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口腔科诊疗常规

口腔科诊疗常规口腔科诊疗是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科,它涵盖了口腔内外科各个领域,包括牙齿、牙龈、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以及咬合等方面的功能和疾病。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口腔科诊疗已成为人们保持口腔健康和美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您介绍口腔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口腔健康。
首先就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预防。
前提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每天两次刷牙的习惯,早晚各一次,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清洁可通过牙刷刮洗牙齿及牙龈,定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进行清洁。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减少高糖和酸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咬硬物或使用牙齿作为工具等。
这些预防性的措施能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使口腔保持健康。
其次是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
一旦出现口腔不适或异常症状,就应尽早就诊咨询专业口腔医生。
口腔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观察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情况,使用检查镜和探针检查牙周情况,还可以通过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进一步了解病情。
口腔科医生能够准确地诊断各种口腔疾病,如蛀牙、牙龈炎、牙周病、口腔溃疡等,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口腔科诊疗的常规治疗是口腔疾病的关键环节。
根据病情轻重,治疗范围涵盖了从简单的口腔卫生指导、洗牙到复杂的根管治疗和牙齿修复、牙槽骨移植等手术治疗。
另外,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也是口腔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如拔牙、智齿切除手术,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等。
临床上,口腔医生还会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复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口腔科还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如口腔种植、正畸矫治、口腔美容等。
口腔种植是通过在牙根部植入钛合金种植体,然后安装人工牙冠进行修复,以恢复缺失牙的功能和美观。
正畸矫治则是通过矫正器等器械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改善咬合和外观。
口腔美容主要包括牙齿美白、瓷贴面、美容冠等,以改善牙齿的色泽和外形,让患者恢复自信的笑容。
总的来说,口腔科诊疗的常规流程涵盖了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环节。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科诊疗常规(正文)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常规涡阳县新兴医院编二O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牙体牙髓疾病的常规诊断指南第一节浅龋【诊断】1。
一般无自觉临床症状2.平滑面的浅龋临床检查可见病损处呈白垩色或棕褐色改变,窝沟的前期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
3。
探诊可有粗糙感,质地略软可卡住探针。
4.邻面平滑面早期龋不易发现,可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探查,并配合咬合翼片检查。
5。
浅龋早起诊断的其它方法。
(1)荧光显示法:以一种氯化烃类涂料涂布牙面2~3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紫外线照射局部,龋损部位可发出荧光以助诊断。
(2)显微放射摄影法.(3)氩离子激光照射法等。
【鉴别诊断】1.釉质钙化不良临床表现为牙面出现白垩色损害,但釉质形态基本完整,表面光洁,质地较硬,且可出现在牙面的任何部位。
2.釉质发育不全可有釉质实质性缺损,出现带状或窝状的棕色的凹陷,甚至牙冠缺损,或牙冠变黄或褐色,但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
3.氟牙症特点是在同一时期萌出牙的釉质上有白垩色或褐色的斑块,严重者还并发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但质硬,且多见于恒牙,有高氟区生活史.【治疗原则】1.龋齿的保守治疗.2.充填治疗。
第二节中龋【诊断】1.可有冷热或甜酸刺激敏感症状,多为一过性敏感症状,无持续性痛或自发痛,也可无主观症状。
牙颈部中龋的症状较为明显,因该部位距牙髓较近。
2.临床检查可见龋洞,发生在邻面或窝沟处的龋釉质可呈墨浸样破坏.3.探诊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质软,轻度敏感。
4.对不易确诊的发生在邻面的龋,必要时拍咬合翼片以确诊。
【治疗原则】充填治疗。
第三节深龋【诊断】1.有明显的冷热酸甜刺激敏感症状,或有食物嵌塞后的一过性疼痛,但疼痛不持久,无自发痛。
2.临床上检查可见大龋洞,发生在深窝沟下的龋,有时洞口不大,可去净腐质后确诊。
3.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探诊敏感,但未露髓。
4.冷热诊无明显异常或有一过性敏感的反应,但不应有延迟性疼痛,咬合翼片可见深龋洞。
【鉴别诊断】1.牙髓充血患牙对温度测试敏感,立即出现疼痛反应,去除刺激后可有短暂的疼痛症状.深龋对任何刺激都不出现持续性或延缓性疼痛症状。
口腔科慢性牙周炎诊疗常规

口腔科慢性牙周炎诊疗常规
【诊断】
1.牙龈炎症(充血、水肿、易出血)。
2.牙周袋形成伴或不伴于牙龈退缩。
3.牙松动。
4.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吸收。
【治疗原则】
1.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2.牙周创伤者,患牙应进行选磨去除早接触点,如有食物嵌塞应进行食物嵌塞的矫治;
3.松牙固定;
4.病牙拔除,对牙槽骨吸收过多,牙周袋过深松动度大、咬合不良的牙齿,应予拔除;
5.牙周袋处理,包括急性期牙周脓肿成熟时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并配合全身用药;慢性期清除牙石,调整咬合,必要时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6.全身疾病的相应治疗。
7.复查以及复治。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口腔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2023年3月目录第一章龋病 (2)第二章牙髓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根尖周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牙周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概述龋病俗称蛙牙、虫牙,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慢性、进行性破坏在细菌性疾病。
2.0病因目前较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理论,即龋病是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3.0诊断要点3.1龋病的诊断仅限于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的活髓牙,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的改变。
3.2好发牙位: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患龋率最低的是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3.3分类按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按损坏的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隐匿性龋;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上述分类中,按照病变深度分类最常用,不同的类型诊断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患者的感觉也不一样,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患者的预后也不一样。
4.0主要症状4.1牙齿颜色改变:是龋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发病部位和龋坏程度不同,可出现白恶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
16版口腔疾病诊疗常规定稿

儿童常见口腔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第一节、疱疹性口炎第二节、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第三节、游走性舌炎第四节、粘液腺囊肿第五节、乳牙龋病第六节、乳牙牙髓病第七节、先天性唇腭裂第一节疱疹性口炎【诊断】1、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就是6个月至2岁得婴幼儿。
2、急性发病,常有严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病前2~3天发热、淋巴结肿大、流涎、拒食。
3、查体:口唇周围皮肤粘膜交界处以及口腔内任何部位黏膜出现红斑基础上丛集成簇得帽针头大小得透明小水泡,常双侧分布。
水疱极易破裂,初破裂时表面可见白色微隆得疱壁覆盖。
不久丛集得水疱融合成大小不等得溃疡。
4、病程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
【鉴别诊断】1、口疮性口炎:损害为散在性得溃疡,多好发于角化较差得区域,但无口唇部得皮肤损害。
2、手-足-口病:前驱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然后在手掌、足底与口腔黏膜发生散在水泡、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较皮肤严重,约经5-10日愈合。
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1、全身治疗:抗病毒,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含漱液、金甘油、雾化治疗。
李觉慧第二节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又称鹅口疮。
【诊断】1、系口腔黏膜得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2、口腔黏膜损害呈乳白色,可单独或并发口角区损害,表现为充血与皲裂,即感染性口角炎。
3、检查要点: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得一处或数处,早期呈白色针状斑块,轻度隆起,感染严重时可融合成条索或丝绒状斑块。
急性期由于损害区黏膜充血,白色损害非常鲜明。
陈旧性损害常呈白色或淡黄色。
发生口角炎时有以下特点:双侧口角损害较多,口角区得皮肤-黏膜充血潮红,伴皲裂、糜烂与少量渗出,可结成淡黄色或合并血性痂皮,启口受限,张口稍大感疼痛或引起少量溢血。
【鉴别诊断】口角炎:多见于寒冬干燥季节或伴舔唇与舔口角习惯;凡由维生素B族缺乏所引起得口角炎往往伴有舌背丝状乳头或兼有菌状乳头萎缩,甚至并发眼结合膜炎或皮炎。
【治疗】局部盐酸洗必太清洗,制霉菌素甘油涂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口腔疾病诊疗标准

口腔科疾病诊疗标准一,牙髓病(一)急性牙髓炎临床表现: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
急性牙髓炎的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
2、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3、疼痛常不能定位。
4、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
诊断要点:1、典型的疼痛特点。
2、患牙可患有深龋、深牙周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的实质缺损,近髓腔或已穿髓。
3、探诊剧烈疼痛。
4、叩诊无明显不适。
5、牙髓活力测试: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仍然持续。
电活力测试,早期低于正常,晚期往往高于正常。
治疗原则及方案:1、去除病变牙髓组织,保存患牙。
2、局麻下开髓、拔髓,也可封失活剂后拔髓。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3、条件受限或因根管形态复杂者,可考虑作干髓术。
(二)慢性牙髓炎临床表现:1、患牙无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可能有较轻微的自发性钝痛。
2、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去除刺激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
3、有轻度的咬合痛或扣痛。
4、一般可定位患牙。
5、X线照片检查可见根尖周间隙增宽或硬板模糊。
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发生于青少年乳、恒磨牙龋洞穿髓孔较大者,有红色肉芽组织充满龋洞,探诊时易出血。
诊断要点:1、既往可有自发痛史,或长期冷、热刺激痛,或有咀嚼食物痛。
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2、没有剧烈的自发疼痛,可有钝痛或胀痛,可以定位。
3、检查有深龋洞、深牙周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
4、探诊可发现穿髓孔,探诊明显。
也可无穿髓孔。
可发现牙髓息肉。
5、叩诊不适或扣痛。
6、温度测试反应迟钝或敏感。
治疗原则及方案:治疗原则为保存患牙。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根管治疗、牙髓塑化治疗或干髓术。
(三)逆行性牙髓炎临床表现:1、患牙可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牙髓炎症状。
2、患牙也可呈现慢性牙髓炎的表现。
3、患牙均有长时间的牙周炎病史。
诊断要点:1、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或有放射性疼痛。
2、检查牙体一般无龋坏,但可发现深牙周袋或有创伤性咬合。
3、叩诊往往呈阳性。
4、X线片检查可见根周牙槽骨吸收。
口腔门诊诊疗方案

口腔门诊诊疗方案1. 前言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有时候我们不太注意,但是口腔的健康却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口腔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到口腔门诊进行治疗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口腔门诊所提供的诊疗方案,包括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口腔保健的方法。
目的是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口腔保健知识,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
2. 口腔常见疾病2.1 龋齿龋齿是口腔中常见的牙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龋齿的形成和细菌的不断代谢有关,细菌代谢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的釉质,使牙齿产生龋病。
治疗方式:•明确诊断。
•进行龋齿洞的清洁。
清除洞内的腐烂的组织,防止龋齿扩大。
•进行牙齿充填修复或者根管治疗。
2.2 牙周病牙周病是包括牙龈炎等众多牙周组织疾病的总称。
牙周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牙龈周围的细菌引起的炎症,常发生口臭等症状。
治疗方式:•牙齿及周围组织的清洗。
清除口腔里的细菌和牙石。
•使用药物帮助牙龈愈合。
2.3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中常见的炎症,通常是因为口腔受到外界刺激或者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治疗方式:•加强口腔卫生。
可以用温水含漱,用盐水漱口以及使用消炎药。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品。
3. 口腔保健3.1 牙刷选择合适的牙刷是非常重要的,牙刷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牙齿的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刷毛柔软、薄毛不易变形的牙刷。
3.2 漱口水漱口水可以有效杀灭口腔细菌,防止口腔病变。
建议使用含氟漱口水,毕竟氟对于防龋效果非常好。
3.3 合理饮食饮食健康对于口腔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多食用糖果和饮料会导致牙齿龋蚀,应该减少吃甜食和饮料的次数。
4. 总结口腔保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做好口腔的健康保障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口腔疾病的治疗,我们应该尽早到口腔门诊进行诊疗。
相信通过了解本文所介绍的口腔诊疗方案,我们能够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口腔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口腔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浅龋【病史采集】1.多无自觉症状、激发疼不明显;2.有一定好发部位,呈不对称分布。
【检查】1.牙面有黑褐色或白垩色斑点;2.探及牙表面质地粗糙、变软;3.牙体无明显缺损;4.X片显示透射或边缘模糊影像。
【诊断】1.患者多无主观症状及激发痛;2.牙体出现色、质改变,但无明显缺损;3.X线检查,荧光显示法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牙釉质钙化不全与浅龋鉴别要点:1.前者为发育性疾病,患牙呈对称性分布,后者无;2.前者的好发部位为牙尖及光滑面,后者为牙合面窝沟或邻面;3.前者主要为颜色改变,一般无形、质改变,后者有质地改变; 4.前者病损无进行性,后者有。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2.磨除治疗(将面积较小的龋损磨除,使其停止发展或消失);3.充填术治疗,除去龋坏组织,制备洞型,用人工材料填补、修复,恢复正常牙体形态和功能。
第二节:中龋【病史采集】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酸痛感觉,当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2.食物嵌入洞内出现疼痛,口内有异味;3.无自发痛。
【检查】1.龋洞形成,呈黑褐色;2.龋坏区可见软化牙本质及食物残渣;3.X牙片可协助诊断,特别是颈部和邻面龋。
【诊断】1.有激发痛,但疼痛较轻;2.牙可见龋洞,色多为黑褐色;3.X线检查可见龋洞。
【治疗原则】充填术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制备洞型,隔湿,干燥,消毒,垫底以隔绝刺激,保护牙髓,充填材料充填龋损部位,恢复形态及功能。
第三节:深龋【病史采集】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疼痛,当去除刺激后疼痛可缓解;2.无自发痛史,但对冷刺激较敏感;3.牙有深而大的龋洞。
【检查】1.可见大而深的龋洞,洞内有大量软化牙本质;2.探痛明显,但洞底完整,与牙髓无穿通;3.温度诊阳性,对冷刺激尤敏感;4.叩诊阴性,牙髓活力正常;5.X线牙片显示龋洞洞底完整,未与髓腔相通,根尖周组织正常。
【诊断】1.有激发痛,但疼痛不延续;2.有大而深的龋洞;3.探痛明显,但无穿髓孔;4.对冷诊最敏感,牙髓组织正常;5.X线牙片、透照光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慢性牙髓炎与深龋鉴别要点:1.前者出现不定期的自发痛,后者无;2.前者激发痛及食物嵌塞痛更严重,且疼痛有延续性,后者疼痛无延续;3.前者可能探及穿髓孔,后者无;4.前者有叩痛,后者无。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明显者,应先安抚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行充填术治疗;2.近髓者可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后再行充填术治疗;3.充填术治疗:应注意先用能安抚牙髓、隔绝对外界刺激而对牙髓无刺激的材料垫底后再行充填治疗。
第四节:牙本质敏感症【病史采集】该症指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及机械磨擦作用时产生的酸痛症状,它为各种牙体疾病所共有,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凡能使牙本质暴露或敏感性增高的因素均可能成为该症的病因。
【检查】1.好发于牙齿磨耗严重的部位及牙颈部;2.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均可引起牙酸痛,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3.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可探及1个或数个过敏点。
【诊断】1.患牙主要为刺激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2.可探查到敏感点。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脱敏,再矿化治疗;2.反复脱敏无效者可考虑充填治疗或人工冠修复;3.激光治疗:Y AG激光照射过敏区;4.个别磨损严重而近髓者,必要时可行牙髓失活治疗。
第五节:牙外伤【病史采集】1.牙齿受到外力碰撞或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引起牙齿损伤;2.有牙体、牙周组织损伤的一系列症状;【检查】1.损伤轻有牙松动、触痛,有的可见釉质裂,出现牙齿敏感症状。
2.重者发生牙脱位、冠根折,出现牙髓症状。
【治疗原则】1.牙轻度松动者应在受伤后 1~2周内避免使用患牙咀嚼。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松动明显要考虑松牙固定。
定期复查观察牙髓活力。
2.牙脱位者可复位固定,完全脱位者可试行再植术。
3.已露髓者应行牙髓病治疗。
4.根折在无修复条件时一般须拔除。
第六节:楔状缺损【病史采集】不同程度的出现冷热酸甜不适,刷牙时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牙髓及根尖病变。
【检查】1.可见牙颈部楔形缺损,表面坚硬光滑,缺损边缘整齐,尖牙双尖牙区好发;2.探诊敏感。
【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牙刷、牙膏,纠正刷牙方法;2.缺损少,无症状者,不需作特别处理;3.牙本质过敏者应做脱敏治疗;4.缺损大者可用充填法;5.有牙髓感染或根尖病变时,应做牙髓治疗或根管治疗。
第七节:急性牙髓炎【病史采集】1.尖锐的自发性痛,阵发性发作或加重;2.夜间痛,睡眠困难;3.温度刺液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持续较长时间;4.疼痛常不能定位,可放射到头面部;5.牙体多有深龋洞;6.常可探及小穿髓孔,探痛剧烈,有少量出血或脓液;7.牙髓活力异常。
【检查】1.多有深龋等牙体缺损,接近髓腔或有极小穿髓孔;2.探诊常有剧烈疼痛;3.早期叩痛不明显,晚期垂直叩痛;4.电活力测量早期牙髓敏感,晚期活力下降,读数高于正常。
【诊断】1.自发性、阵发性锐痛,夜间尤甚;2.放射痛,不能定位;3.牙体多有深龋洞,常可探及穿髓孔;4.温度诊阳性,疼痛延续时间长;5.牙髓活力异常。
【鉴别】1.牙间乳头炎:有牙龈红肿、食物嵌塞,但温度刺激龈乳头不会引发剧烈疼痛;2.上颌窦炎:温度刺激不出现疼痛,无牙髓感染的患牙,多有感染史,上颌窦前壁有压痛。
3.三叉神经痛:多有板机点,夜间不易发作,温度改变不引起疼痛。
【治疗原则】1.疼痛剧烈的首先应开髓引流(可局麻);2.待疼痛缓解后,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治疗。
年轻恒牙或无明显自发痛的患牙,如穿髓孔小,牙髓组织敏感鲜红的病例可采用直接盖髓术。
第八节:慢性牙髓炎【病史采集】1.轻微的自发性钝病,阵发性痛;2.长时期冷热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后逐渐消失; 3.多有食物嵌塞痛史,咬牙合不适,多能明确指出患牙。
【检查】1.多有深龋等牙体缺损;2.有深探痛;3.轻度咬牙合痛,叩痛;4.电活力测试反应迟钝;5.X线可见牙周间隙增宽或硬板模糊。
【诊断】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
【鉴别】应与急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等鉴别。
【治疗原则】1.牙髓摘除术,即根管治疗。
2.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单根牙,穿髓孔大,可选用活髓切断术。
3.成年人后牙或根管钙化者,乳磨牙牙根已形成尚未吸收者,可用干髓术。
4.绝大多数的牙髓病患者均可用牙髓摘除术,即根管治疗。
第九节:急性根尖周炎【病史采集】1.自发性、持续性钝痛,严重时可出现搏动性剧烈跳痛,患牙定位明确;2.患牙有浮出、伸长感,不敢咬;3.患牙多有龋洞或变色,根尖区扪压痛,粘膜发红、肿胀;4.多伴有乏力、发热,所属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检查】1.根尖区红肿、压痛;2.叩痛明显,不能咀嚼;3.冷热试、电活力测试无反应;4.X线牙片可偶见牙槽骨破坏的透射影像。
【诊断】1.可定位的持续性疼痛;2.叩痛明显,咬牙合痛;3.根尖区软组织红肿或脓肿形成;4.X线牙片有助于诊断。
【鉴别】牙周脓肿:有牙周袋,脓肿位置接近龈缘、范围局限,牙松动,电测试活力正常、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有破坏。
【治疗原则】1.应急处理:开放髓腔,切开脓肿,调牙合,全身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2.根管治疗;3.塑化治疗。
第十节:慢性根尖周炎【病史采集】1.无明显自觉症状;2.患牙多有龋坏,变色;3.根尖部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或根尖部有膨隆感;【检查】1.患牙龋坏,变色;2.根尖部粘膜有瘘管或膨隆;3.轻叩痛或不适感;4.温度试、电活力测试无反应;5.X线牙片显示根尖区有边界清楚的透射区或根尖周骨质模糊,疏松。
【诊断】依据症状和体征均可确诊。
【鉴别】应与颌骨囊肿,造釉细胞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1.根管治疗术;2.牙髓塑化疗法;3.根管外科治疗包括根尖切除、刮治和倒充术。
第十一节:牙龈炎(缘龈炎)【病史采集】1.刷牙及咀嚼时牙龈出血史;2.有无牙龈自发性出血;3.有无血液病史,有无皮肤紫癜、鼻衄、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
【检查】1.牙菌斑、牙石堆集情况;2.炎症区有无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根面龋及充填悬突等刺激因素存在;3.牙龈色泽、形态及龈沟深度,炎症波及范围;4.X线牙片显示无牙槽骨吸收。
【诊断】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
【鉴别】1.疱疹性龈口炎;2.急性白血病;3.牙周炎。
【治疗原则】1.清除牙石,行龈上洁治术;2.食物嵌塞矫治,包括食物嵌塞牙体选磨法,或用充填法或冠嵌体恢复良好的邻面触点;拔除伸长无对牙合的牙及错位的第三磨牙;3.磨除不良修复体的悬突。
第十二节:妊娠性龈炎【病史采集】1.妊娠引起口腔局部龈炎加重;2.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如牙石、牙垢。
【检查】1.龈边缘可见,单独或者多数性的瘤样突起;2.发炎的牙龈色泽变为亮红或蓝红色,边缘和牙间乳突水肿,易出血,急性炎症少见,一般不痛;3.妊娠第2~3月及分娩前最为严重,可形成妊娠期龈瘤或肉芽肿,通常在产后二个月左右即可逐渐部分减退,如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牙龈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诊断】凭借妊娠史和临床体征可以确诊。
【治疗原则】1.去除局部因素,加强口腔卫生,分娩后常可逐渐恢复;2.手术切除增生牙龈,有时手术时间可适当延至分娩后进行。
第十三节:青春期龈炎【病史采集】1.发生于青春期或青春前期青少年,女性稍多;2.有局部刺激物存在。
【检查】1.发生于前牙牙龈的牙间乳突或缘龈部分,龈明显肥大,点彩消失,有明显出血倾向;2.牙龈可表现为松软的水肿状态或致密的纤维性改变,通常为深红色;3.多发生于唇侧面,口腔卫生差,若伴有错则更为严重;4.青春期过后,坛生牙龈可部分或完全消退。
【诊断】1.发生于青春期的青少年;2.牙龈乳突明显肿大,甚至可能呈球样突出,覆盖部分牙冠;3.牙龈颜色加深,质地松软,有纤维变时稍硬;4.局部多有刺激物存在。
【治疗原则】1.去除局部因素,保持口腔卫生;2.轻度肿大者,可用牙龈按摩术使症状缓解;过度肥大的牙龈组织,可用龈切除术;3.轻者成年后自行消退。
第十四节:牙周炎【病史采集】.1.有无牙龈出血、牙松动咀嚼无力或咀嚼疼痛;2.有无牙龈肿胀、溢脓、口臭;3.有无牙龈红肿,持续性疼痛,咀嚼痛及淋巴结肿痛等急性发病史;4.有无食物嵌塞,牙外伤或咀嚼不当引起的咬合创伤史;5.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
【检查】1.牙龈有无充血、水肿、组织松软等牙龈炎表现,有无牙龈炎性退缩,有无菌斑、牙石等刺激因素存在;2.是否有真性牙周袋形成;3.患牙有无松动,松动程度;4.有无牙周创伤的早接触点存在;5.有无引起食物嵌塞的因素存在,如牙龈乳头萎缩,邻牙接触不良,牙龈过度伸长、楔状牙尖等;6.有无急性炎症表现,即牙周脓肿的表现;X线照片了解牙槽骨吸收类型及吸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