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章

合集下载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第一章概论1.掌握我国工业生产的含义及特点;2.了解我国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掌握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4.掌握我国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5.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6.我国的动物资源的种类。

第二章农业物流地理1.掌握农业的含义及特点,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3.掌握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状况;4.掌握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5.熟练掌握农业物流的特点。

第三章重工业物流经济地理1.了解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并掌握它们的地区分布特点;2.掌握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状况和我国主要钢铁生产基地;3.我国主要的机械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和机电产品基地的分布;4.理解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掌握重工业物流的发展现状,重工业与物流的关系。

第四章物流区域地理1.理解经济区域与物流区域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物流区域环境的基本特征,3.了解区域管理的功能要素。

4.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5.掌握中国三大经济带的基本特点。

6.熟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

第五章水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水路运输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船舶的种类及特点;3.理解港口的主要功能及分类;4.掌握航线的分类及形成因素;5.能够理解并准确描述中国内河交通运输网络构成;6.能够全面掌握中国海运的主要航线及重要港口。

第六章铁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铁路运输的特点;2.清楚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构成;3.熟悉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要素: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车站和信号设备;4.能够熟练说明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的位置以及作用;5.熟知我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公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公路运输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公路运输网络的构成;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个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的构成与特点;4.综合分析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特点。

01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01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已经形成五纵五横和东 北丁字型铁路运输网络
10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仓储
流通 加工
包装
配送
物流中转站
运输枢纽布局 港口布局
2021/4/8
11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从物流活动的内容来分析物流与经济地理的联系
采购
运输
装卸 搬运
物流经济 地理
经济与管理系
2021/4/8
1
1 第一章 概述
2021/4/8
2
目录
1.1
1.2
什么是物 生产力 流地理? 布局
1.3
物流布局 基本原则
1.4
物流业 概况
2021/4/8
3
1.1
物流经济地理 概念
2021/4/8
4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回顾一下物流的 基本概念及物流 活动有哪些?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A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实施的有机结合。(物流标准术语)
2021/4/8
B 物流活动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
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 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
5
1.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
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02 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
有量居世界后列。
03 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
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22

第1章(物流经济地理,清华版2015)

第1章(物流经济地理,清华版2015)
以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支撑,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 存储、检索和分析,科学管理空间和非空间地理数据的技术 系统。
❖ (视野扩展: GIS之历史与未来)
第四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三) 信息技术应用与分析方法
❖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 一种利用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它可以提供车辆的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 指挥等功能。
过调查找出答案,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 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 ❖ 2.公司案例调查法:根据一些擅长于企业定性研究的地理工 作者的经验,一般可选择所研究区域或所研究部门中的大型 企业进行访问研究。
第四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二)实地考察法
➢ 是学习物流经济地理的重要方法。 ➢ 是指组织者在考察某一经济地理环境下的物流要素时,派出工作
物流经济地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中国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 • 第三章 中国工业物流地理 • 第四章 中国农业物流地理 • 第五章 中国商业物流地理 • 第六章 中国物流交通地理 • 第七章 国际物流经济地理
【学习目标】
第一章 绪论
• 了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明确学习物流经济地理的意义; • 掌握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 • 重点掌握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知识扩展:
物流网络:指建立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之上的、以 信息网络为支撑、按网络组织模式运作的三大子 网有机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第二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知识扩展:
经济腹地: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 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物流经济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物流经济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授课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工商管理系
课程:《物流经济地理》
教师:
教研室:旅游管理
授课班级:物流管理101—103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经济地理2、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3、课程编号:0616314、课程类别:专业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专科7、适用专业:物流管理8、开课学期:49、学时:理论课学时4010、学分: 2。

5二、课程教育目标《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1。

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1。

2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1。

2。

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

2.2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本章教学内容:2。

1 生产力布局2.1.1 生产力布局概述2.1。

2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2。

1.3 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问题2。

1.4 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2 物流空间布局2。

2.1 物流空间布局概述2。

2。

2 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2。

2。

3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第3章农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3.1 农业与物流3。

1。

1 农业生产的特点3.1.2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3.1.3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3。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自然灾害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2)知识目标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2.1.3
Teaching Content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布局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另外,农业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较落后,由大量陡坡耕地所造成的 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完全克服,大面积地域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农业的品种结构和地 域布局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2.2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其中又以稻 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共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我国粮食作 物分布具有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教学内容
2.2.1 粮食作物 一、稻谷
Teaching Content
我国是世界上种稻最早、产稻谷最多的国家。全国90%以上的稻谷产自秦岭—淮河以 南的南方地区。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的不同,可将我国稻谷产地作如下 分类: 华南双季籼稻稻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汉江三角洲,福建闽江、晋江和九 龙江下游河谷盆地,广西浔江、郁江、贺江、桂江流域和柳江下游及我国台湾西部平原, 稻谷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多实行双季稻与冬小麦、冬甘薯或油菜、冬绿肥 一年三熟轮作制度。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各省份的全部或 大部分地区,稻谷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是中国最大的稻谷集中产区。
理论课时:4 实训课时:2
4.理解我国物流发展与农业 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案例:
Teaching Content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1.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概况 湖南省农产品按品类分为粮食、油料、肉类、棉麻、瓜果、蔬菜、茶叶、水产品、乳制 品、竹木制品10个类别。湖南省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大,需求主体分散。全省有农产品加工 企业4.8万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达3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 275个, 会员140万个,带动农户401万户,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0%和28 .6%。湖南涉农产品物 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本次共统计涉农产品物流企业1 848家,82.16%的 物流企业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下,67.04%的物流企业年物流服务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下, 72.57%的企业利润率在8%以下。这1 848家物流企业在2009年总共提供了2 166.6万吨次农 产品的物流服务,与全省农产品总量的比值是41.83%。 2. 国外的主要发展模式 (1) 东亚模式也叫海岛模式,日韩是东亚模式的典型代表。生产主体小而多,以家庭农 户为主,由全国各地数十万计的农户进行生产,遍布全国的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作为中介 联系农户和消费者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三、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各地注重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经营 方式,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上升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 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均增收1 900多元。 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 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牛肉加工,黑龙江、湖 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 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畜 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这些农产品加工带发展势头旺盛,具有较大的市1.2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由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错在一起、对 土地等要素有特殊依赖性的特征所派生的。一般来说,各种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 “适生环境”。它们同某种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依存关系。由于各地自然环境 具有不同的特征,各自然区域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使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 地域性。因此,需要科学地认识和发挥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合理的农业劳动地域分工。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摆脱传统农业的狭小圈子和 “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农业发展和地域分布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随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的发展,30%~70%的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在沿海引入外资较多的农村,已将农业综合开 发与对外开放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农业投资多元化、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产品特色化、 农业企业化,推动了国内外两种资源的转换,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和外向度。
教学内容
产品产称/年份 粮食/万吨 夏粮/万吨 早稻/万吨 秋粮/万吨 棉花/万吨 油料/万吨 糖料/万吨 肉类/万吨 水产品/万吨 木材/万立方米 烤烟/万吨 茶叶/万吨
Teaching Content
2006—20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2006年 49746 11381 3187 35178 673 3062 10987 8100 5250 7800 247 102 2007年 50150 11534 3196 35420 760 2461 11110 6800 4737 6974 239 114 2008年 52850 12041 3158 37651 750 2950 13000 7269 4895 7894 260 124 2009年 53082 12335 3327 37420 640 3100 12200 7642 5120 6938 280 135 2010年 54641 12310 3132 39199 597 3239 9682 7925 5190 7284 271 140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2.1 农业概述 2.1.1 农业经济发展及其结构演变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然而近代我国农业发展却很落后。自1979年以来逐步推行农村改革, 加之农业先进技术的使用,才使国内多数地区的农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 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农业结构调整营造了良好氛围。全国各地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促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统筹农业和农村各行业的协 调发展,从而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促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品种和品质结构不断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 地在推进结构调整中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3.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较 现状与东亚模式类似。湖南省可用耕地378.56万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9亩,典型的人多 地少,自然资源不丰富。湖南省有1 402万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有401万户参与了农合组织 。总体而言,生产主体小而多,以家庭农户为主,2 158个各类农副产品市场负责中介联 系。 新兴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西欧模式类似。最近几年,湖南省政府一直在鼓励农合组织 的发展和农地的流转,从而使得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流转后的农村经营者规模越 来越大。全省共有9 275个合作经济组织,这种模式与西欧模式中的大规模生产与家庭农 业并存的情况相类似。 目前,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批发市场不具有主导地位;直销比例低; 生产标准化程度不够;生产与加工的结合度不高等。 讨论题:结合湖南省农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谈谈湖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路径 有哪些。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布局更趋合理
从种植结构看,1978—2007年,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80.3%下降到 68.9%,经济作物比重上升。 从农业结构看,种植业比重不断缩小,畜牧业、渔业比重持续上升。1978—2007年,在 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由80%下降到50.4%;畜牧业比重由15%提高到33%;渔业比重由 1.6%增加到9.1%。 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格局不断被打破,农业区域化布 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逐步显现,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产品集中度不 断提高,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据农业部统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集中度分别达到80%、90%、66%、59%;棉花 生产已形成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三足鼎立”的格局,面积和产 量分别占全国的98.5%和98%;苹果生产基本形成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业带, 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7%和63%;甘蔗优势区的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63%和 72.4%。
课题2
Chapter 2 China
我国农业物流地理
Agricultural logistics geography in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及结构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技能目标
建议学时
1.结合本课题的学习,走访当 2. 掌握我国粮食作物的生 地农业生产部门,了解当地农 产特点与分布规律; 业生产发展情况;2.收集有关 资料,分析你所在地区农业物 3.掌握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 流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生产与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
东亚模式特点:①批发市场是主渠道。在这种模式下,批发市场的功能十分强大,涵 盖集散、价格形成、服务、计算和信息功能。②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一般要经过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批发环节才能到零售商手中。③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尽管流通 环节多,但是由于在批发市场环节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等方式,所形成的价 格公开、公正。④东亚模式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组织农产品的运销供应。 北美模式特点:①农产品直销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 品分级、包装处理后送往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或配送中心,这种直销方式减少了中间环 节,降低了流通成本。②产地市场集中。③终端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④流通渠道短、 环节少、效率高。 西欧模式特点:①农业合作社是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农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农副产 品,提供信息、科技、培训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为农户取得贷款 融资提供方便。②国家公益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③产加销一体化,且相关企业均在农村。 这种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经营成本。④重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统一的卫生和包装标准、 保证质量、讲究信誉,是西欧农产品商的共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