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在家做的小实验 李军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实验一:食物与热量的关系材料:一杯水,一个烧杯,一根长木棍,一块巧克力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一杯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巧克力放在木棍的一端,用火烤熔巧克力。
3. 当巧克力融化时,立即将木棍插入水中,让巧克力与水接触。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巧克力熔化时释放出热量,当与水接触时,热量会传递给水,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塑料瓶,一只橡皮球,一根吸管步骤:1. 在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将吸管插入洞中。
2. 用热水冲洗橡皮球,使其变得柔软。
3. 将橡皮球套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4. 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观察橡皮球的变化。
实验原理: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瓶子里的空气受到热水的加热,导致气体膨胀,使橡皮球充气。
当瓶子放在冰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橡皮球也会变小。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小钥匙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小金属物品逐个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与铁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小金属物品靠近磁铁时,它们会被磁铁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实验四:光的折射材料:一个半满水的玻璃杯,一支笔,一个小硬币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注视杯子内的水平面。
2. 将笔斜插入杯子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3. 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并注意到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小硬币放在杯子旁边的桌子上,而不是放在水中。
5. 通过杯子的边缘观察小硬币。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光速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改变方向。
初三物理小实验

初三物理小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它的名字叫“小孔成像”。
这个
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两个乒乓球、一张白纸、一根筷子和一个小铁环。
首先,我们把乒乓球放进水里,看它会不会浮起来,如果浮不起来的话就说明水太浅,我们需要往里面放一些水。
然后,我们再把一张白纸剪成和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形状,再把一根筷子插进白纸里,看它会不会透过来。
最后,我们把小铁环套在筷子上,看它会不会掉下来。
实验开始了!首先,我们用肉眼来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当乒乓球慢慢靠近小铁环时,小铁环就像一个弹簧一样被小球给“弹”了出来。
可是当乒乓球远离了小铁环时,小铁环就像一条“小蛇”一样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落到了地上。
哈哈!我们成功了!通过实验我发现:小球的运动情况与光线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光线越强,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就越远;光线越弱,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就越近。
所以当小球靠近小铁环时,小铁环就会慢慢地沉下去。
—— 1 —1 —。
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如图A、B、C 表示三种测量木条ab 长度的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正确B.B 正确C.C 正确D.都有错2.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向右运动B.甲车相对于乙车一定向右运动C.乙车相对于房子可能向右运动D.乙车相对于甲车可能静止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4.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凝固,后蒸发C.先液化,后汽化D.先凝固,后熔化5.如图是汽车利用超声波倒车的情景,该情景说明()A.超声波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超声波就是电磁波C.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振动D.超声波能传递信息6.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B.39.5℃C.42℃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给下列数字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_________ ;(2)某人步行的速度为1.2_________;(3)某初中男生百米赛跑所需时间约为13__________。
第八章 力

八年级(下)物理错题集班级﹍﹍﹍姓名﹍﹍﹍﹍﹍﹍第八章力【】1.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由于粗心,没有校零就用它去测力了,使用前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处在0.4 N处(没受拉力时),若用这一弹簧测力计去测力,测得读数是3.5 N,则所测力的准确读数应为A.3.5 N B.3.1 N C.3.9 N D.3.7 N2.如右图所示,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竖直向下的拉力,问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3.小刚在“自制测力计”的实践活动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于是他取了原长如=5 cm的一条橡皮筋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并填空.F2︰F l=2︰1 (l2-l0) ︰(l1-l0)=2︰1F3︰F l=3︰1 (l3-l0) ︰(l1-l0)=3︰1F4︰F l=4︰1 (l4-l0) ︰(l1-l0)=﹍﹍F4︰F2=﹍﹍(l4-l0) ︰(l2-l0)=2︰1F5︰F4=5︰4 (l5-l0) ︰(l4-l0)=﹍﹍由此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两次的伸长之比﹍﹍﹍﹍﹍﹍(填“等于”或“不等于”)橡皮筋两次所受拉力之比。
5.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
6.请你在下图8—2—6中,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8-2-6 8-2-77.李军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他们猜想: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于是,他们选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手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上面8-2-7表格所示。
分析实验数据,李军小组得出实验结论:﹍﹍﹍﹍﹍﹍﹍﹍﹍﹍﹍﹍﹍﹍﹍﹍﹍﹍﹍。
他们的猜想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评价:﹍﹍﹍﹍﹍﹍﹍﹍﹍﹍﹍﹍﹍﹍﹍﹍﹍﹍﹍﹍﹍﹍﹍﹍﹍﹍﹍﹍﹍﹍﹍﹍﹍﹍。
8.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第4节变阻器练习题解析及答案人教版

秋(新人教版)物理(走进中考)第十六章第4节:变阻器一、选择题 1.(12常德)小军同学想自制一个能调节灯泡亮暗的滑动变阻器。
在选择电阻部分的材料时,有长度相同的下列材料,你建议小军选择哪一种DA .不带绝缘皮的铜导线B .塑料绳C .细橡皮管D .木工铅笔的粗铅笔芯 2.(12毕节)如图所示是李军设计的一个简易电子身高测量仪的原理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 .身高表相当于一个电压表B .电路中的R 0是没有作用的C .当被测者越高时,身高表示数越小Xk b 1.C omD .当被测者越高时,身高表示数越大 3.(12湘西)下面是我们实验室中一些常用的实验器材,其中滑动变阻器是BA B C D4.(12临沂)如图所示,R 是用镍铬合金线做成的变阻器,当导线夹向A 端移动时,小灯泡的亮度将BA .不变B .变亮C .变暗D .无法判定5.(12泉州)如图所示是汽车油量表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图中油量表实质是一个电流表,当油量减少时AA .电路上电阻增大,电流减小B .电路上电阻增大,电流增大C .电路上电阻减小,电流减小D .电路上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6.(12娄底)高速公路收费站,现在对过往的超载货车实施计重收费,某同学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计重秤原理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 .称重表其实是一个电压表B .电路中的R 1是没有作用的C .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小D .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大 7.(12广安)如图所示,这是科技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己发明的电子握力器的内部结构。
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b 端固定在绝缘底座上,手柄A 与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同步运动,握A BR力为零时,滑片处于a端。
L是一个电阻不变的指示灯,力量计由一个电流表改装而成。
使用时,先闭合开关S,再用手握住手柄,A柄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握力就显示在力量计表盘上。
有关此握力计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握力越大灯泡越亮,力量计的示数越大C.握力越大电路总电阻越大,总电流越小D.握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握力越小,弹簧长度越短8.(11自贡)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R1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邮箱内油量的多少。
焦耳定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对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四川省泸定中学李军《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其常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一.实验缺点现行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接通电路一段时间,比较两瓶中煤油哪个上升得高。
实验结果是:甲瓶中煤油上升得高。
这表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②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到原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上面的实验,通电时间和前次时间相同,在这两次实验中,比较甲瓶(或乙瓶)中的煤油哪次上升得高。
在第二次实验中,瓶中煤油上升得高。
这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③实验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的煤油上升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我根据上述步骤,利用课余时间做过多次实验,发现实验中液柱上升很慢,在课堂上要完成上述步骤①还勉强能完成,但要完成步骤②,让升上的液柱降下来再上升进行观察比较,一节课难以完成任务。
所以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是变做实验为讲实验,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配置成为摆设。
综上所述,该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密闭要求高,显示速度慢,可见度小,耗时长。
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第一,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在说明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的原理时,要分两次实验进行,不同的电流值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另外要待两只玻璃管的液柱降到原来的高度并改变电流后才能做第二次,事实上烧瓶中的煤油加热容易,降温难,需很长时间液柱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
第二,只能定性研究,不能定量研究,演示效果差。
第三,加热时间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连续重复演示,不利于组织课堂教学。
二.实验改进材料与制作如图4,找三个相同大小的塑料盒,分别将三条电阻丝R1、 R2 、R3密封在塑料盒内,外留两个接线柱,使得R1> R2=R3,在塑料盒的两端插入玻璃管,并给玻璃管接上橡皮管。
将两个U形玻璃管、开关S、电阻R固定在演示板上。
用橡皮管将玻璃管和U形玻璃管连接起来,用导线将各接线柱做如图连接。
课题名称

总结交流阶段: (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工作报告…………………………………………15—21
结题报告……………………………………………… 21--31 结题申请……………………………………………… 32--35
选题缘由
1,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是物理中的难点。其难在于 :1、当前教育 的大环境是应试为主要目的,成绩决定一切,教师不重视实验,教法 也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就更不去做实验。
10,提高物理实验的方法 11,浅谈初中物理观察、探索式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仅供物理教学 研究用,而且我们保证对每位同学的回答情况进行严格保密,因此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无需签名)。请根据你们 的物理老师平时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一个最符合他(她)的选项,直接在()填写“A或B或C或D”即可。 年级: 性别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4 年1月——2014年12月)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11月)
研 究工 作 简述
1、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4地球上的水循环 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4地球上的水循环练习一、单选题1.以下现象放热的是()A. 冰雪消融B. 樟脑丸变小C. 水沸腾D. 霜的形成2.下列所描述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铁块熔成铁水B. 湿衣服晾干C. 河水结成冰D. 沸水上方出现“白气”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露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冰的形成D. 冰的熔化4.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 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 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 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5.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 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6.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 在高空水蒸气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C. 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D. 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7.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8.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 C. D.9.2016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关于水说法正确的是()A. 烧开水冒“白气”是水的气态B. 温度达到100℃时水就沸腾C. 水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0.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D.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1.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汽化C. 先液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12.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要吸收热量.B.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C. 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的内侧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1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 蒸发B. 径流C. 水汽输送D. 太阳辐射二、填空题14.“苍峡雷鸣”是莱芜八景之一.每逢雨季,那飞泻的瀑布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可闻数里.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15.如图是水的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是 ________,同时伴随着 ______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________,同时伴随着放热.16.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成功的要诀是:
。
27. 变瘪的塑料瓶
将热水倒进空塑料瓶里面,摇动几下,让整个瓶体变热,然后倒出热水,马上盖紧盖
子,静静观察,塑料瓶是否会变瘪。
参与人员:
现象:
成因:
28. 水、镜面产生彩虹实验 参与人员: 效果: 成因:
八上课本 85 面
29. 瓶子装水后倒立水中。 八下物理 43 面 第 3 题 参与人员: 解释水不流出的原因:
22. 体验快刀和钝刀切萝卜的效果及感受 感受: 解释原因:
23.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实验 八下课本 33 面 参与人员:
现象: 解释: 24. 用透明的塑料管灌水,画等高线。 参与人员: 实验效果:
25. 用重锤线检查画是否挂正了 参与人员: 原理解释:
26. 用玻璃杯和硬纸片做覆水不流实验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然后用硬纸片盖在杯口上面,倒立过来,看杯中的水是否会流出。 参与人员: 解释现象:
38. 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测自家电热水壶的实际电功率 参与人员: 实验方案: 计算过程:
班级: 家长评价及签名:
姓名:
在一根细绳的下面系一个重物,就是一个单摆了,单摆摆动时往复一次所用的时间叫 一个周期,试着研究绳长和物重大小对摆动周期的影响。 结论:
2. 测量你家到最近公汽站的距离 方法:
结果:
3. 用三个空啤酒瓶装不同的水,做出敲击时能发出 1、2、3 的水瓶琴, 参与人员: 装水多少跟音调高低的关系是怎样的?
34. 自制密度计八下课本 60 面 第 2 题 参与人员: 效果: 在密度大的和小的液体中,有何不同?
35. 自制燃放孔明灯 注意安全,在空旷的地方燃放! 参与人员: 解释升空原理:
36. 弹性势能和动能转化实验 八下课本 74 面 第 4 题 参与人员: 解释现象:
37. 爬楼梯,测自己的最大功率 参与人员: 实验方案: 计算过程:
14. 利用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参与人员: 焦距是: 为何要强调凸透镜要正对太阳光?
15. 自制模型照相机 八上课本 94 面 参与人员:
解释成像原理: 看了远处的物体,再看近处的物体,镜头和半透膜的距离要变 16. 练习使用放大镜 将放大镜紧贴报纸上面,放大效果怎样?
要增加放大倍数,怎样调节?
。(填大或小)
17. 笔尖反向实验 八上课本 99 面 第二题。 通过装水的玻璃瓶,观察到铅笔是否既变长了又变粗了呢?
解释笔尖反向的原因是什么?
18. 空气受热膨胀实验
把吹了气的气球放进热水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
原因是
பைடு நூலகம்
。
再把气球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
原因是
。
19. 利用惯性紧固锤头实验
解释:
。 。
20. 在行驶的车上,把一物体竖直上抛,物体还会落到你手上吗? 现象: 解释:
11. 制作小孔成像装置(孔直径 2mm 以内)完成小孔成像实验 参与人员: 解释现象: 如何让像的大小改变?
八上课本 70 面
12. 做做手影游戏,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参与人员: 影子的成因: 如何改变影子的大小?
八上课本 72 面 第 2 题
13. 硬币重现实验 八上课本 83 面 想想议议 参与人员: 画出现象成因的光路图:
大家一起来做物理实验哟
前言: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物理学不好,大多是因为缺乏生活体验造 成的,这次难得有一个较长的寒假(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希望同学们利用这段时间, 把老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这些小实验都做做,最好和父母、小伙伴们一起做。相信大家 一定会从“做”中收获成功和快乐的! 实验完成好的,我也会在相应的学业评价中给 你加分! 实验内容: 1. 单摆的周期与绳长和物重大小的关系
21. 体验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筷子提米实验 在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米粒,在桌面上振动玻璃杯,让杯中的米粒更紧实,然后,用左 手按压住米粒,右手将一根筷子从左手的手指缝隙中用力插入米粒中,尽量深些。然 后松开按住的左手,用右手提筷子,看能否将这杯米整体的提起来? 参与人员: 实验效果: 解释原因:
如果在瓶口吹气发声,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4. 用两个一次性纸杯、细线,制作一个土电话 参与人员: 效果怎样:
5. 观察烧水做饭时,锅盖上水珠的形成。 描述现象及其成因:
6. 观察冰箱冷冻室里面的霜。 描述现象及其成因:
7. 观察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描述蜡在熔化和凝固时,体积有无增大或缩小?
8. 盐水的凝固点
30. 塑料瓶扎孔装水观察水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参与人员: 现象: 原因:
31. 吸管喷雾实验 八下课本 47 面 第 4 题 参与人员: 现象及成因:
32. 把空塑料瓶按入水中,体验浮力大小跟 V 排的关系 现象及成因:
33. 把空碗放在水面上漂浮,不断往碗中添加重物,观察吃水线的深度变化 参与人员: 现象及成因:
准备三个杯子,编上号码。倒进相同多的水,再分别放入多少不同的食盐,放入冰箱 的冷冻室里面,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看能否凝固,凝固有无先后顺序? 参与人员: 结论:
9. 人工结霜实验 八上课本 66 面 第 4 题。 参与人员: 实验现象及成因解释:
10. 纸锅烧水实验 八上课本 60 面 参与人员: 解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