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部编新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一、活动入手,走进文本
导语:课文读得不错,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装饰照例和谐结瓜率领鸡冠花屋檐觅食向晚时令捣衣纺织娘
指名读 ,其他同学跟读。
质疑词义:有不明白的吗?(学生提出后,组织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时令:季节;向晚:快到晚上的时候,傍晚(同义词代替);捣衣:拿着棒子在河边捶打衣服(出示直观图片,易于学生理解)纺织娘
(三)听写词语。
(出示带有以上全部词语的课件)还认识这些词语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齐读词语。
老师再考考大家,听写其中的几个词语,看看能不能写正确。
听写时关注读写姿势。
鸡冠花率领觅食捣衣和谐装饰和谐结瓜
出示词语课件,自己订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交代任务
这些词语我们都熟悉了,再去乡下人家就不会迷路了,课文就会读得更好了,老师再找一组同学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在乡下人家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分着叫学生,一段一梳理)
2.扣书回忆,理清层次
(1)读完后想:《乡下人家》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风景?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2)生交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四、品读课文,体味表达
怎样写出画面的独特、迷人的?
表达方法
五.学习表达,课堂练笔
(2)选择乡下人家的某一处景物,试着用上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
独特迷人
五.学习表达,课堂练笔
(2)选择乡下人家的某一处景物,试着用上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
独特迷人。
2《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乡下人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乡下人家”这个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氛围;(3)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3)培养学生珍惜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导入:(1)图片展示:乡下人家房屋、庭院、田野等图片;(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对乡下人家的印象。
2. 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内容理解:(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画面,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3)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部分?为什么?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的情感体验;(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家乡,保护环境;(3)学生创作:以“我心中的乡下人家”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语气、节奏;(3)通过课文描绘画面,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课文描绘画面,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生字词卡片、画笔、写作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乡下人家房屋、庭院、田野等图片;(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对乡下人家的印象;(3)导入新课《乡下人家》。
2《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乡下人家》,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乡下人家》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课文通过对乡下人家的描述,展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和自然和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乡下人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难点: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和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乡下人家》产生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乡下人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关键词语和句子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析和理解。
2. 教师通过PPT展示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对乡下生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乡下人家》生活环境:自然和谐、美好习俗:淳朴、和谐作业设计:1.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乡下人家的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乡下人家》,让学生了解了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乡下人家》1(第一课时)部编本

《乡下人家》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
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读中悟写。
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
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
(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一篇描绘乡村生活的散文,通过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和谐。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和进行语言训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乡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还有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够欣赏课文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4.能够进行语言训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语言训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乡村生活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乡村生活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画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四年级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四年级《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四年级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四年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认识檐、饰、棚、捣等10个生字。
正确读写“棚架、装饰、归巢、捣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难点: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播放乡下风光图片,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风光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配乐播放乡村风光)2、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些美景,你仿佛来到了哪里?(乡下,乡村)是的,这些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
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陈醉云先生,一起走近《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去感受那自然和谐、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来,让我们亲切地读读课题。
(齐读)二、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文。
听清要求: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生字新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想一想当我们走近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生字新词检查反馈。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来检查一下字词学习的情况。
出示:觅食、捣衣、归巢照例、率领、时令天高地阔、月明人静(1)谁来读读第一组?(你读起来字正腔圆,真好听!)这三个生字(觅、捣、巢反红)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觅:部首是爪字头,爪字的变形;捣:右边不要写成鸟;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你看,真像小鸟用树枝在搭窝。
)(2)谁来读第二组?(你的声音真响亮。
)你能给这组的词语找找近义词吗?真能干!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的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生活的情感。
(2)学会珍惜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风俗。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交流,感受乡下人家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环境。
(2)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4. 讨论交流话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农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下人家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完善。
(2)讨论交流:乡下人家有哪些特点?他们日常生活是怎样的?5. 细节描写练习(1)学生选取课文中一个场景,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和环境的表现。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家乡的变化,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练习。
六、教学过程6.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心中对家乡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紧扣关键语句感知景物。
3.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明晰画面。
(重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些具有乡村特色的图画,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想一想在哪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唤起生活的记忆,推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门。
二、检查预习,紧扣关键语句感知景物1.借助预习单的反馈,读准“芍药、朴素、附上、绘成、纺织、攀上、率领、倘若、捣衣、和谐”等词语,识记“率、朴、素”等生字。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里,都有哪些景物和人物的活动?同桌交流。
明确:课文中写到的瓜、花、竹都是植物,鸡、鸭是家禽,吃饭、睡觉是生活场景。
原来作者在选择素材时,既考虑到了具有乡下特色的景物和活动,又有一定的分类。
4.结合景物和活动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方位词和时间词,理解顺序,就可以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明晰画面过渡:这么多独特、迷人的景物和活动,构成了乡下人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课文都写到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欣赏文字带来的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根据文字再现画面,读完后,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门前的瓜架上爬满了细长的藤蔓,绿色的叶子在随风飘动。
一个个青的、红的瓜,像小铃铛一样跟着摇摆,有趣极了!追问指导:抓住“屋前”“瓜架”等关键词给这幅画面取名——屋前瓜架图。
2.迁移运用。
请你学着把后面文字读成画面,再给每一幅画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明确:门前鲜花图、屋后竹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3.师小结:这样课文就变成了一幅幅可以感知的具体画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四语下《乡下人家》公开课第一课时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认识“构、芍、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
做到正确美观,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文本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物。
一、活动入手,走进文本
前一阵子,学校举办了小小摄影家“美丽乡村·我在行动”摄影展,我选取了这些美景
(菜园葱绿图、油菜飘香图、独特民居图、牛羊晚归图……),看完同学们的自拍,用一、二个词说出感受。
(独特、迷人、别有风趣、小动物悠闲、风景美丽、诗情画意...)
这么多这么美的画面,应该怎样抓特点记下来呢?今天我们就开始乡村之旅,看作家陈醉云是如何描绘他的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想自己去感受乡村的美好吗?(想)那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朗读自读提示?
自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分出自然段。
2.小组内自学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文中插图猜文中的词语意思。
3.读完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二)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读课文了,老师考考你们,听听你读得怎么样?指名读前六个自然段,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随时纠正,指导朗读。
2.出示读准词语,关注解词方法
导语:课文读得不错,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出示:装饰照例和谐结瓜率领鸡冠花
屋檐觅食向晚时令捣衣纺织娘
指名读 ,其他同学跟读。
指导:结冠率都是多音字:“结”表示植物开花结果了,读一声。
谁知道“冠”的另一个读音?组个词。
(冠军)“率”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效率) 第一组词语是生活中不常见的,第二组词语是难以理解的,组织学生齐读。
质疑词义:有不明白的吗?(学生提出后,组织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时令:季节;向晚:快到晚上的时候,傍晚(同义词代替);捣衣:拿着棒子在河边捶打衣服(出示直观图片,易于学生理解)纺织娘
(三)听写词语。
(出示带有以上全部词语的课件)还认识这些词语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齐读词语。
老师再考考大家,听写其中的几个词语,看看能不能写正确。
听写时关注读写姿势。
鸡冠花率领觅食捣衣和谐装饰和谐结瓜
出示词语课件,自己订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交代任务
这些词语我们都熟悉了,再去乡下人家就不会迷路了,课文就会读得更好了,老师再找一组同学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在乡下人家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分着叫学生,一段一梳理)
2.扣书回忆,理清层次
(1)读完后想:《乡下人家》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风景?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2)生交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导语: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把乡下人家的风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出示课件: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说一说:乡下人家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为我
们呈现了哪几幅画面呢?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画面。
(4)生交流,梳理,完善板书。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
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5)在乡下,这些景物是很常见的,但他们在作者笔下,却变得那么不平常,难怪作
者会在课文最后说——(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
)
四、品读课文,体味表达
(1)聚焦“瓜藤攀檐图”。
(出示文字)
①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
小组内按要求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1.认真默读,完成学习任务一;
2.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小组其他同学听;
3.全班分享。
学习任务一
画面怎样写出画面的独特、迷人的?
关键词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②师生交流。
A.瓜藤攀爬经历了几个季节?(春、夏、秋)春天到了,瓜藤开始爬上瓜架,夏天
到了,开出了小花,秋天到了,花落了瓜熟了。
这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有生机的啊!读
出瓜藤的生机勃勃。
这个风景还是动态的呢!你找到了哪些动词呢?(搭、种、攀、爬、结、挂、衬)读读前两句,读出动态美,动态的独特。
B.乡下人家屋前的装饰是藤是叶,是南瓜是丝瓜,真的很独特。
读出这份独特和
别有风趣。
你找到了瓜、藤、叶的色彩,你还看到了哪些颜色?(青、红、绿绿、碧绿)多么迷人的色彩啊!读出这份迷人的色彩。
C.当你看到“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城里的威严、冷漠)用了什么修辞?
(乡下更显可爱。
作者采用了对比的修辞表现了乡村与城市的不同。
表达了对乡村的喜爱。
)你从对比中看出了乡下人家风景的可爱和迷人,真好,能读出来吗?
D.导语:乡下人家的风景之所以独特迷人,是因为这风景是富有生命力的,有生机的,是动态的,色彩也是迷人的。
再让我们回到语言文字中,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和迷人。
配音指名读,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真的很独特,真的很迷人,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齐读中心句。
③带着体会,朗读。
(2)自主学习“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①现在就用这种方法去看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画面,先体会表达效果,再看看作者还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②根据学习提示要求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1.选择其中一处风景;2.认真默读,勾画关键词句,写出自己的体会;3.画面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要求: 1.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3.各小组选择一个画面,推荐一名同学全班分享。
】
(3)全班分享。
教师相机指导。
①交流“鲜花”这个画面。
体会:“朴素与华丽”、“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乡村中最美的就是鲜花盛开的情景,你心中想到了哪些形容词?(生自由说)是啊,这些词语都在形容它们(课件:花)
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是朴素的,但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
)齐读: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小结: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他们开得是那么漂亮。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呀,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②交流“笋”这个画面。
体会“探”字的妙。
体会这个画面的表达方法。
(板书:拟人)
房前姹紫嫣红,屋后又呈现一片怎样的情景呢?(课件:竹笋)谁愿意我们演一演小竹笋生长的状态?(生共同表演,感受“探”字)通过刚才的表演,你有了怎样的感受?(拟人)
预设:这是一个拟人句,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娃娃,很有好奇心。
预设:这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像是和人在捉迷藏。
对,这是一个拟人句,把竹笋比作娃娃了。
多有好奇心的笋娃娃啊!那这个字还能换成哪个字呢?(钻、冒、长)真好,那这三个字和“探”字相比哪个更好呢?
预设:“探”好,因为用这个字能生动、形象的表现竹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
这些竹笋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新奇。
多有好奇心的笋娃娃啊!那,只有这一个笋娃娃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成群)
这么多淘气、有好奇心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咱们面前啦。
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这句话)
读的真好!看!咱们的笋娃娃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出来的越来越多了。
多淘气,多有生机,多有好奇心啊!咱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3)小结:再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
五.学习表达,课堂练笔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有哪些也可以写入乡下人家呢?(出示景物)
(2)选择乡下人家的某一处景物,试着用上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
(3)分享小练笔。
六.总结
孩子们,看到没,边学边用,让咱们笔下的画面也是如此的独特、迷人,其实文中的表达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乡下人家的景物也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21.乡下人家雨后春笋图独特迷人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