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
脂类物质

一类难溶于水, 一类难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有机 化合物。 化合物。
(二)种类: 种类: 脂肪 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脂 脂类 类脂
磷脂 鞘磷脂 胆固醇 胆固醇脂 糖脂
(三)生理功能
1.供能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 约占体重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约占体重 约占体重10~20%.
1g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 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38KJ,而1g糖 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供能约 , 糖 彻底氧化仅供销能16.7KJ。 彻底氧化仅供销能 。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 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禁食 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 饱食、 脂肪堆积, 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
脑磷脂(磷脂酰胆胺) 脑磷脂(磷脂酰胆胺)
磷脂的特点
磷酸甘油脂含两个长C 磷酸甘油脂含两个长C-H链(R1,R2)使分子一部分为 疏水性(非极性),第三个C原子被磷酸酯化并带有亲 疏水性(非极性),第三个 ),第三个C 水X基团,有极性。分子为两性脂类或两性分子。 基团,有极性。分子为两性脂类或两性分子。 如:
内在蛋白在膜内位置
(三)膜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1972年 J.S.Singer和 流动镶嵌模型——1972年,J.S.Singer和G.L.Nicolson
模型要点: 模型要点: 1.脂质以脂双层排列,亲水头向外、疏水尾向内聚 脂质以脂双层排列,亲水头向外、 集,构成生物膜主体,膜厚约5nm; 构成生物膜主体,膜厚约5nm; 基本结构的重复单位是磷脂,使膜表现出高电阻性 基本结构的重复单位是磷脂, 及高极性分子的不通透性。 及高极性分子的不通透性。 2.膜蛋白为球蛋白,一些位于脂双层内外表面;一 膜蛋白为球蛋白,一些位于脂双层内外表面; 些镶嵌在脂双层中或完全的埋在脂双层中;一些横 些镶嵌在脂双层中或完全的埋在脂双层中; 穿整个膜两侧。 穿整个膜两侧。
4脂类和生物膜(答案)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旳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旳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旳温和措施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构造中旳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旳磷脂双层,一般只有用剧烈旳条件将膜破坏才干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送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似4、反向协同:物质运送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旳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旳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具有摄入物质旳细胞内囊泡旳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旳物质旳过程。
7、细胞辨认:细胞通过其表面旳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互相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后体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旳过程。
二、填空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互相作用旳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旳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构造旳特点是含一种极性旳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旳基本构造,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旳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构成。
9、生物膜内旳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重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构成。
11、膜脂一般涉及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选题鞘1、神经节苷脂是( )A、糖脂B、糖蛋白C、脂蛋白D、脂多糖2、下列有关生物膜旳论述对旳旳是( )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旳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因此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构造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第4章生物膜

22
神经鞘磷脂的立体结构:
23
(3) 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
神经酰胺是构成鞘脂类的母体结构。若鞘 氨醇C1上的羟基与一个单糖(葡萄糖或半乳糖) 相连时,则形成鞘糖脂。 因这些鞘糖脂存在于脑和神经组织中,故 统称为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24
鞘糖脂:
神经酰胺
25
26
1.3 胆固醇和萜类 (1) 胆固醇(cholestero1): 胆固醇是甾醇族(stero1s)中最主要的一类固醇 类化合物,存在于动物细胞膜及少数微生物中。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血液、胆汁、肝、肾及皮肤 组织中含量较多。 胆固醇以游离或与脂肪酸结合而以胆固醇酯 的形式存在。胆固醇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 酯是血浆蛋白及细胞外膜的重要组分。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 ①、②整合蛋白;③、④脂锚定蛋白;⑤、⑥外周蛋白
44
外周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 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提高温度或 pH 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而且膜的结构不被 破坏 。 脂锚定蛋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糖磷脂酰肌醇 (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 连接的蛋白。另一类脂锚 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的长碳氢链结合。 以上两种膜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 20%~30%。 内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 70%~80%。多为跨膜蛋白 (tansmembrane proteins),为两性分子,疏水部分位于脂 双层内部,与膜脂的疏水部分结合得十分牢固;亲水部分位 于脂双层外部。由于存在疏水结构域,整合蛋白与膜的结合 非常紧密,只有用较剧烈的条件如去垢剂(detergent)、有 机溶剂、超声波等处理才能将其从膜上溶解下来。
鞘磷脂或神经鞘磷脂是鞘脂类的一种典型 复合脂类,它是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 鞘脂类。 鞘磷脂是神经酰胺与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乙醇 胺形成磷酸二酯。 鞘磷脂可水解为磷酸、胆碱、 (神经)鞘氨醇、二氢(神经)鞘氨醇及脂肪酸。
脂类与生物膜

含有亲水性的磷酸 酯基和亲脂性的脂 肪酸链,是两亲性 分子。
极性脂在多水介质中自发地形成闭合的双分子层, 头部向着两侧的多水介质,尾部形成双分子层中间 的疏水区,成为亲水物质的扩散屏障。
②胆固醇 真核细胞膜含有胆固醇,动物细胞膜比植物含有较 多的固醇。 高等植物细胞膜的固醇主要是谷甾醇和豆甾醇。 动物细胞膜中最多的固醇为胆固醇。 磷脂和糖脂是构成脂质双分子层的物质,胆固醇在 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 物质的通透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脂类与生物膜
13.04.2021
生产计划部
本章要求
了解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熟悉脂类的生 理功能;
掌握脂类的结构组成,熟悉油脂的性质; 掌握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生物膜的功能,熟悉生物膜的特性。
第一节 概述
一、脂质的概念 1.定义——脂质是醇与酸缩合的产物。 脂类(lipids) 是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 物。 2.特点:通常是水不溶性化合物,而溶于乙醚、三 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二、脂类的分类:单纯脂和复合脂 1.单纯脂——仅含脂肪酸和醇 2.复合脂——含有多种成分,如糖、磷酸和蛋白等。
皂化值=56.1Vc/m V为滴定用HCl体积,mL;c为HCl的浓度;56.1为
KOH的相对分子质量;m为测定所用油脂质量。
二、油脂的性质
皂化值的大小可以推知脂肪中所含脂肪酸的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
5g三酰甘油需要0.5mol/L KOH 36.0mL才能使之 完全水解并将其脂肪酸转变为肥皂。试计算样 品中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质蛋白的活动,并为一些微生物、微生物毒素、病 毒提供结合位点。 胞外药物可通过激活鞘磷脂酶从而水解鞘磷脂,释 放神经酰胺。
鞘磷脂
《生物化学》 第4章 脂类和生物膜

4.2.2 膜的化学组成
化学分析结构表明生物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糖 蛋白和糖脂) 以及金属离子等, 蛋白和糖脂 ) 以及金属离子等 , 水分一般占 15.20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PC)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 PC ) , 磷脂酰乙醇胺 PE) 磷脂酰丝氨酸( PS) ( PE ) , 磷脂酰丝氨酸 ( PS )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SM ) ( PI) , 鞘磷脂 ( SM) 等 。 膜脂对膜的结构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4.2 生物膜
4.2.1 细胞中的膜系统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 膜系统, 膜系统,他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②膜蛋白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他们分布在磷脂的脂 双分子层中, 双分子层中,有时横跨全膜或者以多酶复合物形式由内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或者以疏水和亲水两部分分别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 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5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1、神经节苷脂是()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脂类习题参考答案

姓名:学号:班级:《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习题一、单选题:1.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B )(A)酯化(B)皂化(C)氢化(D)乳化2.下列营养物中具有最高能量密度的物质是(A )(A)脂肪酸(B)甘油(C)蔗糖(D)氨基酸3.脂肪酸在水中形成的微团应该是( C )(A)烃链朝向溶剂,羧基朝向内部(B)烃链伸入溶剂中,羧基伸出溶剂液面(C)亲水头朝向溶剂,疏水尾朝向内部(D)亲水头朝向内部,疏水尾朝向溶剂4.胆固醇的核心结构是( B )(A)环戊烷(B)环戊烷多氢菲(C)环戊烷多氢萘(D)环戊烷多氢蒽5.卵磷脂分子结构中磷酸基上连接的醇基为( A )(A)胆碱(B)乙醇胺(C)丝氨酸(D)肌醇6.维生素D3原是指( B )(A)胆固醇(B)7-脱氢胆固醇(C)植物固醇(D)麦角固醇7.下列分子中不存在于膜中的是( A )(A)核酸(B)糖脂(C)糖蛋白(D)胆固醇(E)磷脂8.一般而言,细胞膜的最丰富的脂质是( B )(A)胆固醇(B)磷脂(C)糖脂(D)心磷脂9.保持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不包括( C )(A)磷脂(B)胆固醇(C)糖(D)蛋白质10.根据质膜流动镶嵌学说,哪种分子能从膜内侧跨膜到外侧( D )(A)糖(B)胆固醇(C)磷脂(D)蛋白质11.跨膜蛋白质的功能是( D )(A)携带营养物跨膜进细胞和携带废物跨膜出细胞(B)是细胞外信号分子高度特异的结合位置(C)离子通道(D)以上都是12.以下指标或参数的测定可用于衡量油脂的哪些方面?(A)双键数(B)羟基数(C)相对分子质量大小(D)酸败程度,测量参数:碘值( A )乙酰化值( B )酸值( D )皂化值( C )二、判断题:1.磷脂的极性头基团在电荷与极性上表现出变化。
(√)2.高等动植物中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都是偶数。
(×)3.乳糜微粒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4.磷脂脂肪酸酰基的烃链位于质膜的中间。
(√)5.鞘糖脂的极性头部分是鞘氨醇。
4、脂类和生物膜

不饱和脂肪酸
羟酸
主要
环酸
一、脂类
1、 三酰甘油(脂肪)
脂肪酸
一、脂类
1、 三酰甘油(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的顺反式构型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脂 肪酸。
CH3(CH2)7CH HOOC(CH2)7CH CH3(CH2)7CH
HC(CH2)7COOH
顺油酸
反油酸
一、脂类
2、甘油磷酸脂
二、生物膜
1、细胞中的膜系统
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几乎都是脂 类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 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 糖(糖蛋白和糖脂)以 及金属离子等,水分一 般占15.20%。
糖蛋白
磷脂双分子 蛋白质分子
二、生物膜
2、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磷脂(最丰富、50% )、胆固醇和糖脂为主, 膜脂是兼性分子,能自动形成双分子层(自我组 装)。 磷脂甘油酯(PC、PE、PS、PI) 磷脂 鞘氨醇磷脂(SM) 胆固醇 中性糖鞘脂 糖脂 酸性糖鞘脂 神经酰胺的衍生物 甘油糖脂
CHOH R= CHOH
CH2OH
GM1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NANA )分子结构
一、脂类
4、固醇类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环戊烷
菲
环戊烷多氢菲
一、脂类
4、固醇类
胆固醇(cholesterol) 一端有极性头部基团羟基因而亲水,分子的另 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
CH3 (CH2)12CH=CH—CHOH R—C—NH —CH O
鞘氨醇
脂肪酸
O
CH2O ——P—O—CH2CH2N+(CH3)3 OH
磷酸胆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生物膜主要是由和构成的薄层系统。
2.生物细胞的生物膜分为处于细胞表面的和位于细胞内部的系统。
3.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担负者是。
4.载体蛋白可以实现物质的运输和运输,前者需要消耗,后者只是物质通过载体蛋白的扩散。
5.细胞的识别功能是通过生物膜上的来实现的。
6.构成生物膜的三类膜脂是、和。
7.耐寒植物的膜脂中脂肪酸含量较高,从而使膜脂流动性 ,相变温度。
8.1972年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膜的和膜蛋白分布的。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典型的生物膜中蛋白质与脂类及其他物质的组成比例一般是( )
①蛋白质:50%~75%脂类:25%~50%其它:1%~10%
②蛋白质:25%~50%脂类:50%~75%其它:1%~10%
③蛋白质:75%以上脂类:25%其它:1%~3%
2.生物膜上钠泵(Na+/K+—A TP)酶工作时伴随A TP水解,每水解1分子A TP,可有( )
①二个钠离子外运和二个K+内运②二个钠离子外运和三个K+内运
③三个钠离子外运和二个K+内运④三个钠离子外运和三个K+内运
3.由生物膜组成的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
①粗糙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细胞核④光滑内质网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哪些科学家提出的( )
① Robertson ② Singer和Nicolson ③ Jain 和White ④ Watson和Crick
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生物膜的功能:( )
①主动运输②被动运输③能量转化④生物遗传
6.当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时,生物膜的相变温度:( )
①增加②降低③不变④范围增大
7.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决定于:( )
①膜蛋白②膜脂③糖类④膜的结合水
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生物膜其实质就是处于细胞表面的质膜。
()
2.生物膜可以有选择地控制细胞间和细胞内不同区域间的运输与传递,包括物质传递、通过生物膜的能量传递与转换和刺激信号的传递。
()
3.膜蛋白在生物膜上是固定不动的。
()
4.物质过膜运输中,被动运输必需要有载体蛋白。
()
5.主动运输都是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且需要消耗能量。
()
6.膜的独特功能由特定的蛋白质执行的,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含量越高。
( )
四、问答题:
1.简述生物膜结构理论。
2.简述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
3.简述物质的过膜运输。
4.脂类有哪些生物功能?
5.为什么大部分植物油呈液态,动物油呈固态?
参考答案: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一、填空题:
1.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薄层系统。
2.生物细胞的生物膜分为处于细胞表面的质膜和位于细胞内部的内膜统。
3.生物膜功能的要担负者是蛋白质。
4.载体蛋白可以实现物质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前者需要消耗能量,后者只是物质通过载体蛋白的扩散。
5.细胞的识别功能是通过生物膜上的糖蛋白来实现的。
6.构成生物膜的三类膜脂是磷脂、糖脂和固醇类化合物。
7.耐寒植物的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从而使膜脂流动性增大 ,相变温度降低。
8.1972年 Sanger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二、选择题:
1.① 2.③ 3.① 4.② 5.④ 6.② 7.①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四、问答题:
1.简述生物膜结构理论。
解答:生物膜具有脂双层结构,由具有双亲性的磷脂组成,亲水部位向外,疏水部位向内,它具有两侧不对称性的特点,两侧的膜脂分子不同,同时脂双层两侧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两侧功能差异,膜脂分子在生理条件下处于不断运动或流动的状态,同时膜蛋白既可以侧向运动也可以垂直的旋转运动,整个生物膜处于不断运动的流动系统。
脂膜双分子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体系,膜蛋白是不连续存在的单位,以不同的方式镶嵌于脂双分子层中,在一定的区域内膜蛋白,膜脂及膜内外物质存在一些特殊的相互作用,整个膜分成组织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大小不同和流动性不同的板块。
2.简述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
解答:生物膜的功能:①进行物质的过膜运输,既可以进行小分子的过膜运输,也可以进行大分子的过
膜运输;②进行膜上能量传递与转换。
如:生物细胞线粒体内膜系统和光合生理中参与光能到化学能转换的膜系统;③进行过膜信号的传递;④进行细胞的识别功能。
3.简述物质的过膜运输。
解答:物质的过膜运输分为小分子的过膜运输和大分子的过膜运输,小分子的过膜运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不需要辅助因素的简单的扩散,一种是在膜上某种蛋白成分辅助下,物质顺着电化学势梯度方向的过膜运输叫辅助扩散(被动运输),另一种是在载体蛋白的作用下,逆着电化学势梯度方向的过膜运输叫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行,也可以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进行,主动运输必须通过载体蛋白进行,与被动运输区别在于需要消耗能量才能进行,通过消耗ATP,物质反电化学势梯度运送。
大分子物质的过膜运输主要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实现。
4.脂类有哪些生物功能?
解答:(1)是生物体内的重要能源。
l克脂肪氧化产生的平均热量是糖或蛋白质的2.3倍。
(2)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份。
磷脂与蛋白质等组成了生物膜的结构,并参与和影响了膜的各种生物功能。
(3)参与脂溶性维生素的合成及植物中某些次生物质的合成,如橡胶等。
(4)脂类的组成成份影响油料作物的品质。
(5)人类的某些疾病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
5.为什么大部分植物油呈液态,动物油呈固态?
解答:因为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