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对联_初中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之漫话对联

【精读精练】漫话对联/金虎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
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
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
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
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
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浅谈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浅谈导读: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一、内容概括题型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二、结构分析题型六、语言品析题型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七、材料链接题型四、词句理解题型八、开放拓展题型说明文阅读主要试题类型示例及答题技巧归纳一、内容概括题型【题型分类】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题型示例】例1:0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人禽流感存在着人人相传的迹象,并造成人员死亡。
例2:05年北京市语文中考A卷(海淀卷)《话说海淀》10. 选文第(1)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对明清直至建国前夕海淀水乡美景、园林发展和文化遗迹进行介绍的是第______段到第_______段。
(4分)——“海淀”地名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例3:《植物也有“喜怒哀乐”》(《中考复习指导》P68)4、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
•第1个例子:小虾遇难,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变化。
•第2个例子:见到掐断植物的“罪犯”,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大的波动。
【方法技巧】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题型分类】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4、判断说明的顺序 (较少出现《指导》 P70—2 )【题型示例】例1:《漫话对联》(《指导》P66)• 2、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介绍了对联的定义、种类、起源和发展、写法、意义与影响。
例2 区0611期中测评《说屏》19、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出2—4段的说明内容——文章各段依次介绍了屏“巧”的总特点、屏的功能、屏的分类、屏的放置【方法技巧】1、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基础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8种)•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对联,也被称为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精炼、对仗、韵律和意象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对联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而到了明清时期,对联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对联的特点在于其工整、对仗和意义深刻。
在形式上,对联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两句的文字数量相等,结构相似,平仄相对,韵律和谐。
在意义上,对联要求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对联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根据形式,可以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等。
在各种场合,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都可以见到对联的身影。
对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和教化功能。
对联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表达了宽容和坚韧的品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正义和奉献精神的崇尚。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始终不会改变。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学习和欣赏对联,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艺术素养,更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
总之,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联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关于对联的说明文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是用相对联的方式,对对称、短小、富有节奏感的文字进行艺术加工,以表达抒情、赞美、祝福等情感。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联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的形式通常是左联和右联,左右相对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写对联时,要求文字简练、精炼,言之有物,富有意境和情感。
因此,对联的创作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更需要丰富的内涵和灵感。
对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春节、婚庆、生日等各种节庆活动中,还可以作为装饰品出现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对联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对联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过对联,人们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对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当代社会,对联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对联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明文的概念和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阅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把握住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用形容词来概括(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
说明文的中心句由说明的对象加上说明对象的特征来构成。
说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全文或整个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
中心句又叫总说。
除了中心句之外的句子叫支撑句。
支撑句又叫分说。
支撑句是以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的方式对中心句进行说明的。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二、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有三种形式:1、总说――分说2、分说――总说3、总分――分说――总说三、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的对象来分,说明文分为实体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说明文就是实体说明文。
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的就是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语言的说明文和生动语言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四、说明方法1、下定义:就是用准确的、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这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
春联说明文600字

春联说明文600字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奇妙形象,抒发奇妙愿望。
下面是我整理的春联说明文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
春联说明文600字1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
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进展到今日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风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奇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风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房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亲热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看了对春节贴对联风俗的介绍,我不禁感叹中国文明文化的博精深,对于春节贴对联,在明代朱元璋的那个时期,朱元璋指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需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如今的我们,对过往的风俗总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外表的潜意思,但是我们对于深层次的还是有待学习。
听,家家户户贴起了对联,那对联上的字龙飞凤舞,承载了多少百姓对新年的期望,和对上一年辛苦劳作的欣慰。
春联说明文600字2每年过年,我们家都会回农村过年,而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是风俗,也是习惯。
写对联初中作文(精选10篇)

写对联初中作文写对联初中作文(精选10篇)写对联初中作文1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
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
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
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
”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
”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
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
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
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
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
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
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
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
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
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写对联初中作文2“今年春节看我的!”我大声对家人们说。
当天晚上我就开始动手了。
我跑去书房,拿来墨汁,倒入砚台里。
这时,墨汁散发出的香味早已轻轻飘出,把正在看报的爷爷吸引了过来。
“诶呦,你在写对联呢吖!我跟你讲,我年轻的时候也写过对联。
我虽然没正经学过,但邻居来请我,我也不得不写呀……”说到这,爷爷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不免也露出了得意而又灿烂的笑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对联_初中说明文
人人都知道对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对联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
同学们,你们对对联的知识了解多少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说说对联的来历吧。
从前,有一个鬼蜮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桃树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蜮。
为了避邪,人们制作了一个桃符,后来他们又在上面写字,在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上,显得很喜庆,这就是我国对联最早的形式之一。
接着就说说对联的特点吧。
一:对联的字数相等,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二:对联的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三:对联的结构相应。
四:对联的平仄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
最后是对联的种类。
对联有四种,分别是:一、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二、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三、用字技巧:引字复字、叠字、偏旁、析旁、数字等。
四、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下面,我来给你讲一个关于对联的有趣小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非常小气。
一天,他的儿子也考上了科举,于是他们家大摆酒席庆祝一下,在家里大财主说:”父进士,子
进士,父子皆进士。
"他的儿子在外边说:“父当官,子当官,父子皆当官。
”老百姓们听了很生气,有一个才子笑一笑就走了。
下午大财主把他们的对联贴到了大门上。
晚上,他们都睡觉了,那个才子溜到他们家门前,用毛笔改了几笔。
第二天,人们在大财主家门前哄笑,不一会,大财主出来了,看了一眼门上的对联,上面写着:“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父当棺,子当棺,父子皆当棺”,一下子气晕了过去。
同学们,你们说这则关于对联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可见对联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之一。
啊!对联,你不仅能表达喜庆,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乐趣。
希望我们能把这一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