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据语法结构 妙定朗读停顿
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朗读是一种表达语言的方式,而节奏则是朗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节奏可以让我们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流畅,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传达的信息。
那么,我们如何划分朗读的节奏呢?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划分朗读的节奏。
在英语中,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而这些成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逻辑关系来确定句子中的重音和停顿,从而形成正确的节奏。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连接词时,通常会在这个地方停顿一下,然后再继续朗读下去。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句子的意群来划分朗读的节奏。
意群是一种语言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单词组成,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意群来确定停顿的位置和语气的变化,从而形成更加自然的节奏。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完整的短语或从句时,通常会在这个地方停顿一下,然后再继续朗读下去。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句子的重音模式来划分朗读的节奏。
在英语中,每个词都有自己的重音,而句子的重音模式则是由这些词的重音组合而成的。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重音来确定句子中的重音和停顿,从而形成更加自然和流畅的节奏。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重音所在的单词时,通常会在这个地方停顿一下,然后再继续朗读下去。
总的来说,朗读的节奏划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语言,让我们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流畅。
通过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意群和重音模式来确定停顿的位置和语气的变化,我们可以形成更加自然和准确的朗读节奏,从而提高我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朗读的节奏划分技巧,让我们的朗读更加地道和有韵律感。
课文朗诵技巧如何停顿有哪些

课文朗诵技巧如何停顿有哪些通常,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事物,强调其特殊的含义,表现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进行的停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文朗诵技巧如何停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课文朗诵技巧如何停顿◎强调性停顿强调性停顿根据朗读者对文义的把握,灵活处理停顿的位置和时长。
通过有效的停顿强化句子的核心意义增强听众的感受,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片段训练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节选◎感悟性停顿感悟是人们对听读的文章的感想与体悟。
这种感悟需要听众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关联,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是瞬间的开悟。
在朗诵过程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不能一带而过,需要给听者留下深刻思考、联想、回味的余地,这种停顿,我们称之为感悟性停顿。
片段训练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诗朗诵的方法与技巧朗诵是欣赏文学作品的一门艺术形式。
朗诵停顿技巧基本表达手段有哪些

朗诵停顿技巧基本表达手段有哪些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诵停顿技巧基本表达手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朗诵停顿技巧基本表达手段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
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
“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2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5)绝巘/多生怪柏。
(16)将军/百战死(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王之弊/甚矣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
(4)问/今是何世(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1)其一/犬坐于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醉翁之意/不在酒(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1)人不知/而不愠(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朗诵停顿和连接的技巧

朗诵停顿和连接的技巧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语音上的间歇叫停顿;不中断的地方叫连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朗诵停顿和连接的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停连的作用:1、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2、句子结构上的需要;3、可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4、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古时候有个由于停连造成的一个笑话:一位吝啬的富人准备请一位私塾先生教其子女读书。
当问及伙食标准时,私塾先生写下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人将其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便请了这位先生。
但教书第一天,当私塾先生看到席上只有一碟青菜时便勃然大怒,拿着条子说,明明说好的“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你怎么不守诺言呢?!通过这个笑话可以看出,停连的不同完全可以造成意思的改变,所以在朗读时不是随意就可以停连的。
一、停顿停顿一般分语法停顿、强调停顿(弱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结构停顿。
1、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的结构关系。
朗读时常依据标点符号的要求来停顿。
一般情况下语法停顿的长短可这样区分: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2、强调停顿,指句子中特殊的间隔。
或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故作朗读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给听者以思考的余地,便于理解、接受,从而增强朗读的语言效果。
又可叫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
例如:这里就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走过的地方,红军叫它“水草地”。
这句中的“这里”“它”后面需要停顿,以强调要说明的地方。
例如:蓖麻越长越高,一张张的大叶子像张开的手。
过些时候蓖麻开花了,开出一串串淡红色的小花。
在“大叶子”后面应稍作停顿,以突出下面的比喻;在“开花了”之后作较长的停顿,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兴奋之情。
3、结构停顿:由文章的层次结构决定,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顿。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1.把握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句子中各个词的词义,这样能有效避免停顿错误。
如“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解释为“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只划分一处停顿的话,应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同时,其中还可以在“柳絮”与“因风起”之间做一个较短的停顿。
2.弄清句子成分。
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来划分文言文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元方/人门不顾”(主语“元方”与谓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谓语和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如“求/二石兽于水中”(谓语“求”与宾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3.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所以”,其后应停顿。
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朗读时必须在其后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词置于句首时,朗读时需在其后停顿。
5.了解文化常识。
对古代的官名、人名、地名、干支纪年等文化常识要了解,若遇到这些词语要恰当停顿。
如“怒而触/不周之山”(“不周之山”是地名)。
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除了掌握以上规律之外,还要在平时多读文言文,形成语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划分。
语文朗读句子划分技巧

文言文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3)予/ 尝求/ 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捕蛇者说》)(6)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7)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8)医之/ 好治不病/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9)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10)而/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11)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2)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13)是故/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据语法结构妙定朗读停顿“能够正确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也是历届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典型题类。
那么,如何正确划分?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语意、语境来划分,也可根据文言句子的内部语法结构来划分。
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向大家推荐“巧据语法结构妙定朗读停顿”一法。
(一般情况下,不是绝对的;本文中所举例子均以苏教版教材为主),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
例如:1、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
(主谓之间)(《陋室铭》)2、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主谓之间)(《岳阳楼记》)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主谓之间)(《马说》)4、不知 / 口体之奉 / 不若人也。
(动宾之间)(《送东阳马生序》)5、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动宾之间)(《岳阳楼记》)6、衔∕远山,吞∕长江。
(动宾之间)(《岳阳楼记》)二、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如“盖”、“夫”(读 f ú),“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往往在这些发语词后应进行停顿。
例如:1、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2、盖 /一癞蛤蟆也。
(《幼时记趣》)3、盖 / 简 / 桃核修狭者 / 为之。
(《核舟记》)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5、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若夫 / 霪雨霏霏。
至若 / 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7、若夫 / 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8、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说》)9、得无 / 楚之水土 / 使民善盗耶?(《宴子使楚》)10、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11、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文言句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可与主语连在一起)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例如: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四、文言句首中出现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连词,如“若”、“而”、“虽”、“且”、“然”、“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如:1、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2、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4、虽 / 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三峡》)5、虽 /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6、且 /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7、且 / 壮士 / 不死即已。
(《陈涉世家》)8、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9、然则 /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五、文言句中有表示下结论的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故曰”、“是故”、“是以”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如:1、故 /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2、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故曰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出师表》)5、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六、“古二今一”型的词语之间要停顿。
就是说: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恰好组成了一个双音词,词意也发生了变化,诵读时要分开,不要错把它当成一个词合起来读。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句中的“中间”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词,应该合起来读,但在此句中是两个词,“中”是名词,“中间”、“里面”的意思;“间”是动词,“夹杂”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作主语和谓语中心语,因此,诵读时两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2、叶 / 徒相似,其 / 实味 / 不同。
(《宴子使楚》)3、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捕蛇者说》)4、可/ 以一战。
(《曹刿论战》)七、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如:1、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核舟记》)2、俄而 / 百千人大呼。
(《口技》)3、先 / 天下之忧 / 而忧。
(《岳阳楼记》)4、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墨池记》)八、文言句式若是省略句型的,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九、文言句中若有文言文里的“固定术语”,如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等一定要了解,不能随便分开,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例如:虞山 / 王毅叔远甫 / 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十、文言句中的语气助词一般是用来揭示停顿的,如“也”、“乎”等,朗读时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例如: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始得西山宴游记》)十一、文言句中有的整体连词一般不可分,而作状语的有些词语却可单独划开。
例如:1、而或 / 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2、果如 / 鹤唳云端。
(《幼时记趣》)3、烨然 / 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十二、文言句中有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例如:其一 / 犬坐于前。
[ 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 典型题例实战训练: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 / 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1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B、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C 、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 2004 年盐城卷)18、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2004 年苏州卷)19、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2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C )( 2006 年盐城卷)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永之/人争奔/走焉。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医之好/治不病/ 以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