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的介绍
大学各专业介绍免费3篇

大学各专业介绍免费第一篇:理工科专业介绍理工科专业是指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等。
这些专业重视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和高薪水的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研究电子元器件、电路、通信等方面的学科,它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学习方向包括电路设计与分析、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硬件研发、通信工程、射频工程和无线局域网络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的学科,是信息技术领域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学习内容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多个方面。
毕业后,可以从事软件开发、互联网产品研发、系统架构设计等领域的工作。
机械工程专业是研究机械原理、机械结构、机器人等方面的学科,是现代制造业与自动化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
学习方向包括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机械制造及技术等方面。
毕业后,可以从事机械研发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研究化学生产和制造的学科,是现代化工领域中的重要专业。
学习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过程、化工设计等学科。
毕业后,可以从事化工生产、工艺设计、环境保护、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的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制备、加工和性能的学科,它在现代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内容包括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特性、材料设计等方面。
毕业后,可以从事金属、无机、有机、高分子等领域的材料研发工作。
总之,理工科专业在现代化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习理工科专业需要具备严谨的思维方式和高强度的学习能力,考验学生的耐心、毅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果你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有着浓厚兴趣,并愿意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发光发热,那么理工科专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专业介绍

全国大学专业介绍:一、管理学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专业概况:教学实践程序设计实习、管理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
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上作能力。
开设院校:按高校热度排序[北京]北京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湖北]武汉大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河南]郑州大学 [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江苏]南京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山东]山东科技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天津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 [江苏]东南大学[重庆]西南大学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上海]上海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天津]天津科技大学[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广东]暨南大学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天津理工大学 [江苏]江南大学[山东]山东经济学院 [江苏]南京审计学院[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甘肃]兰州大学 [广东]广东商学院[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江苏]河海大学 [上海]上海理工大学[辽宁]东北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工业工程主干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中国大学专业大全及详细介绍

中国大学专业大全及详细介绍
中国大学的专业类别多种多样,具体的专业介绍如下:
1. 文学类:文学类专业是指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文艺学、文学理论等。
2. 理学类:理学类专业是指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统计学、力学等方面的学科,包括数学、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天文学、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科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3. 历史学类:历史学类专业是指涉及历史学理论、历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化学等方面的学科,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化学等。
4. 法学类:法学类专业是指涉及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等方面的学科,包括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哲学、法医学等。
5. 农学类:农学类专业是指涉及农业科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学、草业学、农业工程、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学科,包括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植物科学与技术、林学、草业科学、动物科学与技术、水产与渔业科学与技术等。
大学各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操作系 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软件设计方法,汇编 语言,C++语言,java语言,windows高级编 程,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信息理论基础,编码理论与应 用,图像语言处理与模式识别,应用密码学与 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数学分析,线性 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计 算方法(又叫数值分析),管理运筹学,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金 融分析。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 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 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 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 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 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 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 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 程技术人才
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 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 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属于自然科 学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 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 学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 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 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 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 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 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主要有水体污染控制、生活用水供给、大 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控 制,还有放射性污染控制、热污染控制、 电磁辐射控制等。
农学包括植物生产、草业科学、森林资 源、环境生态、动物生产、动物医学、 水产等7个学科类 。 主要专业有:草业科学、 动物医学 、水 产养殖学、园林、园艺、植物保护、种 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水土保持 与荒漠化防治、林学、农学等 。
各大学专业大全及详细介绍

各大学专业大全及详细介绍1. 文学类专业文学类专业涵盖了广泛的文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文、外语、新闻传播、戏剧影视、汉语国际教育等。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进入文化、媒体、教育等行业打下基础。
2. 工程类专业工程类专业是应用科学的一种,涵盖了各种工程领域,例如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等。
这些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技能和知识。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领域的应用能力。
这些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在IT行业和其他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基础。
4. 经济学类专业经济学类专业培养学生在经济领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这些专业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经济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原理,为他们在国际贸易、金融、统计分析等职业领域发展打下基础。
5. 医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是培养医学和健康科学方面专业人才的专业。
这些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等。
学生将学习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培养照顾病人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6. 法学类专业法学类专业培养学生在法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法律素养。
这些专业包括法学、社会工作、政治学等。
学生将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技巧,为他们在法律行业和相关领域从事工作提供基础。
7. 教育学类专业教育学类专业培养学生在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这些专业包括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等。
学生将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8. 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和表演领域的专业能力。
这些专业包括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学等。
学生将学习艺术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创作和表演的能力。
9. 管理学类专业管理学类专业培养学生在管理和组织领域的专业能力。
大学专业介绍

大学专业介绍大学专业介绍大学专业是指一门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研究的课程或学科,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来培养自己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专业之前,学生需要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了解和比较。
在大学中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供学生选择,涵盖了不同的学科领域和职业方向。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大学专业,帮助学生们了解各专业的特点和潜在的职业发展方向。
1.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学科。
在经济学专业中,学生可以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市场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此专业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毕业后可从事金融、咨询、市场调研等相关工作。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技术的学科。
在此专业中,学生可以学习编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3. 医学医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和疾病治疗的学科。
医学专业分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两个方向。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医生,而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医学研究人员。
医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耐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毕业后可从事医生、护士、药剂师、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4.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的学科。
在教育学专业中,学生可以学习课程设计、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内容。
教育学专业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毕业后可从事教师、教育咨询、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
5. 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资金的融通和价值管理的学科。
在金融学专业中,学生可以学习金融市场、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等内容。
金融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金融知识、分析能力和风险意识,毕业后可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工作。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大学专业介绍,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
大学专业大全及详细介绍

大学专业大全及详细介绍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很多同学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因为面对众多的专业选择,很难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大学专业,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毕业后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系统分析、网络安全等工作。
2. 金融学。
金融学是研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工作。
3. 医学。
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挑战的学科,学习医学需要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和解剖学知识,毕业后可以成为一名医生,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
4. 外语。
外语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翻译、教育、国际贸易等工作。
5. 建筑学。
建筑学是一个结合艺术和工程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毕业后可以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工作。
6.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工作。
7.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商业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营销等工作。
8.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一个前沿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生物学和工程学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生物医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工作。
9.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艺术绘画和设计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工作。
10.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是一个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学习这个专业需要具备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知识,毕业后可以从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等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大学专业及其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前景,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方向。
大学专业分类目录及详细介绍

大学专业分类目录及详细介绍大学专业是指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所选择的具体学科方向或领域。
在大学中,各个专业的设置非常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大学专业分类和各分类下的部分具体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历史文化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1.历史学:研究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和变化。
2.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
3.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以了解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
4.政治学:研究政治系统、政治行为和政治理论,以了解国家和社会组织的运作。
理工科学理工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数理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工科学专业: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2.电子工程:研究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包括集成电路、电子通信和电子器件等方面。
3.建筑学: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技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4.生物工程:研究生物学和工程学的交叉领域,以应用工程技术解决生物医学和环境问题。
商科学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商科学专业:1.会计学:研究财务管理和会计实践,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税务筹划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2.金融学: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包括投资管理、风险评估和资本市场分析等方面。
3.国际贸易:研究跨国贸易和国际商务,包括国际市场分析、贸易政策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4.市场营销:研究产品推广和市场销售,包括市场调研、品牌管理和广告策划等方面。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艺术专业:1.中文语言文学:研究汉语语言和文学作品,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批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大学专业介绍大气科学学院简介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大气科学系(原气象学系)建于1960年, 现设有大气科学系、气候学系、海洋科学系、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台、大气资料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其中气象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专业为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地球流体力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海洋科学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教师8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
拥有本科生1924人、硕士研究生385人、博士研究生92人。
到目前为止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毕业生7888 名,硕士879名,博士82名,留学生3名。
学历学分被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承认。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升学率一致保持在40%左右,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院培养的大量毕业已成为我国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并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是国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学家。
同时,学院还为等地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气象工作者。
1993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我校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目前,学院已为世界80多个国家培训了500多名高级气象技术人员,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我院教师中有5名教授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4年,省教委授予天气动力学、气象学学科为“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
1996年,荣获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荣获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大气科学教学团队于2008年荣获“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50年来,学院坚持跟踪学科最新动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使学科容不断丰富,学科规模不断扩大。
学院设立的具有中央气象台技术水平的气象台和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院注重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余次,其中《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大气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于2009年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气学》课程于2006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数值天气预报》课程于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天气学分析》教材于2009年获省精品教材,《天气学》教材于2009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0年来,学院科学研究蓬勃开展,国际交流频繁不断。
注重理论研究与国家需要、科研成果与实际业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气象学科形成了国大气科学领域中颇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多个研究方向。
专业介绍大气科学该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省品牌专业。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齐全,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流体力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分析、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基础、热带天气动力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科研、院校、部队等部门从事与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该专业方向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大气科学基础知识、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能够将气候理论应用于资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慨论、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现代气候学基础、区域气候模拟、气候变化及其诊断、边界层气象学、地球科学概论、气候资源与气候评价等。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气象、海洋、民航、国土规划、环保、水利、军事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部门从事理论与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海洋科学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别是物理海洋学、海洋要素和海洋气象监测、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海洋科学导论、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动力气象学、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学、海洋数值模拟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与海洋、军事、气象、环境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应用气象学院简介应用气象学院前身为农业气象学系,成立于1960年,由我国著名农业气象学家秀藻先生创建。
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系。
1999年以应用气象学系为基础组建环境科学系。
2002年初,恢复应用气象学系,2006年8月正式成立应用气象学院。
学院设有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系,有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本科专业,应用气象学和城市气象学两个博士点和硕士点。
并建有农业气象试验站,应用气象学实验中心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
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利用均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同时,应用气象学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学院是中国气象学会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另外,学院还承担着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气象国际培训任务。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中教授9人,博导6人,5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在校本科生约500人,硕士、博士生100人。
教师长期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Gerbier?MUMM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
自1960年以来,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2000多名本科生和近400多名研究生。
2003年以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达100%,高质量就业率95%以上,研究生升学率35%左右。
毕业生主要在气象、环境、农业、海洋、部队、民航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
专业介绍应用气象学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层次。
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本专业主要设有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气象、环保、海洋、民航、国防、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扎实,在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优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主要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大气物理学、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主要课程。
毕业生可在农业、气象、环保、国土资源、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
遥感学院简介遥感学院下设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地理信息系统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和测绘工程系,拥有“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学位点,“自然地理学”与“3S集成与气象应用”2个硕士点,设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和本科的完整教学体系。
现有专任教师54名,博士生导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达90.7%。
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
目前有注册本科学生747人,硕士研究生65人,留学生2名。
学院还建有中美合作遥感中心、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中心、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3S集成与气象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室和测绘工程实验中心,另外,学院十分重视国外交流与合作,与近30个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实习研究基地。
遥感学院建有地球系统遥感研究院,GIS与气象应用、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测绘科学技术等研究所。
学院以遥感科学与技术为中心,突出3S技术气象应用特色,大力发展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在气象、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海洋、防灾减灾、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努力实现遥感科技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为国家和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介绍地理信息系统该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空间信息专业人才。
该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学科,有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资助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部省共建“3S”技术与气象应用实验中心。
主要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数字高程模型原理与方法、数字城市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然地理学、地图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人口、测绘等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
遥感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培养具备完整的遥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遥感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
建有“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中心”。
除公共课外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定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然地理学、辐射传输理论和遥感应用类的课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等部门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该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规划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城市与区域规划及规划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的具有一定专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气象、规划、城建、国土管理等部门的科研、教学、规划、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