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文化
古代女子要学的六个技能

古代女子要学的六个技能
古代女子需要学习的六个技能包括:
1. 织布和纺织技巧:古代女子通常负责家庭中的纺织工作,她们需要学会织布和使用纺车等工具。
这个技能对于维持家庭的日常需求非常重要。
2. 烹饪和食物处理:女子在古代家庭中负责烹饪和处理食物,她们需要学会烹饪各种菜肴、保存食物和处理食材,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
3. 缝纫和绣花:古代女子需要学会缝纫和绣花技巧,以制作衣物和家居用品。
这些技能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她们展示自己才华和品味的途径。
4. 茶艺和仪态:在古代社会,女子被要求具备良好的仪态和茶艺技巧。
她们需要学习如何优雅地行动和与他人交流,以展现她们的教养和修养。
5. 音乐和舞蹈:古代女子通常会学习音乐和舞蹈,以增加她们的娱乐和社交能力。
这些技能也被认为是她们吸引异性和嫁娶的优势之一。
6. 书法和诗词:古代女子被期望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她们需要学习书法和诗词,以展现她们的才华和修养。
这些技能也是她们与他
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手段。
女性在早期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如何?

女性在早期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如何?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女性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中拥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角色。
在古代的一些文化中,女性处于相对被动和次要的地位,而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女性则拥有着更多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女性在早期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如何:一、女性在古埃及文化中的地位古埃及文化是古代文明中较为开放和尊重女性的文化之一。
在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中,女性可以担任祭司、医生、文学家等职业,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和独立的位置,享受和男性平等的法律地位。
古埃及女性的美貌和性格也得到了很高的赞赏和尊崇。
二、女性在古希腊文化中的地位相对于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则对女性存在很明显的歧视和限制。
在古希腊的宗教和哲学中,女性被认为是比男性更低贱的存在,经常被用作商品交换、奖赏或规避责任的手段。
古希腊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受到了家族、社会和男性的强烈控制和限制。
三、女性在东亚文化中的地位在东亚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受到了相对比较严格和复杂的限制和要求。
在中国古代,女性经常被视为无知、弱势、依赖和被动的存在,女性的教育和必须依附于家族的决策。
而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女性在家庭中负责管理和照顾以及修行等事务,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则相对较为边缘。
四、女性在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受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和约束。
女性在宗教、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受到了极其严格的控制和限制,社会地位很低。
当时的婚姻和家庭制度也十分保守和排斥女性自主。
五、女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地位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重视。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进入学术、艺术、文化等领域,也有一些女性开始参与社会政治。
在欧洲某些国家,甚至开始普及女性教育。
综上可知,女性在早期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如何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多样的问题。
虽然在不同的文化和时期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歧视,但随着时间和发展的推移,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都得到了积极的改变和展示,并逐渐走向了更为平等和尊重的方向。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话题,从封建社会的封建女性形象到市井的民间女子形象,从儒家的女性经典道德范本到女性的工作与生活,每一个女性形象都充满着上千年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一、封建女性形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很低下,甚至可以说是不被尊重的。
女性的认知仅限于家庭和婚姻,她们的角色是附庸于男子,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助手。
在这样的社会中,女性的形象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她们将被塑造成柔弱、羞怯的存在,生来为母、为妻、为妾,而诉求自我、追求权利的想法与行为则被视为不道德和不可接受的。
在这样的社会范围中,女性唯一被赋予的责任就是怀孕、生育,抚养子女和管理家务。
而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常常会受到诸多压力和痛苦的折磨。
从细节上来看,女性在婚姻仪式中的地位也很低下,甚至被视为商品,由家长包办一切,而女性自身并不具有任何决定权。
而且,女性的所有权力和地位都取决于她所依附的男性,这一点尤为显著。
二、女性经典道德范本中国古代出现的三位女性经典道德范本,分别是:《孟子》中的潘妃、《荀子》中的娄女和《礼记》中的蔡女。
这些女性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家庭美德,被誉为封建家庭中的女性榜样。
她们的形象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增加了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潘妃是《孟子》中描写的一个例子,她的丈夫因为犯罪而遭判死刑,当他来向潘妃告别时,潘妃毫不畏惧地表达了对他坚定的爱意,并表示她会止息自己的哀伤,照顾好他的父母和家庭。
她的行为和态度坚定而勇敢,充分体现了她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家庭美德。
娄女在《荀子》中的形象是更加凸显妇德的一个例子。
她嫁了一个丈夫,丈夫在战场上失落,为了不让孤独和孔惑儿女,她减少了自己的年节,换来了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她的妇德表现在:品德的高尚、对家庭的忠诚、主人公加的谦让。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戏曲,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一、诗经与楚辞:女性形象的萌芽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绘女性生活、爱情和婚姻的诗歌。
在这些诗歌中,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如《诗经·周南·关雎》中,女性被赋予了温柔、贤良的品质;而在《楚辞·离骚》中,女神们则成为了诗人寄托理想的对象。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还较为简略,但已经展示出古代文学创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关注和想象。
二、汉赋与唐诗:女性形象的丰满汉赋和唐诗是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丰满时期。
汉赋如司马迁的《长门赋》、班固的《幽通赋》等,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绘更加细腻,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唐诗则对女性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了杨贵妃的悲剧人生,李白的《秋浦歌》则歌颂了女性之美。
此外,唐诗中还有大量描写女性生活、情感和身世的作品,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多样化。
三、宋词、元曲:女性形象的深化宋词和元曲时期,女性形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词人如辛弃疾、李清照等,都以女性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深刻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身世之苦、爱情之痛。
元曲中,女性形象更是贯穿于各类曲目之中,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女性成为了诗人表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四、明清小说、戏曲:女性形象的巅峰明清时期,随着小说、戏曲的繁荣,女性形象在文学创作中达到了巅峰。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命运沉浮。
此外,《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作品,也以女性为主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命运的束缚。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和性别文化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和性别文化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在性别问题方面,有很多人对于古代女性的生活和地位提出了质疑与讨论。
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本来就比较低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地位都较为边缘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为女性地位的历史演变、女性的行业和职业以及女性在家庭、婚姻和子女方面的地位。
一、女性地位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在历史上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和近代。
在古代,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思想是国家官方思想,主张男尊女卑。
女性地位相当糟糕,很难获得教育和文化,甚至连人身自由都不能保证。
不过,在商周时期女性贡献较大,具有较高的地位。
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女性,如西施、王昭君、花木兰等等,她们个个是非常出色的女性。
中古代的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五代、北宋、南宋和元代,这些朝代对于文学、婚姻、女性思想等方面都有所改良。
女性在这些朝代中逐渐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到了近代,女性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女性有了衣食无忧的保障,可以在城市中享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性。
同时,随着近代思想的发展,女性也得以投身于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科技和各种行业,从而改变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看法。
二、女性的行业和职业中国古代女性在行业和职业方面,受到了很多限制。
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道德和文化传统等原因。
古代女性的职业主要是裁缝、绣娘、歌妓、娼妓、舞姬等等。
这些职业都是体现了女性的柔美、美感和情感。
并且在家庭经济中,女性也承担了一些家务工作,如缝制衣裳、织布、料理家务、看护儿女等等。
虽然女性扮演了这些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她们的地位较低,这些职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是较低的。
在中古代中,文学、诗词以及织绣工艺也是女性较为热衷的领域。
许多女性作者或诗人的作品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近代以来,女性在社会生产和经济事业方面金盾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出现了大批的女性工人、农民,这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与女性文化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与女性文化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与女性文化历史悠久,多元而独特。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较于男性存在某种程度的限制,但女性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女性文化。
本文将从女性地位的变迁、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女性的文化表达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女性文化的传承。
一、女性地位的变迁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女性的地位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商周时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有权进行祭祀活动,发挥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作用。
然而,到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逐渐受到限制,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主要职责是在家中生养子嗣,侍奉丈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变革,女性地位在唐宋时期得到一些改善。
女性逐渐有机会接受教育,培养自己的才华,参与文化活动。
然而,这种进步只局限于少数人群,大多数女性仍然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束缚。
明清时期,女性地位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儒家思想对女性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女性应该以贞节为重,追求忠诚和纯洁。
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女性更多地局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个人发展空间。
然而,尽管女性地位受限,女性在这一时期依然寻找着表达自我的方式,并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在古代中国家庭中,女性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以妻子、母亲、女儿的身份存在,为家庭带来温暖和稳定。
她们负责照顾家人的衣食住行,传承家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此外,在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中,女性还承担着农田劳动的重担,为家庭经济做出了贡献。
在社会层面上,女性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活动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展开的,女性的参与机会有限。
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一些女性通过自身的奋斗和才华,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历史上的女性名人,如王羲之、杨贵妃等。
三、女性的文化表达尽管受到种种限制,中国古代的女性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艺术方面,女性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乡愁、感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与传统

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与传统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与传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性的领域。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文化和传统不仅影响了古代女性的生活方式,还深刻地塑造了她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
她们的社会角色主要是作为妻子和母亲,被视为家庭的贤良淑德之人。
封建礼教强调女性的贞节和纯洁,要求她们服从丈夫和长辈的意愿。
这种观念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受到限制。
二、女性教育与才艺培养尽管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女性得到了教育和培养。
尤其是在贵族家庭中,女性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学习文学、音乐、绘画等技能。
这些才艺培养不仅丰富了女性的内涵,也提高了她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
三、女性的婚姻与家庭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女性通常在十几岁就被迫嫁人,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安排的。
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顺从丈夫和公婆的意愿。
然而,女性在家庭中也有一定的权力,她们可以管理家务、照顾子女,并且在一些重大家庭决策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女性文学与诗词创作古代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和诗人,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女性诗人蔡文姬,以及著名的诗人李清照。
她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才情,也揭示了古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视角。
五、女性服饰与妆容古代中国女性的服饰和妆容也是其文化与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例如华丽的旗袍、绣花和金饰等。
妆容方面,古代女性注重白皙的肌肤和红润的嘴唇,以及精心设计的发髻和发饰。
这些服饰和妆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展示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六、女性的社交与娱乐古代中国女性在社交和娱乐方面也有独特的文化与传统。
她们参加宴会、聚会和婚礼等社交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
此外,女性还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例如观赏戏剧、舞蹈和音乐演出。
女性文化——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文化价值分析

女性文化——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文化价值分析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文化价值分析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和束缚。
但是,虽然她们没有权力和地位,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并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下面将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解析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化价值。
一、女性文学的历史渊源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时期,有名的女诗人蔡琰以及许多未名之辈通过写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唐代则是中国女性文学最辉煌的时期。
许多杰出的女诗人如李清照、晏殊、薛涛、柳氏等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他们的作品与男性诗人相比并不逊色,更有些作品以细腻婉约的风格被誉为女、真、情、实四绝。
他们的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及书信,其中以诗歌最为突出。
她们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思维、精湛的才华,创造了不少优美无比的诗篇。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钗头凤·世情薄》等,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上的差异、男女性格之别等。
二、女性文学所反映的女性地位与社会现实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中,男女地位存在巨大的差别,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无法改变自身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女性的文学可以说是一种反抗和宣泄,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们作为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
在唐代,男女关系依然十分严格,只有妓女才能与男性谈情说爱,真正的婚姻往往是由父母或长辈做主。
女作家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往往使用靠近自然、无拘无束的言语,表达她们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
如李清照的《定风波》中所表述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道出了当时女性内心世界的各种情感和想法。
三、女性文学的文化价值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反映了女性的内在思想和感受,并且塑造了一个独特、丰富的女性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不仅是与男性的文化相互呼应和互补的,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女性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便是涵盖了男性与女性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的中华名族,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类步入文明之后,男权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传之后世,但女性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在历史长河中积沉很深,所以女性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母系社会是一个早期的农业种植时期,环境恶劣,人类生存能力差,经济生产能力掌握在女性手中,德高年长的女性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负责管理氏族社会,处理族内重大事务。
在先秦传说中,虽有三皇五帝功高盖世的故事世代相传,但仍然不能掩盖此时的女性文化所折射的光芒。
女娲炼造五彩石补天,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优越安定的环境条件,又造人使男女婚配,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从氏族而居、共产共生;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养蚕缫丝,教人缝织布衣,结束树叶遮身、兽皮蔽体的形态,至今中国的丝织业仍领先于世界。
这些故事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女性文化的启蒙,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是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男性在劳动中的作用比女性大,经济生产能力逐渐开始掌握在男性手中,并且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男性逐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在总体上一落千丈,在此后的漫长进程中,男性一直居于社会的领导地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大肆宣扬封建礼教,要求女性具备“三从四德”。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在封建礼教的严格制约下,女性只有绝对的服从,不能干预家庭事务和社会事务。
到婚龄之后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恋爱自由,没有婚姻自由;出嫁后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中相夫教子;教育方面被“女子无才便是德”束缚;在身体方面,为追求三寸金莲而被裹小脚。
这一切都是当时套在女性身上沉重的枷锁。
但是,女性也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她们也有自己的文化需要,也有表达
的欲望,因此很多女性追求男女平等,追求自由;而不少男性也尊重女性,反对男尊女卑。
这使得一些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品德高尚,才华卓越的女性能够表达自己,参与到社会中,并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勇敢的表达自己,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风俗的开化,女性便具有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女性诗人、词人层出不穷。
由此,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达到了高潮。
其中一些著名的代表有: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
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
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历经波折但最终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
她所留下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怨郎诗》等代表作,不仅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更是流行民间,鼓励了许许多多女性勇敢的追求真爱,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流传至今。
还有塞外才女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才生儿育女。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她的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悲愤诗》是代表她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反映了她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女性较男性来说感情更为细腻,内心活动更加丰富,自我意识也更强。
所以,女性文学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很多男性文学作品中流露的或渴望建功立业、或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不同,女性文学更多关注感情生活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但李清照则是一个特例,她的词涵盖的范围很广,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在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更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抒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
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她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表现出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中,我们得以领略不同时期女性文学的不同特点及中国古代知识女性贤淑,优雅而不失果断的性格。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海洋中的瑰宝,而且是中国悠久历史的不可缺少的载体。
其实,古代女性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上,在其余许多方面,女性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至尊红颜”武则天就是一个代表。
武则天,名曌,字明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贞观十一年,被唐太宗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唐高宗即位后,被立为皇后。
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喜女红且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
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她称帝之后,为巩固统治地位,采取一系列严酷的政策,但是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其一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终结了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
第四个贡献是重视科举,正是由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除了武则天之外,还有很多女性对历史的发展都有广泛影响。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诲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
不过就在北方匈
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这就是巾帼英雄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
还有女中豪杰穆桂英,武艺超群、机智勇敢。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大破天门阵,成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后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穆桂英亲挂先锋印,连破强敌,为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
后因亲自深入险境探查敌情,一时大意中了敌人的埋伏,身负重伤,最终遇害阵亡,为国壮烈捐躯。
这些都是“不爱红妆爱武装”、心系国家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的精神所支撑的女性,其历史功绩不亚于任何一个维护国家统一的帝王将相。
正是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女性对于历史发展趋势有所影响,不断有“偶像”级的人物和她们的故事流传下来,才使我们的历史上从来不乏女性文化的教育意义。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贞烈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国家和天下苍生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用她们的行为告诉历史,女性对于国家对于历史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的演进是复杂的,女性文化的发展演化也呈现纷繁复杂的景象。
女性文化的发展交融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重要部分,这既是一种特色,又是历史的必然。
女性孕育生命、哺育生命,赋予这个世界连绵的生命体,女性文化的主流,培育出中华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温柔,优雅的性格,而女性的文化资源一直在历史和现实中存活,对我们的文明史产生深远影响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计算机学院 1043041171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