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1. 识字与拼音
- 研究认读常用的字词和拼音,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 配合课文进行词语的研究和拼音的记忆,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研究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用词准确
- 培养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诗词赏析
- 研究欣赏、背诵和理解中华传统的诗词作品,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 研究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升情感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
4. 阅读理解
- 研究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包括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主
旨理解等能力
- 提升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找关键词、概括段落、推断作者意
图等
5. 书写规范与美观
- 研究书写规范的汉字和词语,注意字形和笔画的正确顺序
- 培养整齐、工整的书写惯,提高书写的美观度和清晰度
6. 语言运用技巧
- 研究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提高语言的表现
力和说服力
- 掌握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文章的魅力
和表达效果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语文水平,并且在阅读
和写作中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祝大家学习进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所有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一、词语解释1. 诗歌:以语言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节奏和韵律来体现美感的文学体裁。
2. 双关语:一种修辞手法,指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两种以上的意思。
3. 对仗:指诗歌中一行与另一行在词语上、字义上或音节上相呼应的现象。
4. 排比:一种修辞手法,指在文章或诗歌中重复使用同样的句式或词语,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5. 情感描写:在作品中通过语言描写人物的情感状态,使读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修辞手法1. 比喻:以A物喻B物,表达一种隐喻的修辞手法。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产生生动的形象,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夸张:以夸大的手法来表现事物的真实或想象的特点和情感的修辞方法。
4. 排比:指同一段落或同一篇文章重复使用同一句式、同一句型或同一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语势感。
5. 对仗:指诗歌中的一行与另一行在词语上、字义上或音节上相呼应的现象。
三、写作技巧1. 描写: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形象、生动、生动的表现。
2. 抒情:在作文中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具有感染力。
3. 叙事:叙述事件或故事的过程,通过描述、抒发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4. 议论:运用不同的论证手法和文体,进行观点的陈述和分析。
四、诗歌鉴赏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 诗歌的起承转合4. 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与内涵五、作文技巧1. 如何提高作文的文采和表达能力2. 如何进行作文的题型分类和写作规律3. 如何设计作文的结构和布局4. 如何进行写作的思维拓展和语言修辞六、综合阅读1. 阅读文章的理解和归纳2. 阅读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阅读文章的文学人物和情感表达4. 阅读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在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对诗歌的鉴赏、修辞手法的学习,作文技巧的掌握和综合阅读的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归纳(从第1单元到第8单元共16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易读错字“裳(shang)”“蒙(měng)古”“单薄(bó)”易写错字“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
“襟”:左边是“衤”,不是“礻”。
重点词语草原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愁怨顺心平淡建德江惊鹊鸣蝉二、句子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三、课文理解《草原》作者老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作者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又由丁香结引发了人生思考,表达了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描绘了秋江暮色,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愁闷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幻神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花之歌》作者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与凋谢,展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的精神。
四、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什么,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书写提示:学习如何在横格中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过故人庄的诗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概述∙《七律·长征》: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六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2《丁香结》:“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花之歌》:这篇文章借物抒情,描写了花的成长与凋谢,以花的口吻讲述花儿孕育于冬、开放于春、成长于夏、凋谢于秋,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不顾影自怜,从不孤芳自赏,借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生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草虫的村落》1、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39;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2、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二1、生字:邀俯瀑峭躯津蕴侠谧巷俏逗庞烘烤韵勤勉吻2、词语盘点: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3、本单元形近字:激(激动)邀(邀请)暴(暴露)瀑(瀑布)律(纪律)津(津津乐道)俏(俏丽)峭(陡峭)悄(悄悄)巷(巷子)港(香港)龙(巨龙)庞(庞大)供(供应)烘(烘烤)侠(侠客)峡(峡谷)辩(辨认)辨(辨别)拷(拷问)烤(烤干)漆(漆黑)膝(膝盖)4、本单元近义词:轻盈──轻快水洼──水坑欢悦──愉悦清晰──清楚优雅──文雅柔软──柔和宛若──好像啼啭──婉转湿润──潮湿轻捷──轻快辨认──分辨融化──消融异常──非常幽静──寂静凝聚──凝结赋予──给予雕琢──雕刻万仞──万丈绵亘──绵延清晰──模糊干燥──潮湿幽静──喧闹柔软──坚硬异常──正常5、词语搭配:德高望重的老人清凉的山泉汨沓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别有深意的仪式湿润的山风无字的歌谣奇妙无比的琴键优雅的小曲幻想的色彩轻捷柔软的手指炎一般的红色水淋淋的嫩绿清脆的#39;音响天然的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美不拘一格的美野性的美熙熙攘攘地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不断地左冲右撞悠悠忽忽地漫游幽径一个老朋友一位老人一棵树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一群归鸟几声犬吠一路月色一阵山风一缕缕云雾一曲歌谣一个音符一首小曲一丛绿草一只鸟儿一场山雨6、本单元文学常识:(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2)《山雨》作者是赵丽宏;(3)《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4)《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总结

①、《草原》一课作者老舍。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描写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②、草原的景色特点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③、理解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我从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这些场景体会到“蒙汉情深”。
④、描写草原的成语:一望无际一碧万顷-马平川草长莺飞绿草如茵无边无际沃野千里万马奔腾漫无边际盘马弯弓疾风劲草美不胜收豪放不羁郁郁葱葱骁勇善战①、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丁香结是指人生解不开的愁怨。
结乃常态,要学会坦然面对。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所以工香结年年都有。
我们在学习中会享受收获,同时也会遭遇挫折,我们应该笑对学习中遇到的丁香结。
②、阅读链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答:春天刚来不久,芦芭蕉叶还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绽放,打着丁香结儿。
在春风中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忧愁。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一陆龟蒙《丁香》答:如果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工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才能飘香万里。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一冯延巳《醉花间》答:经过霜的树木全都只剩下谢落的枝条,最让人伤心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丁香结。
青鸟不传云外信,J香空结雨中愁。
一李璟答: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①、作者介绍:孟浩然(689 -740 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②、译文移舟泊烟渚,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客愁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课文篇目及主要知识点1.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必背词汇: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等。
重点词语理解: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重点句子理解: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之情。
2. 《山雨》作者:赵丽宏必背词汇: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飘飘洒洒的雨丝、优雅的小曲、清新的绿色等。
重点句子理解:描写了雨中山林的美丽景色,以及雨声带来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 《草虫的村落》重点词汇:村落、静谧、游历、草茎、游侠、静谧、花色斑斓等。
重点词语理解: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重点句子理解:通过对草虫村落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小虫子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4. 《索溪峪的“野”》重点词汇:拔地而起、望而生畏、千峰万仞、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等。
重点词语理解: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
内容理解:描述了索溪峪的野性美,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独特魅力。
二、背诵要求课文背诵:根据教材要求,部分或全部课文可能需要背诵,如《山中访友》、《山雨》等。
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成语、名言警句背诵:语文园地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也是必背内容,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和提升文化素养。
三、学习建议多读多背: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理解记忆:在背诵过程中注重理解课文内容,将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深刻印象。
定期复习:定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巩固记忆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1 草 原一、会写字 地毯.(t ǎn) 陈.列(chén) 衣裳.(sh ɑn ɡ) 彩虹.(hón ɡ) 马蹄.(tí) 豆腐.(fǔ) 稍微..(sh āo wēi) 二、多音字 蒙⎩⎪⎨⎪⎧měn ɡ(内蒙古)mēn ɡ(蒙骗)mén ɡ(启蒙) 好⎩⎪⎨⎪⎧(h ào )好客(h ǎo )友好三、形近字⎩⎪⎨⎪⎧毯(t ǎn )地毯毡(zh ān )毛毡 ⎩⎪⎨⎪⎧陈(chén )陈列阵(zhèn )阵地 ⎩⎪⎨⎪⎧ 稍(sh āo )稍微梢(sh āo )树梢 ⎩⎪⎨⎪⎧裳(sh ɑn ɡ)衣裳常(ch án ɡ)经常 四、近义词 柔美——柔和 洒脱——潇洒 迂回——曲折 拘束——拘谨五、重点词语理解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积累表绿色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千山一碧 绿草如茵 青山绿水 七、重点句子品析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这里将草原比作一幅中国画。
“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
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不太清晰。
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国画很相似。
突出小丘线条的柔和与草原的辽阔。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作者眼中,草原风光如诗如画,牛马似乎都被这美景陶醉,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情感融入景色,情景交融,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的意思是:蒙古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诉说着惜别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读的字:
裳 (shɑnɡ) 拙(zhuō) 缀(zhuì)
难写的字:
毯: 半包围结构,“毛” 要托住“炎”。
雅:
左右结构, 右边不要写成“住”。
德: 左右结构, 不要少写了“心” 上的一横。
稻: 左窄右宽,“臼” 里边是两笔短横, 不要写成一笔长横。
多音字
勒lè 勾勒lēi 勒紧
蒙měng 蒙古包méng 迷蒙mēng 蒙骗薄
bò 单薄báo 薄饼bó 薄荷
糊hú 模糊hù 糊弄hū糊墙宿
sù 宿舍xiǔ一宿xiù 星宿泊
bò 停泊pō湖泊
冠guān 冠冕guàn 冠军
朝zhāo 朝阳cháo 朝着
必须掌握的词
草原线条柔美境界惊叹回味乐趣目
的地洒脱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飞驰马蹄
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
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摔跤宅院幽雅
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
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近义词
清鲜~ 清新惊叹~ 惊讶回
味~ 体味洒脱~ 潇洒迂回
~ 迂曲静寂~ 安静亲热~
热情拘束~ 拘谨幽雅~ 文
雅浑浊~ 污浊笨拙~ 愚笨
参差~ 杂乱眼帘~ 眼眶单
薄~ 瘦弱照耀~ 照射梦想
~ 理想文思~ 才思迷蒙~
迷茫愁怨~ 忧愁顺心~ 遂
心
平淡~ 平凡泊~ 停愁~ 忧
低 ~ 矮书 ~ 写鸣 ~ 叫
孕育~ 培育赠予~ 赠送摇
曳~ 摇摆旖旎~ 柔美馥郁
~ 浓郁凝视~ 注视
察看~ 查看硕大无朋~ 硕大无比
婆娑起舞~ 翩翩起舞心驰神往~ 梦寐以求顾影自怜~ 顾影弄姿孤芳自赏~ 自命清高
反义词
明朗→昏暗愉快→悲痛热闹→寂
团结→分裂拘束→洒脱羞涩→大方
幽雅→粗俗浑浊→清澈笨拙→灵活
参差→整齐单薄→结实梦想→妄想
迷蒙→清晰顺心→烦心平淡→精彩
移→停暮→晨低→高近→远
散→聚夜→昼坠落→上升
开放→封闭赠予→索取
光明→黑暗仰望→俯视
硕大无朋→微乎其微
顾影自怜→妄自尊大
孤芳自赏→自惭形秽
词语归类
①ABB 式词语:
热乎乎亮晶晶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盈盈
②AABB 式词语:
熙熙攘攘忽忽悠悠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③描写绿色的词语: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苍翠欲滴万古长青花红柳绿④描写高大的词语:
庞然大物硕大无朋硕大无比高大威武巍峨耸立⑤描写花香的词语:
芬芳馥郁香远益清芬芳扑鼻沁人心脾
⑥描写清高的词语:
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自命不凡顾影弄姿⑦跟想象有关的词语:
黄粱美梦痴心妄想异想天开浮想联翩痴
人说梦漫无边际不切实际胡思乱想
⑧量词:
一首奇丽的小诗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三
棵白丁香一柄花蕾
⑨动词:
流入云际到达目的地表演舞蹈迎接远归者
⑩修饰词:
尖尖的帽子茂盛的森林紫红的小果实亮晶晶的眼睛
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草原比作绿毯, 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象。
(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 鼓鼓的, 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丁香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美丽的外形。
比喻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判断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排比句
(1) 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 春使我开放, 夏让我成长, 秋令我昏昏睡去。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把花儿“冬、春、夏、秋” 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 形象地说明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3.拟人句
(1)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 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 目的是体现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迷恋之情。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从墙上窥着行人, 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探出院墙的丁香当作人来写,“探出”“窥着” 等词语写出了丁香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
4.精彩句
(1)忽然,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描写的是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的画面。
鲜艳的服饰, 飞驰的骏马, 飘舞的衣襟衣带,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 而且神似。
(2)在细雨迷蒙中, 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 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 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 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雨中丁香“妩媚” 的特点,“如同印象派的画”, 表达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考试热点
1.《草原》一课的第 1 自然段, 常以重点语句填空和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丁香结》一课的第 1—3 自然段, 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古诗词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察。
4.《花之歌》一课含有分号的句子较多, 注意对重点句子的标点符号的考查。
5.第一单元作文, 注意对想象类作文的考查。
“1+X” 阅读
推荐篇目: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推荐理由:《昆虫记》一书,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 用人性去看待昆虫。
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 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 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
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又传播了科学知识, 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阅读方法:《昆虫记》一书, 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 既带有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 又兼具人文精神, 人性与虫性相交融, 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 一边阅读《昆虫记》, 一边与我们课文中学到过的描写动物的文章进行比较和思考, 在求同存异中积累语言, 获得知识, 习得写作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