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2课 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 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然物品感受并表现其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2.能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4.提升学生绘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物品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品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2.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1. 观察物品1.1 课前活动带一个小布袋让学生摸不同的自然物品(如树叶、树皮、石头、果实等),感受其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了解其各自的性质。

1.2 观察指导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并提问引导:•物品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物品表面的纹理有哪些特点?•物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有哪些颜色的变化?•物品在不同光线下会有什么变化?2. 简笔画练习2.1 教学方式老师现场示范简笔画的基本形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物品并进行简笔画练习。

2.2 简笔画要求•着重表现物品的形态;•尽量简化物品的细节;•保持笔触流畅。

3. 学习色彩运用3.1 色彩应用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使用颜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

3.2 练习学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尝试使用颜料进行描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所画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相互欣赏和交流,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是最直观的评价方式,评价时要着重考虑其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的表现;2.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考虑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3.感性评价,询问学生对于自己所画作品的感受以及所获取到的知识和技能。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身边自然物品的美感并表现出来,能够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七年级美术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简案

七年级美术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简案
三、归纳总结:
学习了怎样去观察、组合、表现物体的方法。教师示范。
四、小结拓展:
静物画作品传达出的情感,是艺术家们情感的投入,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展现。吉老师希望大家课后拓宽视野,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感受静物之美!
板书设计
课题: 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
塞尚《静物》
莫兰迪《静物》
3.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教学
重、难点
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明暗的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教、学具
准备
课件,视频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画家梵高和妇女的这段对话,很好地诠释了静物画的真正意义——将静止的物品鲜活起来,将容易流逝的美好永世定格。
二、新授:
探究活动一静物组合之构图
1.老师出示摆放的物品,分析构图。
2.小游戏:找出正确的构图形式。
探究活动二静物组合之明暗关系
1.通过黑白模式的塞尚苹果《静物》,引出 素描是所有绘画的基础。
2.静物组合之名作赏析
莫兰迪《静物》 这幅画也正体现了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的重要手段,老师现在将中间白色瓶中间部分放大,你看画面中的明暗对比,(PPT 出示色阶)非常像素描里的色阶,通过多角度线条的排列,营造出无比丰富的暗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橱柜》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品的体积感。这幅画面的暗面就表现非常的柔和。
课题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
年 级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第2课熟悉的物品》是苏少版七(上)中华博览绘画教材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艺术美的眼光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如平面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构图等。

2. 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如线描、阴影、明暗对比等。

3. 培养学生用观察力和创造力捕捉物品的美感。

4.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观察和捕捉物品,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不同。

他们对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课熟悉的物品》中的静物画。

先让我们来看一些静物画的图片,你们对这些画作有什么感觉呢?学生1:这些画作很美,色彩搭配得很好。

学生2:我觉得每个画作都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看起来很有层次感。

老师:很好,你们对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有很敏锐的观察力。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构图和表现静物画的方法。

步骤二:教学讲解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

平面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可以将物品放在画布上的不同位置,形成平面感。

对角线构图则是利用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增加画面的动感。

还有中心构图,将物品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题。

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画作中使用了哪种构图方式。

学生3:我觉得这幅画使用了对角线构图,因为画面中的物品形成了一个斜线。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除了构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阴影和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静物画。

第2课+熟悉的物品+课件(共23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2课+熟悉的物品+课件(共23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2 作画一幅
下课
S形:优雅有变化
四边形:和谐感,使画面更舒适
思考???
线条的轻重 虚实变化
线条的疏密安排
大家想一想,这几幅作品中构 图还有哪些规律可循呢?
构图——基 本法则:
变化与统一 均衡与和谐
1、高的物品尽量放在后面 2、颜色相同的物品尽量分开 3、左右两边的物品摆放注意节奏, 疏密结合
作业要求
1 熟悉素描构图方式,记 忆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
熟悉的物品
七上 2
什么是静物??
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的对象时,我们通常称 它为“静物”
最早出现在罗马的庞贝时期
什么是静物画??
描绘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器物、水果和花卉等 的绘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
大师作品欣 赏
什么是素描??
线条素描
素描的表现手法:
线面结合
明暗素描
三大面 五调子
三大面、五大调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五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 线、反光、投影
素描的基本要素:
三大面
亮面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 出一定的明暗关系。
被光充分照亮的一面 介于亮面和暗面之间的部分 背光的一面
灰面
暗面
五大调
在光的影响下, 高光
具有一定物理结构和材 料的物体在不同区域所 反映的光影变化的规律。
灰面
明暗交界线 反光 投影
这几幅画中的物 品摆放的位置是 否合适?
80%
60%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 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 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2课熟悉的物品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2课熟悉的物品

如桌子、椅子等。 如锅、瓢等。
如牙刷、洗发水瓶等。
物品的用途
家居用品
提供生活便利,提高生 活质量。
学习用品
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 率。
厨房用品
烹饪食物,满足饮食需 求。
02
物品的观察与表现
观察方法
细节观察
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纹 理等细节特征,捕捉其独特之处

结构分析
了解物品的结构组成,探究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耗和减少废弃物。
设计元素
形状
色彩
物品的形状应符合设计理念 ,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和使用
的便捷性。
01
02
色彩的选择应符合设计风格 ,同时考虑色彩心理学和品
牌形象等因素。
03
04
材质
选择合适的材质,考虑其质 感、耐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功能
物品的功能应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考虑功能的实用性和
易用性。
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明确 设计的目的和目标用户。
详细设计
对筛选出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设 计,包括形状、材质、色彩,进行初步筛选。
原型制作
根据详细设计结果,制作物品原 型,进行测试和评估。
0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
1 3
展示时间
颖•性、文独字特内性容和创造 性•,是文否字能内够容打破传 统思维模式,提出新
的解决方案。
技术性
评价作品在技术实现 方面的难易程度、稳 定性和可靠性,以及 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
术手段。
实用性
评价作品是否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工 作效率或改善生活质
量。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第2课时)教案-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第2课时)教案-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 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 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关系。
三大面:亮面——受光面; 中间面——侧面受一部分光;暗面——背光面。
五调子:亮部——是物体受到光线直射的地方, 调子淡;半明部——又叫中间调子, 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 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 明暗交界线——是明部和暗部的分水岭, 调子最深; 反光部——它是侧面环境光影的结果; 投影——它是由物体阻挡了 正面光源而产生。 亮部和半明部属于亮面, 明暗交界线、 反光部和投影属于暗面, 它们构成明和暗两大系统。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六、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线造型
模拟考题
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_______完成的画作。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教学时间: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技能目标: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A单色B彩色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教学过程
考点落实
二次修改
一、温故知新
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 被称为静物。
写生: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 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 的平面画纸上, 摹写客观物体“三维” 空间的绘画方法。

第二课人类的朋友第二课时

第二课人类的朋友第二课时

1、静物构图的含义 静物构图是作者围绕绘画意图 按构图原则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2、构图注意原则
• 静物构图的原则是对组合物的摆 放要处理好聚散、前后、遮挡、 高低等关系。
3、构图的基本规则
• 构图的基本规则:1)完整 2)变化与 统一 • “完整”的原则,要求画面饱满、舒 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 • “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 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 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 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
• 步骤三、逐步深入塑造
• 步骤四、整体完成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学习目标:
了解静物、写生、构图的 定义,掌握常见的构图形式。 能用自己喜欢的构图形式绘制 一幅素描作品。
静物:
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 画的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写生:
写生就是直接对照实物、实 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 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 “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常见的构图问题:
• 太大 • 太满 • 太空 • 太散 • 太板 • 太偏 • 太下
构图判断
过小
过于集中
构图偏上
过大过满
正确构图
过散
构图偏下
4、构图的基本形式
•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 大类:对称式构图 和均衡式构图。 • 对称式构图:主 形置于面面中心, 非主形置于主形两 边,起平衡作用, 底形被均匀分割。
• 均衡式构图:主 形置于一边,非 主形置于另一边, 起平衡作用,底 形分割不均匀, 均衡式构图一般 表达动态内容。
5、常见的几种构图样式
• 三角形构图
• S 形图
6、三角形构图的静物作画步骤
照片
观察分析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一等奖课件)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一等奖课件)

三角形构图
复 合 三 角 形 构 图
S形构图
椭圆形构图
V形构图
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选择桌面上的 物品,尝试摆放一组静物。
取景
取景方法,选择角度去观察,将所摆的 静物画下来。
水平式
垂直式
散点式
中心式
无论是竖画幅还是横画幅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
第二课 身边的物品
取景与构图
静物的选择是根据:主题的需要 构图的需要
想一想,说一说:以下主题可以选用那些物品?
我的书桌 运动用品
构图:物品的搭配取舍。
构图能力应有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1、摆静物 2、取景
摆静物
1.选择要画的主要物体、 次要物体、陪衬物体,注 意物体的色彩搭配 2.确定画面的中心在哪个 位置,主体物一般放在中 心点以外略偏移一些的位 置 3.主体物旁边应有次要物 体重叠组合,陪衬物应不 规则地摆放在四周。
无论是竖画幅还是横画幅,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 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 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6.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