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长期效果
政府宏观干预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 持续时间、政策调整时机、政策实施方式等,因 此长期效果难以预测。
政策协调
政府宏观干预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协调,例如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
05
分配理论的应用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过于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 而过分追求效率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因此,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分配理论
目
CONTENCT
录
• 分配理论概述 • 生产要素与分配 • 市场分配机制 • 政府宏观干预下的分配 • 分配理论的应用
01
分配理论概述
分配理论的基本概念
分配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产要素的收入 分配问题。它探讨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价 格如何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04
政府宏观干预下的分配
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促进社会公平
01
政府通过宏观干预,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
稳定经济
02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干预来稳定经济,例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
张性政策,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03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干预来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发展
消费者福利较高
竞争性市场能够促使厂商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低的价 格,从而提高消费者福利。
垄断市场分配
价格由垄断厂商决定
在垄断市场中,价格由垄断厂商决定,不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
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理论

暇价格(工资)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上升。因 消费者享受同样多的闲暇即提供同样多劳动可获 得更多收入。收入提高,消费者会增加对商品的 消费,从而亦增加对闲暇的消费,即工资提高导 致闲暇增加或劳动供给减少。
二、地租理论
?1、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 ?地租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2、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地租理论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土地的需求曲线的交点
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二:
企业家职能的创新
? 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的另一来源可以看作是 来自企业家职能的创新 (innovation ),即率先 改变生产函数或需求函数,以致赚得超过同行业 其他厂商的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
? 企业家职能的创新涉及两个方面,
? 一是影响产品的生产,如成功地采用降低成本的新技 术或管理方法,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需求
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都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多种 生产要素,这样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就是互补的。
?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个人或家庭
?四种主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 家才能
?四种主要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 利润
? 产品成本 =要素收入 =产品价值。
三、边际生产力理论
?
?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 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 间的面积; B表示实际 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 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 积,则
?基尼系数G= A/( A + B)
? 0≤G≤1
?如果A = 0 ,基尼系数 = 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如果B = 0 ,基尼系数 = 1,收入绝对不平均。可 见,事实上基尼系数在零和 1之间。基尼系数数 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 则收入越不平均。
经济学基础 项目六 生产要素分配 任务1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我们假设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的生产要素是劳动 L,则短期生产函数为:
Q=Q(L) 则厂商的收益函数为:TR= Q(L)*P
因为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产品的价格是
固定不变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为了求得要素的边 际收益,应该对以L为自变量求取厂商收益函数的 一阶导数,即
△TR △ Q(L)
VMP = ——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是能够工作的总人数
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
二是劳动报酬率的高低
劳动者作为消费者需要收入
一方面,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了工资收入。
另一方面,劳动者提供劳动也要付出 成本。
一是劳动使劳动者牺牲了闲暇时间。 二是工作本身可能并不令人快乐。经济学 中把它们称之为劳动产生的负效用。
△L
———
△L
*P =MP*P
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要素价格
要素数量 L
1 2 3 4 5 6 7 8 9 10
边际产品 MP
10 9 8 7 6 5 4 3 2 1
产品价格 P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边际产品价 值
VMP=MP*P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二)劳动的供给曲线
W
W0
当市场工资率变动时,劳动时间也会 随之变动,从而得出工资与劳动时间 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劳动的供给曲线。
S
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W0, 劳动者选择劳动时间L0。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一 般情况下,工资越高,劳动 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越多。
0
L0
劳动的供给曲线
L
W
W1 W0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劳动的供给曲线有可 能是向后弯曲的。
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或者
MP·P=W
如果VMP>w,须增加劳动投入,利润增加 如果VMP<w,减少劳动投入,利润增加 如果VMP=w,达到利润最大化
当上述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要 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3.VMP曲线
只考虑劳动一种生产要素。 VMP=P*MPL (产品价格与劳动边际产量的乘积)。 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P既定,可看作是常数。
2.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 MFC
Marginal Factor Cost 边际要素成本(MFC):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增
加的成本。
注意区别: 产品的边际成本与要素的边际成本(MC与MFC)
3.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
厂商为了使利润极大化,在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遵 循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
边际收益递减,
W
随着要素增加,边际产量
MPL递减,边际产品价值 W1
必将递减。
W2
VMP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W3
倾斜的曲线,斜率与产品
的价格有关,价格越高,
曲线也越陡。
O
A B
L1 L2
C VMP
L3 L
4. 要素的需求曲线
1.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 需求量 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 1、完全竞争厂商
❖ (1) 市场的分类及对应的市场
➢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 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 (2)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特征:
➢ 生产要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卖者 ➢ 要素是同质的 ➢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 完全信息
A.(完全竞争,完全竞争) C(不完全竞争,完全竞争)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分配理论

44
2.利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利润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报酬
(2)利润是刺激生产活动的动力
(3)利润是创新的动力
(4)利润使生产者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
力水平(边际产品价值VMP)的高低 (2)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工资水平的高低
14
(1)对劳动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曲线
W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水平 即VMP=MPL*P产品。
劳动边际生产力水平,取决
于:社会的资本,自然资源,
D2
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的素 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D1
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市场
L1
LE L2
L
27
《最低工资规定》
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
28
4. 工资的补偿性差别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 劳动者的报酬是有差别的。较高的工资是对以下一 些特殊供给条件的补偿: (1)不愉快的或有危险的工作条件 (2)高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重体力劳动 (3)就业不稳定 (4)失败的风险
(2)“利润是由垄断产生的报酬”--属于 “超额利润”
(3)“创新说”的利润理论 根据熊彼特(J. Schmpeter)的“创新理
论”来解释利润的产生
42
创新理论
现实中的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人口数量不断 增长,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消费 者的偏好不断改变,因而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
D1
土地
Q
数量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1)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循环流动 模型
产品市场 产品的价格决定
生产者的产品 供给
生产行 为
$
要素的价格决定 要素市场
企业:
生产出售商 品劳务,购 买生产要素
生产者的要素 需求
劳动,土地, 资本,管理
在前面的产品市场分析中:
(1)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 的收入是既定的,但没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 决定的;
W
W2
W1 W0 O
S C
B A
L-H0 L-H1 L-H2 L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二、劳动供给均衡 三、劳动供给曲线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 假定
– 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8小时。 这样,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 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16小时。
要素价格构成厂商成本,也构成要素所有者 收入,涉及到国民收入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 分配问题。
生产要素的需求
• 对企业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企 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
• 边际收益 • 由厂商收益函数R=R(Q)和生产函数Q=Q(L),得
收益对要素使用量L的复合函数:R=R[Q(L)] • 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要素的边际收益: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六章 分配理论

D 0 L
3、劳动的供给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①人口增长率 ②劳动力的流动性(移民) 收入效应大 于替代效应 W 替代效 应大于 收入效 应 SL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分配理论
③劳动的成本(一是实际 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 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 用以及教育费用;二是心 理成本:劳动是以牺牲闲 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 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 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 理上负效用的费用就是劳 动的心理成本。) ④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P
D(MRP)
0
Q 图 7-2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5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含义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一定的要素价格愿 意并能够提供某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6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分配理论
2、影响生产要素供给的因素
(1)自然资源: (2)资本品 (3)劳动
7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分配理论
33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二)主要的收入分配政策 1、税收政策 目的:通过对富人征收税 收来实现收入分配 的平等化。 税收的手段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累进所得税制度 中国的累进所得税制度:对工资薪金所得, 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一级税率为 5%,最高一级税率为45%。
遗产与赠予税,即对财产的转移征收税收; 财产税即对不动产(地产、房产等)征收税收; 消费税即对某些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征收税收。
32
A B
0 基尼系数 小于0.2 0.2-0.3 0.3-0.4 0.4-0.5 0.5以上
国际通用的标准
P %
M 100 收入分配 绝对平等 比较平等 基本合理 差距较大 差距悬殊
第六章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讲义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第一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注】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引致需求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而又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1、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R(Q)=PQ R(Q(L))=PQ(L)dR/dL=P[dQ/dL]=P* MPMP :要素的边际产品(边际生产率)P*MP:边际收益所以:VMP=P • MP即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注]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产品价值的区别:边际收益的自变量是Q,边际产品价值的自变量是生产要素,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曲线:MP(L):边际产品MP是产量对要素的导数。
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该函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VMP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P为正的常数)。
2、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一企业对要素的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的价格,因此要素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参数,企业的成本可看成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即C(L)=w·L 所以dC(L)/dL=d(w·L)/dL=w·dL/dL=w 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的价格w3、完全竞争企业要素使用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P • MP,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所以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VMP=W 或 P*MP=W【注】上式表明此时完全竞争企业就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要素数量为最优的要素数量。
如果VMP>W ,意味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收益大于成本,于是,企业就会增加要素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品价值将下降(P 不变) ,最终实现VMP=W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 简称为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 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 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表6-1
要素数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
L
MP
P
VMP=MP×P
W
1
10
10
100
20
2
9
10
90
20
3
8
10
80
20
4
7
10
70
20
5
6
10
60
20
6
5
10
50
20
7
4
10
40
20
8
3
10
30
20
9
2
10
20
20
1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0
10
20
根据表6-1可知,当要素价格为20时, 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9单位。
消费者可能的劳动供给只能来自16 小时之中,而不能超过它。其最大劳动 供给为16小时。设劳动供给量为6小时, 则 全 部 时 间 资 源 中 的 剩 余 部 分 为 10 (16-6)小时,称为“闲暇”时间。
李玲是某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 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薪水 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总 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被她婉言谢 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 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 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 “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 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 生活质量。”
经济学基础
产品 需求
家庭
要素 供给
货币 货币
产品 市场
要素 市场
货币
产品 供给
货币
厂商
要素 需求
第6章 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工资理论
第三节 第四节
利息理论 利润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价格理论概论 二、要素市场的特点 三、边际生产力理论 四、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五、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六、不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产品 价格
P
20 19.5 19 18.5
总收益
660 819 950 1 054.5
边际收 益MR
20 17.7 16.4 14.9
边际收 益产品 MRP=MP
•MR
—
159
131
104.5
63
18
1 134 13.3
79.5
68
17.5 1 190 11.2
56
72
17
1 224 8.5
34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二、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总收益减去 总成本后的余额。
由于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这一 生产要素的报酬已被计入总成本之中, 因此经济利润实际上也就是在正常利润 以外的利润,因此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MRP=MP×MR
因此,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取决于两个因素:(1)增加一 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 (MP)的变化;(2)增加一单位产品 所增加的收益(MR)的变化。
四、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只有在MRP=MFC时,利润才达到 最大。也就是说,MRP=MFC是要素市 场的厂商均衡的一般条件。
这样,在要素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 边际成本仍等于要素价格,但在产品市场上, 产品价格则取决于产量,而产量又取决于要 素数量;从而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不再 等于产品价格。
要素 数量
L
3 4 5 6 7 8 9
边际 产品 MP
10 9 8 7 6 5 4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表6-2
总产量
33 42 50 57
(一)引致需求(间接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
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 获得收益。 (二)联合需求
共同性: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 的、相互依赖的需求。
三、边际生产力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 是所谓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该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 J.B.克拉克提出。他认为,在其他条 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 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一、生产要素价格理论概论
19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 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 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 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
到19世纪末,企业家才能作为第四 种生产要素被“发现”。于是,利润被 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资本所有 者的收益被看做“利息”。
二、要素市场的特点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是边际生产力概念中的“边际产品价 值”,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 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产值,而不是所增加 的产品产量,也不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 增加的产值。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 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在生产要素的完 全竞争市场上,其价格是不变的。
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要素价格
劳动的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工资下,厂商愿 意雇用的劳动数量。
劳动的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工资下,人们愿 意提供的劳动数量。
工资率w
SL
w0 O
E
DL
L0
劳动时间L
• (1)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
• (2)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 在工资水平较低时,人们首要目标是更快 更多地获得收入,而工资水平较高时,人们 就会转而更多地追求生活质量,反而可能会 减少劳动的时间来增加休闲的时间,所以劳 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劳动供给涉及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 定时间资源的分配。说消费者拥有的时 间资源是既定的具有两层含义。
首先,每天只有24小时,这是不会 改变的;
其次,在这固定的24小时之中,有 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而不能挪为他用。
为了方便起见,这里假定消费者每 天必须睡眠8个小时。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每 天为固定的24-8=16小时。
所谓流动性偏好,又可称为持币偏 好,是指人们都有保留一些现金在手边 的欲望,这种偏好的产生基于以下三种 动机。
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 是投机需求。
第四节 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二、经济利润
一、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 素的报酬。
如果把企业家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工 人,则正常利润就相当于是支付给这一 特殊工人的工资,因此,正常利润的决 定类似于前面所说的工资的决定。
即投入某种生产要素最后一个单位 带来的收益(MRP)恰好等于增加最后 那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MFC)。
五、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这里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在生产要 素市场和在产品市场都完全竞争的厂商。 同时假定,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生产一种产品,追求最大利润。边际收 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不仅 适用于产量的决定,也同样适用于生产 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由于在不同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厂 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与价格的组合点 都在VMP线上,所以该线也是厂商对生 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六、不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为简单起见,这里主要分析一种卖方垄 断厂商情形。所谓卖方垄断厂商,是指厂商 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 而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 竞争者。
若要素投入量小于9单位,则厂商 还有潜在的利润未得到;如果要素投入 量大于9单位,则厂商会有利润损失。
若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则厂商的要素投入量也应相应调整。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还可 以用图6-1来说明。
图6-1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W0线与VMP线相交于A点,A点所 对应的生产要素使用量L0就是利润最大 化的要素投入水平。
第三节 利息理论
一、资本和利息 二、资本的供给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
二、资本的供给
对于资本的供给有三个基本的来源: 一是家庭的当前储蓄和累计储蓄;二是 厂商的当期折旧、累计折旧和未分配利 润;三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的货币。
家庭和厂商对资本的实际供给数量, 主要决定于人们在利率和流动性偏好之 间所作的选择。
• 工资率的差异——马和驴子的故事: • 马和驴子共同拉着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车。上坡
时,主人狠狠地抽了马一鞭子,高声吆喝:“用劲 拉!”马不理解,说:“我和驴子一道拉车,为什 么只打我一个!”主人说:“车主要靠你拉,驴只 是你的助手。”
• 回到家里,主人给马送来很多好吃的食物,却 只给驴送来一把干草。驴感到很委屈,说:“我和 马一道拉车,为什么只给马吃好吃的?”主人说, “你拉车时没有花多少力气,有什么可抱怨的?” 驴子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