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膜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生物膜

依然困惑„„ 能不能解释现象:
白细 胞的 吞噬 作用 „„
探索历程(结构特点)
故事五: 1970年 小ຫໍສະໝຸດ 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 流动
探索历程(结构)
•故事六: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以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为基础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反馈练习: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 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2倍
•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 连续的
两层
细胞膜上两层磷脂究竟如何排布?
模拟活动(二): 水 水 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
探索历程(结构:脂质分子的排布)
探索历程(结构:蛋白质的排布)
故事四: 1959年 细胞膜电镜照显示“暗-亮-暗”结构 模拟活动(三):
根据上述资料, 请你尝试排出膜 上蛋白质的位置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 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和鉴定吗?
探索历程
故事二: 20世纪初 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数据来源P41)
以前我们也制备过细胞膜 还记得我们当时选用的是什么生物材料吗? 我们为什么选择它呢?
探索历程 (主要成分:脂质+蛋白质)
故事二: 20世纪初 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探究思路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流动镶嵌模型„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 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 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 保护作用 B 流动性 C 信息交流 D 选择透过性
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朗谬尔的研究成果 单层磷脂在水面上的分布示意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构构成。
提出模型: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思考
“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
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与膜 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
(2)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19世纪 末
科学家
科学实验
假说
欧文顿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 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 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
溶于脂质的物质
●
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资料: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 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进行化学分析
第四章生物膜.

三、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模型
(一)脂双层模型 1895 年Overton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很容
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 透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 组成。1899年提出脂质和胆固醇类物质可能是构 成细胞膜的主要组分。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年用有机溶剂提 取了人的红细胞质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 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因 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极性端朝外, 非极性端朝内。
侧链和膜脂的疏水部分都与水疏远,它们之间存在一种 相互趋近的作用。 3、范德华力
倾向于使膜中分子尽可能彼此靠近,和疏水作用有 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生物膜结构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膜组分的不对称分布
构成膜组分的脂质、蛋白质
和糖类在膜两侧的分布都是不对 称的。
(二)生物膜的流动性
1、膜脂的流动性 (1)磷脂分子在膜内作侧向扩散或侧向移 动
脂双层模型 的来源
(二)三夹板模型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年发现
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 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1959年在 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膜上 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 水物质通过。因而形成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的“三明治”(或“三夹板”) 式结构。
(二)膜脂的多态性 1、形成脂双层
由磷脂和糖脂组装成一个脂
双层。由于磷脂和糖脂含有两条 烃链的尾巴,不能很好地包装成 微团,却可以精巧地组装成脂双 层。
2、形成微团或双层微囊 由胆固醇组装。
二、膜蛋白 (一)外周膜蛋白
分布于膜的脂双层(外层或内层)的 表面,通过静电力或非共价键与其他膜蛋 白相互作用连接在膜上。
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笔记)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 1895年,欧文顿: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
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离出 来,通过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红细胞膜中提取脂 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 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
8
6、主动运输
特点: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
如:Na+ 、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 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载体具有转一性,不同的离子 需要不同的载体运输。
7、主动运输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保
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 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特点: •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不消耗能量。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
甘油、乙醇、苯等。
4、协助扩散特点、物质: 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需要能量。
如: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
5、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自自是由由顺扩扩浓散散度不梯需(度要fre运 载e 输 体di, ,ffu都 协si不 助on需 扩)要 散能 需量要载体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4、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 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磷脂分子组成元素:C、H、O、N、P 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的排列方式:
第4章生物膜

22
神经鞘磷脂的立体结构:
23
(3) 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
神经酰胺是构成鞘脂类的母体结构。若鞘 氨醇C1上的羟基与一个单糖(葡萄糖或半乳糖) 相连时,则形成鞘糖脂。 因这些鞘糖脂存在于脑和神经组织中,故 统称为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24
鞘糖脂:
神经酰胺
25
26
1.3 胆固醇和萜类 (1) 胆固醇(cholestero1): 胆固醇是甾醇族(stero1s)中最主要的一类固醇 类化合物,存在于动物细胞膜及少数微生物中。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血液、胆汁、肝、肾及皮肤 组织中含量较多。 胆固醇以游离或与脂肪酸结合而以胆固醇酯 的形式存在。胆固醇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 酯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的重要组分。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 ①、②整合蛋白;③、④脂锚定蛋白;⑤、⑥外周蛋白
44
外周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 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提高温度或 pH 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而且膜的结构不被 破坏 。 脂锚定蛋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糖磷脂酰肌醇 (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 连接的蛋白。另一类脂锚 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的长碳氢链结合。 以上两种膜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 20%~30%。 内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 70%~80%。多为跨膜蛋白 (tansmembrane proteins),为两性分子,疏水部分位于脂 双层内部,与膜脂的疏水部分结合得十分牢固;亲水部分位 于脂双层外部。由于存在疏水结构域,整合蛋白与膜的结合 非常紧密,只有用较剧烈的条件如去垢剂(detergent)、有 机溶剂、超声波等处理才能将其从膜上溶解下来。
鞘磷脂或神经鞘磷脂是鞘脂类的一种典型 复合脂类,它是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 鞘脂类。 鞘磷脂是神经酰胺与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 胺形成磷酸二酯。 鞘磷脂可水解为磷酸、胆碱、 (神经)鞘氨醇、二氢(神经)鞘氨醇及脂肪酸。
《生物化学》 第4章 脂类和生物膜

4.2.2 膜的化学组成
化学分析结构表明生物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糖 蛋白和糖脂) 以及金属离子等, 蛋白和糖脂 ) 以及金属离子等 , 水分一般占 15.20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PC)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 PC ) , 磷脂酰乙醇胺 PE) 磷脂酰丝氨酸( PS) ( PE ) , 磷脂酰丝氨酸 ( PS )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SM ) ( PI) , 鞘磷脂 ( SM) 等 。 膜脂对膜的结构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4.2 生物膜
4.2.1 细胞中的膜系统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 膜系统, 膜系统,他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②膜蛋白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他们分布在磷脂的脂 双分子层中, 双分子层中,有时横跨全膜或者以多酶复合物形式由内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或者以疏水和亲水两部分分别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 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脂类与生物膜化学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第一节脂类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脂类是脂肪和类脂及其它们的衍生物的总称。
脂肪:(甘油三酯或三酯酰甘油)分布于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肠系膜、肾内脏周围——脂库,含量随营养状态变动,称可变脂。
脂类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分布在生物膜和神经组织中——组织脂,含量稳定,称为固定脂。
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故可用乙醚和石油醚等提取)。
用这类溶剂可将脂类物质从细胞和组织中萃取出来。
脂类的这种特性主要由构成它的碳氢结构成分所决定。
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它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所含有的磷脂几乎都集中在生物膜中。
脂类物质,主要是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
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具有生物活性的某些维生素和激素也是脂类物质。
一、脂酰甘油类脂酰甘油(acyl glycerols),又可称为脂酰甘油酯(acyl glycerides),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
根据参与产生甘油酯的脂肪酸的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单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和三脂酰甘油三类。
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其结构如下:194CH2OHC H HOCH2OHHO COR1HO COR2HO COR3+COR1OCH2CCOR2O HO COR32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R1,R2和R3可以相同,也可不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它是甘油中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失水后形成的酯。
第四章生物膜

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三种类型的通道型结构,即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 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它们不仅使细胞对外界相 应的刺激起反应,还能完成跨膜信号的转导。由各 种门控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具有速度快、对外 界作用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等特点。
2、G蛋白耦联蛋白与第二信使介导的跨膜信 号转导
外部的细胞信号(第一信使)→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第二信 使→(cAMP、cGMP、Ca2+、IP3、DG等)→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生理功能调节,基因表达调控。
下列哪项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典型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跨膜信号传递,细胞内 蛋白级联的信号转导,细胞反应和信号终止。 B.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跨膜信号传递和信号终 止。 C.跨膜信号传递,细胞内蛋白级联的信号转导,细胞反应和 信号终止。 D.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细胞内蛋白级联的信 号转导,细胞反应。 E.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细胞基因表达,蛋白表 达,骨架重组和信号终止。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的速度与溶质在油/水两相中的 分配系数、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膜 两侧的浓度梯度以及溶质分子大小等因素 有关,如果溶质是离子,简单扩散速度还 和膜两侧的电位梯度(即电位差)有关。
例如:医用麻醉剂为何多数是脂溶性化合物(如乙醚等)? 又如很多农用杀虫药剂为何是脂溶性的?
物质在油/水中的分配系数与物质通过膜 的速度关系很大。即油溶性越高的物质, 越容易通过,这是因为膜的基本结构是脂 质双分子层,这些化合物较容易渗入细胞 而发挥其作用。医用麻醉剂多数是脂溶性 化合物(如乙醚等);很多农用杀虫药剂 是脂溶性的,将它们以乳剂形式喷洒,就 很容易进入害虫细胞而起到杀虫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在蛋白
(3)糖类
生物膜中含有一定的寡糖类物质。它们 大多与膜蛋白结合,少数与膜脂结合。
糖类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全部都 处于细胞膜的外侧。生物膜中组成寡糖 的单糖主要有半乳糖、半乳糖胺、甘露 糖、葡萄糖和葡萄糖胺等。
生物膜中的糖类化合物在信息传递和相 互识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膜 蛋 白 中 的 糖 类
(1)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这类转运是通过被转运物 质本身的扩散作用进行的, 是一个不需要外加能量的 自发过程。
许多物质的被动转运过程 需要特殊的蛋白载体帮助。
转运通道
主动转运是在外加 (2)主动转运
能量驱动下进行的 物质跨膜转运过程。
(active
transport)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 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CH3)3 CH2 CH2 O O P OO CH2 CH CH2
OO C OC O R1 R2
极性端 非极性端
胆固醇 Sterols
胆固醇是一种类 脂化合物, 在生 物膜中含量较多。
胆固醇以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 双层脂膜内,对生物膜中脂类的 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 利于保持膜的流动性和降低相变 温度。
外周蛋白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 膜上分离出来。
外周蛋白能溶解于水。
内在蛋白 integral protein
内在蛋白约占膜蛋白的70-80%,蛋白的部分 或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水层中。
这类蛋白的特征是不溶于水,主要靠疏水键与 膜脂相结合,而且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
内在蛋白与双层脂膜疏水区接触部分,由于没 有水分子的影响,多肽链内形成氢键趋向大大 增加,因此,它们主要以-螺旋和-折叠形式 存在,其中又以-螺旋更普遍。
3.2 生物膜的功能
生物膜具有保护、转运、能量转换、信 息传递、运动和免疫等生物功能。
1.保护功能
在细胞或细胞器中,生物膜第一个重要 作用是将其内含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来,使之成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独立体。
生物膜能够保护细胞或细胞器不受或少 受外界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保持它们 原有的形状和完整结构。
主动转运的物质, 可以是离子、小分 子化合物,也可以 是复杂的大分子物 质,如某些蛋白或 酶等。
这一过程一般都与 ATP的释能反应相 偶联。
主动转运的特点
膜的专一性:膜对于主动转运的物质有专一性。
载体蛋白:物质的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 与。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一种载体蛋白一般只 能转运一种或一类物质。
磷脂的结构类型
X= H X= CH2CH2N(CH3)2 X= CH2CH2NH2 X= CH2CH(OH)CHOH X= CH2CH(NH2)COO-
OH OH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X=
OH
O
OH OH
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 成的脂肪酸
磷脂的特点பைடு நூலகம்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 脂性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 用,能够形成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主要是形成双 层脂膜。
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 (双层脂膜)的特性。
2.转运功能
细胞或细胞器需要 经常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以维持其正 常的功能。
细胞或细胞器通过 生物膜,从膜外选 择性地吸收所需要 的养料,同时也要 排出不需要的物质。
在各种物质跨膜转 运过程中,细胞膜 起着重要的调控作 用。
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 过膜转运到低浓度的另一 侧,即沿着浓度梯度(膜 两边的浓度差)的方向跨 膜转运的过程。
CH2O C R3
O
O-
CH O C R4
X= P OCH2CHCH2 O P OH2C
O
O-
OH
O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二磷脂酰甘油脂
卵磷脂的结构
脂肪酸
COOH COOH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18碳脂肪酸)、软脂酸 (16碳脂肪酸)、花生酸(二十碳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8碳一烯酸[9])、亚 油酸(18碳二烯酸[9,12])、亚麻酸(18碳 三烯酸[9,12,15或6,9,12])、花生四烯 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 碳六烯酸。
第四章 生物膜 biological membrane
所有的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 环境分开。
另外,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组 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
例如,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和叶 绿体等。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外膜通称为 生物膜。
4.1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
糖脂
Glycosphingolipid
s
糖脂也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
糖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主要是脑苷脂。
结构为:
CH2OH
O NH C R
R:脂肪酸
OH
O O CH2 CH CH CH=CH (CH2)12 CH3
OH
OH
OH
半乳糖
神经鞘氨醇
(2)膜蛋白质
生物膜中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通常 称为膜蛋白。
根据它们在膜上的定位情况,可以分为 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
膜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是生物膜 实施功能的基本场所。
外周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
这类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 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主要通过静电引 力或范德华力与膜结合。
1.生物膜的组成 主要由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 蛋白质(包括酶)和多糖类组成, 水和金属离子等。 生物膜的组成,因膜的种类不同而有很
大的差别。
2.生物膜的结构
• 生物膜是以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为主构成的双层脂膜
生物膜的结构
膜的构造
3,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
(1)脂质 Lipid
脂质是构成生物膜最基本的结 构物质
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等,其中以磷脂为主要成分。
磷脂 Glycerophospholipids
主要是磷酸甘油二脂。甘 油中第1,2位碳原子与脂 肪酸酯基(主要是含16碳 的软脂酸和18碳的油酸) 相连,第3位碳原子则与磷 酸酯基相连。不同的磷脂, 其磷酸酯基组成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