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经典例题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和D2互为同位素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CH3(CH2)2CH3与(CH3)2CHCH3互为同系物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A.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而H2和D2均是分子,错误;B.C以四个键与其他原子连接时形成四面体结构,故和为同一种物质,错误;C.CH3(CH2)2CH3与(CH3)2CHCH3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为同分异构体,错误;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正确;故选D。

2、使1mol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5mol,该烷烃的化学式是A.C2H6B.C3H8C.C4H10D.C5H12答案:B解析:根据烷烃的燃烧通式可知,C n H2n+2+3n+1O2=nCO2+(n+1)H2O,某1mol烷烃完全燃烧需要消耗5mol氧气,则n=3,2即该烷烃为丙烷,化学式为C3H8,故答案选B。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CH 2=CH 2+Cl 2→CH 2Cl −CH 2ClB .CH 3Cl+Cl 2→光CH 2Cl 2+HClC .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HClD .CH 3−CH 2−Br +H 2O →△NaOH CH 3−CH 2−OH +HBr 答案:A解析:A .CH 2=CH 2与Cl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CH 2Cl-CH 2Cl ,A 符合题意;B .CH 3Cl 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 2Cl 2 .HCl ,B 不符合题意;C .CH 3CH 3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 3CH 2Cl 、HCl ,C 不符合题意;D .CH 3—CH 2—Br 与H 2O 在NaOH 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 3—CH 2—OH 、HBr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经典题(附答案和解析)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经典题(附答案和解析)

【例题3】(2011山东高考)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 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不变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D. 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解析:醋酸属于弱酸,加水稀释有利于醋酸的电离,所以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同时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会增大,由于溶液体积变化更大,所以溶液的酸性会降低,即:c(H+)、c(CH3COO-)、c(CH3COOH)均会降低,因此选项A、C均不正确;由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c(OH-) 知c(OH-)=Kw /c(H+),所以c(CH3COO-)/c(CH3COOH)·c(OH-) =c(H+)·c(CH3COO-)/c(CH3COOH)·Kw=Ka/Kw其中Ka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B正确;pH=3的醋酸说明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pH=11的NaOH溶液说明氢氧化钠的浓度等于0.001mol/L,因为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加入等体积的pH=11的NaOH溶液时,醋酸会过量,因此溶液显酸性,D不正确。

练习2. 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 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加少量烧碱溶液B. 升高温度C. 加少量冰醋酸D. 加水解析:外界条件的改变,使c(H+)/c(CH3COOH) 值增大,平衡必须向正方向移动,但想正方向移动该值不一定增大,因此要具体分析,选项A加少量烧碱溶液,首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H3COONa,其电离出的CH3COO-,对余下的CH3COOH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故c(H+)/c(CH3COOH) 值减小;选项B是升高温度,因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移动,因而促进了CH3COOH 的电离,故c(H+)/c(CH3COOH) 值增大;加少量冰醋酸。

高中化学有机典型综合题十题附解答

高中化学有机典型综合题十题附解答

有机综合题及其解法第一题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⑶.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⑷.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⑸.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第二题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 和1molB。

B 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 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聚反应( 4 )己知: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 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答案:C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大和接触面积增大通常都会加快反应速率,但并非绝对。

2. 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当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该反应()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C. 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平衡常数K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当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填空题3. 将1.0mol/L的HCl溶液与1.0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______。

答案:7解析:HCl与NaOH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反应生成NaCl和水,溶液呈中性,pH值为7。

4.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Si解析: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元素是硅(Si),其原子序数为14。

三、计算题5. 某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 + B(g) → 3C(g) + 4D(g),ΔH = -1200 kJ/mol。

若反应中消耗2mol A,求生成C的物质的量。

答案:3mol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mol A参与反应,生成3mol C。

因此,消耗2mol A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mol。

四、实验题6. 在实验室中,为了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步骤:(1)将氯气通入水中;(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向溶液中加入______,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硝酸银溶液解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盐酸中的氯离子会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氯化银,从而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元素的化学性质B.可以用稀硫酸清洗用过的铂丝C.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是某些金属化合物所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D.钠元素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答案:CA.焰色试验是某些金素元素的物理性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铂丝需要用稀盐酸洗涤,而不是用硫酸,故B错误;C.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故C正确;D.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不需要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故D错误;故选:C。

2、在两个相同体积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28gCO和N2气体,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容器的压强一定相等B.两容器的密度一定相等C.两容器所含的气体分子数均为N AD.若保持常温常压下,则气体的体积大于22 .4L答案:AA.两个容器的体积相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气体的压强还与温度有关,由于温度不知道,无法判断压强大小,故A错误;B.两个容器的体积相同,气体的质量相同,由ρ=m可知,密度相同,故B正确;VC.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均为1mol,则所含的气体分子数均为N A,故C正确;D.温度越高,气体的体积越大,所以若保持常温常压下,则气体的体积大于4L,故D正确。

故选A。

3、某同学欲用浓硫酸配置480mL的4 .6mol/L的硫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过程中,必需的玻璃仪器有5种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若俯视,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若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 .84g/cm3的浓硫酸配制,需量取该酸125 .0mL答案:B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和玻璃棒,故A正确;B.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若俯视,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依据c=n可知,溶液V浓度偏低,故B不正确;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依据c=n可知溶液浓度偏低,故C正确;V=18 .4mol/L,配制480mL D.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 .84g/cm3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1000mL/L×1 .84g/mL×98%98g/mol=0 .125L即需量取该酸的4 .6mol/L的硫酸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4 .6mol/L×0 .5L18 .4mol/L125 .0mL,故D正确;故选B选项。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石油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指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纯净物,而空气、矿泉水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是热能,因为反应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酒精B. 蔗糖C. 硫酸D. 醋酸答案:C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硫酸是一种强酸,属于电解质。

4. 元素周期表中,第Ⅲ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Ⅲ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价电子数为3。

5.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H2O → 2H2 + O2B.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C. 2H2 + O2 → 2H2OD. 2H2O2 → 2H2O + O2答案:C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选项C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的氧化态从0变为+1,氧元素的氧化态从0变为-2,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下列操作中,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增加反应物浓度B. 减少生成物浓度C. 增加生成物浓度D. 减少反应物浓度答案:A解析: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NaClB. H2OC. NaOHD. MgO答案:B解析: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因此属于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河水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河水中含有多种杂质,只有蒸馏水是纯净的水。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若已知某物质的质量,需要求出与之对应的其他物质的质量,应该使用:A. 质量守恒定律B. 摩尔质量C. 物质的量D. 摩尔比答案:D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的,这个比值就是摩尔比。

通过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二、填空题1.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_2 + O_2 \rightarrow2H_2O\],若氧气的质量为32g,求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36g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所以32g氧气为1摩尔。

根据摩尔比,生成2摩尔的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2摩尔×18g/mol=36g。

三、简答题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获得电子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铁失去电子被氧化,氧气获得电子被还原。

四、计算题1.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铜(CuSO4),已知废水中的硫酸铜浓度为0.5mol/L。

若要将废水中的硫酸铜完全沉淀为不溶性的氢氧化铜(Cu(OH)2),需要加入多少摩尔的氢氧化钠(NaOH)?答案:1mol解析: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CuSO_4 + 2NaOH \rightarrow Cu(OH)_2↓ + Na_2SO_4\]。

根据化学方程式,1摩尔的硫酸铜需要2摩尔的氢氧化钠来完全反应。

因此,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每升需要1摩尔的氢氧化钠。

【高中化学】高考理综化学经典例题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理综化学经典例题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理综化学经典例题解析例题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a、2b、3c、4d、5思维:我们晓得87.5%比1大,所以左边系数相乘必须大于右边系数相乘,满足条件只有a.例题2、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b、3种c、4种d、5种思维:苯环有6个取代位置,四氯苯相当于二氯苯,也是3个例题3、38.4g铜跟适度的浓hno3反应,铜全部促进作用后,共搜集至气体22.4l(标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将就是( )a、1.0molb、1.6molc、2.2mold、2.4mol思维:因为气体有可能就是no和no2,正常的数学分析就是,列举两个反应式,然后列于方程组排序。

其实不必,我们全然可以假设全部分解成的就是no排序出来消耗量,假设全部就是no2,排序出来消耗量,答案就在两个数值之间。

挑选c.或者轻易列总方程式排序,也便捷的多。

例题4、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同于1.06gb、大于1.06g,大于2.86gc、等同于2.86gd、大于2.86g思维:无水na2co3放入溶液会夺取溶液中的水,形成na2co3·10h2o晶体,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被夺走一部分水后必然过饱和,也就会析出更多的晶体,所以晶体质量必然大于na2co3·10h2o质量,na2co3质量为1.06g,na2co3·10h2o质量=286*1.06g/106=2.86g例题5、某烷烃和炔烃的混合气体1l,全然冷却分解成co21.4l,水蒸气1.6l(均同温同压下测得),该混合气体就是( )a、乙烷和乙炔b、甲烷和丙炔c、甲烷和乙炔d、无法判断思维:用平均值排序:由产物言混合物的平均值化学式为c1.4h3.2,必然存有碳原子数大于1.4的烃,就可以为甲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解析] 从现代物质结构观点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都是不确切的、对于①.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内又有质子和中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得到和失去电子;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可以裂变和聚变。

对于②,由于元素存在同位素,它们在质量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至于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是很小的,它的直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它的体就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电子在核外较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说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答案] (D )[评述] 考查运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评价科学史中的道尔顿原子学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

[例2] (1996年全国)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 +=NH 4+(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 2+CO 32-+H 2O =2HCO 3—(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及应:↓=++-+3223)(463OH Al O H AlO Al(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2OH —=3Cl -+ClO —+H 2O[解析] 首先根据离子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式(分子式、离子式),四个反应都正确,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氧气、二氧化碳、氯气用分子式,氢氧化铝、水是弱电解质也用分子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也符合。

对于选项(C ),可以用离子电荷守恒判断,AI 3+与AlO -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物是电中性的Al (OH )3,因此反应中Al 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3,才能使反应前后离子电荷守恒。

至于选项(D ),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Cl 2中的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3(3个0Cl 得3个电子转化为3个Cl —即3−→−+e Cl 30Cl —),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1(-+-−→−O Cl Cl e 10)。

不符合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

对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除了根据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实质与可能性,结合离子反应书写要点判断表达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之外,还特别要注意电子得、失总数是否相等。

常见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往往不正确的居多(2~3),而本题选的不正确选项只有一个,也导致失误。

[答案] (D )[评述] 本题属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传统题。

但本题要求找不正确的。

(理解、较容易)[例3] 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 X m+、b Y n+、C Z n —、d R m —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 ,b ,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c =m-n (B )a-b =n-m(C)c-d=m+n (D)b-d=n+m[解析] 根据这四种微粒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即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按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原子序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则为:质子数十离子所带电荷数,由此得:a-m=b-n=c+n=d+m 然后分别根据选项涉及之元素审视,选项(A)涉及a-m=c+n,变形后为a-c=m+n,(A)不正确;选项(B)涉及a-m=b-n,变形后为a-b=m-n,也不正确;选项(c)涉及c+n=d+m,变形后为c-d=m-n,仍不正确;只有选项(D),涉及b-n=d+m,变形后为b-d=m+n,与选项(D)结论一致。

[答案](D)[评述] 本题需掌握有关原子的组成及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微粒所带电荷数的相互关系。

(理解,中等难度)[例4]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6和8 (B)16和8 (C)12和9 (D)11和6[解析] 本试题涉及的是前18号元素,这是复习中应熟悉的元素,应立即将序号与元素相对应,就能作出判断。

选项(A)是碳和氧能形成CO2,选项(B)是硫与氧也能形成SO2;(C)是镁和氟能形成MgF2;选项(D)是钠和碳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答案] (D)[评述] 对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及其相互化合规律(构、位、性关系)的知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是近年来的常见试题,有时还强调属于离子型或共价型的某类化合物,为此作如下归纳:短周期元素两两形成化合物的类型与组合如下:类型AB AB2A2B AB3A2B3A3B2离子型ⅠA与ⅦAⅡA与ⅦAⅡA与ⅦA ⅠA与ⅥA ⅢA与ⅦA IIIA与ⅥA ⅡA与ⅤA 共价型H与ⅦA ⅣA与ⅥA H与ⅥA V A与H B与ⅥA特例CO、NO SO2、NO2、CaC2N2O SO3N2O3有时还会涉及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或盐、金属元素形成的碱),为此对各主族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归纳如下: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通式MOH M(OH)2M(OH)3H3MO3HMO2H2RO3H4RO4HRO3H3RO4H2RO4HRO4(理解、中等难度)[例5] 反应2X(气)+Y(气) 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B)T1<T2,P1>p2(C )T 1>T 2,P 1>p 2(D )T 1<T 2,p 1<p 2[解析] 首先分析反应:这是一个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低温、高压对反应有利,达平衡时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2大,平衡点高,即图示曲线T 2、p 1。

再对比图示曲线T 2、p 2,温度相同,压强不同,平衡时n 2不同(p l 时的n 2>P 2时的n 2),由此分析p 1>p 2,再从反应速率验证,T 2、P 1的曲线达平衡前斜率大(曲线陡)先到达平衡,也说明压强是 p 1>p 2(增大反应压强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然后比较曲线T 2、p 2与T 1、p 2,此时压强相同,温度不同,温度低的达平衡时n 2大,平衡点高(曲线T 2、p 2),由此判断温度T 1>T 2;再由这两条曲线达平衡前的斜率比较,也是T 1、p 2的斜率大于T 2、p 2,T 1、p 2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大,也证明T 1>T 2。

由此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是T 1>T 2,p 1>p 2,选项(C )的结论正确。

[答案] (C )[评述] 本题是对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温度、压强与产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反应速率的逆向思维能力与对图象的观察能力的综合考查。

(理解、较难)[例6] 若室温时pH =b 的氨水与pH =a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高度可表示为(A )10a+b-12% (B )10 a+b-14%(C )1012-a-b % (D )1014-a-b %[解析] 分析中首先根据强酸盐酸的pH 值(-lg [H +])推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即:C HCl =[H +]=10-a (mol L -1 ) (1)又酸、碱中和反应时,不论强、弱,只有所含可电离的H +、OH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才能恰好完全反应,由此可推出一元弱碱氨水的浓度为C 氨水=10-a ,对于弱电解质存在以下关系:[OH -]=c .α=10 -a .α (2)另一方面由水溶液中[H +]·[OH —]=10-14,及氨水中:pH=-lg [H +]=14-pOH =14十lg[OH —]得[OH — ]=10b -14 (3)代入(2)式得:10b-14=10-a ·αa =10b-14/10-a= 10a +b-14×100%=10a+b -12%[答案] (A )[评述] 考察溶液pH 值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电离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应用,较难)[例7] 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e PbSO SO Pb 2424+=+-正极:O H PbSO e SO H PbO 24242224+=+++-+ 今若制得Cl 2O.050mol ,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A )O .O25mol (B )O .O5Omol(C )O .1Omol (D )0.2Omol[解析]首先需将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变形为:Pb -2e +SO -24=PbSO 4(电子移项),从而得出电池放电时转移电子数与消耗H 2SO 4的关系:2e-2H 2SO 4即e-H 2SO 4;再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确定放出Cl 2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Cl 2~2e 。

今制得0.050molCl 2,需转移O.1Omol 电子,因此消耗H 2SO 40.O1Omol 。

只有原理清晰,才能思维畅通迅速作出判断。

[答实] (C )[评述] 考查了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的综合应用及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理解,中等难度)[例8] 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 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评述] 本题着重考查pH 值的概念与计算,考查方式是把特殊和具体的问题与普遍、一般的规律结合起来,检查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能力,即考查思维的严密性与整体性,在阅读中必须分析出题干中“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是本题主要的解题线索。

根据这一线索进行逆向思索,它意味着混合前的两种溶液中,酸溶液中H +离子的物质的量与OH —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据题设,则有:10[H +]酸=[OH -]碱。

进行思维转换,同一种溶液(碱溶液)中,H +离子浓度与OH —离子浓度乘积等于水的离子积,25℃时K ω=1×10-14,因此上式可变换为:10[H +]酸=][10114+-⨯H将方程两边分别取负对数,并稍作整理。

1-pH 酸=pH 碱-14移项后得: pH 酸+pH 碱=15另一解法:10[H +]酸=[OH -]碱碱酸][101][1014+-+⨯=H H 移项[H +」酸·[H +]碱=10-15取负对数 pH 酸十pH 碱=15[答案]强酸的pH 值与强碱的pH 值之和等于15。

[评述] 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结合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计算解决化学问题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本题就是典型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