芽基部形成地下茎,有 6—8个节,每节上分化并发生匍匐茎, 在匍匐茎的侧下方产生3—6条匍匐根。 时间条件:历时一个多月。适温13-18℃。
五、马铃薯的生产情况
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约18×106hm2,总产量 约320×106t。中国总产最高,次为俄印美。 中国马铃薯总面积约3 .3×106hm2,占世 界总面积的20%左右;总产量约70×106t , 居世界首位。我国平均公顷产量15,920㎏, 产者可达50, 000㎏。(2007年数字) 内蒙、甘肃、山西、云南、贵州和东北三 省等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种薯基地。
马铃薯栽培技术
吉林省畜牧业学校作物教研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一节
一、马铃薯的栽培优势 二、马铃薯的用途 三、马铃薯的起源 四、马铃薯的分类 五、马铃薯的生产情况
概述
一、马铃薯的优势
㈠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产量高、增 产潜力大、早熟、发热量高的优点。是 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作 物。 ㈡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 粗纤维、多种矿质营养和各种维生素。 ㈢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土壤 PH值4.8~7.1都能正常发育。种块自身 含水,春旱时比其它作物出苗早。 ㈣生育期短。50-100多天,补救作物。
淀粉积累期
㈥成熟及收获期
在生产 实践中,马 铃薯没有绝 对的成熟期, 收获时期决 定于生产目 的和轮作中 的要求。 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黄枯,块茎内 淀粉积累充分时,即为成熟收获期。
成熟及收获期
成熟及收获期
成熟及收获期
马铃薯收获机
马铃薯收获机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刚收获的块茎, 具有休眠现象。 休眠分为自然 ( 生理 ) 休眠和 被迫休眠两种。 自然休眠由内 在生理原因支 配的。 被迫休眠是由 于外界条件不 适宜块茎萌发 造成的。
抑制 物质Biblioteka >打破 休眠 物质
休眠
抑制 物质
三、马铃薯的起源
原产地为南美的智利和秘鲁,有8000年 左右的栽培史,现仍有野生种。 从1536年开始,马铃薯由南美传入欧洲。 现世界各国栽培的马铃薯,主要是经欧 洲选择的后代。 中国的马铃薯于 1620-1650年,由 荷兰人传入,故有 ―荷兰薯‖之称。
四、马铃薯的分类
(一)早熟品种。从出苗到块茎成熟 需 50~70d ;植株低矮,产量低,淀 粉含量中等,不耐贮存 ,芽眼较浅。 (二)中熟品种。从出苗到块茎成熟 需 80~90d ;植株高大,产量高,淀 粉含量较高,耐贮存,芽眼较深。 (三)晚熟品种。从出苗到块茎成熟 需 100d以上 ;植株性状同中熟品种。
芽眼
芽眉
⑶块茎大小:一般50-250g。(有的高达1500g。) ⑷块茎形状:大致分为圆形、长筒形、椭圆形三 种类型。(每一品种的成熟块茎,都具有固定的 形状,是鉴别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⑸皮色和肉色:表皮有黄、白、紫、淡红、深红、 玫瑰红,淡蓝、深蓝等色;茎肉有白、黄、红、 紫、蓝及色素分布不均匀等色。(食用品种以黄 肉和白肉者为多。一般品种的块茎都具有固定的 皮色与肉色。皮色与肉色常具有相关性。) ⑹表皮:光滑、粗糙或有网纹。(其上分布有皮 孔(皮目),有与外界交换气体和蒸散水分的功能, 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由于细胞增生,使皮孔张 开,表面形成突起的小疙瘩,既影响商品价值, 又易病菌侵入。)
初生根 (芽眼根、节根)
初生根(芽眼根):发芽早期发生,分枝 能力强,分布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 达150—200㎝,是马铃薯的主体根系。 后生根(匍匐根):地下茎上部匍匐茎周 围发生,每节发生3-6条,分枝能力较 弱,较短,为10-20㎝ ,分布在表土层, 生育后期培土有利此类根系生长。匍匐 根对磷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根系分布:主要在30cm左右土壤表层。
⒊匍匐茎
匍匐茎可顶端膨大成块茎。 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匍匐茎,10-15天 后停止生长。 ( 经催芽处理的种薯,往往 在出苗前发生。) 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入土不深,多集中 在 0-l0cm 土层内;长度 3-l0cm (野生种 可长达1-3m)。 细弱,具有地上茎的特性,输送营养和水 分,节上能形成不定根和2-3次匍匐茎。
马铃薯 成分和比例
100马铃薯
二、马铃薯的用途
㈠既是粮又是菜。国家规定每5㎏马铃 薯折1㎏粮食。北方越冬的大宗蔬菜。 其加工产品如淀粉、粉条等最为常用。 ㈡既可粮又可饲。损伤和小的块茎可作 饲用。茎叶可作青贮或青食饲料。 ㈢是多种轻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㈣既可肥地又可增光。种植马铃薯多重 施有机肥,种后土壤疏松,杂草少,是 下作的好茬口。与其它作物间作、套作、 复种,能提高土地与光能利用率。(优势)
顶生小叶 侧生小叶
小裂叶
托叶
小细叶
(小、少,或无)
小裂叶
小细叶
顶生小叶
侧生小叶
小裂叶
小细叶
㈣花
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 花序为聚伞花序。花柄细长,着生在叶腋 或叶枝上。每个花序有2-5个分枝,每个 分枝上有4-8朵花,在花柄的中上部,有 一突起的离层环,称为花柄节。 花冠合瓣,基部合生成管状,顶端五裂, 并有星形色轮。花冠有白、浅红、紫红及 蓝色等。 花蕊:雄蕊5枚,雌蕊1枚。 子房上位,由两个连生心皮构成,中轴胎 座,胚珠多枚。
2008国际马铃薯年
国际马铃薯年标识
主要图形元素 – 上方为 一只装满了马铃薯的碗, 下方是一个在泥土中的 金色块茎 – 象征着人类 与农业的密切联系。 “被埋没的宝物”这一 口号突出了马铃薯的重 要性在农村人口、经济 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中 通常被忽视的现实。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二、马铃薯的生育时期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五、马铃薯的退化
花冠有白色、浅 红色、紫红色及 蓝色等。
㈤果实与种子
果实: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或椭圆形, 果皮为绿色、褐色或紫绿色。果实内含 100—250粒种子。 种子:很小,呈扁平卵圆形,淡黄或暗 灰色,千粒重为0.4-0.6g。刚收获的种 子,一般有 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当年 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一般为50-60%,经 过贮藏一年的种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 达 85-90 %。干燥低温下可贮藏 7-8 年。
一、马铃薯 的形态特征
㈠根 ㈡茎 ㈢叶 ㈣花序 ㈤果实和种子
马铃薯是茄科 (Solanaceae) 茄属 (Solanum) 的草本植物。生产应用的 品种都属于茄属结块茎的种 (Solanum tuberosum L.) , 染 色 体数 2n=2x=48 。 多年生植物,生产上多用块茎繁殖。
休眠原因:块茎内存在 着控制休眠的物质(β— 抑制剂等),和打破休 眠的物质(赤霉素等), 二者比例的大小,决定 块茎的休眠和解除。刚 收获的块茎抑制物质多, 赤霉素等含量极微,因 而块茎处于休眠状态; 在休眠过程中,赤霉素 等物质渐多,当其含量 超过抑制物质时,块茎 解除休眠,进行萌芽。 休眠期:因品种而异, 有的1-2月,有的3个月 以上。
时间:15-20天。
技术措施:促根,促苗,协调茎叶与块茎的生长。
幼苗出土
根系发育
主茎孕育花蕾
㈢块茎形成期(发棵期)
从块茎具有雏形开始,经历地上茎顶端封 顶叶展开、第一花序开始开花、全株匍匐 茎顶端均开始膨大、直到最大块茎直径达 3—4㎝、地上部茎叶干物重和块茎干物 重平衡为止,为块茎形成期。是决定单株 结薯数的时期。 生长中心:茎叶→地上茎叶+地下块茎。 时间:30天左右。 茎叶:株高达总高80%左右,主茎上的功 能叶全部形成,分枝叶相继扩大,叶面积 50%(早熟)或50%以上(晚熟)。
㈣块茎增长期
从地上部与地下 部干物重平衡期 开始,即进入块 茎增长期。 此期叶面积已达 最大值,茎叶生 长逐渐缓慢并停 止,地上部制造 的养分不断向块 茎输送,块茎的 体积和重量不断 增长,是决定块 茎体积大小的关 键时期。
㈤淀粉积累期
时期:从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 积和重量继续增加。 生长特点:地上部向块茎中转运碳水化 合物、蛋白质和灰分,块茎日增重达最 大值。淀粉的积累一直延续到茎叶全部 枯死之前。 技术措施:尽量保持根、茎,叶减缓衰 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中转移和积累, 使块茎充分成熟。
㈡茎
马铃薯的茎包括
⒈地上茎
⒉地下茎
⒊匍匐茎
⒋块茎
四种茎都是同 源器官,但形 态和功能却各 不相同。
⒈地上茎
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 简称茎。茎高为30—l00㎝。特点:
⑴多直立。有些品种在生育后期略带蔓性或 倾斜生长。 ⑵多汁。成年茎节部坚实而节间多中空。有 些品种和实生苗的茎部节间为髓所充满。
芽 条 生 长 期
㈡幼苗期
幼苗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 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为~。 生长中心:茎叶和根系。由于马铃薯种薯内含有 丰富营养和水分,在出苗前便形成了相当数量的 根系和胚叶。出苗后根系继续扩展,茎叶生长迅 速,多数品种在出苗后 7—10天匍甸茎伸长,5— 10 天顶端开始膨大,同时顶端第一花序开始孕育 花蕾,侧枝开始发生。生长量不大,茎叶干重占 一生总量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