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20110128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 终端技术规范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1年1月目录1.前言 (1)2.设备类型 (2)3.物理接口要求 (3)3.1网络侧接口要求 (4)3.1.1GPON接口要求 (4)3.2用户侧接口要求 (4)3.2.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要求 (4)3.2.2WLAN接口要求 (4)3.2.3USB接口要求 (4)3.2.4用户侧电话接口要求 (4)4.功能要求 (5)4.1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6)4.1.1IP协议要求 (6)4.1.2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6)4.1.3DNS功能要求 (7)4.1.4IPv4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 (7)4.1.5IPv6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 (10)4.1.6IPv4 NAT (10)4.1.7其它功能要求 (11)4.2WLAN AP功能要求 (11)4.3设备发现功能要求 (13)4.4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 (14)4.4.1业务发现 (14)4.4.2业务控制 (14)4.4.3QoS功能要求 (14)4.5语音功能处理要求 (15)4.5.1功能要求 (15)4.5.2业务要求 (18)4.5.3软交换SIP协议要求 (18)4.5.4IMS SIP协议要求 (19)4.5.5H.248协议要求 (19)4.5.6性能要求 (20)5.安全要求 (20)5.1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21)5.2用户侧接口安全性 (21)5.2.1WLAN接入安全性 (21)5.3用户侧登录安全性 (22)5.3.1用户侧登录安全基本要求 (22)II5.3.2电信维护帐号 (22)5.3.3家庭网关(e8)用户帐号 (22)5.4设备安全性 (23)6.管理和维护要求 (23)6.1基本要求 (24)6.1.1功能要求 (24)6.1.2协议要求 (24)6.1.3日志要求 (24)6.1.4设备标识要求 (25)6.1.5配置文件备份要求 (25)6.1.6设备注册认证功能 (25)6.2本地管理和配置要求 (26)6.2.1本地管理基本要求 (26)6.2.2系统信息管理 (26)6.2.3基本配置 (27)6.2.4高级配置 (28)6.2.5设备管理 (29)6.2.6配置文件的USB快速备份和恢复 (30)6.2.7网络诊断 (30)6.3TR069远程管理和配置要求 (31)6.3.1远程管理基本要求 (31)6.3.2远程参数配置和性能监测 (31)6.3.3远程故障诊断功能 (33)6.3.4设备告警功能 (33)6.3.5远程链路维持功能 (33)6.3.6软件远程管理 (33)6.3.7业务部署和控制 (34)6.4基于OMCI的EMS远程管理和配置要求 (34)7.性能要求 (34)7.1路由转发性能要求 (35)7.1.1吞吐量 (35)7.1.2地址学习 (35)7.1.3缓存大小 (35)7.1.4安全处理要求 (35)7.2WLAN无线性能指标 (35)7.2.1WLAN吞吐量性能要求 (35)7.2.2WLAN覆盖性能要求 (36)7.2.3WLAN接收灵敏度要求 (36)7.3可靠性 (37)8.运行环境要求 (37)8.1供电及功耗要求 (38)8.2环境要求 (39)III8.3抗电磁干扰能力 (39)8.4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39)8.5过压过流保护 (39)8.6光接口安全性要求 (40)9.软硬件要求 (40)9.1硬件要求 (41)9.1.1基本要求 (41)9.1.2硬件能力要求 (41)9.1.3Flash存储空间规划 (41)9.1.4指示灯要求 (42)9.1.5开关与按钮 (43)9.2软件要求 (43)9.2.1基本要求 (43)9.2.2软件基本架构 (43)9.2.3程序加载 (44)9.2.4软件开发环境要求 (44)9.2.5要求提供的服务 (44)9.2.6用户登录要求 (44)9.2.7系统升级要求 (45)9.2.8Linux文件系统结构要求 (45)9.2.9Linux系统命令要求 (45)9.2.10接口1具体要求 (46)9.2.11接口2具体要求 (46)10.基本应用要求 (46)10.1强制门户功能 (47)10.2家庭监控 (47)10.3家庭存储 (47)10.4IPTV (47)11.家庭网关(e8)界面要求 (47)11.1基本要求 (48)11.1.1用户界面分类 (48)11.1.2界面整体风格要求 (48)11.2快速安装光盘 (48)11.3家庭网关(e8)外壳标签要求 (49)11.4设备外壳要求 (49)11.5家庭网关(e8)外包装要求 (50)12.其它要求 (51)12.1设备预配置要求 (52)12.2配件 (53)12.3随机文件 (53)12.4安全性要求 (53)12.4.1过电压过电流 (53)IV12.4.2电磁兼容性 (54)12.4.33C认证 (5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外包装要求材质及工艺要求 (54)A.1材质要求 (55)A.2工艺要求 (55)A.3可靠性 (55)附录B (规范性附录)DHCP报文扩展 (55)B.1 Vendor Specific Information(Option 43) 格式 (56)B.2 Vendor class identifier(Option 60)格式 (56)B.3 设备自动发现流程 (58)附录C (规范性附录)日志文件格式 (59)C.1 文件格式 (60)C.2 Syslog Message Severities (60)附录D (规范性附录)告警信息 (60)D.1 告警编号规则 (61)D.2 设备告警信息列表 (61)附录E (规范性附录)接口2协议 (64)E.1协议数据包基本结构 (64)E.2接口操作命令定义 (65)E.3协议流程 (69)E.4 Retcode定义 (73)E.5 固件参数属性要求 (74)E.5.1 固件参数属性说明 (74)E.5.2 固件参数属性的操作 (75)E.6 USB挂接点定义及命名规则 (75)E.7通过ITMS设置启用或关闭中间件流程 (75)附录F (规范性附录)接口2参数定义 (76)F.1 PPPoE (77)F.2 PPPoE代理功能 (79)F.3 DHCP SERVER (80)F.4 PORT FORWARDING (81)F.5 WLAN (81)F.6 USB接口控制功能 (84)F.7 IGMP PROXY (84)F.8电信维护帐号 (84)F.9强制家庭门户功能 (85)F.10 ALG功能开关 (85)F.11 断线重连功能 (86)F.12多终端上网 (86)F.13网络服务管理 (87)F.14管理平台URL (88)F.15 WAN接口IP地址参数 (88)VF.16 DOWNLOAD参数 (89)F.17 UPLOAD参数 (89)F.18 TR069管理参数 (90)F.19管理通道DNS地址 (90)F.20 INTERNET通道实例标识参数 (90)F.21电信扩展事件参数 (91)F.22网关按键事件参数 (92)附录G(规范性附录)基于逻辑ID的设备注册认证用户提示信息 (92)G.1基于逻辑ID的设备注册认证用户提示信息 (93)VI1.前言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 11.本规范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以下简称“中国电信”)进行GPON上行的e8-C终端设备集中采购的技术要求。
智能网关及应用平台接口

return_Parameter中的String为 { "CmdType":"QUERY_CPU_INFO", "SequenceId":"8位16进制数", "Status":"1", "FailReason":"%s" }
5)手机客户端向分发平台上报sn、loid信息,进行绑定请求
6)平台回复,绑定成功。
智能网关管理流程说明
6.3 设备解绑流程 6.4 远程配置流程
智能网关管理流程说明
1) 手机客户端在平台进行认证
设备非首次注册流程
设备重启或者WANIP变化 1) 网关上电启动(假设宽带业务已开通,和运营管理平台IP可达), 且首次注册后运营平台地址已记录; 4) 网关连接运营平台地址; 5) 网关根据该地址向运营管理平台发注册消息,上报:设备厂商、型 号、MAC、软件版本、硬件版本、IP地址、逻辑ID等信息 6) 平台验证设备MAC合法性,并回复网关 7) 网关周期心跳上报到平台
名称 InternetGatewayDevice.X_CT-COM_Mgt.
类型 Object
写 -
描述
本节点参数在参数模型中不可见,而且在软件 升级、配置文件下发、恢复出厂预配等操作时, 本节点参数应保持原有参数值
MgtURL Port Heartbeat Ability
LocatePort Version
智能网关对外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电信“我的e家”技术规范-终端综合管理系统v2.0

中中国国电电信信““我我的的e e 家家””技技术术规规范范 --终终端端综综合合管管理理系系统统技技术术规规范范((V V 22..0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年5月目录1范围 (1)2引用标准 (2)3缩略语 (3)4ITMS在业务网络中的位置 (5)5ITMS结构概述 (6)6ITMS功能模块 (8)6.1日常工作计划管理模块 (8)6.2网元管理模块 (9)6.2.1设备认证 (9)6.2.2状态监视 (9)6.2.3参数配置 (11)6.2.4软件升级 (11)6.2.5故障检测 (12)6.2.6告警 (12)6.2.7设备信息管理 (15)6.2.8版本/配置模板管理 (17)6.2.9业务代码管理 (19)6.2.10分组管理 (19)6.2.11中间件模块管理 (20)6.3系统管理模块 (20)6.3.1安全管理模块 (20)6.3.2日志管理 (24)6.3.3系统设备管理 (25)6.3.4报表管理 (26)6.4外部服务接口模块 (29)7系统运行流程 (30)7.1零接触自动配置流程 (30)7.1.1触发原因 (30)7.1.2系统功能前提 (30)7.1.3流程图示 (31)7.1.4流程描述 (31)7.1.5可扩展案例 (32)7.2批量设备升级流程 (33)7.2.1触发原因 (33)7.2.2系统功能前提 (33)7.2.3流程图示 (34)7.2.4流程描述 (34)7.2.5可扩展案例 (36)7.3批量设备业务配置流程 (36)7.3.1触发原因 (36)7.3.2系统功能前提 (36)7.3.3流程图示 (37)7.3.4流程描述 (37)7.3.5可扩展案例 (38)7.4单设备业务配置流程 (38)7.4.1触发原因 (38)7.4.2系统功能前提 (39)7.4.3流程图示 (39)7.4.4流程描述 (40)7.4.5可扩展案例 (41)7.5组状态监控流程 (41)7.5.1触发原因 (41)7.5.2系统功能前提 (41)7.5.3流程图示 (42)7.5.4流程描述 (42)7.5.5可扩展案例 (44)7.6故障诊断与定位流程 (44)7.6.1触发原因 (44)7.6.2系统功能前提 (44)7.6.3流程图示 (45)7.6.4流程描述 (45)7.6.5可扩展案例 (46)8系统可靠性要求 (47)8.1稳定性要求 (47)8.2备份、倒换和故障恢复要求 (47)9系统组网要求 (48)10系统软硬件要求 (49)10.1软件要求 (49)10.1.1总体要求 (49)10.1.2操作系统要求 (49)10.1.3应用软件要求 (50)10.1.4数据库要求 (50)10.2硬件要求 (51)10.2.1总体要求 (51)10.2.2主机系统要求 (52)10.2.3存储设备要求 (52)10.2.4备份设备要求 (53)11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54)11.1北向接口概述 (54)11.2ITMS与BOSS系统接口定义 (55)11.2.1ITMS与BOSS系统接口描述图 (55)11.2.2ITMS与BOSS系统接口概述 (55)11.2.3业务发放接口 (56)11.2.4故障处理接口 (59)11.2.5设备管理接口 (61)11.3ITMS与E家终端综合报表系统接口定义 (62)11.3.1ITMS与e家终端综合报表系统接口概述 (62)11.3.2提供e家业务相关数据接口 (63)11.4ITMS与热点AP报表系统接口定义 (67)11.4.1ITMS与热点AP报表系统接口概述 (67)11.5ITMS与IPTV业务平台接口定义 (71)11.5.1ITMS与IPTV业务平台接口概述 (71)1 范围本标准定义了中国电信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ITMS)的总体功能要求、系统构架、模块功能、系统运行流程、软硬件要求、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与其他相关系统或平台的接口要求。
中国电信E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XXXX0128

中国电信EPON上行e8-C 终端技术规范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1年1月目录1. 前言 (66)2. 设备类型 (77)3. 物理接口要求 (88)3.1 网络侧接口要求 (88)3.1.1 EPON接口要求 (88)3.2 用户侧接口要求 (88)3.2.1 用户侧以太网接口要求 (88)3.2.2 WLAN接口要求 (88)3.2.3 USB接口要求 (88)3.2.4 用户侧电话接口要求 (88)4. 功能要求 (99)4.1 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99)4.1.1 IP协议要求 (99)4.1.2 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99)4.1.3 DNS功能要求 (1010)4.1.4 IPv4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 (1010)4.1.5 IPv6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 (1212)4.1.6 IPv4 NAT (1313)4.1.7 其它功能要求 (1313)4.2 WLAN AP功能要求 (1313)4.3 设备发现功能要求 (1515)4.4 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 (1515)4.4.1 业务发现 (1515)4.4.2 业务控制 (1616)4.4.3 QoS功能要求 (1616)4.5 语音功能处理要求 (1616)4.5.1 功能要求 (1717)4.5.2 业务要求 (1818)4.5.4 SIP协议要求 (1919)4.5.5 性能要求 (2020)5. 安全要求 (2222)5.1 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2222)5.2 用户侧接口安全性 (2222)5.2.1 WLAN接入安全性 (2222)5.3 登录安全性 (2323)5.4 设备安全性 (2323)6. 管理和维护要求 (2424)6.1 基本要求 (2424)6.1.1 功能要求 (2424)6.1.3 日志要求 (2424)6.1.4 设备标识要求 (2525)6.1.5 配置文件备份要求 (2525)6.1.6 设备注册认证功能 (2525)6.2 本地管理和配置要求 (2626)6.2.1 本地管理基本要求 (2626)6.2.2 系统信息管理 (2626)6.2.3 基本配置 (2727)6.2.4 高级配置 (2727)6.2.5 设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设备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PON上行e8-C)资料

中国电信集团家庭网关设备产品测试项目和技术要求(PON上行e8-C)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采购事业部2014年4月目录序 0二. 检验项目及指标要求 (1)三. 样品要求 (4)四. 检验方法和检验类别 (5)五. 检验程序和样品分组 (10)六. 附件1:《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测试要求--EPON/GPON上行E8-C》 (13)前言 (16)1测试组网 (17)2IPV6功能 (21)2.1.IP V6基本功能测试 (21)2.2.IP V4/V6双栈功能测试 (24)2.3.IP V6软件升级及业务流程测试 (41)2.4.IP V4/V6双栈性能测试 (48)2.5.MLD功能测试 (56)2.6.DS-L ITE测试 (58)3其它功能 (63)3.1.语音相关 (63)3.2.无线功能 (67)3.3.Q O S功能 (68)3.4.管理及维护 (69)3.5.逻辑ID注册 (79)3.6.安全性测试 (82)3.7.光路接口能力 (86)3.8.无线性能、稳定性及功耗 (88)3.9.中间件功能 (90)3.10.硬件方案及UI (91)3.11.认证及防雷击 (98)3.12.手机APP管理家庭网关功能 (100)序为了规范统一中国电信集团家庭网关设备入围质量检验流程、依据和指标要求,为了加强采购产品的质量管理,保证集采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家庭网关设备检测指导手册。
本规范所检验家庭网关设备包括:EPON上行e8-C、GPON上行e8-C。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网发部组织,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起草,主要参考《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和《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制定而成。
本规范的测试内容包括:组网及数据转发功能测试、QoS功能测试、语音功能测试、IPv6功能测试、管理维护功能测试、吞吐量及稳定性测试、中间件功能测试、PON接口功能测试、界面及外观测试、安全性测试、手机APP操控测试等。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_百度文(精)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9年3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Q/CT 2271-2013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rface between HGW and ITMS+ of China Telecom 2013-02发布 2013-02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Q/CT 2271-2013I目次前言 (VII)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缩略语 . (1)4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总体概述 (4)4.1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4)4.2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主要内容 (4)5 接口技术要求 . (4)5.1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框架 (4)5.1.1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描述图 (4)5.1.2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定义 (5)5.1.3 终端管理协议栈分层模型 . (5)5.2 RPC方法概述 (6)5.3 家庭网关与ITMS+接口安全 (7)5.3.1 家庭网关发起的安全连接流程 . (7)5.3.2 ITMS+发起的安全连接流程 . (8)5.4 家庭网关与设备认证注册接口(M1) (9)5.4.1 M1接口描述图 (9)5.4.2 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基于物理ID ) (9)5.4.3 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基于逻辑ID ) (12)5.4.4 非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 . (15)5.5 家庭网关与参数监视接口模块(M2) (15)5.5.1 M2接口描述图 (15)5.5.2 参数模型获取接口 . (16)5.5.3 参数查询接口 . (17)5.5.4 参数变化上报接口 . (18)5.6 家庭网关与参数配置接口模块(M3) (19)5.6.1 M3接口描述图 (19)5.6.2 参数属性上报接口 . (20)5.6.3 配置用户可写属性接口 . (21)5.6.4 参数实例配置接口(SetParameterValues ) . (22)5.6.5 实例删除配置接口 . (23)Q/CT 2271-2013II5.6.6 参数实例配置接口(配置文件) . (24)5.6.7 上传配置文件接口 . (25)5.6.8 上传日志文件接口 . (27)5.6.9 配置电信维护帐号接口 . (28)5.6.10 设备告警接口 . (29)5.6.11 设备监控接口 . (31)5.7 家庭网关与软件升级接口模块(M4) (32)5.7.1 M4接口描述图 (32)5.7.2 软件升级接口 . (32)5.7.3 软件版本查询接口 . (35)5.7.4 软件升级配置备份接口 . (36)5.8 家庭网关与测试诊断接口模块(M5) (39)5.8.1 M5接口描述图 (39)5.8.2 PING测试接口 (39)5.8.3 ATMF5Loop测试接口 (41)5.8.4 重启接口 . (43)5.8.5 恢复出厂设置接口 . (44)5.8.6 DSL测试接口 (45)5.8.7 IAD模块测试接口 (47)5.9 机卡分离型家庭网关与设备认证注册接口(M1) . (49)5.9.1 M1接口描述图 (49)5.9.2 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 . (49)5.9.3 非首次连接设备认证接口 . (5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RPC方法定义 (54)A.1 Inform . (54)A.2 Inform eventCodes . (55)附录B (规范性附录)RPC XML Schema描述 (56)B.1 XML Schema文件头 (56)B.2 SOAP信包头 (56)B.3 SOAP错误代码 (56)B.4 RPC参数类型定义 (56)B.5 RPC方法请求/响应 (57)附录 C (规范性附录)业务配置描述 . (60)C.1业务配置逻辑图 (60)C.2 业务配置模板 . (60)C.2.1 基础类配置模板 (60)Q/CT 2271-2013IIIC.2.1.1 WAN连接 (60)C.2.1.2 PPPoE代理功能 (63)C.2.1.3 DDNS . (63)C.2.1.4 WLAN . (64)C.2.1.5 家庭网关电信维护帐号管理 . (66)C.2.1.6 TR-069 . (66)C.2.1.7 强制家庭门户管理 . (66)C.2.1.8 PORT FORWARDING . (66)C.2.1.9 DHCP SERVER . (66)C.2.1.10 ALG功能开关 (67)C.2.1.11断线重连功能 (68)C.2.1.12网络服务管理 (68)C.2.1.13 LAN 上行 . (68)C.2.1.14 QOS . (69)C.2.1.15 日志管理 . (70)C.2.1.16 快速恢复 . (71)C.2.1.17 中间件平台管理 . (71)C.2.1.18 用户信息管理 . (71)C.2.1.19设备告警 (72)C.2.1.20状态监视 (73)C.2.1.21 EPON上行 (73)C.2.1.22 UPNP功能启用 (75)C.2.1.23 VDSL2上行 (75)C.2.1.24 IPv6功能启用 (75)C.2.1.25 GPON上行 (75)C.2.1.26 DHCPv4网络侧 OPTION60功能 . (77)C.2.1.27 DHCPv4网络侧 OPTION125功能 . (77)C.2.1.28 Ping功能 (78)C.2.1.29 家庭网关卡 . (78)C.2.1.30 DHCPv6 OPTION16功能 (79)C.2.1.31 DHCPv6 OPTION17功能 (79)C.2.1.32 WAN连接索引 (80)C.2.1.33 家庭网关能力信息 . (80)C.2.1.34 时间服务器配置信息 . (82)C.2.1.35 VLAN绑定关系 (82)C.2.1.36 DLNA信息 (83)Q/CT 2271-2013IV C.2.1.37环路检测 (83)C.2.1.38数据流双向限速 (84)C.2.1.39全路由模式 (85)C.2.2 面向应用配置 (85)C.2.2.1 VoIP . (85)C.2.2.2 IPTV . (94)C.2.2.3 多终端上网 . (94)C.2.3 IPv6相关配置 (95)C.2.3.1 WAN IPConnectionIPv6地址配置 (95)C.2.3.2 WAN PPPConnectionIPv6地址配置 (96)C.2.3.3 LAN 管理地址配置 . (97)C.2.3.4 LAN IPv6 全局配置 . (97)C.2.3.4 LAN IPv6 DHCPv6 Server配置 (98)C.2.3.5 LAN RADVD配置 (98)C.2.3.6 DS-lite功能参数 ................................................ 9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对TR-069的扩展 . (100)D.1 RPC方法 (100)D.2 RPC方法修订清单 ...................................................... 10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设备告警信息 ......................................... 102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家庭网关和ITMS+交互约定细则 ........................... 103 F.1家庭网关TR-069参数树初始配置技术细则 .................................. 103 F.2 ADSL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03 F.3 ADSL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04 F.4 LAN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04 F.5 LAN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05 F.6 家庭网关和ITMS+交互过程重启原则 ....................................... 105 F.7 家庭网关Inform 消息上报,参数列表扩充 .................................. 105 F.8 ITMS+与家庭网关交互约定 . ............................................... 106 F.9 ITMS+异常流程 . ......................................................... 106 F.10 ITMS+对家庭网关远程升级流程(配置文件不兼容) ......................... 106 F.11平台业务下发逻辑判断 .................................................. 106 F.12 VOIP业务发放流程 ..................................................... 107 F.13无线加密建立流程 ...................................................... 108 F.14端口映射建立流程 ...................................................... 109 F.15 QOS出厂配置模版示例 .................................................. 109 F.16 QOS建立流程 (110)Q/CT 2271-2013VF.17 ADSL上联DHCPv4方式建立流程 .......................................... 110 F.18 LAN 上联DHCP 方式建立流程 ............................................. 110 F.19 ADSL上联Static IP 方式建立流程 ....................................... 111 F.20 LAN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11 F.21 ITMS+与家庭网关通信超时控制建议 . ...................................... 112 F.22基于逻辑ID 的设备首次认证流程 ......................................... 113 F.23基于DSCP 数据标识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示例) ............. 114 F.24基于目的IP 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示例) ................... 114 F.25基于业务发现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1(示例) ................. 115 F.26基于业务发现优先级队列方式的QoS 保障建立流程2(示例) ................. 115 F.27 EPON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15 F.28 EPON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16 F.29 EPON上联DHCv4方式建立流程 ........................................... 116 F.30 EPON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17 F.31 ITMS+下发业务模板示例 . ................................................ 117 F.32 VDSL2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18 F.33 VDSL2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18 F.34 VDSL2上联DHCPv4方式建立流程 ......................................... 119 F.35 VDSL2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19 F.36 GPON上联桥连接建立流程 ............................................... 120 F.37 GPON上联路由IPv4连接建立流程 ........................................ 120 F.38 GPON上联DHCPv4方式建立流程 .......................................... 121 F.39 GPON上联Static IP方式建立流程 ....................................... 121 F.40家庭网关通过DHCP OPTION60/DHCPv6 OPTION16上报语音账号流程 ............ 122 F.41 ADSL上联IPv6 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 123 F.42 ADSL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4 F.43 LAN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5 F.44 LAN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5 F.45 EPON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6 F.46 EPON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7 F.47 VDSL2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7 F.48 VDSL2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28 F.49 GPON上联IPv6路由连接建立流程 ........................................ 129 F.50 GPON上联DHCPv6方式建立流程 .......................................... 130 F.51 ITMS+对不同版本家庭网关配置流程建议 . .................................. 130 F.52 IPv6家庭网关LAN 侧配置流程 (130)Q/CT 2271-2013VIF.53机卡分离型家庭网关相关流程补充 (130)Q/CT 2271-2013V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中国电信ADSL2+上行e8-B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ADSL2+上行e8-B终端技术规范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7年11月目录1.前言 (1)1.1关于本文件 (1)1.2计划 (1)1.3本技术规范书的内容 (1)1.4标准和性能 (1)1.5建议书要求 (2)1.6报价要求 (3)1.7卖方供货和服务范围 (3)1.8已方应标需包括内容 (4)2.设备类型 (5)3.物理接口要求 (5)3.1网络侧接口要求 (5)3.2用户侧接口要求 (5)4.功能要求 (6)4.1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6)4.2WLAN AP功能要求 (10)4.3设备发现功能要求 (13)4.4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 (13)5.安全要求 (15)5.1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15)5.2用户侧接口安全性 (15)5.3登录安全性 (16)6.管理和维护要求 (18)6.1基本要求 (18)6.2本地管理和配置要求 (19)6.3远程管理和配置要求 (23)6.4 E家客户端管理和配置要求 (27)7.性能要求 (28)7.1路由转发性能要求 (28)7.2ADSL2+接入性能要求 (28)7.3WLAN无线性能指标 (29)7.4可靠性 (30)8.运行环境要求 (30)8.1供电要求 (30)8.2环境要求 (30)8.4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30)8.5防雷保护功能要求 (31)9.软硬件要求 (31)9.1硬件要求 (31)9.2软件要求 (33)10.基本应用要求 (36)10.1强制门户功能 (36)10.2家庭存储 (37)10.3IPTV (37)10.4USB快速备份和恢复 (37)11.E家终端(E8)界面要求 (38)11.1基本要求 (38)11.2快速安装光盘 (38)11.3 E家终端(E8)外壳标签要求 (39)11.4设备外壳文字标识要求 (39)11.5 E家终端(E8)外包装文字标识要求 (40)12.其它要求 (40)12.1设备预配置要求 (40)12.2配件 (41)12.3随机文件 (41)12.4安全性要求 (41)13 技术支持 (42)14 保修和升级 (43)15 保密及知识产权 (44)附录B (规范性附录)DHCP报文扩展 (45)B.1V ENDOR S PECIFIC I NFORMATION(O PTION 43)格式 (45)B.2V ENDOR CLASS IDENTIFIER(O PTION 60)格式 (45)B.3设备自动发现流程 (47)附录C (规范性附录)日志文件格式 (49)C.1文件格式 (49)C.2S YSLOG M ESSAGE S EVERITIES (49)附录D (规范性附录)告警信息 (50)D.1告警编号规则 (50)D.2设备告警信息列表 (50)附录E接口2协议 (54)E.2接口操作命令定义 (55)E.3协议流程 (61)E.4R ETCODE定义 (65)E.5固件参数属性要求 (66)E.6USB挂接点定义及命名规则 (68)E.7通过ITMS设置启用或关闭中间件流程 (68)附录F 接口2参数定义 (70)F.1PPP O E (70)F.2PPP O E代理功能 (72)F.3DHCP SERVER (72)F.4PORT FORWARDING (74)F.5WLAN (74)F.6USB接口控制功能 (76)F.7IGMP PROXY (76)F.8电信维护帐号 (77)F.9强制家庭门户功能 (77)F.10ALG功能开关 (77)F.11断线重连功能 (78)F.12多终端上网 (78)F.13网络服务管理 (79)F.14管理平台URL (79)F.15WAN接口IP地址参数 (80)F.16DOWNLOAD参数 (80)F.17UPLOAD参数 (81)F.18TR069管理参数 (81)F.19管理通道DNS地址 (81)F.20INTERNET通道实例标识参数 (82)附件A:《中国电信ADSL2+上行E8-B终端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规范书》 (82)附件1:中国电信“ADSL 2+上行的E8-B终端设备”集中采购报价表 (82)1.前言1.1 关于本文件本文件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进行“ADSL 2+上行的e8-B 终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的技术规范,供投标厂商/公司(以下简称卖方)编写点对点应答、技术建议书和报价之用。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家庭网关(e8)技术规范V3.0+-20121214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家庭网关(e8)技术规范(V3.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四川分公司修订记录目录1适用范围 (5)1.1编制内容 (5)1.2适用范围 (5)2引用标准 (6)3缩略语 (7)4术语定义 (8)5需求约束 (9)6终端总体定义 (10)6.1设备形态 (10)6.2硬件要求 (11)6.2.1终端稳定性 (11)6.2.2供电及功耗要求 (11)6.2.3环境要求 (12)6.2.4抗电磁干扰能力 (13)6.2.5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13)6.2.6过压过流保护 (13)6.2.7指示灯 (13)6.2.8开关按钮 (14)6.2.9外形尺寸 (14)6.3家庭网关开通及登录注册界面 (15)6.3.1产品外观要求 (15)6.3.2家庭网关开通 (15)6.3.3逻辑ID登录注册界面要求 (26)7管理和维护功能 (40)7.1基本功能 (40)7.1.1功能要求 (40)7.1.2管理协议 (45)7.1.3日志要求 (46)7.1.4物理接口要求 (47)7.1.5其他要求 (47)7.2安全要求 (47)7.2.1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47)7.2.2用户侧接口安全性 (48)7.2.3用户侧登录安全性 (48)7.3远程管理功能 (50)7.3.1远程重启 (50)7.3.2远程恢复出厂设置 (50)7.3.3参数实例管理 (51)7.3.4上传终端日志文件 (53)7.3.5上传配置文件 (55)7.3.6终端版本升级 (56)7.4远程故障诊断功能 (58)7.4.1Ping诊断 (58)7.4.2DSL诊断 (60)7.4.3IAD诊断 (63)7.5性能监控要求 (65)7.5.1监控需求 (65)7.5.2监控流程 (66)7.5.3监控参数 (67)7.6终端告警要求 (68)7.6.1告警需求 (69)7.6.2告警流程 (69)7.6.3告警参数 (71)7.7自助诊断 (71)7.8仿真测试 (72)7.8.1宽带仿真测试 (72)7.8.2ITV仿真测试 (73)7.8.3语音的仿真测试 (75)附录A与端到端测试系统接口参数定义 (80)1 链路信息定义 (80)2 基本信息定义 (82)3 用户信息定义 (82)4 业务信息定义 (83)5 LAN侧信息定义 (84)1 适用范围1.1编制内容本文档是《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技术要求v3.0》技术规范的补充,本文档中未涉及的内容以《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技术要求v3.0》技术规范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3.0于2010年7月发布,增加了EPON/GPON上行家庭网关设备的管理要求和参数模板,增加了基于逻辑ID的管理流程。
本标准与《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ITMS)接口技术要求(V3.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2012 SX-053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技术要求-机卡分离型设备
RFC 1867
Form-based File Upload in HTML
RFC2616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
RFC2617
HTTP Authentication: Basic and Digest Access Authentication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士龙、侯象飞、谢明、赵伟峰、金海、刘文超、万象。
本标准于2007年3月首次发布,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修订,2010年7月进行了第2次修订,本次为第3次修订。
本标准历次主要版本的发布时间及测试验证情况为:
V1.0于2007年3月发布,确定了接口技术要求,并实现了对ADSL/LAN上行e8-B家庭网关的管理;
3)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4)中国电信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ITMS+)技术要求
5)中国电信家庭网络终端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6)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统一外观需求规范
本标准主要依据中国电信企业标准《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中对于家庭网关的管理要求,结合中国电信近年来在家庭网关业务运营中总结的经验、新型家庭网关以及IPv6等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定义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平台(ITMS+)之间的参数模型、业务流程等相关接口技术要求,以实现对家庭网关的管理功能。随着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标准。
1——增加了机卡分离型家庭网关管理(见第5.9章)
2——增加了IPv6管理模型和流程(见附录C和附录F)
3——增加了设备能力模型、DLNA、环路检测、数据流双向限速及全路由模式相关参数模型(见附录C)
4——附录E的设备告警内容改为参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附录D和《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技术要求-机卡分离型设备》附录E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9年3月
目
前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在《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ITMS)接口技术要求(V3.0)》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标准是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系列技术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
2)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技术要求-机卡分离型设备
DIP
DestinationInternet ProtocolAddress
目的互联网协议etworkAlliance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
DMS
Digital Media Server
数字媒体服务器
DPORT
DestinationPort
目的端口号
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point
缩略语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AC
Access Controller
无线控制器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LG
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
应用层网关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CPE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2270-2013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
本标准替代了Q/CT 2271-2010《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ITMS)接口技术要求(V3.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起草。
RFC2246
The TLS Protocol, Version 1.0
SOAP1.1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1.1
SSL3.0
The SSL Protocol, Version 3.0
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用户侧设备
CWMP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
用户侧设备广域网管理协议
DDNS
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
动态域名解析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5——优化了基于逻辑ID的设备首次注册时的业务下发流程(见附录F.22)
中国电信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庭网关与增强型终端综合管理系统的接口要求,包括接口的基本RPC方法调用,接口的安全性连接定义以及设备认证、参数监视、参数配置、软件升级及测试诊断模块的详细接口调用过程和参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家庭网关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开发,为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互通性测试提供依据。
差分业务编码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专线
DS-Lite
Dual Stack Lite
双栈方式
EFR
TR-098
Gateway Device Version 1.1 Data Model for TR-069
TR-104
Provisioning Parameters for VoIP CPE
TR-142
Framework for TR-069Enabled PON Devices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