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首古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一、课文解读之《浪淘沙》(其一)1、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一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2、古诗大意(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诗文简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万里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淘”“簸”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个“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浪淘沙六年级上册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浪淘沙》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资料拓展:【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两人合称“刘柳”。
其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性格豪迈,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
而用民歌体裁来写的七绝更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湾。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赏析】《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唐穆宗长庆年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
诗人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着笔,将流经万里的九曲黄河尽收眼底。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黄河写成从遥远的天际汹涌而来,携风卷浪,夹泥带沙,奔腾入海,景色非常壮阔。
不仅如此,诗人还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景观:黄河挟狂风、踏巨浪,溯流而上,直达天河,去与天上的牵牛、织女相会,想象美丽新奇,气势非凡。
传说汉武帝曾派张骞乘着筏子,逆流而上,一直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
诗人借用这个传说故事,大胆地抒写自己的情怀。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六年级语文上下册诗词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新柳(宋)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望大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
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愁”呢?
“移舟”和“日 暮”之间有什么 关系?
因为日暮, 船需要停宿。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 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 古诗词三首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 是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3 古诗词三首
默写指导
默写时,要把字写正 确,不增、不漏、不颠倒 字词,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3 古诗词三首
结构梳理
宿 日暮
烟
建 德
渚 低 旷 相互依存
愁思
江 清 近 相互映衬
3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
上阙 下阙
景美
喜悦
说丰年 陶醉
山 雨山前
焦急
路转溪桥忽见 惊喜
3 古诗词三首
主题概括
3 古诗词三首
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 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 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 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3 古诗词三首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3 古诗词三首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 古诗词三首
课堂演练
一、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初读感知
点我听课文朗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诗意解读
黑云翻墨未遮山, 第一句写“云”
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给遮挡住。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旧时茅店社林边,
依稀记得,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仿佛就坐落在土 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诗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 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 丰年在望的一片蛙声中,竟 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 “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 个土地庙旁树林边的茅店, 也都没有察觉。
诗人的目光由近及远,更关心 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 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 的丰年景象,也是表达诗人心 头的甜蜜之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听取蛙声一片。
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青蛙的鸣叫声,它们好像也在述 说着丰收年。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 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以蛙声说 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会写字
德 品德 建德江 公德 德高望重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初读感知
点我听课文朗读
1.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2.填空。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诗意境美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初步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古诗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1.情境设计: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教学内容的处理:先整体感知古诗,再逐句分析,理解古诗大意。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诗的难点和亮点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内容、图片、视频和音乐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古诗内容、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宿建德江》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建德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提问:“如果让你在江边留宿一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出新课。
2. 朗读古诗(5分钟)教师范读《宿建德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首古诗
部编版六年级(上)
1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