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档)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轻重的作⽤,农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农业结构现状进⾏分析,探讨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

⼀、我国农业结构现状:1、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减缓,但基础作⽤依然很重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资料,2009年我国国内⽣产总值(GDP)实现340506.9亿元,第⼀、第⼆、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产总值的10.3%,46.3%,43.4%。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没有动摇;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

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显⽰,200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60361.0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30611.1亿元,占总产值的50.71%,林业为2359.4亿元,占总产值的3.90%,牧业产值为19468.4亿元,占总产值的32.25%,渔业产值为5626.4亿元,占总产值的9.32%。

3、农产品结构单⼀,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有限。

农作物南⽅以⽔稻种植业为主,北⽅主要种植⼩麦,经济作物南⽅主要是油菜、烟草、⽢蔗,北⽅主要为⼤⾖、甜菜。

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

4、各地区农业结构普遍趋同,专业化⽣产程度较低。

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结构中长期普遍存在,⽽且农业经营⽅式粗放,⼟地束缚了⼤量劳动⼒。

其产⽣与我国传统农耕⽂明和⾃然条件有⼀定的关系。

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定成效,但农业结构调整难度不可低估。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进⾏了将近3年,其成效有⽬共睹:农业结构进⼀步优化,农产品品质提⾼,经济作物、园艺产品⾯积增加,畜牧⽔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布局、产业分⼯的格局已见雏形。

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不断提⾼。

尽管结构调整成绩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地⽅结构调整还存在盲⽬性,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深加⼯能⼒低,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困难,农民增收仍然步履艰难。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重点等,使农业产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一系列调整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适应市场需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业加工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1.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种植的效益。

2.发展畜牧业: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推广养殖业科技和管理模式,加强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认证。

3.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灌溉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4.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广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

5.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地方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合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1.优化种植结构: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优化种植结构。

通过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品质和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扩大高效农民的种植面积,减少低效农民的种植面积,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种植业的效益。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一为了适应学校的教学计划,本人作周庄镇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涉及周庄镇的自然环境、农业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一、自然环境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

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

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

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与大多数乡镇相同,周庄镇建国前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

建国后,道路建设发展很快。

镇与村、村与村通过规划,已形成交通网。

贯穿全境的宝李路经多次修整并有县乡公路升级为升级公路,更名南石线S329。

过境平临高速长9.4公里,并设有上下口。

“村村通”工程加强了各自然村的联系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

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

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

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

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03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

2024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总结2024年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提出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为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本文将对2024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首先,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2024年我国继续加大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力度。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改善,进一步提高农田耕作效率,加强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应用,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方面,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逐步加大优质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和质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2024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此外,政府还推广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培育农村新型主体,促进农业与现代产业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向城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再次,在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2024年我国深化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进一步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政府在农产品流通和营销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最后,在农村建设方面,2024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政府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水源供应,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总的来说,2024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农产品市场开放度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然而,也要看到,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改革措施,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持续提升。

鹤庆县西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鹤庆县西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1.西邑镇基本情况西邑镇地处鹤庆县西南部的马耳山脚下,东连朵美乡,南接黄坪镇,西边靠近三营镇,北边和松桂镇相连。

西邑镇总面积为30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48hm2,常用耕地有1313.18hm2。

其中水田333.05hm2,现通过多年的水改旱,实际用于种植水稻的面积不到100hm2,水浇地(旱地)585.17hm2,人均占有常用耕地0.1hm2。

大丽公路、大丽铁路从我镇境内南北横穿而过,大丽公路过境23.6公里,大丽铁路过境21.6公里。

西邑镇海拔在1700—3842m之间,境内森林覆盖率36%,西片区山清水秀,泉流不断。

地方特产有松茸菌、香菌、牛肝菌、蜂蜜、白芸豆、黄皮梨、奇峰萝卜和大麦酒等。

2.农业结构调整在我镇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几年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做出了一定成绩,其在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镇属于以工业为主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和养殖业,境内虽然有几家工业企业,但岗位有限,岗位条件要求高,只有少数村民进入企业打工,按照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西邑镇农村经济收入为426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比超过68%,西邑镇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结构的优化。

2.2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借助于近年来的工作,2012年西邑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占比分别是35%、65%。

西邑镇党委合理引入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各类经济作物,如芸豆100hm2,烤烟300hm2,白肋烟33.3hm2,蔬菜66.67hm2,药材100hm2,泡核桃166.67hm2,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种植户经济收入,确保其增收致富。

2.3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西邑镇村民的生活水平当前已经逐渐朝着小康迈进,农业结构调整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消费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更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农业结构应当尽快予以调整。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最新)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最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铁门镇基本情况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

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首要共识。

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

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

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政府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

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对不愿接受政府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政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县农业调研报告

县农业调研报告

县农业调研报告《县农业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在不断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对该县的农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农产品种植情况:调查了该县主要种植的农产品品种、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市场销售情况。

2.农业技术应用:了解了该县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情况。

3.农业产业结构:调研了该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产业带动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

4.农民收入情况:了解了该县农民的人均收入情况,以及农业生产带动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农产品种植情况:该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农产品品质良好,产量逐年增加,销售市场稳定。

2.农业技术应用:该县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3.农业产业结构:该县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农民收入情况:该县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农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四、调研建议1.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

2.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加强农业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得出了该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该县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于xx年3月中旬至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比xx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农业产值38217万元,林业产值518万元,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渔业产值4086万元。

分别比xx年增长了37.6、——12、53、55.4。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

农村经济结构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

其比例由xx年的0.8:0.2变化为xx年的0.6:0.4。

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xx年的33:5.6调整到xx年的16.89:41.34:5.97。

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

xx 年,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占57,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占43。

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xx年的79:21调整为57:43,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xx年的40:60调整为28:7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专业村、组。

xx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38万亩,总产量21.5万吨;水果成片种植面积6.92万亩,总产量5.26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95万亩;出栏肉兔163万只、家禽107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10200吨。

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383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8,已大大超过粮油产值。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至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市级4家,县级21家,街道、镇乡级27家。

固定资产总额18619万元,产值5692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948万元。

龙头企业用地21823亩,从业人员29550人,带动农户16767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540多万元。

另外,全县还有种养殖专业大户1700多户,专业市场4个。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12个,拥有会员1818人,带动农户5176户,服务范围主要是蔬菜、种子、水果、水产、蓄禽等方面,作用发挥较好的有广东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狮子太山果协、健龙莲藕协会等。

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

xx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0856亩,流转率为19.24,涉及农户31690户,涉及工商户2361户。

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2.1,其中第一产业内部转移1xx人,占8.34,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

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龙头企业还使用了大量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全县农民从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到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难。

一是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无力度;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差,发展零散。

如十万亩优质梨种植,成片的规模较大的果园不多;三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喜欢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不愿调整农业结构;四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加之风险大,想调整结构却不知如何调或者不敢调;五是部分农民信息不灵,盲目跟着别人调,导致农业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同类性农产品大幅度增加。

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调整后见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损失,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相对落后,农产品增值不大;七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又缺乏农业种养业和自然灾害保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投入,发展困难。

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

农业生产贷款难,限制了农业的投资规模,制约了结构调整。

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除个别街道办事处外,乡镇政府基本未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

农业业主的资金投入后,无法实现再次抵押融资,不能实行滚动发展。

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积累少,资金周转慢,投资回报期长等原因,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进一步拉大。

三、意见和建议(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

二是进一步研究改革农业扶持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和拨付办法,要切实改进扶持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方式,在扶持对象上,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龙头企业,把它们做大做强,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

农业扶持资金应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效能地发挥农业扶持发展资金的作用。

对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统计考核,做到能进能出。

三是加大对农业工作、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的评选、表彰、奖励力度。

四是建立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运输环节的各种费用,降低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强我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修编。

随着我县镇乡、街道行政区划和村规模的调整,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应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调整。

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应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农业产品优势产业带或优势区域。

在坚持城郊型经济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前提下,农村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因此,在农业用地中,应扩大一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缩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以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动,形成土地适度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特征,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这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精品,发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档次。

同时,还应培育和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效益。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把一、三产业特别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在璧青公路沿线以东,县域公路主干道两旁,以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培植我县新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优势开发、规模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努力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要引进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

上一篇:xx年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xx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相关范文推荐xx年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关于残疾人家庭生存问题调查报告指导教师:赵立军作者:周智敏实践单位:聊大教科院11级1班实践地点:聊城市白广春家实践时间:xx年06月23日一、调查背景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

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

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1、你一天约...林业调查报告4篇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xxxx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xxxx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xx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xx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xx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

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推科学调查报告范文3篇推农村调查报告推xx关于中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调推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推初中调查报告4篇推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报告推临潭县回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推xx欧盟调查报告:企业研发投入税推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的调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推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调查报推调查报告的形式结构推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4篇推xx年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推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推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4篇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推河南省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