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2年最新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4版】

2022年最新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2.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3.实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

实验方法: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糟中加入大约5厘米深的水,水不宜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

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C.点燃蜡烛,用集气瓶罩在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

现象解析:A.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B.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答: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

C.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用光了?为什么?答: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

结论: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4.实验: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方法: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

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察有什么现象?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

5.氮气的用途:用于医疗手术、用作灯泡填充气、用于生产氮肥、用于储存食品。

6.氧气的用途: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炼钢需要氧气。

7.氧气的作用: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③反应放热8.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

第二课燃烧的秘密1.物体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发光发热、闻到特殊气味、生成新物质。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1— 5)1、种子萌发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

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它们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养料)。

3、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一般不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水)。

(第一课)4、动物按食性可以划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5、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6、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

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

7、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8、(豆苗)在(沙质土)中生长情况最好,因为沙质土疏松,透气性好。

9、西瓜、花生适宜在(沙质土 )中生长。

10、马铃薯,莲藕,姜都有节和芽,它们都是地下茎,不是根。

甘薯,胡萝卜,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11、在做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时,在瓶子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12、茎有哪些作用?答:大部分植物的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3、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答: 1、防止水土流失; 2、从土壤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 3、根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14、无意插柳柳成荫说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繁殖)作用。

15、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第七课)16、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退化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

(第八课)17、植食性动物举例:马、羊、兔、蝴蝶肉食性动物举例:虎、狼、狮子、鹰、鲨鱼杂食性动物举例:老鼠、蚂蚁、狗、猫、猪、猩猩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6—9)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2、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3、植物的根都是向下生长,因为植物具有向地性,向地性是因为植物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课: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用集气瓶收集瓶内的气体。

实验结果表明,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实验方法如下:首先,在水槽中将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集气瓶扣在蜡烛上方。

点燃蜡烛后,观察实验现象。

我们会发现,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会上升,这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一部分。

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而集气瓶中还有剩余的空气。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另一个实验,探究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否还能支持燃烧。

实验方法如下:将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然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

第二课:燃烧的秘密物体在燃烧时会发光、放热,闻到特殊气味,物体燃烧后有灰烬产生。

燃烧前后的物体有很大的不同,燃烧后会生成新的物质,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

为了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实验。

实验方法如下: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产生什么现象。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将蜡烛点燃,放入烧杯中,等蜡烛自然熄灭后从瓶中取出,摇晃烧杯,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虽然物体燃烧能够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燃烧引起的火灾或高温液体、蒸汽等也会给我们带来烧烫伤的危害。

因此,在进行燃烧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

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需要找找原因,再做一次实验。

有效预防烧烫伤的方法是提高防范意识,远离明火和高温物体、液体,规范使用电器等。

如果发生烧烫伤事件,不要慌张,先报警,然后按照五步法进行急救,以最大限度减少伤害。

(完整)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完整)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我国“神舟三号”2002 年 4 月 1 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

4、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阳光)、(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粘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

4、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粘质土)。

5、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质土),(壤土),(沙质土)。

6、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7、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中,比如:花生、西瓜、大豆等植物适合在(沙质土)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则适合在(粘质土)里生长,如水稻、芦苇等,而大多数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如小麦、玉米等。

8、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为什么?答:大豆在沙质土里长得最好,沙质土土质松、透气性好、渗水能力强。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2、(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要好一些。

4、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应该(保持相同)。

5、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①充足的(光照)、(空气)②适宜的(温度)、(水)、(肥料)③除虫、除草、松土④给(攀援)植物搭架6、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一、植物的种类与特点
1. 植物的分类: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2. 单子叶植物的特点:叶脉平行、花单性、子实为一颗种子。

3. 双子叶植物的特点:叶脉网状、花两性、子实为两个种子。

二、动物的分类与特点
1.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

2. 哺乳动物的特点:胎生、有乳腺、体温恒定。

3. 鸟类的特点:有羽毛、有翅膀、卵生。

4. 爬行动物的特点:有鳞片、冷血动物、卵生。

5. 两栖动物的特点:有蹼、生活在水陆两栖的动物、卵生。

6. 鱼类的特点:有鳞片、冷血动物、卵生。

7. 昆虫的特点:有六只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卵生。

三、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1. 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

2. 物体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四、能源与环保
1. 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水能、风能、化石能源等。

2. 环保的措施: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尾气排放、垃圾分类等。

五、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2.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穿实验服、戴护目镜、不乱丢垃圾、小心使用实验器材。

以上是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重点,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一课小苗的出生1、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合的温度】、【适合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适合】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必然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简单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合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 2002 年 4 月 1 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行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经过实验说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满,【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天】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用无聊、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 盒内放无聊剂和防虫药。

○5收集各样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 6 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一样种类的土壤中产量不一样。

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拥有必然的影响】。

2、依照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能够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能够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很多,土质松弛,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 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 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芭蕉、水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金银 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 1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适宜种植【山茶、 月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衣草、美人蕉、竹芋、百合、龟背竹、百合竹、小麦、玉米】等木 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 11、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 美人】等块根茎作物。
第四课 根和茎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根】、【茎】和【叶】是植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的重要器官。 3、按植物根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 4、直根系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棉花、油菜、蒲公英、甜菜、香菜、菠菜。】 5、变态的贮藏根有【胡萝卜、萝卜、甘薯。】它属于【直根系】。 6、须根系的植物有【水稻、小麦、葱、蒜、莜麦】。 7、根的共同特点是:【根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生长在地下。】 8、根的作用是:【根具有固着,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 有繁殖的功能。】 9、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0、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而根则没有“节”和“芽”。】 11、植物主要通过【根毛】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第一单元一、填空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9、根据事实分析,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问答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2、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答: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

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

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4、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答: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的环境,例如马、牛、羊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我们可以采取的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围栏放牧,退耕还林等。

第二单元一、填空1、向日葵的花盘能随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2、一般情况下,多数植物的根总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根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这是植物受到地球引力的结果。

3、我们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上,曾通过实验发现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读科学在线,我们知道了:(昆虫)是鱼类喜欢摄食的优质动物蛋白饲料。

养鱼者可以在夏季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昆虫喂鱼。

5、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常用的抵御严寒的方法有:(用炉火、暖气提高室内温度,去温度高的地方过冬,增加衣物,适当多食用热量高的食物,减少外出等。

)6、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7、我能举出植物迁移的例子有:(蒲公英、郁金香、椰子)等。

8、我知道的冬眠的动物有:(蛇、青蛙、熊等。

)9、除了迁移和冬眠以外,动物和植物的过冬办法还有:(有的动物皮毛增多、脂肪增厚;有的动物体表颜色变为灰白色;树叶落地。

)10、(骆驼)是最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一,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11、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12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13、麦芽、麦根的生长属于植物的(向地性)。

14、(黄鹂、杜鹃)属于夏候鸟,(大雁、野鸭)属于冬候鸟。

15、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很多,(龟、蜗牛、穿山甲)是用盔甲保护自己,(变色龙、比目鱼、雷鸟)是通过变色保护自己,(黄鼠狼、臭鼬)是用放臭气的方法保护自己,乌贼喷墨,壁虎断尾,蜜蜂用蜇刺,(毒蛇、蝎、黄蜂)喷射毒液,(负鼠、甲虫)装死,(鹿、兔、羚羊)用逃跑的方法保护自己,(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用拟态,(豪猪、刺猬)用尖刺保护自己。

16、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17、蝗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企鹅喜欢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青蛙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老鼠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麻雀喜欢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中。

二、名称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夏天冬天麻雀身体瘦,羽毛少身体胖,羽毛多杨树枝繁叶茂,绿油油的叶子落光三、问答1、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答: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

2、除了动物以外,植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特殊方法?答:有些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分泌出毒性物质,作为自己有效的防身武器;有些植物会长出尖刺,防止动物吃它。

3、骆驼身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生活?答:骆驼的四腿细长,蹄肥大,踩在沙地上能防止陷得太深,蹄子下长着肥厚的肉垫,能耐受60℃-70℃的高温。

全身长着棕黄色的毛,既能防寒,又能隔热。

骆驼的嘴唇非常粗厚,牙齿和舌头能嚼食沙漠里那些干粗或有刺的植物。

骆驼长着两排又浓又密的眼睫毛,能够在风沙中辨认方向,它的鼻子上有能自动关闭的瓣膜,耳朵里也有密密的长毛,这些都是阻挡风沙的特别装备。

驼峰里贮存的脂肪既能隔开太阳光照射的热量,又能转化成水分供给身体,血液里也可以贮存大量水分。

这些都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特征。

4、生物学家们还利用某些技术提取动物或植物分泌的毒素,制成药品,为人们治疗疾病,你知道的实例有哪些?答:蟾蜍分泌的毒液可以制蟾酥,蜂毒和蛇毒也可以治病。

第三单元一、填空1、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新型纽扣(尼龙搭扣)。

2、作为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3、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

4、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5、我知道的生活中还有的仿生产品有(锯、船、雷达、飞机)等二、判断1、生活在北极附近的人们,冬天就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冰屋里。

√2、与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样,人类的生存同样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3、芒刺粘在身上的事只有法国的工程师遇到过,所以他才发明了尼龙搭扣。

×4、浙江台州为了一棵称为文物的古樟树迁移花费320多万元不值得。

×5、统计资料表明,生产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

√6、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项目利用动植物的方式饮食人类所吃的各种食物,几乎全部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粮食、肉、蛋、奶、菜、水果学习许多学习用具也是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或动物,如桌椅、书包、书本、铅笔保健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吃的许多药品、保健品都来自植物或动物,如甘草、当归、鹿茸、人参休闲观赏旅游景点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家中饲养的宠物居住每个人的居住环境中都有许多和动植物相关的物品,如家具,棉被分类利用动植物的产品产品成分来源食物面条小麦家具桌椅树衣服棉衣棉花运动器材球橡胶树药品鹿茸鹿四、问答1、怎样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答:住在山区的人们利用矿产、林业等生活,住在江海边的人们利用渔业、运输业等生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为了与大自然入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答:使用无铅汽油;进行城市绿化;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向大自然排放污水;建立自然保护区3、从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发明尼龙搭扣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答:我们学到了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品质。

4、你知道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动植物受到影响,使环境受到破坏?答:人们对森林过量采伐,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活动都造成对植物的严重破坏,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也造成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5、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词。

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答: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从多角度分层面去分析问题;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终身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单元一、填空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2、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3、金属、陶瓷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初步结论,黑色、红色、白色的纸(或布)吸热能力由高到低排列是(黑色、红色、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