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其应用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探讨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层建筑工程实例,然后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日益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高层建筑发展突飞猛进。
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施工领域也在不断进步,出现了众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1高层建筑工程实例1.1高层写字楼-深圳国际商会中心建筑面积为13.2万m2,建筑高度为214.5 m,地下3层,地上55层,是一幢超高层写字楼。
主楼为内筒外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柱和筒均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结构采用h型、十字形等断面形式。
在第17层、32层和47层设计有避难层,屋顶设有半径为14.9 m的直升机停机坪。
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为c60,抗渗混凝土等级为p12和p8,地下室底板厚1 000 mm和600 mm,承台部分最厚达8.4 m。
1.2高层商住楼深圳俊园工程建筑高度为161 m,建筑面积为7.8万m2,地下室为3层,埋深12.3m,地上47层。
1~5层为商场,功能要求为大开间,柱距为9.3m,采用钢筋混凝土内筒外框结构;7~10层为酒店客房,功能要求为小开间,柱距为3.1 m,采用筒中筒结构;11层以上为住宅,要求大空间,易于组合、分隔,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
由于功能、结构和平面需求,分别在6层、11层、43层结构平面设置转换,6层为劲性混凝土桁架转换层,11层为梁式转换层,梁高2500 mm,43层为板式转换层,板厚650mm。
1.3高层酒店深圳彭年酒店地下室为4层,埋深16.1 m,局部深21 m,地上由1幢57层、建筑高度为222 m及3幢38层的超高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7.9万m2。
基础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
工程主楼为酒店,顶部设计为旋转餐厅。
1.4高层办公、住宅综合楼深圳市星河世纪大厦以a,b,c三栋塔楼为主体,与4层裙房及3层地下室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建筑,是集住宅、办公、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楼。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层建筑似乎只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象征或城市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但是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简单了解一些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应用情况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历程建筑结构发展趋势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领土结构、钢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代替传统的砖、石、木结构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建筑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跨度的增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
回顾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代表建筑是美国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高381m,102层)、1972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姊妹楼(417m和415m,100层,“9.11”事件中被毁)和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441.9m,110层),前苏联和波兰与1953年和1955年分别渐层的莫斯科国立大学(239m,26层)和华沙科学文化宫(231m,42层),1978年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MLC中(229m65层)。
1985年以来,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朝鲜及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中有1996年建成的深圳的帝王大厦(高325m,69层)、广州中信广场(321.9,80层),1998年建成的吉隆坡石油大厦(400m,88层)上海金茂大厦(395m,69层)。
将世界上最高的100幢高层建筑的建筑年代和在世界上各地的分布表作统计可看出:随着时间推移20实际中,北美洲在前100幢高层建筑中所占的数量由多变少,而亚洲则从无到有,由少变多。
并由此推论在21世纪中亚洲将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建筑的中心。
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现代形式的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工程夔苤一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陈玉成(广东大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00)傍商要]滑模施工具帮圭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施工安全等优点。
近年来,滑模施工技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首选施工方案,l l I R,,目前很有必要对滑模施工拄术进行探讨,不断加强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蝴]滑模施工;牦点;工艺;主要问题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特点设计滑模施工是水泥混凝土浇筑时所用模板中的一种,它可以沿着水平方向、斜坡方向或垂直方向渐渐滑动,做到边浇捣,边脱模,是一种经济的先进方法。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施工安全等优点。
近年来,滑模施工技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首选施工方案,因此,目前很有必要对滑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不断加强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体会与经验,对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1滑模施工的特点滑模施工是一种可以随着柱子的高度而上升的滑模工艺,广泛用于筒层构筑物施工,高层建筑物如果现场堆放条件受到限制,采用滑模比较好,而目施工速度快,喇氏模板损耗率。
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七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作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摸板,吊架,它具有舡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砼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
构造简单,施工进度快,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等特点。
液压滑模施工是优质、高速、造价低的施工工艺,一次组装1m多高模板,即可连续浇注混凝土,不间断滑升模板,连续成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一组筒仓可以一次组装滑升,不用支脚手架,不重复支模,每可以滑升2.5m一35m,最高可达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刚氐成本15%一200/o,混凝土连续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使工程f贡量得以显著提高。
2滑模施工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建-er专ql,化的滑模工程公司,推行滑模施工技术单项资质注册制度。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建筑群体,具有层数高,形体大,基础埋置深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大,工序多,延续性与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科学的施工组织与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主体施工一、高层建筑的特点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外,也有不同的一面。
从逐层施工的方法来看,基本相同。
但从整个建筑来看,并不相同。
主要原因是由高度增高、体量增大,带来了施工的差异。
高层建筑的施工概括起来,有高、深、大、长、密5个特点。
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施工在工期、造价和劳动消耗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的工艺、新设备,对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有如下特殊性:1.基础埋置较深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
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一般将地下室建成三~四层,深达20多m,所以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2.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风险较大高层建筑在城市鳞次彬比,施工场地狭窄。
由于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这是地下工程极其富有变化的领域,它包含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
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
土方工程包括大量土方挖运和拆除支护以及回填,有的工程土方量很大,如何挖运是重要内容。
拆除支护支撑,也是在设计方案中应考虑的问题。
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箱基和筏基的底板较厚,特别是厚筏板其底板混凝土常达3~4m 厚,例如某国际大厦筏板76m×72m,板厚3~3.5m,混凝土17000m3。
高层住宅施工方案创新技术应用措施

高层住宅施工方案创新技术应用措施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高层住宅的修建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安全性,施工方案的创新技术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住宅施工方案创新技术的应用措施,助力建筑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一、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住宅的施工过程中,基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存在着效率低、工期长等诸多问题。
因此,创新技术的应用措施能够提高基坑支护的效率和安全性。
1. 针对基坑土壤的力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
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如桩基础、悬挂式支撑等,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基坑支护的虚拟模型。
通过模型的建立,可以预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二、结构施工技术高层住宅的结构施工是关键环节之一,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影响住宅的使用寿命和居住品质。
因此,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用创新技术是必要的。
1. 预制构件的应用。
采用预制构件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和质量,减少对现场施工过程的依赖,降低安全风险。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过在施工现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三、物流管理技术高层住宅的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物流管理的优化对于提高施工效率至关重要。
1. 采用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2. 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远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减少停工时间和损失。
四、安全管理技术高层住宅的施工安全是关系到工人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应用创新技术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1. 使用BIM技术进行安全仿真分析。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安全分析,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利用无人机进行安全巡检。
通过无人机的应用,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巡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浅谈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浅谈 高层房屋建筑 施工技术 的发展现状
摘要: 高层房屋建筑在建筑市场 中的崛起 与发展, 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 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 已经无法满足高层房屋建筑 的施 工技术需求。为保证工程 的施工质量、 进度、 成本、 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 必须要采取先进 的施工技术。 关 键词 : 高 层房 屋 建 筑施 工 技术 发展 现 状 决定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施工技术 , 但是 , 传统建筑施工技
理水 平 。
术, 但是 ,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也有其特殊性。 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在逐层施 工 的 方法 上是 相 同 的 。但是 就 整个 建筑 的施工 过 程来 看 , 两 者 就有 较 大 的 区 别。这主要是 因为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高和体量的增大 , 必然造成施工难 度增大, 施工技术产生差异 。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 的特点概括为 : 高、 深、 大、 长。 1 .高。 高层房屋建筑尤其要注意高空作业的控制。 高空作业需要解决好
要整个建设过程能够得到很好地额协调和配合 , 这必然会给高层建筑施工计 人才。为了能够将高层建筑施工中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 、 研究与 划、 组织 、 管理 、 协调等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 所 以必须要求精心施工 , 而且要求 应用, 我们必须加大培养 、 发现并有效利用好建筑施工行业 的专业性人才。 注
3 .钢筋连接技术。钢筋连接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 技 术 中 的重要 问 题之 一 。 原 因在 于 : 在 高 层房 屋建 筑 施工 过 程 中 , 各 种 变形 钢 筋的使用量 日益增大 , 导致钢筋的接头也 日益增多。在当前的钢筋连接技术 当中, 带肋钢筋套挤压的链接技术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原因在于其具有接头 性能较好 、 使用设备简单 、 质量稳定可靠且施工速度较快等优点。到目前为 止, 在高 层房 屋建 筑 的施 工 技术 上 , 我 国 已经取 得 了一定 的 发展 , 而且 当前 的 技术水平也可 以满足我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标准与要求。但是 , 由于我国 工 业 化发 展 时 间较 短 , 相 比于 西方 发 达 国 家 而言 , 在 高层 房 屋 建 筑施 工 技 术 方面, 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 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 我们必须在现 有 技术 水 平 的基 础 上 提升 高层 房 屋 建 筑施 工 技 术 , 同时 , 加 强 施 工技 术 的 管
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此 方 法 的利 用 主 要 是 看 现 场 的施 工 环 境 是 否 适 合 ,如 果 施 工 环 境 适 合 可 以减 少 工 程 上 的 造 价 。 一 种 是 土 钉 墙 技 术 , 分 层 开 挖 的 另 在
基 础 上利 用 分 层 支 护 . 主要 是 适 用 一 些 低 水 位 的非 软土 层 。
和论 述 。
于 人 口增 长 过快 , 致 个 人 占用 空 间 的减 少 , 了满 足人 们 对 使 用 导 为 空 间 的 需求 , 需 要 建 设 高层 建筑 。在 高 层 建 筑 施 时 , 要 是 以 钢 就 主 筋 混 凝 土结 构 为 主 ,而 清 水 混 凝 土 技 术 是 现 浇 钢筋 混 凝 土 技 术 中 的 一 项 新技 术 , 技 术 主 要 是将 原 始浇 筑 面 直 接 作 为 装饰 性 表 面 , 其 这 种施 工技 术 的使 用 更 为 方 便 .而 且 可 以 加快 工 程 整 体 的 施 工 进
在 建筑 行 业 的发 展 过 程 中 ,建 筑 的 艺 术感 觉 越 来 越 被 人 们所 关 注 , 建 筑 施 工 过 程 中 , 建 筑 物 外 部 的 形态 就 产 生 了一 定 的要 在 对 求 , 了达 到 建 筑 的 艺术 效 果 , 工 中 对混 凝 土 的施 工 技 术 要 求就 为 施 相 应 的提 高 了 , 我 国建 筑行 业 一 般 采 用 钢 纤 维 砼 。 纤 维 砼 是在 在 钢 普 通砼 中掺 人 适 量 钢 纤 维 经 拌 合 而 成 的一 种 复合 材 料 ,它 不仅 能
度 , 少施 工成 本 , 可 以 降 低 施 工 后 的维 修 费 用 , 技 术 不 但 提 减 也 此
高 了 高层 建 筑 的稳 定 性 和 牢 固 性 .也 为 我 国今 后 建 筑 行 业 的 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论文

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对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阐述了分层浇筑迭合法的应用及优缺点,模板、钢筋及混凝土分项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以供参考!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监理;控制1 工程概况某大厦为高层商住综合楼,地下2层,地上27层。
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大厦1~4层商业裙楼,设计为框架结构形式,层高4.8m;5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4.8m;6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标准层高2.8m。
转换层为梁式结构,施工荷载大梁截面尺寸为1200mm ×2500mm,板厚250mm,裙房屋面板厚为150mm.2 施工方案选择由于本工程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达1200mm×2500mm,自重达7.5t/m,施工时考虑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线荷载接近80kn/m,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难以直接承受,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另外,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转换层大梁一般有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埋设型钢桁架加强模板法和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等3种支模方案可供选择。
故有必要对各方案进行分析,选定安全、经济、适用的方案施工。
(1)通天支撑法。
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是将施工过程中转换层大梁自重等荷载通过支撑层向下传递,直接地下室底板传给地基。
本工程从转换层梁底(相对标高24.000m)到负二层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9.6m),支撑高度达33.6m,需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费工费料且受力不明确。
(2)埋设钢桁架加强模板法。
采用在转换层大梁中埋设型钢桁架,将型钢桁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筑成型。
此方案与通天支撑法相比,可节省大量的支撑材料,但型钢桁架埋于混凝土中,一次耗钢量大,不经济。
(3)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
将大梁分2~3层浇筑迭和成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其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高空作业多、基础埋置深的基本特点。
提出了推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进步的有效策略方针,具体分析了我国现代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进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与应用
一、简析高层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
(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由于其规模庞大、施工过程复杂的特点,致使高层建筑工程进度慢、施工周期长。
平均有效工期为两到三年,再加上自然气候条件和不可抗力的影响,工程周期长是目前高层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之一。
因此,优化施工方法,提高建筑施工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劳动成本的必要措施。
(二)高层建筑工程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自身高度高、体量大,需要的建筑材料种类繁杂、质量较大,这对施工材料的垂直运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必须长时间高空作业。
安全问题就成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
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先进管理措施投入到了工程实际,但是,施工过程中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高空作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措施。
(三)高层建筑工程基础埋置深
针对高层建筑需要很高的抗倾覆稳的特点,施工过程要进行大于建筑物高度8.4%的地基埋置深度。
一般至少埋深在地面以下5m。
由于地基处置的复杂性,特别是一些软土地基,就需要在多种基础施工方案中选择出最有效的。
这对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
(一)切实贯彻落实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高层建筑的组织管理要制定高标准的规章制度和参照国家相关
规定的技术标准,并严格落实执行。
首先做到完整、总体、全面的提高工程规范和标准;其次,高度重视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细化每一道工序,坚决杜绝和避免可能造成隐患的不安全因素;再次,切实抓好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砌体工程、模板工程、土方工程等都要配备专人负责,防止因分工问题而造成的责任混乱、安全事故等。
(二)充分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是高质量工程和高效施工的前提和保证。
传统的施工水平和技术是远远达不到的。
传统的施工技术,以手工操作为主,不但造成工程质量低、施工进度慢,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积极合理的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积极推动工程质量的有效提高。
(三)加强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管和用料管理
合格的材料是优质工程的前提,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必须要严格把好材料管,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建筑工程必须有专门的材料管理部门和人员,并且要积极配合监理单位的监督和质量检验,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一方面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另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钢材、水泥等资源的浪费。
(四)有效促进各施工队伍的协调合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是一个复杂的建筑体,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施工队伍都需要的协调合作,如果在协调合作上出现了不必要的细小的问题,都会引起一些很大的麻烦,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工周期,导致建筑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的还会引发安全问题。
(五)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管理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高水平的建筑施工管理是有效实现工程目标的前提。
因此,必须建立起高水平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管理者自身素质是影响管理水平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要重视管理者的素质培养。
工程负责人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时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使公司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使公司的业务水平和经济利润得到长足发展。
三、现代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钢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钢结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应用中,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来进行安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的吊装、安装、测控、焊接、拆除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外框都是以全钢结构为框架,通过钢梁斜撑和核心筒(墙)的连接来达到建筑结构的稳定,并通过楼面钢板的铺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来保证楼面的平面刚度和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钢结构的吊装过程也要按严格的规范和技术标准来执行,以确保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
钢结构的焊接技术也相当重要,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焊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任务重,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的焊接工艺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目前主要采用斜立焊、立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更为严格,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混凝土容易受到工作条件和气候的影响而出现产生质量问题,因此,要达到标准的混凝土强度,就要在施工的细节中严格控制。
一是开工前,要按着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强度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以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
二是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进行细仔严格的检查工作,避免因抢工期而忽略养护时间,在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没有确定的具体方案和养护措施,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
三是非混凝土质量问题产
生的裂缝也要加强注意,设计中要注意永久性伸缩缝以及外墙面的分隔缝。
(三)地基与测量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根据地域位置、地质环境的不同,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如果地基持力层较深,土质较复杂,但是地下室埋置深度不大,就要采用桩基础等。
目前预制桩的发展历史比较长,质量也有较高的保证,有明确的鉴别承载力方法。
目前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但这种桩造价贵、截桩困难、施工噪声大、耗钢量大。
采用现浇桩地基的施工,噪声小、造价低、适应性强可以作为重点来发展,并使其实现机械化。
另外,地下水位较浅,基础埋置特别深时,施工技术困难大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箱或沉井法施工。
高层建筑工程的进行测量,在开工前要制定好施工测量方案,准备好测量仪器,并根据建筑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投影到建筑层面上,再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浇筑砼、立模板和绑扎钢筋之用。
施工测量技术一般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
当采用内控法时,要用激光铅垂仪法,并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在浇筑上升的楼层楼时,要预留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与之对应的方法进行,同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对和复核来确保准确
无误。
结语:
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不断的探究发展新的施工技术。
注重把握细节,严格控制成本,坚决杜绝安全问题,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推动我国现代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落实其在施工过程总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猛.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陕西建筑,2012(207)
[2] 张斌.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1)
[3]罗家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