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下同步练习题: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合集下载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单选题1.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时,中国正处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中世纪西欧持续近千年的封建制度其本质是A.领主与附庸之间通过契约确立起的约束B.附庸对上级封建主的绝对效忠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利义务关系D.基于基督教义确立起来的权利义务3.经院神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青年时代曾求学那不勒斯大学,后又在巴黎大学深造和任教。

这表明中世纪大学A.完全被教会控制B.世俗教育受到排斥C.神学教育占有重要地位D.大学教师都是神职人员4.领主可以用来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是()A.领主自营地B.农民份地C.元老院D.庄园法庭5.下面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其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封臣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国王效忠C.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D.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封臣关系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A.其文明的兴起晚于拜占庭B.深受伊斯兰宗教的影响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D.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7.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这些城市不仅经济繁荣,城市的居民甚至要求他们的领主赋予他们一定的政治权利以便管理他们生活的城市。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A.人身自由权B.自由经营权C.宗教信仰权D.城市自治权8.中古后期的欧洲,城市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主战场,“最激进的运动总是最先出现在城市”“从12世纪起出现的异端邪说,无一不是在城市中有人皈依”。

这一现象说明()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社会变革B.对外贸易促进思想文化交融C.城市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D.社会结构因经济发展而变化9.如图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时间及地区是A.公元前27年的罗马帝国B.公元475年的西罗马帝国C.公元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D.公元7世纪的东罗马帝国10.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含解析)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1、11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普遍存在。

这一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宗法制度B.土地封赐C.武力征服D.爵位封赐2、下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14世纪以后,随着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

这一现象()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促进了手工工厂的集中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3、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城市发展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欧洲社会的稳定②商业贸易的发展③耕地面积的增加④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皇帝在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

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利取代世俗权利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C.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5、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这里的“他”是( )A.查士丁尼B.屋大维C.恺撒D.伯里克利6、16世纪,伊凡四世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

此举( )A.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B.打击了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D.标志着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选择题1.(2023·河南期末)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戏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

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2.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持作为报答。

”上述现象( )A.有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B.说明市民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C.是封建等级制的重要体现D.体现了封君封臣制下的契约关系3.(2023·山东聊城)英国当代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近代早期城市有充当十字路口和邂逅场所的功能,城市的公共空间方便了政客与学者、绅士与工匠、田野与研究室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可用于说明,欧洲近代早期城市( )A.商贸中心地位强化B.人口激增问题凸现C.有利于知识的传播D.市民自治影响深远4.(2023·福建模拟)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5.(2023·湖北恩施)1666年,法国重臣科尔贝建议国王路易十四成立一个专门的科研机构;同年12月,路易十四最终决定出资成立这一机构,宣称要为“科学和艺术的十全十美而努力,广泛追求对人类有用或有利的事物”,“要破除长久以来被视为真理的一切通行的谬论,以开导世人”。

该机构的成立客观上( )A.推动了工业革命B.增加了财政收入C.冲击了教会势力D.刺激了殖民扩张6.(2023·湖北模拟)有学者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

人教统编版高一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word)

人教统编版高一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word)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单选题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这表明当时( )A.法律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奴隶保护B.实现了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法律平等”C.奴隶是完全不受法律保护的D.政府通过法律鼓励奴隶自由买卖2.下图是有着“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校徽。

在历史上,教育只局限于贵族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代人都是巴黎和博洛尼亚而非雅典和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和接班人”。

材料突出了中古时期西欧大学的( )A.重视教化的宗教化特点B.神学为主的神学化特点C.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D.培养官僚的官方化特点3.“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

”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A.罗马帝国的分裂B.庄园经济的推行C.基督教会的控制D.日耳曼人的破坏4.俄罗斯人从1581年到1647年,仅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建立起了西起波罗的海,北到北冰洋,东达太平洋的“两洲帝国”。

但到1763年,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仅42万。

俄罗斯快速的征服和缓慢的移居殖民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恶劣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B.伊凡四世统治时期政策严厉C.受到金帐汗国的控制和奴役D.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5.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

”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 )A.习惯法的推行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6.中古时期西欧的城市“街道大部分狭窄,弯曲小巷中(为防卫和隐蔽的目的)人与兽穿梭来去……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堆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城市均没铺路,对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突出了国王的作用,即国王在其领地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其领地外是仲裁者,这彰显了王权的强大,故答案为A项,排除B项;材料内容局限于法国,并非整个欧洲,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知,庄园主拥有各种大权,其庄园也俨然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故答案为C项;庄园的存在不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排除B项;D项中的“确保”说法错误,排除。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中的上层逐渐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统治,中世纪的城市中孕育着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故答案为D项;当时的很多城市由市民掌控,排除A项;从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来看,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占据主流,排除B项;城市的主要居民是市民,不是农民,故排除C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在高卢地区,4世纪时有54个神职人员被推为“圣人”,其中有52人是主教,6世纪的293个“圣人”中,仅有148人是主教;很多神职人员拥有地产,娶妻生子,带兵打仗,放弃了神职人员的职责。该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教会走向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1.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亲政,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加冕典礼,自称“沙皇”。

此为俄国第一位沙皇。

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旨在A.标榜和宣扬自己对上帝的虔诚B.彰显俄罗斯成为亚欧非大帝国的荣耀C.宣示莫斯科公国为基辅罗斯所取代D.宣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君权2.解读下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3.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①教会①世俗封建主①资产阶级①市民阶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下列图片可以用来说明,中古西欧A.学校教育为教会垄断B.民众深受基督教会盘剥C.君权神授思想的浓厚D.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5.教皇英诺森三世认为,教皇是耶稣的代理人,其权力接受于上帝,皇帝和君主都应臣属于教皇,由教皇授予世俗权力。

教皇的这一观点折射出,中世纪的西欧()A.封建等级制度十分地森严B.教皇的统治深人人心C.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D.教权和王权相互依存6.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活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B.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C.基督教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7.恩格斯曾经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是指A.君权神授观念B.人文主义思想C.基督教神学思想D.自然法精神8.1087年,英王威廉一世临终前以口头遗嘱的形式指定次子威廉为王位继承人。

虽然诺曼底和曼恩的贵族更倾向于其长子罗伯特继承英国王位,但最终其次子威廉顺利继任为英王。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单选题1•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在中世纪的西欧,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这说明()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2•地当交通要冲,扼黑海出海口,人烟稠密,商旅辐辏,更是一座极其富庶繁华的大都市,曾被誉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

该城市是()A.开罗B.罗马C.亚历山大里亚D.君士坦丁堡3.16世纪,伊凡四世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

此举()A.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B.打击了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D.标志着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4•观察下侧图示。

对此法律文献的理解正确的是()[―g査士丁尼法典》按年代联用編排的罗吗邸帝御布的救令-K法学总论》乂第《法学阶梯加关于人、捞.继以* 5?约.拆址零法锐U &法学汇篡》用同时期浪営泉的学洗卯对罗马法的解悴i—<£新法典》找上丁皑早描铠議典編耳后加布的16SC糸載令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B.它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C•它由沙皇伊凡四世所颁布D.它维系了东罗马共帝国的统治5•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

为了巩固统治,罗马统治者和法学家制定了()A.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B.维护公民政治权利的法律C•调整平民贵族关系的法律D.强化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6•依据下图知识卡所列内容,判断该国是()A.查理曼帝国B.法兰克王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7.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1中古时期的欧洲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卷面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农耕文明推动着古代早期城市的发展。

下图为古代某一帝国疆域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帝国说法正确的是()①拥有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体系②继承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③《罗马民法大全》是其标志性成就④拥有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1世纪欧洲城市建立起商人行会,行会规章中包含维修保养街道、大门和城墙来促进“共同的公用事业”等内容,如南安普顿商人行会规章中规定了“市民享有的贸易垄断权”,以及“商人行会的选举、纳税、交易、救济”等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资本主义经济产生B.重商主义思想兴起C.行会代替政府职能D.市民参与城市管理3.12﹣16世纪,欧洲的教育和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大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如表所示,这一时期大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时间大学的发展状况1198﹣1300 18所大学出现1300﹣1378 19所大学出现1378﹣1500 大学大量出现,到1500年63所(66)所①王权的不断加强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④新航路的开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古罗马城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与中国古代封建城市不同”。

其“不同”表现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初建时()A.是商业中心但并非政治中心B.享有一定自治权C.布局严整且基础设施较完备D.具有较大的规模5.哥特式建筑在中古西欧广泛流行。

下图所示的科隆大教堂就是其中的典型,它生动地阐释了“美是上帝的名字”。

这说明中古西欧文化()A.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B.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影响C.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倾向D.有浓厚的骑士文化色彩6.12世纪后期,骑士们摆脱了四处征战的处境,在自己的领地上享受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它是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它”是()
A.村社B.庄园C.乡镇D.社区
2.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
A.君士坦丁堡B.罗马城C.耶路撒冷D.腓尼基
3.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

这表明()
A.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4.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

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

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

以上现象说明()
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B.自治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5.“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B.提供道德规范
C.保存古代文化D.进行宗教迫害
6.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庄园不具有司法权B.庄园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C.庄园里领主可以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D.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经济组织形式7.“庄园法庭档案记录着: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

”下列结论不能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的是()
A.庄园法庭审理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B.庄园法庭审理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
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D.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8.十一二世纪,在西欧一些城市出现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主加紧对市民的剥削B.阶级矛盾尖锐
C.市民阶级形成D.商品经济的发展
9.“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
10.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11.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封的对象不同B.相差的时间很长
C.维护的制度不同D.分封的方式不同
12.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

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B.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13.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14.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备农具和耕畜,为领主每周无偿劳动3天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和庄园领主或其他佃户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

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

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

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

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
使得市民阶层壮大。

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16.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

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

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

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三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l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

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

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1)材料一中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4:BAABC DBDBD CCCA
15.(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①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①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16.(1)经济中心;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摆脱领主的控制,成为自由人,获得自治权。

(3)作用: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
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4)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