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我做的乐器》教案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乐器的基本技巧,了解乐器的起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乐器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与音乐结合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团队协作和分享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乐器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乐器的起源、种类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
2. 制作乐器的步骤与技巧:讲解如何利用日常材料制作简易乐器,如水杯琴、笛子等。
3. 乐器的设计与装饰:指导学生如何将个人创意融入乐器设计,并对其进行装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美术与音乐有效结合,创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乐器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乐器制作示范视频、PPT课件。
-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塑料瓶、竹管等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乐器,引发学生对乐器制作的好奇心。
2. 新授:讲解乐器的历史、分类和制作方法,通过视频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实践: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乐器,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强调美术与音乐结合的美妙之处。
板书设计- 我做的乐器- 提纲:- 乐器的历史与文化- 制作乐器的步骤与技巧- 乐器的设计与装饰- 关键词:乐器、创新、美术与音乐结合作业设计-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乐器,要求具有个人特色,并能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乐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美术与音乐结合的魅力。
在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意表达,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从而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引入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
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
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5、自制小乐器牛皮纸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气球薄膜第10课我做的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乐器制作的原理和过程:介绍不同乐器的制作原理,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发声原理和制作过程。
2. 乐器制作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乐器,如口琴、笛子、小鼓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乐器演奏体验:让学生尝试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感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特色的乐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乐器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木棒、竹子、橡皮筋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乐器制作材料,如塑料瓶、纸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介绍不同乐器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发声原理和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内容:乐器制作的原理和过程乐器制作实践乐器演奏体验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一种简单的乐器,并写下制作过程和心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乐器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还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乐器,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收获成功和快乐。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
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和美术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够制作出符合乐器特点的乐器模型。
2.培养学生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乐器的同时了解其特点和音乐表现方式。
2.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学生自主学习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材料和造型来表达不同乐器的音乐特点。
2. 教师讲解和示范
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制作。
2.教师提供材料,讲解制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制作。
3. 展示和评价
1.让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展示和介绍。
2.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了解了不同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审美进行乐器的设计和表达。
3.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与同学合作完成作品。
4.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展示和介绍,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反馈。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制作民间乐器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尊重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学习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
3. 分析民间乐器的制作材料、工艺及演奏方法。
4. 探讨民间乐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
2.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乐器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乐器实物或图片、教材等。
2. 学具:制作民间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竹子、木头、弦线等)、工具(如刀、锯、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民间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民间乐器。
2. 新课:讲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民间乐器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实践:分组进行民间乐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乐器,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板书内容: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制作民间乐器的方法和步骤民间乐器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传承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款简单的民间乐器。
2. 课外作业:收集关于民间乐器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及演奏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做的乐器》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乐器的制作方法、乐器的装饰设计以及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和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乐器的装饰设计。
3.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技巧。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设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准备音乐教材或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外观和制作材料。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怎么制作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制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乐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乐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学生尝试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装饰设计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10课《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 第10课《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和手工制作,认识乐器的种类、结构及制作材料;•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和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乐器;•学生能够将乐器与音乐相结合,感受音乐的美与乐器的神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素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良好的互助互学、创新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提高其对音乐和乐器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乐器的种类、结构和制作材料;•学会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自主创作、设计和制作符合要求的乐器;•如何让学生体会音乐与乐器的神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做的乐器》;•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乐器,了解乐器的种类和结构;•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一听,并观察演奏者使用的乐器。
2.讲授与实践(50分钟)•讲解制作乐器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符合要求的乐器;•学生自主创作或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器,并制作出来;•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演奏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
3.总结与展示(10分钟)•对学生的乐器制作进行点评,并表扬优秀作品;•听取学生的乐器演奏,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和体会,对音乐与乐器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自主创作、设计并制作出了各种形式的乐器,同时也学会了欣赏音乐和乐器,增强了他们的审美和艺术素养。
通过这次课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乐器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2.教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顺应学生主题的兴趣,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也体现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教育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创新和自我表现的精神得到体现和培养。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乐器的种类,学习制作乐器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创新设计自己的乐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与音乐相结合的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乐器种类介绍:介绍各种常见的乐器,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2. 制作乐器步骤:讲解制作乐器的步骤,包括设计、选材、制作、装饰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乐器,教师进行指导。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出独特的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使制作的乐器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乐器模型、制作乐器的工具等。
2. 学具:制作乐器的材料(如纸、塑料管、竹子等)、装饰用品(如颜料、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引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乐器的种类和制作乐器的步骤,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出独特的乐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内容:乐器的种类、制作乐器的步骤、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创新设计要点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如笛子、小鼓等。
2. 选做题: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设计,使乐器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创新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制作乐器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创新设计自己的乐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做的乐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二、重点:
了解乐器。
三、难点:
设计乐器。
四、教具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大鼓手鼓手鼓
响板笙古琴
笛子二胡铜钹
提琴排箫吉他
埙沙锤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A、杯子里放入不同容量的水(液体)。
B、易拉罐里装入不同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
……
(3)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
A、沙锤: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个手柄),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沙锤了。
连续摇动产生下雨的声音。
B、竖笛:用黏土做个竖笛,六孔的好做,一个空心管,依次六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
最最简单的:用纸也行,用手工纸粘成一个空心管,剪六或八个孔。
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
几分钟即成。
材料:一般的稍厚纸都行,剪子,胶水。
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
然后撅着下巴(具体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
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着2毫米的样子。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四、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2、师生交流评价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